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片的味道,香港电影的港味是什么

来源:星辰影院人气:435更新:2023-02-09 19:16:52

马上把我设置为超级关注吧~

最近这些年,关于“港片已死”的论调,听到的太多。大家在谈到港片的时候,都在说现在的港片已经没落了,换来换去还是几十年前的那一拨人,年轻演员没一个能挑大梁的,香港电影后人无人之类的话语。其实大家在抱怨的同时,我觉得更多的是对香港电影的惋惜之情吧。

第38届金像奖刚刚落下帷幕,去年的大热门《无双》成为最大赢家,包揽7项大奖。《无双》获奖,没有热搜,没有刷屏,今年又比往年更落寞了许多。

都2019年了,影帝之争怎么还是周润发、黄秋生、郭富城、吴镇宇这些“老面孔”?

金像奖今年38岁了,一个疲软的年纪,好似人到中年。竟我们这一代曾经有幸地见证了港片的极盛,现在也将陪伴她的暮年。

香港电影真的老了吗?

伴随着无数80、90后走过一整段青春的港片,黄金年代时它是神一样的存在,怎么就跌落神坛了?

2009年的时候,尔冬升说过一句话:"你们喜欢看的港片,三年之内就会没有了。"如果说2010年港片还有怀旧悲情牌可打,那么2011年的港片就只剩下风尘了。

在90后眼中的港味的电影,大概是满足少年、青年一个一个无知的幻想,有刺激的街头兄弟情,也有誓死追随的爱情,还有一种所谓的正义吧,以前的电影,正邪对立的很明显,让人一眼便知道。然后经过发展,慢慢变成一种灰色,更加成熟的一种灰色,这种灰色就源自于生活,因为生活的某种必然,让泾渭分明的颜色变得模糊。同时,香港电影又有一种无所不用其极的快节奏,僵尸电影、卧底电影、警匪电影....所以港味还有一种一部电影就能涵盖上百部类似的电影,因为其内核都是一样的。

香港文化用一本书都讲不完。

但对于一个普通的港片影迷,能够浮现出来的映像就是:

人多、拥挤、霓虹灯、粤语、四小龙、一G两Z,法制城市,TVB,撒尿牛丸等等

我觉得港味就是一种不可描述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可能是因为香港地小人多,造成的一种独特关系。

一个茶餐厅的伙计可以和大明星相识相恋,但一点不扭捏,出门左拐算是一条街的七大姑八大姨,筒子楼隔音不好,吵吵闹闹。

人与人之间是相互独立,却又紧密联系。港片里往往一大家子,兄弟姐妹性格迥异,最后来个大团聚。

在港片最辉煌的80,90年代,这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团聚的氛围,对开始在异乡拼搏的大陆一代来说,充满吸引力。

从小就看港片无数,我想与其说所谓的港味,其实还不如说是我们当时对香港那优先于大陆先发展起来的向往与羡慕吧。小时候看的时候总觉得那时候的故事很吸引人,武打片不会那么单调,而是故事中带着诙谐幽默;文艺片当中带着大道理带着唯美的意境;贺岁片里面带着对香港的热爱,对平常百姓日常生活的描写与诉说。

我记得小时候看过那双层巴士,以至于我长大了坐过无数的双层巴士,还觉得那是一个特别有意境文艺的产物。等你长大以后再回过头去看,你已经不再羡慕那些表面的东西,却发现小时候没看懂的那些人情世故,那些家国情怀,那些笑中带泪,身不由已,原来每一代人都有过,每个人都是这样过来的,只是时代在变,深层的东西并没有改变。

所谓的港味,我想只是对自己童年的一种怀念与回味吧。

是因为我们对它赋予太多的意义,只是因为我们小时候生活的年代,香港领先大陆太多太多。所谓的岗位,我想只是对自己童年的一种怀念与回味巴。

我们难忘的不是港味。我们难忘的是少年时光。

Understand?

yes,sir!

文/阿sir 没有枪 香港油麻地警署

图文整合|许可

港片的味道,香港电影的港味是什么

经常说的港片、港味,到底什么是「港味」?

梁家辉出道第一部电影拿了金像:

梁家辉的出道作《垂帘听政》拿下了第三届香港金像奖最佳男主角

刘德华22岁第一次提名金像奖:

22岁的刘德华在《投弄怒海》中饰演爱着酒吧老板娘的小奶狗,拿下了第二届金像奖最佳新演员的提名

陈冠希演技发力明显,是出演《无间道2》时,他23:

谁没爱过陈冠希年轻时的容颜

同片里余文乐比他小一岁,当时被嘲演技烂,可品品这个眼神:

不说都是演技炸裂,但确实没人掉链子。恍惚有一个错觉:为什么当年的港片演员个个会演戏?

正好周末我们见了港片老二位,导演王晶和跨四代影帝梁家辉。

聊完,没当即得出答案,回去反复品,顺便又拉了好多港片,今天想分享一点新发现——港式天赋派演技表象背后的秘密。

保守式神仙选角

和最近闹翻天的《第一炉香》选角不同,许鞍华导演是从一群小花中选了一个最满脸正气的马思纯,去演纤弱温柔,极具中国风情,最后堕落走上歧途的高级交际花葛薇龙:


带上饰演男主乔其乔的彭大壮,书中男主的人设是“让人忘记他身体存在”的混血病态美少年

这基本是自杀式选角,对演员、导演和观众来说,属于三方纠缠折磨。而大部分老港片正好相反,每个演员都能被塞到一个最适合ta的角色里。

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毕竟三千港女乍看都是同一股韧劲儿:

个间差别得仔细分辨。上次写老版《倚天屠龙记》时带到过的张敏,和演《倩女幽魂》系列小倩的王祖贤,两人的美都是有距离感的美。

个间差别得仔细分辨。上次写老版《倚天屠龙记》时带到过的张敏,和演《倩女幽魂》系列小倩的王祖贤,两人的美都会让人产生距离感:

但张敏的脸中庭偏长,轮廓棱角更锋利,一上浓妆,美艳是有攻击性的,在经典系列《赌神》里,即便是跪坐在发哥旁边,你也总觉张敏是收敛了锋芒,其实是和大佬平起平坐的关系:

王晶给她安排的角色,是大佬的唯一一个女人。戏份不多,但足够冲击,被觊觎的人用强,结局就是死:

王祖贤的距离感更偏传说中的仙气,最能匹配她的角色是《倩女幽魂》系列,史上最仙的鬼:

按气势看,王祖贤略弱于张敏,同一个《赌神》里,她演比发哥弱一档的打手刘德华的女朋友,虽然制服打手男朋友时候一套一套的,但到了真正的杀手吴孟达跟前,会被安排展现示弱的一面

港片的味道,香港电影的港味是什么

都说香港电影越来越没有港味了,那香港电影所谓的“港味”到底指的是什么?

香港电影的所谓港味就是指所有受九十年代香港电影所影响,对香港以及一些事物的抽象认知。这个港味可以指都市电影中的都市;武侠电影中的侠;黑帮电影中的黑帮等等。这些都是当时香港电影灌输给身处发展年代的我们的最好想象,让我们为之着迷不已。

都说香港电影已经没有了港味,这个的确是真的。无论从质量上,还是数量上,香港电影已经是风光不再。在香港电影最辉煌的时候,同一时间几十上百个片组同时启动,在香港这个狭窄的地方,不可谓是不密集。即便这样,每一个工作人员都不敢掉以轻心。因为这个行业在那个时候竞争实在太大,工作人员敷衍马上被挤掉因为不缺;演员敷衍下一部就没饭吃;主创人员敷衍票房就掉。所有人都奔着精益求精去的,没人敢疏忽。但是现在呢,不说也罢。

说回港味,先说一下都市电影中的都市;在观众心里,港味就是九龙城寨那狭窄的街道,就是街上林立的霓虹,就是穿行在街道上的红色皇冠出租车,就是香港普通家庭雷同的摆设以及上流阶层豪奢靡烂的灯红酒绿等等。这所有都市电影所表现出来的城市印象,让当时的我们为之留下了深刻的记忆以及向往。到现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香港电影中所表现出来的城市形象不再只存在于幻想之中,与之不相上下的城市在我们身边林立而起。所以港味消失了,因为落差以及距离的消失让我们认为港片失去了港味。

武侠电影中的侠;无论是仙侠还是灵幻,在古装港片中,总少不了一个侠字。当时香港电影所表现出来的侠,让我们痴迷不已。随处都可以看到小孩子,手拿木刀假剑自称为侠,模仿者电影中的人物动作。可是随着时间的发展,题材的天生限制以及影片套路的雷同,让我们愈加失去了对侠的期待。甚至在特效大片的观影刺激下,更加反衬出武侠电影的没落。再也找不到像《新龙门客栈》那样令人惊艳的武侠电影了。

黑帮电影中的黑帮;黑社会文化作为香港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早已深入香港电影的方方面面。无论是台前,还是幕后,黑社会仿佛就是香港电影的另一面。极具特色的香港黑帮成为了香港电影中,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符号。即便是在香港电影衰落的时候,黑帮电影依旧经常出现亮眼之作。可是正如时代变迁一样,黑帮电影也由原来的放肆张扬情义无双,慢慢变成了现在灰暗压抑的挣扎场面。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