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马:是一首风靡全国响彻海内外的传世经典歌曲,马头琴名曲赛马

来源:星辰影院人气:345更新:2023-02-11 05:57:55

向阳光

一、创作始末

《赛马》是我国著名作曲家、二胡演奏家黄海怀先生在20世纪60年代初根据内蒙古民歌《红旗歌》的主题: 3 3 ︱ 6 6 ︱ 5﹒6 3 5 ︱ 6 — ︱创作而成。1962年3月,湖北艺术学院(武汉音乐学院前身)组团赴广州参加首届“羊城花会”,黄海怀的二胡独奏《赛马》轰动羊城。1963年5月,黄海怀与其学生吴素华代表湖北省参加“第四届‘上海之春’全国二胡独奏比赛”,获得极大成功,其创作的《赛马》风靡全国。1964年,《赛马》被收录入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二胡曲十首——第四届‘上海之春’全国二胡比赛新作品选集》。

然而,《赛马》大获成功与两位音乐大师:二胡皇后闵惠芬, 作曲大师沈利群的努力分不开。下面一段文字,看则不言而喻: 武汉晚报1999年元宵节刊出一文,该报记者范洪涛详细介绍了著名二胡演奏家闵惠芬谈《赛马》的往事。那次元宵民族音乐会上,闵惠芬充满激情的演奏艺术和《赛马》的动人旋律,引起江汉观众的极大兴趣。演出前,闵惠芬在后台休息室接受采访时坦率地说:”是我保护了这首名曲”。闵惠芬所说的“保护”,就是指她请沈利群对这首曲子作了改编。为什么要对这首曲子进行改编呢?闵惠芬回忆说,1974年,她作为中国艺术团成员出访演出前夕,有关方面传达了我国驻外使馆转来的消息:蒙古人民共和国通过外交途径提出,《赛马》中有四句旋律不合适,因为它同于该国的军歌《红旗歌》。有关方面据此要求闵惠芬把《赛马》从节目单上拿掉。闵惠芬考虑到二胡独奏曲目本来就不多,这样一首优秀曲目就此被打入冷宫实在太可惜。于是,她便找到刚刚合作完成了二胡独奏曲《红旗渠水绕太行》的另一位作者沈利群,请她对《赛马》进行改编。沈利群当时曾问闵惠芬:“为什么不请黄海怀自己改编呢?”当得知黄海怀已经去世,《赛马》若不作改编将无法演奏后,沈利群才答应了闵惠芬的请求。《赛马》的改编主要有两处,一处是将蒙族民歌旋律即被认为是蒙古军歌的那段曲子作了重新创作,这出自沈利群之手;另一处则是对结束部分进行压缩,而且很成功。惠芬评价说,改编《赛马》,沈利群是有功劳的,她创作的四句旋律优美如歌,舒缓和谐,与全曲形成了一个有机整体,也使全曲显得更紧凑了。

二胡曲《赛马》由著名作曲家沈利群改编成目前的演奏版本后,经多年来的舞台实践,得到了广大二胡演奏者和爱好者的一致认可。该曲情绪热烈、奔放,形象地描绘了内蒙古人民在传统节日“那达慕”盛会上,进行赛马的热闹场面,表现了蒙古族人民顽强、勇敢的精神和热爱生活的感情。

二、作品分析

《赛马》整首乐曲,结构简练,速度很快,旋律流畅,音调激越,风格粗犷爽朗,情绪热烈奔放,特别是乐曲的音乐形象通俗亲切、易懂易解,传达给人们一种“紧张的欢快”。

《赛马》的曲式结构,是由单一主题及其派生衍变构成的带再现的三段体。第1至40小节为A段, 第41至88小节为B段, 第89至118小节为A′段。虽说篇幅短,三段的速度和节奏几乎同样,奏完全曲不到两分钟,可谓真正的器乐小品。但是当我们聆听这首乐曲时,却感觉到它不是那样渺小,而是有着丰富的内涵,较之那些宏篇巨作,不仅同样揭示了主题、给人以音乐艺术上的享受,而且更具有统一、集中的“单纯美”。

乐曲结构为:A(1-40小节) B(41-88小节) A′(89-118小节)

A段: 乐曲开门见山,先声夺人,以6﹒ 35 ︱这个简单却富有活力、昂扬向上的动机,用强有力的喷弓,连续反复,将内蒙草原上举行赛马时那热烈、壮阔的场面一下子展现在众听面前,让人联想起马不停蹄奔腾激越、纵横驰骋的奋进形象。

B段是一个16小节的歌唱性乐段,情绪非常开朗、愉快,内蒙色彩浓郁,旋律高亢激昂、抒情流畅,节奏自由舒展,起承转合自然匀称,曲调连贯、动听,给人有“骑着马儿把歌唱”的感觉。第43和55小节中不同音区上“1” 音的“tr”,以大三度的“3” 音作为颤指音,奏出了独特的内蒙音乐风格。这段旋律继承和发扬了民间歌曲的优秀传统,其民族性的典型特征凝聚在这简短的四个乐句里,加之锦上添花,反复吟唱:时而抒情、时而欢跃、时而创造性地运用拨弦技巧和伴奏相对应,别开生面,极具风韵。描绘了赛马场上歌声此伏彼起、万众欢腾的景象,同时也把美丽、辽阔的草原景色展现在人们面前。尽情抒发了蒙古族人民内心的喜悦和对未来的憧憬。

A′段(变化再现),在情绪上比A段更热烈、奔放,在旋律上有流畅的线条感,在力度上作了枣核型的变化,以描写群马连续奔驰而过的情景。在第101至104小节的八分音符乐句:1 6 6 3处,突然出现“回击”伴奏,力度一强一弱,以造成不同的距离感,刻画出终点在望、扬鞭劲催的势头。自第105小节起的马蹄音型,由弱渐强,模进,在快速把乐曲推向最高潮之后,音乐嘎然而止。最后,以三声主音、两落八度,连拨带拉,收束全曲。这个“短而有力的”结尾,言简意赅、酣畅淋漓地表达了胜利者的喜悦,观众们的狂欢。

《赛马》自问世以来,以其欢快、热烈的情绪,通俗易懂的内容,极佳的舞台演出效果,使之成为二胡作品中知名度最高的乐曲之一,升华为一首风靡全国、响彻海内外的传世经典,深受人们的喜爱。

赛马:是一首风靡全国响彻海内外的传世经典歌曲,马头琴名曲赛马

二胡 赛马的原创作者是谁?

《赛马》是根据中国北方少数民族蒙古族音乐创作而成,是由著名作曲家黄怀海在1959年创作的,1964年,与《江河水》一同被灌制成唱片,由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发行。

赛马:是一首风靡全国响彻海内外的传世经典歌曲,马头琴名曲赛马

二胡音乐赛马描写作文

1. 二胡赛马声音描写的片段

《赛马》与《江河水》两曲都是二胡演奏家黄海怀创作与改编的。

1963年第四届“上海之春”举行的二胡比赛上,黄海怀一曲《赛马》引起了专业音乐家与听众们的轰动。此曲虽然结构不大,表现的情感也较为单一,但正由于短小而容易上手演奏,现已成为演奏机会最多,最受演奏者和听众喜爱的二胡曲目之一。

“赛马”作为一种民间的娱乐体育活动一直很受人们的欢迎。尤其是少数民族如蒙古族等,每年的“那达慕”盛会上,“赛马”是必不可少的娱乐体育活动。

过去时代那达慕大会期间要进行大规模祭祀活动,喇嘛们要焚香点灯,念经颂佛,祈求神灵保佑,除灾消难。现在,那达慕大会的内容主要有摔跤、赛马、射箭、套马、下蒙古棋等民族传统项目,有的地方还有田径、拔河、排球、篮球等体育竞赛项目。

每当夜幕降临时,草原上飘荡着悠扬激昂的马头琴声,篝火旁男女青年轻歌曼舞,人们沉浸在节日的欢乐之中。二胡曲《赛马》就是描写赛马时骏马奔驰,赛马手兴高采烈一争高低的情景。

《赛马》 黄海怀创作。乐曲分为两部分,一是描写众马奔腾、奋蹄疾驰的。

先是奔放、热烈地[引子],由附点长音与16分音符短音相协,渲染了赛马场面热烈欢快的气氛: 紧接着的旋律是以坚定的4分音符长音与上述紧促的节奏音型相对比,这两个部分连起来,一气呵成演奏,构成乐曲羽调式的第一主题: 二是表现赛马场上赛手们心里欢唱性的第二主题。这四个乐句整齐而分明,仍采用羽调式,像是赛手们心里哼唱着欢乐的歌儿,愉快而紧张地进行着赛马: 必须指出的是,最早黄海怀的版本,并不是这个旋律。

而是完整奏出传统内蒙民歌《红旗》,这个旋律具有舞曲的性质,现记录如下: 前例现在的版本是由沈利群创作的,显然是根据内蒙新民歌《牧马青年》(短歌)改写的。似乎改写后的旋律内蒙地方风格更浓、韵味更足了。

它的第1、2乐句的前两小节相同,后两小节及落音不同,是一种换尾对比;第2、3乐句则是前两小节不同,后两小节相同,是一种传统的换头对比;第4句则是自成一句。因此,这4句不像是通常的起、承、转、合4句式乐段结构,而似乎是一种不间断地作承递的结构形式。

在演奏上这个tr的奏法,对蒙古草原风格的表现起到很大的作用。蒙古族歌唱或马头琴的演奏中,经常可以发现这种小三度或大三度的颤音运用,仿佛是一种模仿牛、羊、马的叫声非常传神,这是直接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的典型艺术表现。

我们在听著名的内蒙民歌《赞歌》中就有这种唱法,的确具有蒙古族的独特韵味,使人听后印象深刻。因此,二胡上的演奏也要非常地到位才行。

接下来是第二主题的变奏,节奏上以马蹄式的音型为主加上顿音的奏法(即╳╳╳ ╳╳),来着力模仿赛马时骏马跳跃奔跑的雄姿: 在呈示和变奏了第二主题后,作者别出心裁地想出了以伴奏乐器演奏第二主题旋律,独奏二胡用拨弦方法演奏分解 *** 伴奏。这种主伴乐器倒置的表现形式,首次开创了二胡上一种特殊的、富有效果的拨奏技巧。

显然这是借鉴了小提琴上的拨弦奏法而来的: 接下来基本上是第一主题的再现,但旋律有所发展,气氛更为热烈,情绪更为奔放。特别是后部的马蹄型节奏层层上翻而使乐曲达到了 *** : 在达到最高的 音后,再以大幅度的打、颤、滑音技巧模仿马嘶之声。

似乎是某一赛马手第一个跑到终点,他高傲地骑在马上猛然勒紧马绳,奔马奋蹄而起长嘶一声,象征性地向全场宣示胜利。之后,全曲在干脆利落的长音声中结束。

《江河水》 黄海怀根据双管独奏曲(鲁丁编曲)移植改编的。此曲原是东北地区流传的一首民间乐曲,分为引子及一、二、三段。

【引子】是节奏自由的【散板】,虽然结构不大,但ЬB调的情调深沉而凄凉,一开始给人以一种悲苍的感觉: 大量的装饰音运用,正是模仿戏曲唱腔唱法而来,故而显得有极大的表情意义。尤其是复倚音的演奏要稍急速些,而且力度要掌握得恰如其分,仿佛音都是紧贴在弓毛上似的,字(音)字(音)饱满,个个具有内在张力。

【一】 主题运用羽调式,但与上述《赛马》的羽调式情感不同。《赛马》的羽调式带有草原田园的风光,而通常的乐曲在描写大自然时常常就会选择羽调式来表现的。

但是,在我国历史上羽调式又常用于来表现慷慨激昂情绪的。正如《荆轲刺秦王》的历史故事那样:“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

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

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这就是羽调式所带来的特定情绪。

即使像今天的流行歌曲,如《龙的传人》《我的中国心》之类,也都选择羽调式来表现的,常具有一种慷慨昂扬的成分。此段主题就是一种慷慨羽声,虽然带有悲痛、倾诉的情感,但也相当的慷慨、悲壮: 这是由4个乐句所组成的乐段。

第1句落在低沉的羽音上,带有较明显的凄凉色彩。第2句以十度音程向上跳跃,表现出一种悲愤的情绪。

第3句低起似乎是一声叹息,而后运用大跳音程,同时颤弓的运用有一种激厉的成分。乐逗的反复强调及顿音与连音的对比,有一种泣不成声的悲痛感觉: 第4句是第1句的。

2. 欣赏 二胡《赛马》作文

在中央电视台的什么栏目中我已忘记注意,因为我当时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赛马》的演奏上了。甚至演奏者姓甚名谁我都没有留心,真正地脱离了形相而作神思的交融。只闻那悠扬的琴声与我的心弦一齐共振,琴声绕梁,而我的心弦也将空气振颤。只看那潇洒的演奏动作与我的灵魂一起舞动。仿佛就在那青草地、碧云天之间。我与演奏者同样地投入、同样的忘情,──都被这音乐的主题掌控而情绪归一无暇旁骛。

二胡最擅长的情调是如泣如诉,如哀如怨。但这首《赛马》却让二胡铿铿锵锵,激越奔腾。如波涛滚过,狂飚卷来。那演奏者的姿势也让我为之倾倒:拉弓的手臂开张有度,舒展合心。甩头转体无不和谐,达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至此我才真正觉得,欣赏音乐演奏也应当讲究相与声的结合,仅有声也是不够的。

更让我开眼界的是这次演奏是一对父子,两人合奏一曲。激越的旋律如长江大河奔腾直下,如闻马蹄翻飞得得之声,如见马背起伏追赶之境。两人运弓的速度、幅度一模一样。只是父亲老成如山,有金石之气,儿子灵动如水,有冰刃之锐。双双琴声除了比独奏更加厚实、丰盈之外,却丝丝入扣,完全合拍。

二胡的演奏在于音质,初练的时候往往发出杀鸡杀鸭般的声音,可心让四邻头痛,好友侧目。而技巧精熟、炉火纯青时发出的琴音,却如缎如绸、珠圆玉润。再加上二胡的天生丽质,那就更加高华。假如你有或者说此时你必须有欣赏的情趣和能力,那就会陶醉于这种天籁之音。

鼓角凌天籁,关山倚月轮。

当我痴痴醉醉只愿琴声记无停歇的时候,琴声嘎然而止,我心追逐而去……

我叹、我赞,我为之舞!

3. 小学四年级作文上册听赛马的音乐写一篇作文

听《赛马》之后今天,老师让我们听了《赛马》这首二胡演奏的乐曲,我听得入了神。

我仿佛看到了在万里无云的蓝天下,热闹的那达慕大会开始了。这次比赛的项目是赛马。

在起跑线上,有两匹最引人注目的马,一匹全身皮毛黑里发红,红里透亮,油光水滑,好像从油缸里跳出来似的;另一匹全身的每个部分都搭配得那么得当,每块肌肉都显示出力量,让人一看就觉得是那么柔和,那么健壮。我想;胜者不是那匹棕色马,就是这匹高头大马。

比赛开始了,随着一声枪响,起跑线上的马儿像离弦的箭一样飞快地向前冲去。看!那群狂奔的骏马,有的四蹄腾空,势不可挡,大有飞跃腾空之举;有的踏着野花,奔驰在无边的草原上,真有春风得意之势;有的腾空而起,飞过流水淙淙的小河,恰似蛟龙出海之姿;有的想是落后了,正在奋起直追,又有英雄拼搏之态。

这时二胡的速度一阵快过一阵,此起彼伏,我想大概是到了最后的决赛了吧,果然不出我所料,最后参加决赛的果然是那匹棕色马和这匹高头大马。决赛还没开始呢,坐在观众席上的人高呼和叫喊声就一浪高过一浪,我想,他们大概是在为自己看中的马助威吧!又听了一声枪响,两匹马你追我赶,非常紧张,两匹马的主人脸上也冒出了斗大的汗珠。

两匹马并驾齐驱,快到终点了,两匹马长长的鬃毛披散着,八只蹄子都好像不沾地。“哦……”随着一声声欢呼声,那匹高头大马赢了。

那匹马好像知道自己赢了,也高兴地为自己长嘶了一声。到了领奖的时候,主人一边抚摸着马的鬃毛,一边领了一个大奖杯,他把奖杯给了为自己夺了第一名的马叼着,让他享受一下成功一刻的满足,果然,马一叼起来,就高兴地抬了抬前蹄。

随着一声声嘈杂的二胡声,结束了这场比赛,也结束了这次那达慕大会。

4. 赛马(二胡)音乐鉴赏300字

二胡曲《赛马》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二胡曲,是由著名作曲家黄怀海在1964年创作的。乐曲表现的是我国内蒙古人民在传统节日“那达慕”盛会上进行赛马比赛时的背景。《赛马》的旋律简单,主题是蒙古族民歌《红旗歌》。黄怀海先生从这首民歌中得到创作灵感,凭借自己娴熟的二胡演奏技巧,把一首仅有四句十六小节的民歌,升华为一首风靡全国,响彻海内外的传世之作。

乐曲开始时描写了奔腾激越纵横驰骋的骏马,来刻画蒙古族人民节日赛马的热烈场面,接着完

整地引用民歌的全曲旋律,通过对民歌锦上添花地变奏,创造性地运用大段落的拨弦技巧,使乐曲别开生面,独树一帜,随后自然地引出了华彩乐段,这是模仿马头琴演奏手法的一段“独白”式的音乐。它把草原的辽阔美丽和牧民们的喜悦心情表现得酣畅淋漓,同时把二胡的演奏技巧提到了新的高难度水平。乐曲的最后,以第一段旋律的变化再现结束全曲。

5. 描写二胡声音的片段

天啊,还命题作文呢。

我可以给你一点提示,我本人就是二胡演奏家——《赛马》,它是由著名作曲家黄怀海在1959年创作的,改编自一首蒙古民歌《红旗歌》,乐曲表现的是内蒙古人民在传统节日“那达慕”盛会上进行赛马比赛时的场景。第一部分,6 356 356,是非常激烈的追逐场景,要求用快速长弓,表现的就是你追我赶的气氛。

期间,有远景近景的结合,马上的特写片段。中段,3615 356126 是较为抒情的片段,一般的理解是两种,一是整个赛马比赛的热烈喜悦气氛,另一种,是冠军一马当先,扬鞭疾驰的喜悦之情。

然后是一段拨弦奏法,是模仿马蹄声的特效。不用说,自然是马腿部的特写。

然后最后一主题,临近终点的最后追逐,节奏越来越快,直到最后的一个大抖弓,(老版本的曲子这个地方要求是用快速颤弓模仿马嘶声),相当于最后冲过终点把缰绳一扯,骏马前蹄一扬,纵声长嘶的神骏姿态,也表现也赛手的风采。大概就这么多了,但愿对你有所帮助。

6. 听赛马曲有感800字作文

今天我们就要去那名副其实的大草原啦!那儿的草一定绿油油的,又嫩又高,一眼望不到边。

一路上,导游向我们详细地讲解,立刻把我们带进了凉风习习的草原境界之中,时间过得飞快,大客车送着我们来到了草原的外沿。这时,四位牧人骑着马,挥着迎风招展的大旗,向我们冲来,他们一手紧紧抓着绳子,一手挥舞着大旗,给我们的客车领队,一匹匹马儿飞速前进,它们的鬃毛高高扬起,马蹄踏过沙土,扬起一阵风尘,风尘笼盖了马儿和骑手,如同旋风般,卷着沙土,领我们到了一座大蒙古包前。

“啊,啊那勒…”我们走下车,两排穿着蒙古衣裳的姑娘用流利的蒙古语高歌着欢迎曲,一直送我们走进超大的蒙古包,原来这是个饭店,供大家餐饮的地方呀!我吃过蒙古人的午餐,就要像骑手般去操纵一匹匹的聪明灵活的马儿,我心上不禁涌上了一朵紧张又害怕热浪,我可得一个人骑马呀!顾不得多想,大伙儿一起走向了稀拉穆仁大草原。不亏是干旱型草原,摆在眼前的是一片黄色的沙土,草儿稀稀拉拉,如同一片汪洋,看不到边。

怪不得稀拉穆仁的意思是黄色的河呢!虽然这儿的草让我有些失望,但天空却瓦蓝瓦蓝的,如同一块蓝色的大宝石镶嵌在上方,偶尔会有一群白色的鸟儿飞过,真是太美了。顺着马嘶声,我们来到了马圈旁,蒙古马的体型算不上什么马中大汉,但它的四肢有力,马嘶明亮,身体强壮,马尾巴好似姑娘的辫子,乌黑发亮,一直拖到了地上。

我戴上牛仔帽,骑上一匹温柔的小马,活像神气十足的小牧人,紧张又兴奋地操纵着马儿,可小马偏偏挨着马领队,也许它对马领队有特殊的感情吧。可爸爸的马怎么也挨着走?太不象话了!马领队告诉我,马也是有感情的,他们是幸福的一家子,它们靠着走就好像我和爸爸,妈妈一块走一样。

说着我们便来到了第一个景点——沼泽地。啊?不会吧。

这么危险的沼泽地一不小心,可是要陷进去的,难道这地方也骑着马,快步前进?不,当然不是啦!在今年,往常一直凉风习习的草原,忽然来了一场旱灾,整个内蒙古40天没下过一滴雨,火爆的太阳把沼泽和人们赖以生存的小河都晒干了,甚至连一条小沟也找不着,现在内蒙古人民用的是地下水,喝得是地下水,自来水非常少,连空气中也弥漫着干燥的气息。因此沼泽地已被抽干,就好像肥沃的土壤,长出了许多鲜嫩的草,引得马匹聚在一块,忍不住尝了几口草。

“驾,驾——”我学着骑手大声吆喝着,马儿一听,领情地跑了几步,远远地便看到了我们的第二个景点——现在牧民住的平房。马上,我们将要去拜访牧民,品尝奶制品。

我看着这诱人的奶制品,偷偷地先吃了一块奶片,又甜甜地喝了一大碗奶茶,美美地骑着马离去了。傍晚,在暮色中敖包格外美丽,晚风吹拂着哈达,展现出一派迷人的景象……。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