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白》推理小说,恋爱推理小说

来源:星辰影院人气:462更新:2023-02-11 01:32:09

这篇稿子是研习君在于林逸大大沟通文章时,聊出来的。她是悬疑故事的作者,我们自然就说起日本的推理小说,聊着聊着,我就说:“你要不写个安利文吧。”她很爽快地就答应了。

阅读就是这样的,聊着聊着就聊嗨了,嗨着嗨着就变得有好多话想说。

林逸今天和我们聊的是日本小说家凑佳苗的代表作《告白》,2010年这部作品改编为电影,主演是女神松隆子。这部作品让我们看到了校园犯罪的一个全新角度。

文/林逸

初次听到这个名字,是朋友给我推荐的日本电影。本以为是个纯爱文艺片,却没想到是部扭曲的推理片,它的名字叫《告白》。

电影看过两遍之后,我终于还是入手了原著,果然不出我所料,书里的世界因为虚化反而比电影有张力得多,好像每一个告白的人物都罩上了面纱,可是却来到你身边,冷静的讲述一个疯狂的故事。

森口老师的女儿爱美不幸溺亡于学校的泳池里,白纸黑字的报道是这么说的。可是在森口老师却在班会上告白,女儿的死不仅不是意外,还是两个学生凶手联合造成的一场谋杀。为了给女儿报仇,森口老师在凶手的牛奶里加了感染HIV病毒的血液,自此拉开了这一场复仇的序幕。书从受害者,旁观者,凶手,家属的角度依次展开,逐步揭示了真相的同时,还让事件的发展愈发出人意料。最终凶手都活着,却都得到了终极惩罚。

5个告白者都有自己的犯罪动机和手法,每个都可以单独成为一个小故事,却因为彼此的联系而更加精彩有趣——

小标题为神职者的森口老师,不仅职业接近神职,也在一开始扮演了神的角色,想以自己的力量惩罚凶手;以殉道者姿态出现的北原同学,不仅在霸凌事件中受牵连,最后也一命呜呼,算是因为森口老师的布道而死;顶着慈爱者头衔的直树妈妈,对儿子极尽温柔宽容,却发现所有的慈爱关怀都不过是畸形的纵容,最后导致了不可挽回的后果。

求道者直树,总是埋怨自己一事无成却又不作为的胆小鬼,想要的东西永远都超过了自己的实力,所以某一天当他发现终于自己也可以做得比别人好的时候,哪怕不是好事,他也决定要做下去,人人都说有自尊但自卑的人最可怕,果然如此;修哉所信的不过一人——自己的母亲,奈何他的神从未将福慧赐予他,因此最终发现被心中的神明抛弃时,作为“信教者”的他决定孤注一掷,他想依靠毁了自己的方式来吸引神的目光,却没想到是亲手毁了自己的神明。

这绝对不是一本仅仅想要描写青少年犯罪问题的小说,我总觉得相较于推理小说,这本倒更像是恐怖版的犯罪小说,就恐怖在内容和人物都是如此接地气。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碎尸血案和光环闪耀的主角,就是我们日常生活里会看到的人,甚至我们自己身上也具有他们某些性格特质,能力平凡却心比天高的失败者啦,总认为自己熊孩子天下最乖的熊家长啦,人性的确有很多面,但是只要任一方面的失衡,再加上不良的土壤催化,总有一天,我们熟悉的人,也会做出可怕的事情。

叙事方面是很流行的一人一视角,日本作者总是偏爱这样局外人般的风格,虽然都是第一人称,却总是弥漫着一股冷静的偏执,情绪不过是字里行间的一种描述,透着股凉飕飕的理性,目的只是为了推动剧情,还有连贯逻辑。

有趣的是虽然没有过分描写森口的愤怒、直树的恐惧、修哉的渴望,但是随着情节的走向,这些情感又作为主因,以更为直观的方式呈现出来,会让你发出类似“原来是因为害怕才这么做的呀”的这种感叹。这也是我说书比电影更有张力的原因,没有人在你面前具象的表演,你就只能通过话语去感受和体会,同时再加上作者时不时冒出的扭曲却万分有道理的金句,分分钟让你怀疑人生。

最后文章中的一句话引起了我作为一个作者的恐慌,她说:“媒体只是在残忍的作案方式,以及凭推测得出的少女内心阴暗上大做文章……该案的此类报道只不过是在某些孩子心中的阴暗处植入了这种变态的没有一点儿人味的猎奇的犯罪者,只不过是在煽动可悲的孩子们崇拜愚蠢的罪犯而已。”

所以作为推理作者到底应该给读者呈现怎样的故事呢?会不会因此误导了谁呢?每思及此都觉得这本书的现实恐怖意义又多了几分。我想,推理小说重要的不是鲜血淋漓的场景,猎奇的手法,而是受害者的安宁。

点击屏幕右上【关注】按钮,让你的写作不再迷茫。

《告白》推理小说,恋爱推理小说

推理小说的类型介绍

推理小说流派划分 (by 纳兰潜艇)
我用分类学方法制定了一个相对完善、普遍适用的推理小说流派划分系统。 1. 解谜总派
1-1 古典启蒙派
1-2 本格派
1-2-1 伪社会派亚派
1-2-2 伪硬汉派亚派
1-2-3 仿古典启蒙亚派
1-2-4 孤岛亚派
1-2-5 本格亚派
1-2-5-1 纯逻辑解谜系(奎因流)
1-2-5-2 舒适推理系(沙发流)
1-2-5-3 不可能犯罪系
1-2-5-3-1卡尔分支(卡尔流)
1-2-5-3-2 炫学分支(小栗流)
1-2-6 广义变格亚派
1-2-7 本格斗智类亚派
1-3 新本格派
1-3-1 叙诡流(亚派)
1-3-2 岛田流(亚派)
1-3-3 小栗流(亚派)
1-3-4 灵异流(亚派)
1-3-5 动漫流(亚派)(轻小说系)
1-3-6 日常推理亚派
1-3-7迪弗亚派(斗智类亚派、高智商犯罪亚派)
2. 狭义变格总派
2-1 历史推理派
2-2 惊悚悬疑派
2-2-1 大逃杀亚派
2-2-2 间谍小说亚派
2-2-3 传统惊悚悬疑亚派
2-3 狭义变格派
3. 写实总派
3-1 法庭派
3-2 硬汉派
3-2-1 本格化亚派
3-2-2 斗智类亚派(罗宾亚派)
3-2-3 警察程序亚派
3-2-4 传统硬汉亚派
3-3 社会派
3-3-1 本格化亚派
3-3-2 新本格化亚派
3-3-3 旅情推理亚派
3-3-4 意识流亚派
3-3-5 传统社会派亚派
3-3-6 颓废系亚派 /* 检索表使用说明:后面的“——X”表示满足前面叙述条件的作品,其流派的进一步划分见第X条。
比如植物的划分:
1.孢子繁殖——2
2.不形成维管束——藻类植物和苔藓植物
2.形成维管束——蕨类植物
1.种子繁殖——3
3.种子、胚珠裸露——裸子植物
3.种皮包被种子,珠被包被胚珠——被子植物
这里,“1”划为“孢子繁殖”和“种子繁殖”两种大类,所有植物全部都可以划到两类之中的其中一类,满足“孢子繁殖”的,就跳到“2”进一步查看,满足“种子繁殖”的,跳到“3”进一步查看。然后所有用种子繁殖的植物,种子与胚珠都是要么裸露,要么不裸露。3按照种子和胚珠是否裸露划分对1的后半条进行进一步划分。 */
1.小说以推理解谜为第一要素。小说的主旨娱乐性高于其他属性;通常淡化谋杀的血腥性。——2 解谜总派
2. 侦探采用福尔摩斯式调查进行线索搜集和解谜。即先搜索后假设,立即逮捕定罪。——3
3. 案件为侦探个人形象的塑造而服务,故事着重描写侦探本身的行动。——4
4. 类硬汉派写法。现实主义感和写实性很强并在故事中地位突出,动作性强。 ——本格派-伪硬汉派亚派
代表作家:克劳夫兹等。代表作《桶子》。
4.本质不是硬汉派的写法。——5
5.案情通过侦探行动展开。现实感相对不很重要,存在打斗等动作性,但不很重要。——古典启蒙派
代表作家:爱伦坡、柯南道尔等。代表作《福尔摩斯断案集》。
5.案情通过警方行动展开。叙事风格和调查方法类似社会派,但没有社会派的深邃立意,主旨依然是娱乐和解谜。写实感相对稍强,打斗等暴力元素少见。——本格派-伪社会派亚派
代表作家:鲇川哲也、高木彬光(部分)。
3. 侦探及其他人物形象塑造为案件服务,案件本身(凶手和手段)成为第一要素。——本格派-仿古典启蒙亚派(见一些本格作家转型作品或早期作品)
代表作家:福翠尔、高罗佩等。代表作《逃出13号牢房》。
2. 侦探采用波洛式调查进行线索搜集和解谜。即先假设再搜索,先逐个怀疑再找证据:先后做出各种假设,每种假设都对应嫌疑人,再由假设来找线索,最终定罪。——6
6. 强调绝对的公平至上和逻辑解谜至上,绝不架空现实。绝不允许违法科学的设定。——7 本格派
7. 暴风雪山庄或孤岛,所有人全被杀,或幸存者不超过两个。——本格派或新本格派-孤岛亚派(暴风雪山庄亚派或“无人生还模式”)
无特定的代表作家。代表作《无人生还》。
7. 不是暴风雪山庄或孤岛,或有暴风雪山庄的条件,却不发生特征性连续杀人或者有较多的人生还。——8
8. 以猜凶手、猜作案手段或破解诡异谜团为制造意外性主要手段,并重视之。——9 本格派-本格亚派
9. 猜凶手为制造意外性的主要手段。——10
10. 极端地强调逻辑推理,极端地重视结局前推理出解答的可能性与唯一性。——本格派-本格亚派-纯逻辑解谜系(奎因流)
代表作家:奎因(第一时期)、有栖川有栖、法月纶太郎。代表作《希腊棺材之谜》。
10. 对逻辑推理的依赖并没有到极端的地步。——本格派-本格亚派-舒适推理系(沙发流)
代表作家:阿加莎·克里斯蒂、塞耶斯、奎因(第三、四时期)、大阪圭吉等。代表作《尼罗河上的惨案》。
9. 破解诡异的谜团及猜作案手段为主要的制造意外性手段——11 本格派-本格亚派-不可能犯罪系
11. 不可能谜团依赖于心理诡计,或并不复杂的机械诡计,及两者的混合。不刻意、大规模炫学,不涉及复杂难懂知识和操作——本格派-本格亚派-不可能犯罪系-卡尔流
代表作家:卡尔、劳森、海伦-麦克罗伊、二阶堂黎人等。代表作《三口棺材》。
11. 不可能谜团依赖于很复杂的机械诡计,解释颇长,涉及复杂难懂知识和操作,进行大规模炫学以解释原理。——本格派-本格亚派-不可能犯罪系-小栗流
代表作家:小栗虫太郎、竹本健治、中村英夫等。代表作《黑死馆杀人事件》。
8. 以诡异、恐怖的气氛和紧张惊悚的环境来制造阅读效果,对阅读过程的刺激与猎奇的重视超过了意外性的制造。通常涉及大量恐怖、惊悚、乱轮元素。——本格派-广义变格亚派(即传统意义上的“变格派”)
代表作家:横沟正史、三津田信三。代表作《狱门岛》。
6. 强调公平性和逻辑解谜至上,但并不予绝对化。允许架空现实,甚至允许违反科学的设定。——12 新本格派
12. 主线剧情和最终解答中,不允许灵异现象的出现(哪怕是事先声明的)。—13
13. 主诡计或核心意外为叙述性诡计。——新本格派-叙诡流
代表作家:绫辻行人、折原一等。代表作《十角馆杀人事件》。
13. 主诡计或核心意外不为叙述性诡计。——14
14. 追求谜团复杂性和华丽性,通常遵守逻辑解谜和公平性原则。——15 新本格派-不可能犯罪系
15. 案发背景、情节和解答的设定架空现实或涉及大量现代科技,显得接近科幻小说。——新本格派-不可能犯罪系-岛田流
代表作家:岛田庄司、森博嗣、北山猛邦(限城系列)、东野圭吾(限伽利略短篇)等。代表作《斜屋犯罪》。
15. 谜团和解答依赖于颇为复杂机械诡计或性格、精神疾病设定以及难懂知识及操作,进行大规模炫学以解释原理。——新本格派-不可能犯罪系-小栗流
代表作家:京极夏彦、文泽尔等(部分)。代表作《姑获鸟之夏》。
14. 不追求谜团的复杂性和华丽性转而追求动漫化人物情节的塑造,情节描写流水账化和视觉化现象严重,人物刻画漫画化、夸张化严重。部分作家轻视、无视公平性和可推理性。——新本格派-动漫流(轻小说系)
代表作家:东川笃哉、恩田陆、道尾秀介(部分)等。代表作《请勿在此丢弃尸体》。
12. 主线剧情和最终解答允许灵异或超自然因素的存在。——新本格派-灵异流
代表作家道尾秀介、山口雅也、绫辻行人(部分作品)、清凉院流水。代表作《活尸之死》。
1.小说不再以推理解谜为第一要素。——16 狭义变格总派和写实总派
16. 既不以推理解谜为第一要素,也不以反映生活、反映揭示社会现象为第一要素。——17 狭义变格总派
17. 历史推理。——历史推理派
代表作家:陈舜臣等。代表作品《时间的女儿》。
17. 不是历史推理。——18
18. 追求诡异、恐怖、惊悚的气氛与环境制造,以及其带来的高度紧张感和快节奏,或压抑的叙述风格为吸引读者的第一要素。推理解谜沦为次要,甚至极少出现。——19
19. 书中有贯穿始终的大悬念或系列悬念,节奏感快,悬念感强。但不以追求感官刺激或猎奇感为手段,而是通过上述悬念的破解为吸引读者手段(只需必要条件,不需充分条件,即可以线索不够,但必须唯一并服人)。——20 惊悚悬疑派
20. 主角通篇一直遭到追杀,故事围绕追杀与逃亡、反追杀的过程展开。惊悚性强,节奏感快,推理多为临场、即时性的,部分作品很少推理。——惊悚悬疑派-大逃杀亚派
20. 大部分剧情中,主角没有追杀或流亡的遭遇——21
21. 战争或冷战背景,对手为敌国军事机构或敌国间谍。——惊悚悬疑派-间谍小说亚派
21. 背景不为战争或冷战,对手不带有军事或情报属性。——惊悚悬疑派-传统惊悚悬疑亚派
19. 以对阅读过程中感官的刺激与猎奇为小说第一要素。推理和公平合理性的要求,一般比惊悚悬疑派更低;常充斥着恐怖、灵异志怪、乱伦元素。——狭义变格派(圈子里比较流行的变格派定义)
代表作家:江户川乱步、梦野久作、冈本绮堂等。代表作《脑髓地狱》。
16. 以反映生活,反映社会现象为小说第一要素。首先把小说作为文学作品看待而非游戏看待。重视对社会、对人物、对人性的写实,娱乐性降为次要因素(小说对人物、社会的写实刻画地位高于娱乐性)。通常不再把血腥的谋杀当做远离生活的游戏。——22 写实总派
22. 侦探采用波洛式调查进行线索搜集和解谜。即先假设再搜索,先逐个怀疑再找证据:先做出或先后做出各种假设,每种假设都对应嫌疑人,然后再根据假设来找线索,最终定罪。——23
23. 非社会派叙述风格。调查、解谜者多为小市民型侦探,案件多不为凶杀,或由小事件起始,到后期才牵出凶杀。推理针对日常生活细节为主。——新本格派-日常推理流
代表作家:米泽穗信。代表作品《寻狗事务所》。
23. 典型的社会派叙述风格。调查、解谜者多为警方,案件基本为凶杀,多开场即发生。推理针对凶杀本身或确定搜索方向而展开。解谜虽不是第一要素,但地位依然非常重要,甚至和小说反映的主题并列为第一要素。——社会派-本格化社会派亚派
代表作家:森村诚一(出道早期)。代表作《高层饭店的死角》。
22. 侦探采用福尔摩斯式调查进行线索搜集和解谜。即先搜索后假设(含法庭派的“已搜索再假设”),证据足够再去怀疑:先搜集大量物证人证,再从已有证据出发确定调查方向,继而确定嫌疑人,一旦确定,立即逮捕定罪(因为证据前面都基本找齐了)。——24
24. 高度强调侦探在小说中不可或缺的地位,突出侦探个性、魅力。案子是为了塑造侦探形象而存在。侦探常常单打独斗,且多为单身。警方(或同事,如果侦探是警员的话)常常不配合侦探甚至私吞信息进行阻扰。黑帮对手和JC内鬼常见,经常有暴力打架场景。——25 硬汉派
25. 解谜地位相当重要,小说常有强力误导、逆转、意外性及强力本格、新本格诡计(或变种)。推理多为临场性、即时性的,部分作品不乏本格型长篇推理。——26
26. 反派开场即登场,且常为连环杀手或惯犯,常布置猎奇现场或进行开放场景特征性连环犯罪。小说交替转换侦探方和罪犯方的视角,轮流写双方的博弈、分析、行动。推理多为临场的、即时性的。——硬汉派或新本格派-斗智类亚派(迪弗亚派 罗宾亚派)
代表作家:杰弗里-迪弗(新本格)、莫里斯-勒布朗(硬汉派)、东野圭吾(部分作品)。代表作《棺材舞者》。
26. 反派通常开场不登场(个别例外),大部分笔墨主要集中在侦探言行以及形象塑造上。——硬汉派-本格化硬汉派
代表作家:文泽尔(自由意志系列)、比尔-普罗尼奇等。代表作《迷雾》。
25. 解谜地位不重要或不很重要,小说有时有误导、逆转,但不是重点(重点在人物,尤其是侦探形象塑造上)。本格诡计较少。推理也多为分析、预测罪犯行动规律、动机、心理状况等。——27
27. 主角在司法机构工作,工作中相应的司法或律师机构会予以全力配合。——28
28. 调查方式为先搜索后假设,搜索过程为重心。主角为JC或JC团体,故事主要场景不在法庭——硬汉派-警察程序亚派
代表作家:迈克尔-康奈利、瓦舍尔-法勒夫妇等。代表作《大笑的警察》。
28. 调查方式为已搜索再假设,搜索通常开局就已由他人完成。法庭辩论为重心。主角为检察官或律师,故事主要场景在法庭。——法庭派
代表作家:厄尔-加德纳、高木彬光(部分)等。代表作《破戒裁判》。
27. 主角多为执业侦探,不在司法机构工作,或已从司法机关退休、转行。常单打独斗,司法机构常不配合甚至进行阻挠。——硬汉派-传统硬汉派亚派
24. 高度弱化单个人(尤其反对神探)在破解案子中的作用。侦探多为警方集体,或者是不起眼的小角色,有时则是犯罪者、受害者本身。侦探作为个人在故事中的地位不很重要甚至可有可无。不主张或否定单打独斗和名侦探模式。强调破案过程中多方协作,即团体(社会)的力量。对手牵涉官商勾结、政界阴谋者多见,借以揭示社会阴暗面和人性阴暗面。——29 社会派
29. 采用魔幻现实主义写法。小说主线或主角中有灵异、超自然元素的存在。 ——社会派-新本格社会派亚派
代表作《龙眠》。
29. 采用现实主义写法。严格遵守公平性原著和诺克斯戒律。不存在灵异或超自然元素。——30
30. 案件多伴随主角旅途而发生,故事风格比较清新。主角通过搭乘各种交通工具,沿途采集人情、风情并进行调查,多见时刻表诡计。——社会派-旅情推理亚派
代表作家:内田康夫、西村京太郎(后期)。代表作《终点站杀人事件》。
30. 案件多和旅行无关,故事风格比较严肃或者沉重。——31
31. 非常重视对心理变化过程的详细描写,主角(尤其反派)具高度的社会典型性。通过细腻心理刻画,即人的因素来揭示人性问题或社会弊病。——社会派-意识流亚派
代表作家:横山秀夫、凑佳苗等。代表作《告白》。
31. 重视故事的精心布局和情节的戏剧化,故事本身或发生场景具有高度的社会典型性。通过情节的发展,即事或物的因素来揭示人性或社会弊病。——32
32. 主角为小市民型侦探(或助手)或者警察,警察团体。主角在故事中充当侦探或助手。故事风格比较严肃;深刻反思社会问题或者人性的善恶。——社会派-传统社会派亚派
代表作家:松本清张、森村诚一、宫部美幸等。代表作《砂器》。
32. 主角为犯罪者本身,或者受害者(或亲属)。主角群形象较负面,性格较阴沉;故事异常阴暗、压抑、颓废。——社会派-颓废系亚派
代表作家:东野圭吾(部分)、小元峰等。代表作《白夜行》。

《告白》推理小说,恋爱推理小说

推荐几部悬疑推理的电影,主要是案件推理的那种!

十部经典悬疑推理的电影:

1、《死路》美国/法国

2003年,导演让·巴普蒂斯特·安德烈/法布里斯·坎内帕,主演雷·怀斯等。一家人在圣诞前夕经历了一场恐怖遭遇。一条无法抵达的生还之路,一群心怀秘密的游魂。

2《穆赫兰道》美国

2001年,导演大卫·林奇,主演娜奥米·沃茨等。车祸导致失忆,去寻找答案和线索,随之而来的是扭曲的冒险。梦境与现实的混合。

3、《灵异第六感》美国

1999年,导演M·奈特·沙马兰,主演布鲁斯·威利斯等。一部典型的结局式影片。一个自称能看见鬼的男孩接受治疗的故事,影片意想不到的结局令观众大呼过瘾。

4、《孤儿怨》美国

2009年,导演佐米·希尔拉,主演伊莎贝尔·福尔曼等。一对夫妇收养了一个小女孩,但是小女孩的巨大秘密几乎导致他们家破人亡。影片的结局很长时间你都不会忘记。

5、《12只猴子》美国

1996年,导演特瑞·吉列姆,主演布拉德·皮特等。世界遭遇病毒侵袭,剩余的人类只能在地下偷生。科学家们试图改变这一切。一个企图挽回灾难但是灾难还是发生了的悲惨故事。影片的结局把希望磨灭的干干净净,让观影者除了绝望还是绝望。

6、《副作用》美国

2013年,导演史蒂文·索德伯格,主演裘德·洛等。妻子服药后产生副作用,导致在两个男人之间陷入泥潭。这部影片在你看到五分之四时,还会为结局感到纠结。后半部分的阴谋太精彩了。

7、《阳光下的罪恶》

不愧是“侦探小说之后”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原著改编,前半交代人物,叙述各自的性格行为作风,还有最重要的人物关系。

命案发生后侦探波罗就开始审讯,平等对待每一个嫌疑人,实地探查后理出了线索,从推理上指认出凶手,在没有证据杀人犯要逃离时自己露出马脚,重要证据钻石也相应现身。

8、《东方快车谋杀案》

电影感很强,用长镜头带出众生相,用上帝视角的俯拍呈现谋杀案,用镜子叠影展现每个人物内心的隐秘。结尾“最后的晚餐”式构图,将12个人正义的复仇推向极致,也让波洛遭遇情与法的道德困境。这也是这次改编最为迷人之处,波洛一开始认为凡事只有对错,没有灰色地带,最后却将天平砝码放在道德情理一边

9、《嫌疑犯X的献身》

最冷静的一版,虽然神探的做派很漫画化,但故事和台词其实非常克制。堤真一和松雪泰子的表演准确而充满力量,最后的相对大哭直接过渡到波涛汹涌的沉尸现场,很好地升华了主题。

10、《裂缝》英国

2009年,导演乔丹·斯科特,主演伊娃·格林等。寄宿女校内,青春期的孩子们,暴露出人性中的黑暗和暴力。虚荣的谎言,自私的欲望,妒忌的心理,人性深处的裂缝呼之欲出。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