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之血肉长城》「堪称最好的抗日战争电影这部电影真实再现了什么叫血肉长城」

来源:星辰影院人气:403更新:2023-02-09 11:09:40

【军武次位面】作者:liutang2020

▲《血战台儿庄》海报

本次笔者要介绍的是一部老电影——《血战台儿庄》。在这部影片之前,《地雷战》、《地道战》、《平原游击队》等电影,是广大影迷们最熟知的抗战电影。而这些影片均是反映抗日战争的敌后战场,讲述的是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抗日武装,运用游击战打击日本侵略者的故事。而《血战台儿庄》在新中国电影史上则有着里程碑意义,因为它是中国大陆拍摄的第一部讲述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上抗击侵华日军的电影。

▲《血战台儿庄》是中国大陆地区的电影制片厂拍摄的第一部反映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上抗击侵华日军的电影作品,意义重大

1938年3月至4月,李宗仁将军指挥的中国军队于围绕重镇徐州,对企图打通津浦路的侵华日军实施了徐州会战。其中,中国军队在徐州东北门户台儿庄歼灭日军一万余人,取得了著名的"台儿庄大捷"。1986年,由广西电影制片厂摄制、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公司协助拍摄的《血战台儿庄》在全国上映,不仅在内地及香港播出引起轰动,台湾方面也对该片颇有赞许,从而促进了两岸之间的沟通联系。

之所以由广西电影制片厂拍摄《血战台儿庄》,是因为当时指挥台儿庄战役的李宗仁将军是广西人、国民党桂系将领。而拍摄这部规模庞大的抗战题材电影,对于从未拍摄过战争片的广西电影制片厂而言,是非常困难的。所幸的是,八一电影制片厂对广西电影制片厂拍摄《血战台儿庄》,给予了极大的支持,不仅派出了导演杨光远、翟俊杰合作执导该片,八一厂各方面的主创人员也纷纷参与该片摄制。

▲杨光远导演

《血战台儿庄》剧本由田军利和费林军创作,剧本创作得到了解放军军事科学院以及曾参加台儿庄战役的原国民党军队将领的协助,李宗仁原秘书程思远也出任该片顾问。为支持该片拍摄,经时任解放军济南军区政治委员的迟浩田将军协调,济南军区派出部队参加拍摄工作。山东省枣庄市、台儿庄区,江苏省徐州市,河北省怀来县(曾在鸡鸣驿取景)以及广西壮族自治区也大力协助该片拍摄。

《血战台儿庄》的演员阵容是很有含金量的。饰演李宗仁将军的是著名演员邵宏来,邵宏来曾在《血战台儿庄》、《开国大典》等影片中多次饰演李宗仁,2017年不幸因病逝世。导演翟俊杰是第一次执导电影,同时他在本片中饰演滕县保卫战中壮烈殉国的川军师长王铭章。饰演蒋介石的是著名特型演员赵恒多,代表作包括《大渡河》、《四渡赤水》、《大决战》等影片,他在《血战台儿庄》中饰演的蒋介石,也是第一次以正面形象出现影视作品中的。

▲左起分别为白崇禧(陈继铭饰)、蒋介石(赵恒多饰)、李宗仁(邵宏来饰)

该片的其他演员,如饰演池峰城师长的江化霖,后来在《大决战》中饰演过国民党军第35军军长郭景云;饰演张自忠将军的初国良,后来在《三国演义》中饰演过吴国大将吕蒙;饰演日军第5师团师团长板垣征四郎的徐永亮,后来在《三国演义》中饰演过谋士贾诩;而饰演日军第10师团师团长矶谷廉介的董骥,大家可能不熟悉这个名字,但绝对知道他在《三国演义》中的角色——司徒王朗。

▲张自忠(初国良饰)

▲矶谷廉介(董骥饰),谁能想到饰演该角色的这位演员就是后来闻名网络的"王司徒"

影片中的中国军队,武器和单兵装备比较符合当时的历史情况。他们的武器普遍是当时中国军队的标准配置,包括MP-18冲锋枪、中正式步枪、捷克式轻机枪,以及白刃战使用的大刀和挂在胸前的长杆手榴弹(有的士兵会带更多的手榴弹)。士兵们的身上,不仅挂有帆布子弹带和干粮袋,还有卷成长筒状披挂在左肩右肋的军毯。

对比现在的很多抗战影视剧,《血战台儿庄》的道具考究水平是非常好的。片中的中国军队普遍身穿灰棉布军装、头戴英式托尼钢盔,因为参战部队多为来自中国各地的地方军队,且多是西北军,中央军嫡系部队只有汤恩伯的第20军团,但影片中只有少量镜头展现头戴德式钢盔的中央军部队。将官制服也分呢料和灰棉布,而且一些将领佩戴了"中正剑"。

▲台儿庄守军进行巷战,左侧的士兵背负的是绑成背包状的军毯

▲影片中一闪而过的德械中央军部队,德式钢盔瞩目

影片中有着很多还原历史的场景,比如张自忠的第59军强渡沂水河与日军鏖战的场景;增援的中国军队经过浮桥进入台儿庄等。很多场景取材于纪录片《四万万中国人民》。虽然影片是大陆电影厂拍摄的,但是全片提及到中共抗日武装时只有两处,一处是影片开始时,旁白介绍忻口会战时出现的朱德将军率领的第18集团军;另一处是片中李宗仁和白崇禧在运河边讨论战况,提到新四军张云逸支队于南线破袭日军后方,使其北进受到牵制。

在影片中,日军坦克兵驾驶的是八九式中战车,中国守军为阻击敌人坦克,通常要用炸药包或集束手榴弹对其舍身爆破,付出了牺牲。在真实的历史中,日军进攻台儿庄的坦克,其实有很多是被战防炮击毁的,很可惜影片中未能还原这一场景,也许是PAK36战防炮的道具很难还原,亦或许是为了突出表现中国士兵以血肉之躯阻击敌人铁甲的英雄气概。

▲日军坦克部队,如果影片中能增加战防炮打坦克的情节,就比较好了

影片中有日军飞机空袭的画面,为此中国军队曾对大汶口机场进行夜袭,摧毁日军飞机8架。而在最后反击时,出现了中国空军的飞机轰炸日军阵地的镜头。虽然只是昙花一现,但确实符合历史:1938年4月4日,中国空军为配合第五战区的全线反击,出动27架飞机对台儿庄东北、西北日军阵地进行轰炸。

本片的配乐很有特点,影片开始旁白介绍中日开战形势使用了一段乐曲,熟悉日本乐曲的朋友会知道是旧日本海军的《军舰进行曲》。虽然不清楚为何选用了一首旧日本海军的乐曲,但是这首乐曲还是很应景的,正好用其旋律展现了日军开战初期的长驱直入和嚣张气焰。这段乐曲还用在了日军庆祝所谓"占领台儿庄"的镜头时刻。

用于中国军队的配乐更具有我们的风格。张自忠率第59军开赴临沂时背景音乐用了"三国战将勇"(这个曲子在很多影视剧中出现过,比较早的如《独立大队》,大家更熟悉的是《亮剑》里的暂七师军乐队),雄壮的音乐虽然不长,但是这段乐曲的出现基本上预示了台儿庄战役的开始。当池峰城视察部队,一名士兵举起残破的左手向他报告时,一段悲怆的乐曲响起,不仅使人潸然泪下。

▲相信看到这一段,很多人落泪了

影片中的中国军队,是有血有肉有情感的。有这样的一段镜头:台儿庄的阵地上,一个老兵用日军空投的"投降票"卷烟丝抽,另一个小战士用小木棍逗弄地上的蚂蚁,此刻不知是谁,唱起了《牺牲已到最后关头》。老兵之后用树枝皮吹了一首陕北民歌《初一到十五》。当日军坦克来袭时,老兵挂上数颗手榴弹,"爷们,学着点!""孩子,逢年过节,别忘在坟头上烧张纸。"最后毅然与日军坦克同归于尽。

▲"把手榴弹都给老子拴上"

▲血肉之躯力敌钢铁,致敬

而在孙连仲用大洋动员部队时,带队的军官看了看手中的大洋,随后扔到地上。身后的士兵都将大洋扔掉。军官言道:"长官,眼下咱命都不要了,还要大洋干什么。留着这点钱,等抗战胜利后,别忘了,给咱立块碑就行。"随后跑步开进台儿庄。相信很多观众看了这些片段之后,都会有所感悟。这就是中国士兵。他们可能来自东北、西北、中原、南方各地,但守土抗敌之时,生死富贵置之度外,杀敌报国却有决心。

▲"杀敌报国,杀敌报国,杀敌报国"

本片中,众多国民党将领各有风格特点,有的极具风采,有的却是颇受争议。李宗仁运筹帷幄,把控全局;孙连仲力抗强敌,"士兵填光了,军官填进去;军官填光了,老子就来填";池峰城守卫台儿庄,组织敢死队反复争夺阵地;张自忠和庞炳勋,旧仇莫提,共御强敌;王铭章死守滕县,城破时自杀壮烈殉国;韩复榘弃守济南,落得枪决下场;张静波临阵脱逃,但并非惧敌,最后自杀谢罪。就连蒋委员长为王铭章师长主持追悼会,面对日军空袭而面不改色,慷慨激昂,颇具统帅气质。

▲翟俊杰导演饰演了壮烈殉国的川军战将王铭章师长

影片中的肉搏战,就是中国大刀对阵日本刺刀。本片较为客观的展现了中日两军肉搏战的场景,善使大刀的西北军战士面对日军刺刀时并不占优势,有时3人合力才能刺死一名日军。而在日军冲进台儿庄时,出现了1名日军连挑3名中国士兵的场景。的确,大刀对刺刀并不合适,更深层的是中日两军士兵能力的差距。但是中国士兵仍然敢于对敌展开白刃战,视死如归。

影片最后,一队中国士兵冲上台儿庄城楼,被包围的日军退出子弹(拼刺刀前退子弹确实有争议)企图顽抗,但中国士兵不和你多废话,一梭子全撂倒。一名士兵将日本旗杆折断后,将已经破损的旗帜展开,由众人扶着"升起"军旗。"阵地已夺回"。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士兵升起的并非国旗,而是国民革命军陆军旗。

▲能用枪解决的,谁跟你拼刺刀

▲台儿庄阵地已夺回,我军胜利

《血战台儿庄》的结尾,台儿庄的城墙下,双方士兵尸横遍地,城头上军旗飞扬。这一场景正应了"血肉长城"的意境。台儿庄大捷是中国军队付出重大代价而达成的重大胜利,这场胜利来之不易,对经过淞沪会战、太原会战以及南京保卫战之后失去首都的中国是一次提振士气和信心的胜利,它鼓舞了中国军民的抗敌决心,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当然,整个徐州会战最后仍对中方不利,但台儿庄的胜利还是为之后的战事,甚至为武汉保卫战赢得时间。

《血战台儿庄》荣获了1987年的金鸡奖最佳编剧奖、最佳化妆奖和最佳烟火,并荣获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至今笔者仍认为,《血战台儿庄》是抗战题材电影中最好的作品,即使这部作品问世已经超过30年,即使它的拍摄水平是上世纪80年代的。笔者水平有限,不能更好的介绍这部作品,但是感谢这部电影的创作者们,为我们带来了这样一部好电影。

更多有趣好玩的军事文章、视频、图片、电影、游戏,关注“军武次位面”微信公众号

《抗日之血肉长城》「堪称最好的抗日战争电影这部电影真实再现了什么叫血肉长城」

抗战影片太行山上观后感

  在观看完一部作品以后,这次观看让你有什么领悟呢?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观后感了。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观后感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抗战影片太行山上观后感(精选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抗战影片太行山上观后感 篇1

  暑假里,我看了一部让让百看不厌的抗战影片《太行山上》,这部影片所反映其中的共产党员优良精神和素质也是当今共产党员所应具备的。

  《 太行山上》是以抗日战争为背景,讲述当时的八路军总司令率领刚刚改编完的八路军三个主力师东渡黄河,挺进抗日前线,建立太行山根据地的光辉历程。影片集中反映了八年抗战中的几次重大战役,从中型关战役,阳明堡战役到击毙日酋阿部规秀中将的黄土岭战役,真实地再现了当时战争的情景,演员们以精湛的演技刻画了一个个优秀的共产党员的形象。这其中的震撼我的不仅仅是战场上号角齐鸣的壮丽场景,更是共产党员舍生忘死,那种勇于面对,坚韧不拔的精神。

  平型关战役中,在兵力单薄,装备较差的恶劣环境下,八路军凭借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斗志,经过八年终于击败了日军精锐板恒师团,将平型关十里大峡口变成了侵略者的坟场,铸就了历史上著名的平型关打捷,得到了山西人民的热情拥戴,以此正面歌颂了我党的武装力量是民族抗日的中流砥柱,反映了抗日民族统一的战线的正确,表现了八路军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如果没有八路军,就没有我。我想我每天吃好的,穿好的。而八路军他们每天吃不饱,喝不足,睡不好。他们是为了谁,为了我们,为了祖国。想到这我很惭愧。我想我作为我们祖国的一份子,就应该延续前辈留下来的光荣传统,所以我们要好好学习,回报祖国,为祖国的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处一份力。

  抗战影片太行山上观后感 篇2

  民族危难、国家危机,在这生死存亡之际,中华儿女被迫发出最后的吼声。是谁在为抗击日本侵略者抛头颅、撒热血?是八路军,是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他们砍碎了日寇的铁蹄,在神州大地上谱写出一篇篇可歌可泣的篇章。特别是在太行山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为保卫祖国而英勇奋战,众志成城,一心抗日,他们的精神永驻在巍巍太行山上,他们的鲜血灌溉了华北平原这片肥沃的土壤。

  1937年9月,日寇侵略我们中国,全国各地频频告急。在这抗日战争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朱德总司令率领八路军主力部队开赴抗日前线。在平型关战役中,朱德总司令亲自指挥。虽然我们的子弹很快就用完了,但是八路军战士们手持大刀,同日军展开殊死搏斗,最终将日军击退。为了彻底打退日寇,在阳明堡战役中,朱德总司令亲自指挥,八路军战士浴血奋战,将日寇杀得落花流水。可是好景不长,1939年,国民党与日寇内外勾结,让八路军陷入腹背受敌的境况。就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候,115师的`八路军们浴血奋战,终于打退了日寇,还将日酋的“军国之花”阿部规秀中将在黄土岭击毙了。1940年5月,八路军终于打退了敌人,在太行山上建立了革命根据地。

  《太行山上》这部影片充分表现了中国八路军115师的将士们英勇善战,还反映了指挥战斗的朱德、左权、林彪等人,若没有他们的果敢睿智和沉着的指挥,焉有这来之不易的胜利?

  巍巍太行山,滔滔黄河水,中国的八路军战士在太行山上给日寇好好的上了一课。让他们明白,中华民族有着不屈不挠、英勇顽强的伟大民族精神!

  我们要重温历史,向烈士致敬并时刻警醒自己;珍惜现在,好好学习并坚定信念;展望未来,奋发图强并成为国家之栋梁。

  我坚信,只有这样,中华民族才会和日月同辉,与山河同寿,才会永久的傲然屹立在世界民族之颠!

  抗战影片太行山上观后感 篇3

  今天,我观看了一部爱国影片《在太行山上》,看完影片,我仿佛走进了那个战火纷飞,浓烟滚滚的抗日战争历史中,眼前不时闪现出我们中国人民与日军斗智斗勇的场面:八路军为了新中国,为抗击日本侵略者,抛头颅、撒热血!

  抗战时期八路军和国民党一起保卫太原。当时战火如荼,八路军和国民党合作反日,力保山西省。朱德总司令命令林彪率领一个师团在平型关拦住日军,打伏击战。而国民党的军队就在侧翼拦住日军的退路。在发动伏击战前一天晚上下了大暴雨,使山上发生了泥石流。泥石流砸死砸伤了我们好多八路军战士,可这丝毫没有阻挡他们的决心。在第二天,在林彪的率领下,我军成功歼灭日军1000多人。由于国民党的军队贪生怕死,没有拦住日军的去路,使得日军逃走了。

  朱德领导的八路军是智慧的:日军的飞机对我军的威胁很大,在没有办法把敌机击落的情况下,我军悄悄潜入日军机场,用手榴弹、炸药包炸毁了停在机场上的所有飞机,还炸死日军上百人,日军自作聪明,把我军电台密码破译以为这样就天衣无缝,我军临危不乱,巧妙地用明语对话,气得日军直跺脚,也无可奈何,气急败坏的日军把村民们关进一间屋子里逼问朱德在哪,电台在哪,村民们一声不吭,没人性的日军向屋子里投放毒气弹,村民们没有为自己的生命而泄漏半点机密。

  在我军首长英明果断地指挥下打退了敌人的进攻,给日军以重创,在抗日战争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鼓舞了全国军民抗日到底的决心!八路军,用鲜血换来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在中国历史上写下光辉灿烂的一页!

  在现在的生活中,我们的生活比以前优越多了,我们也不要忘记老一代革命家的生活朴素、艰苦奋斗、团结合作的革命精神,充分地融入生活中。八路军,用鲜血换来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在中国历史上写下光辉灿烂的一页!

  抗战影片太行山上观后感 篇4

  最近观看了爱国主义影片《太行山上》,影片以抗日战争为背景,讲述八路军东渡黄河,挺进抗日前线,建立太行山根据地的光辉历史。影片真实地记录了发生在山西的平型关、忻口等重要战役,塑造了八路军总司令朱德、独臂将军贺炳炎、爱国将领郝梦龄等革命家的光辉形象,生动地刻画了崔队长这一形象,展示了八路军勇战日寇的壮烈场面,再现了中华民族在抗日战争中表现出来的伟大民族精神。

  影片给人的第一印象能够用气势磅礴来形容,伴随着我们耳熟能详的歌声,用简洁的直升机俯拍开门见山地给出太行山全景,直接了荡地突出《太行山上》的主题,并用很好的过度手法衔接到国民党阵地,并引出电影的主要人物——朱德。电影的层次分明,结构清晰,按照历史顺序将八路军如何歼灭敌人的战役一一列出,并适当地带出部分爱国将领的名字,讲述了老百姓与八路军同仇敌忾,共同抗战的历史事实。

  在《太行山上》影片中,军民鱼水情是该剧的一个闪光点。从外国记者的视角看到中国劳动妇女们以自我的实际行动支援八路军;而擅长标枪的崔队长则是投身到战争当中。一位国民党军官的一句话让我们感到好笑又觉得可悲:如果老百姓都能打仗,还要我们军队干吗?然而历史恰恰证明了只有依靠广大人民群众才能取得抗战的最后胜利。

  影片中八路军高级将领爱兵如子的形象更是被刻画得生动而又鲜明。大雪纷飞的深夜,朱德同志走出庭院,看到小兵在站岗。上前嘘寒问暖,还把小兵冻僵的手放进自我的怀里全暖,最后还是自我替小兵站岗,让小兵跑步热身。这种镜头在影片中还有很多。看了让人感动,从一件件小事中更能看出一位伟人的高风亮节。

  在这部电影中,我领会到什么是真正的“将有必死之心,士无贪生之意”。我们把握生命并敬畏生命,可生命对他们而言却是不畏牺牲。印象最为深刻的是朱德在太行山上方对无数个铁血战士宣布战役胜利后,他们不约而同举起手由衷的发出“中华民族不可战胜”的强烈激昂的呐喊。朱德的演讲是那么的振奋人心,简短而又铿锵有力,战士们的呼声更是响彻山岗,这种怎样的一种豪情壮志,有着这样的热血儿女,日寇的罪恶念头想都不要想,有着这种钢铁脊梁,任何妄图入侵的敌人都会受到正义的惩罚。在这发自肺腑的声音里我感受到一种强大的民族精神。我确确实实被感动了,同时也激发了自身的爱国主义情怀。作为一名基层团干部,更感觉自我肩负的使命感和职责感。

  在重温那段历史的过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革命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为中国的和平解放不惜牺牲一切的抗战精神。作为生处和平年代的青年人,我们不能忘记那段腥风血雨的岁月,就应永远缅怀那些千千万万不留姓名却前赴后继为民族解放事业献身捐躯的革命先辈。那段抗战史是中华民族的丰碑,是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魂。

  抗战影片太行山上观后感 篇5

  《太行山上》描述了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朱德总司令率领主力部队开赴抗日前线,与日寇浴血奋战的英雄业绩。影片展现了平型关大捷、阳明堡战役和击毙日酋阿部规秀中将的黄土岭战役等几次重大战役,正面歌颂了我党领导的武装力量是民族抗日的中流砥柱,反映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确,表现了八路军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成功的塑造了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光辉形象。

  在这部电影中,我领会到了“将有必死之心,士无贪生之意”的深刻含义,体会到了爱国主义者的崇高伟大。印象最为深刻的是朱德在太行山上面对无数个铁血战士宣布战役胜利后,他们不约而同举起手由衷的发出“中华民族不可战胜”的强烈激昂的呐喊。在这发自肺腑的声音里我感受到一种伟大的民族精神。我确确实实被感动了,同时也激发了自身的爱国主义情怀。

  通过这部影片,我深刻了解了战争的残酷以及当年中国人民奋勇抗日的感人事迹,也认识到今天的幸福生活多么来之不易以及我们所肩负的复兴中华民族的历史使命。生处和平年代的我们,不能忘记那段腥风血雨的岁月,永远缅怀那些千千万万不留姓名却前赴后继为人民解放事业献身捐躯的革命先辈。我们要以革命先烈为榜样,立足本职工作,为中华民族的崛起而努力奋斗!

  抗战影片太行山上观后感 篇6

  自开始记事时就从老一辈的口中听了一些关于抗战,的故事,尽管如此,对这一块中国中都应当正视的历史知道的还只是一点皮毛,对其中所要表达的共产党员的精神也没有很深的体会过,这次的红色经典欣赏正好给了我们这个重温的历史挖掘合体会。在众多的红色经典书籍电影中我选中了太行山上这部电影。

  太行山上是以抗日战争为背景,讲述当时的8路军总司令率领刚刚改编完的8路军3个主力,师东渡黄河挺进抗日前进建立太行山根据地的光辉历程影片集中反映了8年抗战中的几次重大战役从平型关战役,阳明堡战斗击毙日军,有阿布闺秀中将的黄土岭战役,真实地再现了当时战争的情景演员们以精湛的演技刻画了一个个优秀的共产党人的形象,这其中震撼我的不仅仅是战场上的号角齐鸣的壮丽场景,更是共产党人那种勇于面对坚韧不拔的精神,从平型关战役中在兵力单薄装备较差的恶劣情况下8路军将士评阅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斗志一举击败了日本精锐百恒湿软将平型关十一大峡口变成了侵略者的坟场铸就了历史上立著名的平型关大捷得到了山西人民的热情拥戴,一次从正面歌颂了我党领导的武装力量是民族抗日的中流砥柱!反映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协表现了8路军与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

  看一部电影并非只是在喊二是要思考,我们是否能从这部电影作品中学到什么或者说有什么道理值得我们借鉴的而在这部电影之中有许多当时优秀的共产党人所具有的基本素质在现今的共产党员的身上仍是用他们的大智大勇吃苦耐劳,临危不惧勇于向前是我们当中的大多数所缺乏的,他们分析问题的客观理智也是我们所应学习的。

《抗日之血肉长城》「堪称最好的抗日战争电影这部电影真实再现了什么叫血肉长城」

八佰电影观后感怎么写

八佰观后感
郝瑞兆
这部电影讲述了1937年淞沪会战末期,国民革命军为守上海最后防线四行仓库,仅与英美租界相隔一条苏州河,孤军奋战4个昼夜,营造了罕见的被围观战争,为壮声势四百人对外号称八佰人。
这部电影给我最大的感触在于一河之隔两种不同的景象,一半繁华景象和一半的战争场面给人带来视觉冲击。感触最深的一幕是每个晚上四行仓库的军人们看着对面的繁华景象,那是他们向往的、想要的生活环境;对面的学生想要去到对面和军人们为了这个国家去奋斗;一根电缆线看似平凡却是用一个个人的尸体趟过去的,他是四行仓库的军人与外界联系的唯一途径,他是托起后半段剧情的重要纽带。
这部电影是根据真实的历史事件改编的,淞沪会战便是这部电影的原型。从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爆发以后,日军就加快侵略中华的步伐,并且提出了三个月的计划。为了打击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中国军队奋起反击。从真实的角度上这部电影还原了真实的历史事件,让人们真实感受到了当时的历史情形和人们苦难的生活环境,更加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1938年,淞沪会战进入相持阶段,为了掩护我军的行动,团长谢晋元临危受命,率军驻守四行仓库。然而此时的四行仓库西面和北面已被日军占领,东面和南面是公共租界,与未被占领的中国地界完全隔绝,成为一个"孤岛",进入四行仓库,也就成了孤军。部队进驻后,谢晋元与一营长杨瑞符集合部队作简短动员,说明奉命掩护大军撤退并据守四行仓库--这个当时上海唯一属于中国军队守卫的一块国土,第一营已是离开大部队的一只孤军。他要求全体官兵,抱必死决心,与仓库共存亡,剩最后一人,也要坚守阵地。
我想每个为了这场战争牺牲的人,他们的内心一定非常的强大,他们为了现在的繁华生活做出了很大的牺牲。没有他们也就没有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那些阻碍我们通往美好生活的事情,我们总会努力的跨过它,不论是经济还是文化,我们中国一定会强盛起来,我们再也不是那个软弱无力、任人宰割的中国。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