龙岭迷窟为什么会有西周墓,西夏陵历史真相

来源:星辰影院人气:650更新:2023-02-06 23:14:27

《龙岭迷窟》中出现的“西夏陵墓”,为何长得如此“奇怪”?它有什么特点呢?

在最近热播剧《龙岭迷窟》中的第7集之后,突然抛出一个彩蛋,描绘了鹧鸪哨跟师傅去寻找“雮尘珠”的故事,而他们所去到的地方便是“西夏陵”。

在剧中我们可以看到,“西夏陵”的外观跟中原地区的陵墓并不相同,中原地区的皇陵很多都是覆斗形,当然,有些是依山建陵,因此具体的形制并没有统一。但西夏陵呈现的是“圆锥形”或“圆台形”,而剧中鹧鸪哨他们进去的那一座便是“圆台形”的陵墓。

西夏的陵寝制度,很好地反映了西夏社会的封建礼仪典章制度、宗教信仰和民族习俗。因此我们会发现,除了陵墓的大体形制上跟中原地区的陵墓不一样之外,实际上还有很多不同之处!

首先从陵墓的建制上来说,西夏陵区一共有九座帝陵,它们的建制基本统一,平面布局也基本相同:坐北偏西、西面偏东。每一座西夏帝陵都是由“月城”和“陵城”连接而成,平面呈现出“凸”字形。

在陵园内的单体建筑,如角台、阙台、碑亭、献殿、陵塔以及附属于陵城门的门阙和角阙的平面分布基本相同,形成了西夏陵园中群体建筑的基本格局。

其余的陪葬墓群,则主要围绕在帝陵周围,分布在其左右和下方。

此外,在西夏陵中,等级制度有着很明显的体现,这不仅仅有帝陵与陪葬墓群的等级差异,还有陪葬墓群之间的等级划分。这一点,从坟茔规模的大小就能看出来:帝陵的坟茔面积很大,一般在8到15万平方米左右,相当于大型陪葬墓的十倍左右。

而且从建筑组成上来看的话,帝陵的建筑更为丰富一些,比如有我们上文说到的角台、献殿等建筑,但陪葬墓群只有个别的大型墓有献殿或者是角台。

此外,帝陵的陵城为四面开门,并设有左右门阙;相比之下的陪葬墓只开南门,有的则只建有门楼而不建门阙。帝陵的陵塔为八角形或者是圆形塔式建筑,残高一般在十三到二十七米之间。

根据《西夏陵》中的记载:西夏陵园的地宫,大都是“多室土洞墓”,由墓道、甬道、中室和东西两侧室组成。在斜坡墓道两侧还设有护壁木柱,原生壁上面则敷有草泥皮与白灰;在甬道门前还有用于封门的石板和木柱板,甬道门前两壁则绘有武士像。

除此之外,西夏陵园中的建筑与建筑装饰物中,佛教的元素比较多。这一点在剧中也有很好的体现,就比如剧中最具代表性的那尊“睡佛”。但实际上,如果你仔细观察西夏时期的陵墓的话,这样的建制其实并不奇怪。

以上便是我们根据《龙岭迷窟》中出现的“西夏陵”的特征做的一个简单介绍了。当然了,除了这些以外,实际上还有很多,笔者就暂时先分享到这里了,我们下文再接着聊!

参考文献:《西夏陵》;

以上图片均选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龙岭迷窟为什么会有西周墓,西夏陵历史真相

号称东方金字塔的西夏王陵,周围寸草不生只鸟不停,为何如此神秘?

东方金字塔西夏王陵的出现是伴随着意外出现的。1972年6月,人们发现一座座气势磅礴的西夏王陵建筑是因为在贺兰雪山下要建一个小型军用飞机场。开挖的十多天后,有几个战士挖出了十多件陶制品。最古怪的是上面的方块文字,当战士们将陶制品拿给首长看过后,首长立刻要求停止挖掘,同时开车到市博物馆,将相关信息提供给博物馆。博物馆的工作人员立刻到达现场,做了相关安排后便开始了抢救性的挖掘,没多久壮观的陵墓开始重见天日,那些巧夺天工的文物开始一件件呈现在世人面前。而对于西夏王陵的秘密也正在慢慢解开。

一、那些无人问津的土疙瘩

当考古人员来到这片土地后,继续寻找发现,他们发现在这个沙漠中有很多凸起的土疙瘩。经过研究发现这些土疙瘩就是西夏皇陵。而这些土疙瘩在这里屹立了几千年却无人问津。当时考古人员就发现了十几座土疙瘩,而如今发现了200多个,如果不是自然原因让部分陵墓消失,数量更加庞大。如此规模庞大的皇陵却几千年来无人问津,难道是因为距离市中心过远吗?不是,此处离银川市才40多公里。但是这片沙漠确实很少有人来,几百年来都是如此,不过在上世纪三四十年达的时候偶尔会有一队人马经过,那些人是土匪,带头的是郭栓子,这些人虽然经过横穿沙漠,但是他们到解放后后被捕被杀都没注意过这些土疙瘩,也没弄清楚这些土疙瘩是干嘛的。解放后,更没有人来沙漠,就这样这些陵墓一直淹没在沙漠之中。

二、西夏皇陵的巨大价值

千年前西夏文明突然消失,西夏共有10位皇帝,西夏最后一位皇帝的头颅是被蒙古人砍下的。从此,西夏文明消失了。但是这个曾经辉煌过的王朝,留下的财富和文明确实拥有巨大价值的,而且它的陵墓颇具神秘色彩。

西夏的历史不长才存在190年,关于西夏的史料并不多,除了部分文字资料,就当属这些西夏王陵最有历史价值了。从陵墓中发现了大量的瓷器,而且种类繁多,制作也十分精良,还融合了佛教和党项文化。因为西夏是党项族建立的,瓷器中融合党项文化创造出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的文化产品具有较高的科技水平和艺术成就。西夏陵墓的建筑特点也是一大特点,特别是佛塔的建设是王陵的一大亮点。西夏的诞生打破了我国木活字印本没有证据的局面,其中在贺兰县出土的《吉祥遍至口合本续》是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木活字印本实物,具有重要的文物价值和文献价值。

除此之外,在目前为止,从挖掘的陵墓中已经出土了14万件瓦当和200多件建筑装饰拍,从中还发现了大量完整的“妙音鸟”,这种鸟类似于佛教中的极乐世界之鸟,这些数量庞大,外形完整的妙音鸟是建筑装饰品。陵墓中的种种文物都具有极大的艺术成就和智慧,体现了当时人民对美的追求和生活态度。西夏的建筑中较多的是石制品,比如栏柱、螭首等,除此之外还有彩绘和壁画等。

三、西夏皇陵的神秘色彩

西夏是一个神秘的王朝,西夏王陵也是一个神秘的建筑,里面有着诸多未解之谜。比如说他的陵墓可以经历千年都不倒,关键的问题是它的建筑材料是夯土而不是砖石结构。这种材料的建筑是远没有砖石建筑牢固的,但是他可以在沙漠中经历这么久的沧桑而保存完好。

一般来说,陵墓的旁边都会野草蔓延,但是西夏王陵旁边寸草不生,很多皇家陵墓为了防止野草的生长会将泥土进行熏蒸,但是为不能防止千年都不长野草。但是西夏王陵做到了,而且它不仅不长草,也鸟也不会在他上面停留。那旁边并非没有鸟兽的存在,而是生活着大量的鸟兽,但是却从未看到有一只鸟会停留在上面。越对王陵进行观察越能发现更多的不可思议的谜题,·几年前专家将发掘出来的精确位置画出来后发现,陵墓的排列与北斗星的图案是吻合的。它的陪葬墓也是按照形象图进行设计的。

参考文献:

[1]李作明.东方金字塔西夏王陵千古之谜待揭开[J].中国地名,2013(10):28-31.

[2]王云庆,唐敏.论西夏王陵的遗产价值与申遗之路[J].西夏研究,2013(04):119-125.

龙岭迷窟为什么会有西周墓,西夏陵历史真相

西夏王陵的主要特点

历朝历代帝王贵胄们既希望陵寝恢宏壮丽,又希望能够不被盗掘,高大的封土成了防止盗掘的重要屏障,明清两代皇帝陵墓,都把盛放帝王棺椁及殉葬品的墓室建在如山般高耸的封土下方;而西夏陵的陵台,却不是位于墓室的正上方,而是位于墓室以北10米处,根本起不到封土的作用。
另外,西夏王陵墓道的入口设置在献殿内部,这也是帝王陵寝中绝无仅有的。隐藏墓道的走向是帝王陵墓营造时最为隐秘的工作之一,明代万历皇帝定陵墓道入口设置在宝城的侧面,令人难以察觉,20世纪50年代发掘时曾让考古人员苦思冥想,大费周折。而西夏的皇帝们似乎并不担心这一点,除了墓道入口直接设置在献殿以外,西夏帝陵的献殿至陵台之间有一条突起于地面之上的鱼脊梁封土,墓道就埋藏在封土下方。
考古发掘显示,和奢华的唐宋帝陵相比,西夏陵的墓室要“简朴”得多,为位于中央的主室和左右耳室构成的三室土洞式结构,陪葬品也相对较少。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