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中国成全球电影第二大市场电影产业有哪些经济现象值得解读」

来源:星辰影院人气:863更新:2023-02-09 15:25:20

2017年,我国GDP 增长6.9%,全年电影票房突破559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26.78%,仅以电影票房收入衡量,我国电影市场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市场。

2018年的春节档

汇聚了合家欢奇幻大片《捉妖记2》

战争动作巨制《红海行动》

魔幻爱情喜剧《西游记·女儿国》

悬疑喜剧《唐人街探案2》

续集动画《熊出没·变形记》等

整个春节2月票房突破100亿元

比2017年春节档34亿足足超出了66亿

新年中国有望赶超北美成为全球第一大电影市场

而2012年中国年度电影总票房为27亿美元

仅为美国108亿美元的四分之一

短短数年,中国电影市场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

本期《金融大讲堂》

就来说电影产业那些事儿

本期嘉宾

四川大学锦城学院副教授、博士 秦洋

太平洋影院管理有限公司市场部经理 尹铀

根据中国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2月28日下午3点40分,中国电影内地市场2月份票房突破100亿元大关,要知道,这相当于2010年全年的票房成绩。而且这个成绩还打破了几个全球之最:单日出票3234.57万张,刷新了全球影市记录;以12.1亿刷新全球单一市场单日票房纪录。

是谁成就了最强春节档

因为从《小时代》到《前任3》等有争议的影片的不断热映,电影界这两年特别流行一个词叫做“小镇青年”,那会儿的学界和媒体都认定“小镇青年”就是中国电影市场的真正增量,这当然是不准确的,其本身也只是一个描述性的概念而已。

在今天这个时代,影视产业的外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既包括消费者基数的暴增,也包括移动互联网带来的媒介迭代效应。那么——谁是小镇青年

火爆的电影市场折射出中国文化消费的巨大潜力,也反映出中国电影IP(知识产权)保护的快速发展。如今电影院越来越多,知识产权保护越来越严,同时经过上一个阶段对大众的观影理念教育和培育,大家越来越习惯到电影院看新上映的电影。

与此同时,电影衍生品的发展也在逐步蔓延。

从业人谈电影衍生经济

近两年,中国电影市场的增长引擎主要为影院建设驱动和内容驱动两个,纵观2017年的电影市场发展,两大增长引擎是否依然能为市场发展提供足够的动力?2017年票房与现象级国产电影的爆发是否预示着中国电影将迎来一个新纪元?周六晚21:30分,成都电视台邀您收看金融大讲堂《从火爆春节档看电影产业“新气象”》,我们不见不散!

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中国成全球电影第二大市场电影产业有哪些经济现象值得解读」

中国电影行业现状分析,是什么影响了行业

电影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国产电影软实力亟待提升
优秀的电影工业体系不仅要求技术手段过硬,更要做到故事充实、流程完善、制作精良、均衡发展,“硬工业”中的“软实力”决定着电影的核心竞争力。国产电影工业化是一项系统工程,从“五毛特效”到“奇幻大片”只是技术层面脱贫,电影制作各个环节同步提升,兼顾艺术上的精益求精,才能真正弥补短板、实现飞跃。
暑期过半,今年的电影暑期档表现可圈可点,除了社会民生题材影片大热外,某些奇幻工业化大制作题材影片尤其值得探讨,其中显露出有关中国电影工业化进程中的进步与不足也引人思考。
上半年国产电影票房统计分析
截至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电影产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统计数据显示,去年全国电影总票房为559.11亿元,国产电影票房301.04亿元,占票房总额的53.84%。
2018年上半年全国市场共产出综合票房320亿,较去年同期大涨17.8%。6月全国票房最终以35.71亿的成绩收官,表现比去年同期倒退9%,成为继4月后今年第二个票房同比衰退的月份。6月票房相比5月43.17亿元来说,环比增长下降17.28%;单月观影人次为10415万人,环比下降13.79%;6月电影上映场次897.810万场,比5月上映场次增加了14.89万场。
今年仅暑期档票房已突破百亿元大关,全年总票房有望再创新高。但是,相较于电影工业发达的国家,我国电影工业化仍处于成长上升阶段,并一度陷入追求电影“重工业化”的误区,有“大作”无“大奖”、有“大导”无“大师”。
国内外电影质量对比分析
大制作、大场面、大明星”的大片曾一度成为票房保证和电影工业化标杆。然而,纵观近年电影市场的变化,我们不难发现,奇幻、动作大片票房遇冷、难以追回成本等现象屡见不鲜。今年暑期档某些国产大片甚至遭遇换档、撤档危机。比如,某部影片声称邀请了数十个国家上百位顶级电影工作者,重金投入、耗时多年打造,上映3日票房不足5000万元,口碑、商誉双失。
反观国外,日韩电影近年来佳作涌现,离不开电影政策支持和人才培养,更依托于对本国文化气质的细腻呈现;印度“宝莱坞”的电影工业始终立足本土特色,逐渐实现由“量大”到“质优”的提升。国外的经验再次表明,优秀的电影工业体系不仅要求技术手段过硬,更要做到故事充实、流程完善、制作精良、均衡发展,“硬工业”中的“软实力”决定着电影的核心竞争力。
一个国家的电影发展乃至文化进步,不能机械照搬“技术性指标”、迷信“商业化标准”,要结合本国国情和文化特色走出符合自身实际的道路。好的电影工业体系,依赖于导演、编剧、制片、摄影、美术、特效等各个环节同步成长,还需具备从“造产品”向“创文化”的转型姿态。所以说,国产电影工业化是一项系统工程,从“五毛特效”到“奇幻大片”只是技术层面脱贫,电影制作各个环节同步提升,兼顾艺术上的精益求精,才能真正弥补短板、实现飞跃。要打造具有本土化特色的电影工业化道路,让中国电影享誉世界,必须常怀技术与艺术并重的精品意识,铭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兼顾的使命担当。

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中国成全球电影第二大市场电影产业有哪些经济现象值得解读」

2021中国电影年票房472.58亿,我国的电影市场有哪些特点?

我国的电影年票房可谓是年年攀高,2021年中国电影年票房以472.58亿的成绩,宣告着电影行业已经从寒冬中苏醒,从这惊人的票房数字,我们不难发现中国的电影市场存在着以下几个明显的特点:主旋律影片受到追捧、商业爆米花片仍旧是主流、影片上映时间集中。

一、主旋律影片受到追捧

从2021年春节档起至年底,《你好,李焕英》、《长津湖》、《我和我的父辈》等一系列优秀的国产主旋律作品就受到了大家的喜爱,主旋律电影因其符合普适性原则,其中蕴含的情感能够引起大多数中国人的共鸣,并且影片拍摄的手法都比较细致入微,大多数是从细节入手去刻画人物之间的情感从而成功牵动起观众的情绪,让人沉浸于影片当中,因此票房成绩都很好看。

二、爆米花电影仍旧是主流

在2021年的中国电影票房排行榜上,有半数以上都是爆米花电影,比如《哥斯拉大战金刚》、《唐人街探案3》、《你的婚礼》等,这些影片观赏性与娱乐性都很强,虽然在不同程度上都存在一些剧本逻辑的问题,但是由于其画面、音乐、演员都比较能够抓住人的眼球,因此有很多人愿意在闲暇之余选择这些电影来获得开心。

三、影片上映集中

中国的电影都喜欢集中在一段时间内上映,比如端午、国庆、中秋等节日,因为这些节日的法定节假日的存在,让许多人愿意走进电影院去观赏电影,此外不同的节日都有着不同的传统情感,人们喜欢迎合节日氛围观赏影片,这也让投资方们将影片扎堆排在这些节假日,比如国庆期间上映的主旋律电影就大获成功。

中国的电影市场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大家认为中国的电影市场还存在哪些特点呢?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