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条全剧透解析,信条最简单的解析

来源:星辰影院人气:795更新:2023-02-08 02:46:54

★本文不含关键情节剧透★

如介意可先点击,看片之后再来细读

10年前,中国观众给诺兰的《盗梦空间》冠以“银幕奇观”的名号,10年后这个title同样适用于《信条》。

《信条》的结构是回文式的,前半部分男主角像个游戏萌新,去了解和掌握在逆向世界生存和打斗的技巧,并在影片后半部分把这些技能全部应用,正式进入游戏通关模式。

看诺兰的电影你很难溜号走神,心率也会跟着狂飙。在爽嗨过后,便能体会到电影形式上高能反转的乐趣。

影片的秘密,藏在片名里(图片来自网络)

为了帮助各位更好地理解这部电影,我们贴心整理了《信条》中出现的十个知识点,有需要的同学可在观影之前阅读。

1 - 熵 -

片中出现的那些神秘的逆向武器,其运行轨迹与正常武器相反,子弹可以从弹孔里自动回到枪膛。据说它们是由核裂变的反向辐射物制成的,熵也是相反的。

那么熵是什么呢?

熵是德国物理学家鲁道夫·克劳修斯在1854年提出的概念,是从热力学第二定律中引入的一个参量。

用最通俗的话来讲,熵就是用来代表一个系统混乱程度的。熵越高,说明系统越混乱,反之则表示系统越有序。

就拿前不久的热搜#9000块巨幅拼图被丈夫1秒毁掉#举例,拼图拼好时,熵值是最小的,因为它们都摆在了应该摆放的位置上。

然而丈夫为了更好的拍照效果,将桌面倾斜,拼图瞬间毁于一旦,这个时候熵就顿时增加,因为它们彻底乱套了。

可以预见到他们的家庭内部也即将熵值最大化……

热力学第二定律定义了热量不能从低温的物体自发地转移到高温的物体,之于熵来说就等于世界上的事物都无法自发地趋于有序,而是越来越混乱,这就是所谓的熵增定律。

既然如此,熵一旦是反过来的,就会出现从无序到有序的“倒行逆施”。

放在这部电影中,你就能看到:原本已经破碎的玻璃会瞬间恢复原状,原本翻了个底朝天的汽车会立刻“鲤鱼打挺”回到马路上行驶。

现实中固然不会出现这种情况,但当事物呈现出与往常截然不同的状态时,很难不令人瞠目结舌。

后来熵的含义也引入到了其它领域,比如管理学,曾著有《创新与企业家精神》的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曾说:“管理要做的只有一件事,那就是对抗熵增。”

2 - 时间钳行运动 -

男主角通过旋转闸门回到过去时,身边的人提醒他注意“时间钳行运动”。在结尾那场大战中,红蓝两队也采用时间钳行运动进行作战。

钳行运动最大的特点就是对称,不论是英国上班族两地生活式的钳行运动,还是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中所使用的钳形攻势,无一不是两个事物彼此呼应——要么是城市,要么是军队。

电影中的钳行运动的主体是时间,当人处于时间逆行时,在另一个时空里会有一个对称的自己,他的动作和运动轨迹都与这个时空的他截然相反,而他必须要在这个时空里兼顾到另一个时空的自己,否则将无法再返回。

如同《星际穿越》中库珀在五维时空里能够透过自家的书架,看到过去的自己一样,时间钳行运动也像在照镜子,一旦某一刻你发现镜子里没有自己了,那一定是出事儿了。

只不过,在时间钳行运动时,它们都是相反的,而且还存在一定的时间差。

这种对称放之科学领域也近乎常态,就像诺兰说的:“每个物理定律都是对称的。”而且现代物理学家研究认为,时间逆转也是可以实现的。

再来看看电影的英文片名TENET以及整体的人物命运,实际上也都遵循了这种对称回文式的结构。

其实现实生活中也有很多行为就是时空逆转,你发微博、发朋友圈,在多年后重新翻看,实际上就是在跟过去的自己对话。你使用花呗,不就是在花属于未来的钱吗?

3 - 钚 -

反派萨塔尔苦心孤诣要寻找能够改变世界的9种算法,其中一个就是钚元素,尤其是钚241。在他小时候曾经捡拾过散落的钚,其他人都为此丧命,唯独他活了下来。

肯尼思·布拉纳 饰 萨塔尔

钚是一种放射性的金属元素,1940年被科学家发现。钚能释放出高能的氦原子核,因此被用来作为核燃料和核武器的裂变剂。1945年在日本长崎投下的原子弹就是钚制作内核的铀钚弹。

钚有二十种放射性同位素,寿命最长的是钚244,半衰期为8080万年,而最短的是钚241,半衰期只有14年。

2011年东日本大地震之后,福岛第一核电站附近曾检测出核事故泄漏出的钚241,一度引起国际社会的恐慌。

钚对人体有巨大的危害,它的毒性仅次于钋,此前还曾有传言称5克的钚就能毒死全人类(后被辟谣)。2017年世界卫生组织将钚列为了一类致癌物。

4 - 间谍 -

诺兰没有采用《盗梦空间》那样的偷盗类型来拍摄《信条》,而是采用了间谍片的类型,这也是他实现一个自己的愿望:

“我随时准备尝试间谍片类型,这是我一直期盼的。我从小就喜爱特工电影,它的内容非常有趣、令人兴奋。”

两次世界大战期间,间谍活动就已经很活跃了,而在之后半个世纪的冷战中,间谍更是扮演了重要角色。

他们肩负重任,破解政治秘密,富有传奇色彩,因此间谍小说也随之兴盛,其中以伊恩·弗莱明和约翰·勒卡雷为代表,延伸出了两个不同的派别。

伊恩·弗莱明笔下的“007”詹姆斯·邦德风流倜傥,拥有高端装备,在情报机构之间自由往来,是一个颇具浪漫主义色彩的间谍形象。

而约翰·勒卡雷在《柏林谍影》《锅匠,裁缝,士兵,间谍》等书中,塑造的都是现实主义的间谍,充满了复杂的人性和宿命色彩。

《007:大破天幕杀机》

《信条》的男主角显然更倾向于伊恩·弗莱明的007式特工,不仅身手不凡,还与美女有小暧昧。

5 - 基辅 德里亚斯特 奥斯陆 塔林 -

片中总会有一些地名你没听过,比如你能说出上述这些城市分别位于哪个国家吗?

《信条》在7个国家实景拍摄,剧组先后辗转爱沙尼亚、意大利、印度、丹麦、挪威、英国和美国等地。

诺兰认为实景拍摄很有必要:

“拍摄的全球性与故事相符,因为它涉及到整个世界作为共同体所面临的威胁,这些利害关系是戏剧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好了,下面来公布答案——

片头发生恐怖事件的基辅歌剧院位于乌克兰(但实际是在塔林的Linnahall拍摄的,这里曾举办过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

德里亚斯特位于意大利,是亚得里亚海东北岸的港口城市;

奥斯陆是挪威的首都,片中飞机撞墙事件就发生在奥斯陆的自由港;

塔林则是爱沙尼亚的首都和第一大城市。

6 - 莫斯科剧院人质事件 -

影片开头那段发生在基辅歌剧院的恐怖袭击事件,让人不得不联想到真实发生过的莫斯科剧院人质事件。

2002年10月23日,四五十名车臣绑匪闯入莫斯科轴承厂文化宫大楼剧院,将那里的700多名观众、100多名演员和文化宫的工作人员扣为人质,要求俄罗斯军队撤出车臣。

绑匪与警方对峙了三天三夜,在10月26日早上,警方用麻醉气体麻醉了厅内的所有人,39名恐怖分子被击毙,还有至少129名人质因麻醉气体而死亡。

这一事件后来还被拍成了电影《倒计时》(又名《生死倒计时》),俄罗斯政府资助了700万美元的拍摄经费,外加8架直升机和6架战斗机。

《倒计时》

7 - 奥本海默和曼哈顿计划 -

普利亚在片中提到了奥本海默和曼哈顿计划,这两个名字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为奥本海默就是曼哈顿计划的领导者。

二战期间德国试图研究制造原子弹,得到情报的美国总统罗斯福迅速反应,开始实施最高机密的曼哈顿计划,要赶在德国之前研制出原子弹。

其实1939年的时候,科学家还只是在实验室里发现了原子裂变现象,却马上就要应用于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研制。但为了尽早结束战争,奥本海默以及爱因斯坦、费米、冯·诺依曼等人,纷纷投入到了原子弹的技术应用研究中。

经过复杂艰难的科研过程之后,世界上第一批原子弹在洛斯阿拉莫斯实验室研制成功。

1945年,美国在广岛和长崎投下了两颗原子弹,加速了二战的终结。奥本海默也被誉为“原子弹之父”。

8 - 九个核大国 -

《信条》中,事关人类生死的九种算法被拆开,分置在九个国家,以防止心怀不轨的人得到它而危及全人类的生命安全。

这九个国家就是九个核大国,分别是美国、法国、英国、俄罗斯、中国、印度、巴基斯坦、朝鲜和以色列。

不过,根据《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规定,在1967年1月1日之前制造并且爆炸核武器的国家才是合法的有核国家,因此只有美、俄、中、英、法五国是可以使用核武器的,它们又刚好是五大常任理事国,其他的拥核国家则被称为非法拥核国家,其中以色列的核弹头数量甚至超过了英国。

9 - 祖父悖论 -

《信条》里的反派萨塔尔通过时间倒流回到过去,妄图杀死全人类,但问题是,他杀死了他的前辈们,未来的他岂不是也一并消失了?他又何必这么煞费苦心呢?

尼尔说,这就叫做祖父悖论。

祖父悖论其实原来叫外祖母悖论,它源自于法国科幻小说作家赫内·巴赫札维勒在1943年的小说《不小心的旅行者》中讲的故事。

如果通过时间隧道回到过去,在父亲出生之前把外祖母杀死,那么你也就不会出生在这个世界上了,那么,又是谁把外祖母杀死的呢?

对此,可以用平行宇宙来解释:当你回到过去时,其实是进入了另一个平行宇宙,那里所发生的事情并不会影响到这个宇宙里发生的事。

此外,也可以用诺维科夫自洽性原则来解释,也就是说人可以回到过去,但不能因此改变历史进程。如果穿越者想要做出与现实世界不符的事情,会有某种力量阻止他。

10 - 戈雅 -

影片中,凯瑟琳·巴顿把戈雅的一幅赝品画作卖给了自己的丈夫萨塔尔,但知情的丈夫就此抓住了她的把柄,让她难逃自己的手掌心。

弗朗西斯科·戈雅的作品如今已经是世界各大拍卖行炙手可热的拍品,他创作于1816年的铜版画《斗牛》曾在伦敦苏富比拍卖行估价50万英镑。

戈雅自画像

戈雅是18世纪的一位宫廷画家,早期以巴洛克式画风为主,《裸体的玛哈》最为知名。晚期他又发展出一种极富表现力又令人不安的风格,并公开指责战争的暴行、教会的道德堕落和社会政治的灾难,比如那幅著名的《1808年5月3日夜枪杀起义者》。

戈雅与诺兰的作品在精神层面是一致的。

戈雅的黑色绘画系列是早期暗黑风的萌芽,那是他在去世前几年的创作,画作的色调偏黑和灰,主题阴郁,画中人带有鬼魅的表情,如同被魔鬼附身,令人不寒而栗。

而到了近些年,诺兰通过《蝙蝠侠:黑暗骑士》等超级英雄电影将暗黑风发扬光大。故事阴暗,反派做主角,邪性又病态的宗教性和仪式感,将黑暗气质散发得足够入骨。

在《盗梦空间》里也曾出现过一幅抽象画,看来诺兰的确很偏爱这种另类的审美风格。

最后再补充几个小知识点:

【1】

片中男主角接头的暗号是“这是个混沌的世界”、“黄昏时分无敌人”,他还开玩笑说这是惠特曼的诗。

其实19世纪的美国诗人惠特曼并没有创作过这两句诗,但“混沌”、“黄昏”、“敌人”这些字眼经常出现在他的作品《草叶集》中。

比如《铭言集》的《幻象》中就写道:“永远是混沌初开,永远是周期循环,是成长”;

《自己之歌》里也有“当我嗅着黄昏的边缘的时候,请正视我的脸”的诗句;

在他的《和解》一诗中提到“因为我的敌人已经死了,一个如自己一样神圣的人已经死了”。

诺兰对诗歌也有一定的喜好,《星际穿越》中他就引用过英国诗人迪兰·托马斯的诗句“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2】

凯瑟琳·巴顿的儿子提出要去庞贝城玩。这座昔日繁华的城市在公元79年被维苏威火山喷出的火山灰掩埋,而在庞贝遗址上,就曾经发现过TENET的字迹。

【3】

诺兰习惯于跟同样的团队合作,但是这一次,配乐师不再是汉斯·季默了。

当得知老搭档因档期冲突不能再合作时,他还是有一些紧张的情绪。这一部启用了《黑豹》的配乐师路德维格·戈兰松,他创作的电子音乐以出色的重低音震撼观众的耳膜,如同心跳一般令人肾上腺素飙升。

制片人艾玛·托马斯也说:“新的血液激发了克里斯的创作能量。”

路德维格·戈兰松

【4】

在影片最后的那场大战中,多次出现士兵手表的特写镜头,这正是汉米尔顿为《信条》特别定制的卡其海军系列深潜(BeLOWZERO)腕表。

这款特别版腕表采用质感轻盈的钛合金表壳,配备蓝色或红色尖头秒针,象征影片中的经典配色。

在此之前,汉米尔顿手表曾为诺兰的《星际穿越》创作了“墨菲腕表”(The Murph),备受影迷追捧;为库布里克导演的经典影片《2001:太空漫游》设计了时钟。

目前,汉米尔顿手表已在500多部大银幕影片中亮相。

每 期 福 利

电影票、衍生品、小礼品、大福袋...

每期都会有福利赠送!

留言并转发到朋友圈说出你对今天电影的看法,

我们将结合后台收到的转发截图 留言点赞数抽奖。

今天的福利是:

《信条》10张全国通兑电影票

抽10人 / 每人1张

传奇导演诺兰又一力作

一场关乎时间的人类浩劫

一次不容失败的救世行动

颠覆想象,逆转时空

9月4日(本周五),全国公映

PS:上一期福利已经开奖,

请中奖小伙伴将姓名、地址、联系电话在后台私信给我们!

不散所有的活动只在微-信-公众号平台进行

· THE END ·

这是“不散” 第 1287期 原创文章,船长,我的船长

相聚有时 / 电影不散

添加微信busanfenzhuli或418947138

往期精选

信条全剧透解析,信条最简单的解析

《信条》你看懂了吗?尼尔真实身份揭秘,这4个隐藏剧情不要错过

(本文可能有剧透)

上周五,克里斯托弗·诺兰的《信条》正式在中国内地上映,作为诺迷固定的仪式感,观影之后的剧情解读层出不穷。这些解读,多是围绕连电影海报也着重强调的时空逆转展开,其实,玩弄时间只是诺兰的一道幌子,《信条》的深层是一个关于宿命轮回的救赎故事。

这个救赎故事的驱动核心不是没有名字的男主,而是由罗伯特·帕丁森饰演的尼尔。

尼尔与男主

注意尼尔的第一次出场:当男主需要一名特工帮助自己完成任务时,尼尔几乎是不请自来,在言语中也分明了解男主的喜好。当潜入印度军火贩安保森严的家时,两人的默契配合不像是第一次合作。男主给他讲倒射的子弹和时间逆转,尼尔似乎明白一切却装作不知道,还有在每一次行动中尼尔都能给予男主预见性的帮助。

这些细节说明,尼尔是来自未来的人,在未来与男主相处了一段时间,隐藏身份回到过去(电影中的现在)要与男主一同完成任务。

表面上《信条》与很多特工片一样,搭档合作采取行动,因此容易将尼尔与男主的共事定义为友情。其实,尼尔的故事主题是救赎,两人是拯救与被拯救的关系。歌剧院中,是尼尔利用逆时间子弹救下男主;自由港,男主要杀掉未来的自己时,尼尔劝说男主先问问他身份,使得未来的男主逃跑;塔林港,尼尔带领特工解救下被劫持的男主和凯特;萨特引爆银色 汽车 后,尼尔救出快被冻死的男主;萨特死亡使得引爆启动,尼尔将男主拖出引爆点;萨特命令杀掉男主时,尼尔为男主挡下子弹。

而尼尔为何要救男主?具体来讲,尼尔通过救男主完成了自我救赎。

尼尔与凯特

《信条》中,萨特的妻子凯特与男主暧昧,而与尼尔倒是没有直接的交流,她不是行动目标的妻子。但当看到凯特遭遇枪击,尼尔的情绪变化极大,只有面对关系亲密的人时才会有此反应。而当男主昏迷休息的时候,全程更是尼尔在照顾受伤的凯特。电影中的细节都在暗示,尼尔与凯特的关系非同一般。

凯特对萨特心有恨意,这个家庭中她唯一在乎的人是儿子麦克斯,为了他才留在丈夫身边,无尽的母爱才是信条故事得以延续的根源。男主在电影末尾杀掉了监视凯特的普利亚,是因为只有凯特将麦克斯抚养成人,未来的麦克斯才能与男主相遇,因为长大后的麦克斯就是尼尔。

尼尔与萨特

尼尔是成年后的麦克斯,他也就是萨特的儿子。电影中,萨特与儿子从未出现在同一个镜头中,儿子的意义更像是萨特对付妻子的一个筹码。

当父亲企图毁灭人类,尼尔则在与男主一起拯救人类,这就充满了宿命论:尼尔的救赎与父亲的原罪有关。

法国科幻小说家赫内·巴赫札维勒在1943年的小说《不小心的 旅游 者》中提出了祖父悖论:如果你回到过去杀死了年轻的祖父,那么将不会有你,那么是谁杀了祖父呢?你的存在代表祖父没有因你而死,那你何以杀死祖父?尼尔表示,时间上未来的自己不能杀死过去的自己,这句话不仅仅是解释给男主,也是解释给自己。

生来带着原罪,与其杀死父亲不如替父亲偿还这场罪恶,于是尼尔的死成为了一场自我与父辈的救赎。

尼尔的宿命轮回

影片结尾,尼尔离开,男主问他何时再见,尼尔对他说:你的未来,就是我的过去。尼尔的宿命终结换取男主的宿命开启。麦克斯会在男主的指引下,成为时间特工,通过逆转时空回到现在。命运早就被安排,为了完成时间线的闭合,他必须伪装自己的身份。当麦克斯成年,他就是尼尔。

萨特被妻子凯特杀掉而死亡,尼尔因替男主挡枪而死,而这道枪杀命令正是由他的父亲下达。两人的生命轨迹相同,但父子的命运却截然不同。父亲知道命不久矣,欲计划全人类同他一起陪葬,而儿子麦克斯在知道自己的命运后,改名尼尔,完成宿命般的任务。

不是巧合,而是宿命轮回。漫长的 历史 中,毁灭与新生一直在循环。而我们能够把握的,不是时空逆转中来到了何时何地,而是珍惜当下,现在身边的人。

凯特羡慕那个自由跃入水中的女人,她不知道,那是现在的自己。

诺兰的电影从不缺少 情感 ,只是《信条》里的 情感 隐藏得太深,又足够厚重。它讨论的是生命的永恒,是血液中剪不断的宿命。当成年后的麦克斯选择改名尼尔的那一刻起,他就走上了一条注定救赎之路,拯救的不仅是男主和全人类,也是自己的父亲和自己。

信条全剧透解析,信条最简单的解析

《信条》过去不可挽回, 未来已成史书(无剧透版)

昨天去电影院观看诺兰新作《信条》, 脑洞超大 , 配合 奇妙的剪辑手法 , 让观众 一脸懵比 的同时, 又 大呼过瘾 ~

本文不涉及人物情节剧透,请放心阅读~

在我们生活的世界,如果你 坚持不整理房间,房间会越来越乱 ;房间变乱的现象在物理学中被称为 熵增 ,熵增的核心思想就是, 物质倾向于变得混乱

《信条》中的未来人类,发明了一种类似时光机的设备, 物质可以 通过时光机从A世界(正常世界)进入B世界(熵减世界); 在B世界中,时间倒流,万物倒带 , 物质倾向于变得有序 !

如果让地球通过时光机, 地球会慢慢回退到恐龙时代,人类也就灭亡了。

如果让宇宙通过时光机, 宇宙最终会回到宇宙大爆炸的奇点,宇宙归零。 (比灭霸还狠!)

《信条》的世界中, 过去和未来都已写好, 已经发生的事无法改变。 《信条》没有采用平行时空理论讲述故事,而是 坚持使用一个时空,因果循环 ; 电影整个剧本依然是, 主角团打败反派拯救世界 ,整个剧本埋下无数前后照应的因果,前半段紧张刺激,也暗示了结局,后半段将前半段的谜语一一解开,让观众大呼过瘾!

整个电影并不是在表达 宿命论 , 而是 决定论 ,有了结果,那原因绝对会出现; 比较有趣的点在于,**在B世界(熵减时空),开枪给石板打一个弹孔的行为,对应到正常时空,是先有了弹孔,后有开枪的动作;

在普通人看来,这非常灵异! 对着石板开一枪,石板上会少一颗子弹,石板的弹痕消失,而手枪里会多一颗子弹。

在影片中,《信条》是一个组织,其核心守则便包括 无知是最好的武器 。

生物进化的结果是: 父辈的经验记忆不可以遗传给下一代,如果子代继承了经验记忆,子代会被父辈的经验束缚,无法突破,无法前进, 在《进击的巨人》中有一个情节,墙内世界的国王,会继承上一代国王的的巨人能力,但也继承了前代的消极思想,即使整个王国面对入侵,新国王也坚持保守思想,不进行改革,陷入死局。 一言以蔽之, 面对未来,无知者才能无畏,无知是最好的武器 。

在影片中, 由于时光机特殊的工作原理,进入其中的人,可以看到另一侧的自己,如果看不到,则说明自己将会在本次时空旅行中死去。

如果明知自己此去没有回头路,依然为了实现目标而接受自己的命运,这样的决定可以称之为命运的选择,用JOJO的话来讲,就是 人类勇气的赞歌**。

为了拯救同伴,明知自己即将终结,依然可以对同伴说出 : 这是我命运的选择,你无需在意。 (JOJO的奇妙冒险);《信条》对 命运的选择 也有类似态度,但用了不同的表现形式,感兴趣的可以到电影院观看。

《信条》独特的时间倒带方式,令人耳目一新 ! 导演诺兰在片子埋设大量彩蛋,一次观看很难挖掘完全, 其中的音乐彩蛋,更是要通过专业的音频剪辑软件,进行倒带处理才能发现 。相信这部片子在接下来的一段世界,会引发电影爱好者和解密爱好者的讨论,彩蛋解密的视频和文章也会层出不穷,如果你喜欢观看烧脑的电影,我个人非常推荐你到电影院观看《信条》。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