邪不压正给老北京写了一封情书「邪不压正给老北京写了一封情书」

来源:星辰影院人气:625更新:2023-02-11 19:25:06

原标题:《邪不压正》 姜文一本正经地拍了他最“无厘头”的电影

作为姜文“北洋三部曲”的终章,改编自小说《侠隐》的《邪不压正》将于7月13日在院线公映。展现了1937年“卢沟桥事变”前夕,北平城中的人性情欲和国仇家恨。片中没有《让子弹飞》中多层次隐喻,也没有《一步之遥》形而上到飞起的道德批判。

影片只保留了原著《侠隐》的故事框架和基本的人物身份,而所有情节和角色性格都做了天翻地覆般的改变,原著中散淡的市井人物,变成颇具漫画感的特殊角色,身手可以躲开子弹,对白插科打诨,情绪夸张激烈,节奏目不暇接。

尤其在主题风格上,小说中江湖与现代社会的辩证关系,疏懒的“散文”式讲述,在姜文的影像中,变成了浓烈又炽热的荒诞喜剧,从写意的山水变成了重彩的现代派油画。

环境背景

姜文在云南重建一座京城

《侠隐》 原著中的侠隐于市井,报仇是隐隐的情感主线,但更多笔墨着实落在了六百年老北京的一景一物,透过张北海接地气的有温度文字,上世纪三十年代旧京古都的风华仿佛又熠熠生辉起来。

“大历史”的北京,是一个“有钱人的天堂,老百姓的清平世界”,传统和现代,市井和江湖,最中国的和最西洋的,最平常的和最传奇的,熔为一炉,杂糅共处,显示出“一种特殊的现代性”。

而主人公李天然经历的由秋初到盛夏,度过四时节令,徜徉街巷胡同,遍历衣食住行的“极度写实”的“小历史”市井生活细节还原了旧日北平的风土人情,“北平好像永远是这个样儿,永远像是个上了点儿年纪的人,优哉游哉地过日子……偶尔几声鸟叫,几阵鸽笛,遥远灰蓝天边飘着一两只风筝。”

这也是张北海创作《侠隐》的一大初衷,“我努力在利用这个虚实世界,将我出生那个年代的一些讯息传达给今天年轻世代,即在没有多久的从前,北京是如此模样,有人如此生活,如此面对那个时代的大历史和小历史。”

《邪不压正》 北京旧日风貌也只能在老照片重现,如何能够饱满的复活当年的“天时”与“地利”,除了借助CG特效和四处访古寻景,办事“讲究”的姜文在云南生生造了一座等比例的北平城。

影片开篇会瞬间穿越时空,正阳门车站的火车踏雪而过,像是印证坊间那句“一下雪,北京就变成了北平”。护城河围绕的北平内城,沧桑的前门正阳门城门楼子,两边树上挂满积雪,巍峨的朝阳门尚在,天安门旁还有牌楼,有轨的铛铛电车驶过,东交民巷、南池子和内务部街上路人、学生和商贩各自悠然……如老照片生生复活展开在镜头前。

场景乃至服化道的“考究”在姜文看来,是个必须要“讲究”的事。“就是我能用电影的方式,把梁思成哭着喊着没实现的事,我在电影里可以实现,就是说这老北京在。”

历史梗

协和医院中供着梁启超的肾;南面的“小诸葛”指的是桂系巨头白崇禧、山西的“老西儿”指的是雄踞山西的阎锡山、只会“写日记”的是指蒋介石;影片结尾被解救的是张自忠将军。

电影梗

原著中马大夫的女儿Maggie在美国刚给电影制片做助手,除了“管倒咖啡,还管所有杂七杂八的事”,她“好像挺喜欢”。影片中没有喜欢电影的Maggie,关巧红的手下,倒是有个善于用五个字写电影的影评人,这位满清遗老土洋结合,一身苏格兰裙,座驾是摩托车,开口成句,第一个字往往是“吾”,最后像是张彻镜头下的壮烈侠客,枪刺在身却身死犹不倒。这个人设很有多义性,可以是明着讽刺清朝无所事事,但专研奇技淫巧而往往有成的八旗子弟,也可以是暗喻当代有些只会搬弄纸墨口诛笔伐的影评人。

美学风格

侠能隐,大义不能隐

镜头美学风格上,《邪不压正》与前作《一步之遥》华丽、炫目甚至梦幻的色彩运用截然不同。北平先天主色调是蓝天灰墙,加上无论是李天然、蓝青峰还是朱潜龙,服装都是灰黑色为主,庄重中透着一股肃杀,与片中复仇加谍战的主题相呼应。

而移动镜头的大量运用和快速凌厉的镜头剪辑,恩怨分明结合荷尔蒙爆炸的激爽又发扬放大了《让子弹飞》的快感。片中有两处色彩的运用非常别致,乃至“助燃”:一处是李天然全身赤裸,身上只挂着一件红色的女式披风,在绿树掩映的灰色屋檐上跑酷,加上他片中快速摇头躲避子弹的镜头,完全是在调侃银幕上泛滥的美漫超级英雄;一处是许晴饰演的唐凤仪在床头穿着红色旗袍打针时的风光旖旎,而片中女性包括周韵饰演的女主角关巧红着装几乎都是青白灰素色为主,这一鲜明对比,令戏份原本不是很多的许晴吸睛抢戏,灿烂夺目。

原著和影片中,都在时代大背景下,弱化了传统概念上武林和侠的形象,不但镖局都没了,武师要么隐退,要么去做看家护院,甚至连天桥卖艺的江湖客都难得一见。武林再有名号的师父,“四十年的武艺,一个子弹就完了”。在聊到个人武勇时,姜文透露一个数据:在二战时,战场上只有大概4%的士兵死于刀伤(拼刺刀),基本都是死于炮火和子弹下。

随后姜文说他并不信“侠”,看片名和影片都直接扣住“邪不压正”的复仇主题,他应该更在意的是“义”,在“大义”的前提下,法理道德框架如同纸糊枷锁,影片和原著在快意恩仇上非常一致,“自己的圈子,自己人料理。江湖有江湖的正义和规矩,王法不王法,民国不民国,都无关紧要。”

■ 角色解析

李天然 (彭于晏饰演)

《侠隐》中的李天然刚出场的描述是“头发乌黑,脸孔线条分明,厚厚的嘴唇,稍微冲淡了点有些冷酷的表情。不算壮。因为偏高反而显得瘦长。可是很结实,全身绷得紧紧的。”

在小说中,他是一个现代江湖游侠——越洋归来,替天行道,一了恩仇,穿云而去。

在《邪不压正》里,姜文对李天然这个形象做了大幅度地删改。出身方面与小说相近,都是一个小门派(小说中是太行派,电影中没有提出具体门派)的弟子,后遭遇惨案,被外国人救到美国生活。电影中给在美国的李天然加上了一个近似特工的身份,他回到北京的复仇行动,既是主观意愿也是被命令的任务,这与小说中,李天然完全“自发”复仇的“侠者”行为就有了截然不同的意味。

小说中,归国的李天然在北京谋了一个编辑的工作,其实就是一个8开的花边小报《燕京画报》,他翻译些国外的时事与逸闻。而电影中李天然是到协和医院做了个妇科大夫,通过行医的身份,与唐凤仪、关巧红等人相识。如此一来,《侠隐》与《邪不压正》中的李天然就拥有了截然不同的“朋友圈”和作息。

性格上,小说里的李天然沉稳成熟,也带着些年轻人的热血和好奇,而电影里的李天然,心理年龄至少比小说小了五岁,冲动又迷茫,对世界和自我的认知都有点一知半解,尤其曾经的惨案在他心里留下相当严重的创伤,更像一个青春期懵懂跳脱的大孩子。

蓝青峰 (姜文饰演)

《侠隐》中的蓝青峰是个实业家,有军人背景,“十七岁参加了山西的辛亥革命,完后去日本念书”,有革命理想,有救国情怀,某种程度上,算是李天然思想启蒙者,是他最早和李天然说起,现代社会和江湖的差异,“要是你们那个侠义江湖,跟我们这个凡人世界……要是有一天这两个世界碰到了一块儿,你又怎么办?”

在《邪不压正》里,姜文饰演的蓝青峰则是完全另一个样子,小说中老成持重的长者,在电影里变成了一个八面玲珑、城府极深的阴谋家,但这个阴谋家又极具喜剧色彩,说起台词来简直是相声演员。实业家的身份没有变,但更像是个隐藏于背后的黑帮大佬。

小说中,李天然是回到北京后才与蓝青峰相识,但电影里,蓝青峰与李天然的关系则更为久远,甚至从某个角度来说,他左右了李天然的整个前半生。他一方面心狠手辣,一方面又以一种近似无厘头的世界观来面对这个时代。

总之姜文为自己安排的这个角色让他过足了戏瘾,其复杂性与多义性,在姜文饰演的角色里首屈一指。

关巧红 (周韵饰演)

《侠隐》中的关巧红因为是寡妇,被称为关大娘,实际只有20岁出头,“高高个儿,灰褂裤,干干净净,清清爽爽,头发黑黑的,结在后面,眼珠亮亮的”,李天然对她算是“一见钟情”,有点“小师妹”的感觉。小说中的巧红,只是个手艺出众的普通裁缝,既不革命,也不江湖,与李天然相恋之后,成为他心里最后一块安稳之地,最后二人终成眷属。

《邪不压正》中的关巧红,除了名字与裁缝的身份,几乎和小说里没有相似之处。她片中出场时是个瘸子,李天然要治好她的脚。从书中的普通裁缝,变成“京城第一裁缝”,与交际花唐凤仪相当熟悉,是个游走于上流社会的方外名流。而且,甚至组织了一个类似“老主顾” “粉丝团”的杀手小分队为她卖命。

而她在自述身世的时候,其实就是在讲述当年施剑翘十年为父报仇,三枪打死五省联军总司令孙传芳(姜文一度曾想拍一部关于施剑翘的影片)的故事,姜文将施剑翘和关巧红合二为一,算是不得了的巧思。

而片中的关巧红,与李天然并没有走到最后,是不是倾心相爱,都难以判定。但她却是毫无疑问的李天然的心理治疗师加人生导师,驱除了李天然的心魔。

朱潜龙 (廖凡饰演)

《侠隐》中的朱潜龙出场很少,基本只在其他人的对话中出现,全书二十五万字,大部分时间里,李天然都在寻找他的踪迹,以及复仇的机会。作为一个杀掉师父全家,和日本人勾结的朱潜龙,是个彻头彻尾的反派,在小说的架构里,基本是一个象征,是全书的最后一道关卡,破了它,全书也就结束了。

《邪不压正》中的朱潜龙戏份极多,在第一场戏就正面出场。身为警察局长,不但大权在握,还野心极大,最大理想竟然是“反清复明”,自己当皇帝,这一点是编剧从他的名字中解析出来的桥段,原著则完全没有提到这一点。

小说中的蓝青峰基本没有与朱潜龙有过正面交流,但电影里,姜文和廖凡则有多次对手戏,次次火花四溅,效果十足,两人既互相利用,又互相伤害,既是朋友又是敌人。预告片中有一幕,姜文伤痕累累、牙齿都被拔掉,鲜血淋漓,这就是廖凡本人亲自动手。

而性格上,朱潜龙一角也被增添了很多侧面,一方面有执拗的贪婪,一方面有幼稚的大男子主义,一方面还有无耻无赖的流氓气,这些全都是在小说中看不到的。

邪不压正给老北京写了一封情书「邪不压正给老北京写了一封情书」

姜文的邪不压正,哪里才是看点?

“屋顶”作为姜文颇为偏爱的重要意象,在这一部中也承担了非凡意义。这片老北京上空绵延不绝的灰黑色海浪,成为了《邪不压正》中这段爱恨情仇发生的最佳场所。李天然在层层浪潮中骑车穿行,也以这浪潮为千里追敌的掩护。据悉,为复原北平风貌,姜文在云南实景搭建四万平米的“屋顶世界”,观众得以穿越时空限制一览盛世奇观,“梁思成哭着喊着要留下的老北京”终于在银幕上复活。

央视《文化十分》评:“姜文以一种’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态度,一点点复刻了81年前那个韵味袅袅的北平……如此生动、细致、绚丽地复原了我们想象中或者老照片记录下的北平。”北京日报更是把《邪不压正》赞为“姜文写给老北京的一封情书”。导演贾樟柯也对此印象深刻,发微博盛赞:“整出电影就是一首屋顶的诗,有劲,深情。”

《邪不压正》

讲述习武少年李天然(彭于晏)目睹师兄朱潜龙(廖凡)勾结日本特务根本一郎,杀害师父全家。李天然虎口逃生,赴美学医并成为特工,在1937年七七事变前夕受命回国,殊不知一步踏入了龙潭虎穴。剑拔弩张的中日矛盾、华洋混杂山头林立,英雄、枭雄、美人、特务、国恨家仇交织成了一段江湖儿女的传奇故事。

姜湖情仇爱恨肆意

李天然犹如一颗棋子,无意间卷入他人布局;朱潜龙野心勃勃,妄图“成就大业”;关巧红(周韵 饰)看似是李天然的知己红颜,又深藏不露;唐凤仪(许晴 饰)举手投足都是诱惑;幕后布局人蓝青峰,暗自筹谋,在众人间周旋。 众人各有隐秘,各怀鬼胎。

一众主演也为《邪不压正》奉上了绝佳好戏。影评人董冬冬表示:“彭于晏再一次印证了自己作为演员的可塑性。”还有评论盛赞:“这绝对是彭于晏的最佳代表作。”廖凡不愧为柏林影帝,将一位“可爱又迷人的反派”完美演绎,不仅够邪够狠,还贡献不少笑料。

邪不压正给老北京写了一封情书「邪不压正给老北京写了一封情书」

怎么理解《邪不压正》中关于“写日记”的说法?

“正经人谁写日记啊”!

“你写日记吗”?

“我不写”。

“谁能把真心话写进日记啊”

……

这个大家一定都熟悉的对白。

我认为,次观点甚为荒谬和不妥!这里充满了精致的利己主义精神哲学!

写日记,作为一个反思总结自己一天日常或生活、学习、工作感受的方式,可谓是流传了千年。现在“吾日三省吾身”的这一纯洁高尚地自我要求,正在被我们当代的所谓精英层玩坏!

你可以把“日记”想成利己的工具,但不能用自己的龌龊想法,去评价抨击,这样伤害的是大多数纯洁善良地心灵。

故,此观点甚为不妥!

影片中蓝青峰与朱潜龙在酒桌上那一段关于写日记的对话,里面提到了一个“写日记的人”,这个人就是蒋介石。对话调侃了老蒋一番“正经人谁写日记啊,谁把心里话写日记里”。其实蒋介石一生最爱写日记,日记中记录的不是 历史 ,而是真正的自己。如今蒋介石的日记手稿都保留在美国斯坦福大学的胡佛档案馆里。

要理解影片中这段对话要先了解这部电影的故事背景,卢沟桥事变前夕的北平,日本人狼子野心,觊觎我国土地,国内亲日分子和抗日救国有志之士面和心不和,华洋混杂,山头林立,战争一触即发。

在这样的背景下蓝青峰和朱潜龙的这段关于日记的对话,明面上是调侃老蒋写日记,但背后的隐喻却是:首先蓝青峰抗日,自己痛恨日本人,所以他藏匿了抗日的张将军。同时他也看不上国民政府的说一套做一套的勾当,因为在他眼里,国民党不成气候,而且还消极抗日,所以电影里蓝青峰说“正经人谁写日记?下贱”,这段对话也是对国民政府的嘲讽。

影片里说的“老蒋”应该就是当时国民政府的总统,据史料记载老蒋从1915年到1972年病逝,居然保持写日记这个习惯足足57年!几乎一天不落!那么老蒋为什么喜欢写日记呢?据说是为了效仿曾国藩,每日记录自己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为了警醒自己,自我反思。电影里为什么要说,“心里话不会记到日记里,记到日记里的不是心里话”?老蒋对很多秘密行动的策划实施,都未曾出现在日记里,讳莫如深,天知地知,旁人不知。有意思的是他的日记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第三天开始就在每天日记开头都会写上“雪耻”二字,直至日本投降。

姜文的电影喜欢用隐喻的手法来表现自己对 历史 对电影的解读,像这种日记梗在《邪不压正》里还有很多,例如:

蓝青峰代代相传的酒,每代人只能喝四分之一。第一代影射洋务运动,第二代影射戊戌变法和清末新政,第三代就是蓝青峰那代人的辛亥革命,第四代也就是李天然这一代留洋回流青年。蓝青峰这些民族资产阶级完成了他们的 历史 任务,于是就让李天然去找儿子了,其隐喻的含义就是能真正解救中国人民的阶级将会登上 历史 舞台。

蓝青峰藏着的张将军,就是抗日名将张自忠,电影中,蓝青峰藏匿了张将军,而且结尾之处也送张将军离开北平。值得一提的是, 历史 中张自忠从北平撤出之后, 国内舆论却将张自忠看成了大汉奸,国民大众认为他出卖国家利益,恨不得“食其肉,寝其皮”。最终,张自忠在枣宜会战中正名,为国捐躯。 北京还有一条“张自忠路”。

关巧红的身份是谁?北平第一裁缝,关巧红,原型是著名的民国女刺客施剑翘,以一己之力,刺杀军阀孙传芳,为父报仇,传为佳话。裹足、其父被枭首、仇人是军阀、跟不支持自己复仇的丈夫决裂、有两个儿子,诸等特征都能一一对应得上。

我写,但是不写自己的事情,写 社会 进步的东西,从乡村小路的变化,一直写到成为高速公路,这个变化太大了,我的日记见证了 社会 发展,这是一种让人每天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我不会去写方方那样人性的不幸,而是去发现 社会 蓬勃向上的却又自然的行动,这是一种每天给我以信心的 社会 发展的记录,我认为这样的日记很有价值。

目的是讽刺蒋介石

台词内容

朱潜龙:日本人靠不住我靠谁?老蒋?

蓝青峰:更靠不住

朱潜龙:一个写日记的人?

蓝青峰:正经人谁写日记啊!?

朱潜龙:是啊

蓝青峰:你写日记吗?

朱潜龙:我不写,你写日记吗?

蓝青峰:谁能把心里话写日记里?

朱潜龙:写出来的那能叫心里话吗?

朱潜龙蓝青峰:下贱!

讽刺意味

个人查看了一下蒋介石日记的内容。其中不乏他在日记中骂人,从日本人到手下官员到亲信大臣,也会很隐晦的职业一下宋美龄,说出"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这样的话,也会有自己对于驱敌强国的畅想。所以就有了讽刺他"地图开疆,日记强国"的典故。

据说蒋介石写日记的习惯是效仿了曾国藩,每日记录自己所思所想,所做所为,警惕自己,反思自己。但是他却在抗日战争中节节败退,国内经济法制一片混乱,军阀割据,没能像他在日记中那样把控全局。

姜文就在电影中稍稍幽默讽刺了一把,夹带点"私货",让观众们去尽情想象。

对于《邪不压正》这部很有姜文个人特色的电影里“写日记”的说法,我有以下观点:

1、影片旨在调侃蒋介石

经过一番查询,发现了一些蒋介石写日记的趣事。比如他会在日记里骂人,从自己的手下官员,到自己的亲信,有时候也会隐晦的指责一下宋美龄。后来,为了讽刺爱写日记的蒋介石,甚至有了“地图开疆、日记强国”的典故。不过据一位研究蒋介石史料的资深研究人士说,蒋介石写日记并不像影片中讽刺那样,不写心里话,只是为了让人看,等等。他的日记基本属实,比较能体现他的一些想法。

2、从写日记的两种方式理解“写日记”

一种是主要为写给别人看的,这种日记往往装腔作势,把真实的自我包裹起来。例如阎锡山的《感想日记》,满篇都是“论语”式的格言,一望而知是教人如何成圣成贤的,没有多大价值。另一种是主要为写给自己看的。此类日记,每日记录自己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目的在于自用,而不在于示人传世,其记事抒情,或为备忘,或为安排工作与生活,或为道德修养,或为总结人世经验,或为宣泄感情,往往具有比较高的真实性。

3、虽然极有可能“写日记”的人很虚伪,但他绝对很自律,这里顺带聊下写日记对自律的好处

综上所述,影片中对“写日记”主要目的是调侃蒋介石,另外,想通过“写日记”这个梗达到某种目的(我较为愚钝,不懂导演心思,评论区可以告诉我,我不胜感激),也许是谁影片有更多的悬念吧。

我是影迷527,希望我的回答令您满意,谢谢!

这段对话应添上下文来理解。

廖凡:那日本人靠不住,靠谁啊?老蒋?

姜文:那更靠不住

廖凡:一个写日记的人?

…(中间略,见提问)

姜文:正经人谁写日记啊。

廖凡:写出来的那能叫心里话?

合:下贱!哈哈哈

我不认为这是编剧正经八百地对写日记的人的讽刺或否定,我也写过日记,没什么可耻的。对话可以从两个角度理解。

一、讽刺蒋介石日记内容的不真实性。因为日记最后公之于众了,如果一开始就意识到这点,写的时候可以夹杂一些不真实的、或被拔高了的 情感 和信息,不写真正见不得人的内容,这样,就塑造了一个美化版的“蒋介石”。

实际上,青年蒋介石的日记里颇多有意思的内容。日记中的他,内忧外患下挑起抗日大旗,时时自省鞭策,偷看眼美女也要自责,是个敏感又精进的青年。有兴趣的可以去读黄仁宇、杨天石等几位老师解读的《蒋介石日记》。

二、纯粹是编剧的荒诞笔法。姜文的电影里不时有可供咀嚼的神来之笔,这样的聪明对话,有一点荒诞派文学的影子。

最后,日记是“吾日三省吾身”的好载体,一开始就准备公开的,那叫观察者手记,属于纪实文学。抒发个人 情感 可以,但内容应严谨客观,悉心求证。方方老师是作协主席,应该比我更懂。

看个人需求吧,写日记也是一种很好的发泄情绪的方式,在记述过程中,也可以反思正视自己。最近还觉得记日记可以帮助回忆,好记性真的不如烂笔头,很多事情发生的时候,当时给自己的冲击或许很大,随着慢慢释怀成长改变,很多有意义的事情就会被慢慢淡忘,如果记下了,以后还可以回忆回忆,记录曾经的美好也是不错的吧。

如果用一句话概况《邪不压正》,那就是“我老婆最美,其他的人都是混蛋”。姜文为了刻画周韵的美,费劲了心机,用无数个唯美、浪漫的镜头,将周韵无数个角度的美极致地展现了出来。在戏中,周韵一件衣服也没脱,但比光着身子还要撩人。姜文,算你狠。

当然,这只是玩笑话,如果四年磨一剑的姜文仅仅为了给老婆拍一个超大号的MV,他也真没必要张罗那么多人进来。毫不客气地说,《邪不压正》是姜文民国三部曲中野心最大的一部。这一部电影,通过将 历史 人物杂糅到北平这个环境中,对他们进行了极为辛辣的讽刺。

个人理解

日记是记录自己心得体会以及成长的过程,其中多多少少都会有私密,

而对话的二人互为敌对都是心中藏有大秘密之人

所以那两句“正经人谁写日记啊”

“你写日记嘛”

可以理解为

你有什么机密的事情藏在心中靠日记表达嘛

最后两句“谁能把真心话写日记里?”

“写日记里的能是真心话吗?”

可以理解为

就算我写过日记,里面肯定没有记录不可告人之事

两人就是互相试探

而“正经人”一词是给他们这心里藏秘密的先里了个好牌子,然后表示我们是一类人。

所以大家不要受这几句话影响不写日记了

我们没有家仇大恨面对敌人需要伪装

我们正经人写日记

"靠谁?蒋介石"

"他更靠不住。一个写日记的人?"

"正经人谁写日记 你写日记吗?"

"我不写日记 你写日记吗?"

"谁会把心里话写在日记里"

"写在日记里的能叫心里话?"

"下贱"

每个人都喜欢正气,正能量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