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影系列倩女幽魂成绝响不似武侠胜武侠

来源:星辰影院人气:563更新:2023-02-08 20:47:33

(阅前提示:如果条件容许,阅读后半段时配黄霑词曲、张国荣演唱的《倩女幽魂》,效果更佳)

1987年的7月,程小东改编自1960年李翰祥版本的新《倩女幽魂》正式上映,但未映多久,批判与推崇的声音便接踵而至。

1960年,李翰祥拍摄的《倩女幽魂》,剧中饰演姥姥的唐若青,成了那一代人的心中噩梦,今时今日再次翻看这部电影时,依旧会被剧中的两版姥姥“吓”的不轻,所谓两版是指:

人脸时出现的版本

变脸后出现的版本

而在87版本中除了“姥姥长长的舌头”以及“不时出现的一堆人头”外,便再也找不到值得我们给出惊恐面容的场面。

所以60版的《倩女幽魂》“恐怖指数”要相较87版浓烈的多,这也是如今关于这两版电影的分类,前者依旧保留“恐怖”这一分支,而87版则早已被多数人剔除“鬼片”或“恐怖”系列的主要原因。

如果说“恐怖指数”的锐减是因为大时代的发展,喜剧要素需要逐渐大于恐怖要素的外因所致,那程小东在另一个层面的主动求变,才是真正的批判焦点所在。

那便是看不见,也摸不着,却又无处不在的“侠义精神”。

《倩女幽魂》这四个字第一次问世,便是源自1960版的李翰祥电影,之前这个故事唯一有的名字叫做“聂小倩”,它出自蒲松龄的《聊斋志异》。

在原著中,宁采臣与聂小倩之间固然也有爱情,但不是整部小说的重点,蒲松龄真正想说的是:宁采臣与燕赤匡扶正义,以及除魔卫道的侠义一面。

而这种精神,被李翰祥完整且全面的继承到了他的电影之中。

原著书中关于宁、燕二人的描写如下,书中有言:宁采臣“性慷爽,廉隅自重”,燕赤霞“语甚朴诚,是为书生”,即在原著中“宁采臣为人豪爽,且品行端正,而燕赤霞亦为书生,且说话朴实憨厚,与宁采臣年龄相仿。”于是在60版的《倩女幽魂》中,李翰祥选择赵雷饰演宁采臣,杨志卿饰演燕赤霞,这二人皆是剑眉星目,且年龄相仿,极度契合原著。

再加上开篇我们便听到的旁白介绍:“时值明末清初,山河破碎”。

所以从细节框架,再到演员选择,李翰祥都在尽可能的复刻和保留原著神韵。

但在87版中,燕赤霞改为午马饰演,宁采臣则为张国荣,除却年龄层面的巨大改变以外,最大的改变在性格层面:燕赤霞不再憨厚、质朴,而是成了疯癫、跳脱,尤其那段伴随着“道道道”的纷乱音乐,午马上下翻飞的矫健身姿,和奔放不羁的歌词,已经有了几丝玩脱了性。

同样宁采臣,则从正直俊朗的硬汉书生,变成了痴情俊俏的翩翩书生。

在“时代背景”和“发生场地”这些层面,87版同样也选择了模糊处理,并未完全交代清楚。

当背景被模糊、主线人物被篡改,下一步自然便是剧情层面的改动。

60版的《倩女幽魂》,宁采臣是先因“同情小倩”,再到“不耻邪魔”,最后走到“人鬼相恋”,继而“匡扶正义”,而在87版中这个顺序则完全走了反道。

倒并不是说宁采臣在新版本中因为贪恋聂小倩的美色才有了后续的动机,但至少新版本中宁采臣确实多了几分“促狭和活络”,他不再“一本正经”,相对的“人性更加自我化”,剧情发展顺序也被改成了“宁采臣与小倩的爱情”占了上风,成了先导,继而才有了其后被动的“除掉姥姥”。

这种放大“爱情精神”,缩小“侠义精神”,便是程小东在当时遭受到巨大批判的主因。

但在改编之前,这一切其实是已经定好和刻意的,而主导这一切的人是徐克,程小东只能算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者和打动者。

徐克素来被人称为“鬼才导演”,原因便在于其天马行空的想象和大胆革新的魄力。

徐克在看了李翰祥版本的《倩女幽魂》以后,惊觉到:突出“侠义主题”在一个“人鬼相恋”的背景中,似乎已经没有了太多魅力,倒不如来一场“惊天动地”的痴恋,将“情”凌驾在“义”之上。

于是当“侠义精神”在87版本的《倩女幽魂》中表现的极度缺失以后,便有人说:“87版这一版,根本就不是武侠片,它可以是爱情,也可以是奇幻,但就不是武侠!”

为何世人,如此执拗在一个没有太大意义的问题上?我们得从“武侠”这两个字说起。

“武侠”本是一个组词,它可以切分为“武”与“侠”。

前者代表的是画面,后者代表的是精神,所以一部标准的武侠片,即要有炫丽多姿的打斗场面,也要有侠义精神的完整贯通,而在金庸、梁羽生、古龙等多位武侠小说巨匠的不断修葺发展之后,时至今日“武侠”已渐渐的发展和衍变成了一种文化符号。

它侧重的点已不再是高绝的武术造诣,而是玄之又玄的侠义精神,换言之:缺少侠义精神的武侠,它便只是“武”,对应的则是“动作电影”或者“武打电影”。

故而只有将侠义精神凌驾在招式之上,才算真正的武侠,60版的《倩女幽魂》便是如此,它完整的交代了故事的时代背景、人物的内心正气,以及除魔卫道的无上信念。

如果对标这个理念,你会发现87版本的《倩女幽魂》确实差之甚远,整部电影除了黄霑词曲,午马演唱的《道道道》,有着些许正义之气,其余时候的“音、色”两大画面,基本并无太多正义的味道,相反还多了几丝“迷醉和奢靡”。

但,怪则怪异,我们单以影评平台“豆瓣”为例,30年过去了,在豆瓣武侠类型电影排名中,《倩女幽魂》反以8.7分位居第一,与它并列的只有一位《东城西就》,而其它我们耳熟能详的《笑傲江湖》、《新龙门客栈》、《卧虎藏龙》等优秀作品,都要排在其后。

于是情况成了这样:一部在上映之时,连是否属于武侠电影范畴都有争议的作品,却在多年以后,成了观众心中武侠片的最巅峰代表。

这或许就是“不似武侠,胜似武侠”,又或者“穿着古装,打着架就算武侠”的粗糙理解,总之,没什么道理可言,它就这样成了第一,也基本再无被撼动的可能。

当然,如果抛开这种“是否属于武侠”的空洞争论,单论电影本身,如果说60版本的武侠世界是一本书,那87版本的便是一副画,这幅画里有“音”、有“酒”、有“色”,早已有了江湖该有的一切。

伴随着87版《倩女幽魂》攀上高位的,还有一首张国荣演唱的同名歌曲,歌词中有一句这样唱道:“人间路,快乐少年郎,路里崎岖,崎岖不见阳光,泥尘里,快乐有几多方向”……

而随着这句歌词吟唱,出现的画面则是:

大雨中焦急赶路的书生宁采臣,背着那个时代特有的箱笼,翻越大山,跨域江河,刚刚有了几丝出游的乐趣,却又在转身大意间,滚下山崖,沾满了一身泥,远处的山巅已经若隐若现,近处的水雾却越积越多,一声轰隆,大雨倾盆而下,宁采臣在大雨磅礴的路上,焦急的往前奔走……

词与画,音与色,便这样第一次完美的结合在了一起,在其后的剧情中,有另三处,同样达到了音与画相结合的极致。

【1】每一次旷野无人聂小倩若隐若现时,都会出现的琵琶之声,以及如泣如诉的女性低吟;【2】燕赤霞舞着醉剑,癫狂的在林间上下翻飞时,唱的《道道道》;【3】宁采臣每一次感叹天马上就要亮时,出现的叶倩文演唱的《黎明不要来》。

这四段不同风格的音乐,组成了整部87版《倩女幽魂》的“音”,而它们皆出自大师黄霑之手,其后的若干年间,能够超越或者追上它的,兴许也就只有同样出自黄霑之手的《沧海一声笑》。

酒在武侠小说或者电影中通常有三个作用,一是彰显英雄气概,承托氛围之用,二是用作告别和决裂场合的见证之用,三是看破世间纷扰,以求醉倒不再清醒的避世所用。

在《笑傲江湖之东方不败》中,令狐冲爱酒,便属于第三个原因,而在《天龙八部》中萧峰喜欢喝酒,更多的是因为前面两个原因。

但无论哪种,酒与武侠,一定不可分割,有酒的武侠才更有味道,无酒的武侠则少了几丝神韵。

只是“酒”这一元素,在整部《倩女幽魂》中占据的戏份非常少,严格来说它只出现了一次,总共镜头不足三秒,在燕赤霞吟唱“道道道”之前曾经有过惊鸿一现,所以“酒”这一元素其实是通过其它的形式充斥在了整部电影之中。

在燕赤霞告诉宁采臣,眼前的兰若寺和其后的聂小倩一家其实都是乱坟岗的孤魂野鬼时,宁采臣对燕赤霞说:“前辈,那你还不赶紧离开此地”,燕赤霞回答说道:“人间有什么好,跟鬼怪在一起反而黑白分明,落个痛快”。

这个回答像极了“世人皆醉我独醒”,颇有几分酒醉之后的疯人疯语。

燕赤霞整个人身上透露的古怪气息,就是酒的气息,他的存在便是弥补酒本身的缺失。

他过半的时候都是疯疯癫癫,快人快语,却也会在听到宁采臣说出痴情话语时潸然泪下,他如得道高僧看破世间纷扰,又会如懵懂少年做出花痴之样。

这种前后行为差异极大的风格,其实都是在突出“酒”这一要素,毕竟只有酒到深处,才会如此疯癫,同样也只有酒,才可以在人心世道混乱不堪的年月,给人些许慰藉。

这一元素,应当是87版《倩女幽魂》可以冠绝一众武侠电影的终极原因,即张国荣版本的宁采臣,以及王祖贤版本的聂小倩,等同于无法超越和再被复刻的经典。

前面说60版本如书,是在写事,从而淡化人物,87版本如画,是在描人,所以淡化剧情。

那张国荣与王祖贤的出演,便让徐克与程小东的这种梦想,成了现实。

整部电影,如果刨除剧情,只保留宁采臣与聂小倩“对望”、“相拥”、“共缠绵”的二人世界镜头,你也一定会看的无比痴迷,不能自拔。

这便是最好的佐证。

张国荣在80年代的后期开始将重心从歌坛抽离,转而扑向影坛,其后的张国荣相继出演了《英雄本色》、《霸王别姬》等多部经典影片,而张国荣饰演过的古装角色,宁采臣不是唯一,但论及影响最大、世人印象最深,宁采臣却是唯一。

其后跟随张国荣多年的“哥哥”称号,同样也是源自电影《倩女幽魂》的拍摄现场,据说当年王祖贤在拍摄间隙时总喜欢喊张国荣“哥哥、哥哥”,于是这个称呼就此传了开来。

当这一境遇,被移植到王祖贤身上时同样无比贴合,无论是《青蛇》、《画皮》还是《东方不败之风云再起》,哪怕王祖贤的古装从“妩媚妖娆”再到“英气逼人”,形象再如何多变。

王祖贤,也永远改变不了观众对她的荧屏第一印象,那便是聂小倩!

仿佛不管岁月怎么变,世人怎么改,宁采臣的容貌就该如此。

而聂小倩也该如此。

《倩女幽魂》在“音”、“酒”、“色”三个层面做到了极致,如果是20年前的影坛,我们还奢求超越。但当时间已经被拉近到2019年,那些年的那些人有些早已故去,有些早已退隐,它已经失去了再被超越的可能和意义,我们唯一能做的只有欣赏和沉醉。

这便是《倩女幽魂》,已成绝响,不似武侠,却胜似武侠。

(文/影评菌)

港影系列倩女幽魂成绝响不似武侠胜武侠

为什么只有王祖贤版的《倩女幽魂》能被称为经典?

王祖贤版的《倩女幽魂》能成为经典,并不单单是因为王祖贤,个人觉得,王祖贤的作用只能排在第三。

第一的功劳当然属于程小东,香港武侠新时代的开创者之一,和徐克一起打造了港片最引人入胜的武侠江湖。《倩女幽魂》虽然是鬼片、奇幻片,但有着武侠片的魂,里面的打斗、侠义精神不落后于任何一部正统的武侠电影。

第二的功劳属于阮继志,大家可能对这个名字不熟悉。阮继志是香港有名的编剧,曾为60多部香港电影写过剧本,比较著名的有《醉拳2》《黄飞鸿》《倩女幽魂》《逃学威龙2》等等。

1987年,《倩女幽魂》获得金马奖最佳改编剧本奖,而这一荣誉自然归属于阮继志。

排在第三的当然是张国荣和王祖贤,这一版的《倩女幽魂》是东方奇幻片的顶峰,个人认为丝毫不亚于《指环王》系列电影。

什么是属于中国传统的东西,书生与女鬼其实就是一个传统,《倩女幽魂》本身就改编自《聊斋志异》中的《聂小倩》一篇。

张国荣的气质长相很符合书生的设定,而王祖贤的绝世美艳又完全符合女鬼的设定,演员和角色的契合就让电影成功了一大半。余少群版的宁采臣不用多说了,没有什么可比性。刘亦菲版的聂小倩美则美矣,缺少了一股仙气和怨气。

从刘亦菲、余少群、古天乐版《倩女幽魂》的评分就能看出观众对程小东版的有多认可,刘亦菲版的豆瓣评分只有5.3分,而张国荣、王祖贤版的高达8.6分。

老版的《倩女幽魂》不仅仅剧本过硬、导演功力强、演员契合,其风华绝代的配乐也是成功的一大要素。

港影系列倩女幽魂成绝响不似武侠胜武侠

香港电影十大武侠金曲你知道有哪些吗?

香港电影十大武侠金曲---倩女幽魂  关于香港古装片的热潮,最早可以追随到1987年的《倩女幽魂》,影片成就了张国荣,成就了王祖贤,同时,也掀起了香港古装片的浪潮,而由张国荣演唱的这首电影同名歌曲《倩女幽魂》也成为了许多人的最爱。
  电影《倩女幽魂》留给观众的印象之深,几乎超过了《聊斋》的原著,如今,当我们回忆其这段故事时,想起的大多是电影中的情节,至于《聊斋》中关于聂小倩的描述,能记起的人反倒不多,而电影之所以能给人留下挥之不去的印象,很大程度上归功于被传唱至今的主题曲。
  尽管近些年,这首歌的翻唱版本一度流行,但对于大多数曾经生活在那个年代的人而言,他们还是更喜欢张国荣的演绎,而这首电影主题曲也伴随着张国荣的与世长辞成为香港影坛永远的绝唱。
  香港电影十大武侠金曲---倩女幽魂
  上榜理由:几声别离几声叹,最教难忘是当年
香港电影十大武侠金曲---沧海一声笑
  对于很多观众而言,回顾香港武侠片,就是回顾他们的满心梦想,年少轻狂。而这首《沧海一声笑》,就是他们对香港武侠片最深刻的记忆。关于这首歌流传着很多版本,其中,最令人难忘的莫过于 黄沾,许冠杰和罗大佑共同演绎的这一版,黄沾的大气,许冠杰的潇洒,罗大佑的沧桑,三种不同的声音,为我们唱尽了江湖的变幻无常。
  如今,相距《沧海一声笑》诞生的时间已经20多年,歌声带给我们的热血腾腾渐渐沉淀,浓缩成了一抹化不开的怀旧情结,什么是江湖,什么是恩怨,这些疑问,早已在《沧海一声笑》的歌声中化为乌有,伴随着黄沾的离去,这首三人版的《沧海一声笑》成为了永远的绝唱。而那孤舟之上的琴箫合奏,一曲撼天动地的《笑傲江湖》也成了我们永远难忘的回忆。
  香港电影十大武侠金曲---沧海一声笑
  上榜理由:苍茫江湖忆几朝,惟我沧海一声笑

香港电影十大武侠金曲---笑红尘
  在电影《笑傲江湖》大获成功后,制作方又拍摄了续集《风云再起》,在故事方面,影片和前作几乎没有任何联系,因此,它也没能像前作那样深入人心,不过,影片中的这首插曲,被传遍了大街小巷,这就是由陈淑桦演唱的《笑红尘》。
  假如说《沧海一声笑》唱出了傲视江湖的豪迈,那么《笑红尘》则唱出了看透人生的豁达,管什么恩恩怨怨人生苦短,理什么纷繁江湖谁人笑傲,只要看透这不世云烟,任何人都可以笑傲红尘,这就是歌曲中的人生态度。权利令人痴狂,恩怨令人感伤,比起只重眼前的江湖之争,笑红尘中的逍遥自在明显更令人向往,电影中,林青霞饰演的东方不败,正是看透了江湖中的乱世风云,才甘愿隐退,做一个每天都能有歌相伴有酒相陪的平凡人。
  因此,我们有时也不妨多听听这些武侠歌曲,无论是快乐还是忧伤,在武侠音乐的世界里,总有一种旋律能将心绪释放,即便我们不懂武术,即便我们不是大侠,也一样在武侠音乐的世界里快乐到老。
  香港电影十大武侠金曲---笑红尘
  上榜理由:皇图霸业笑谈中,不胜人生一场醉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