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文电影段子「姜文电影的这些梗初看没什么但仔细一想耐人寻味」

来源:星辰影院人气:50更新:2023-02-12 13:24:36

很多影迷把姜文的电影捧上神坛,一个字概括:屌!屌炸天!

为啥呢?因为姜文这人就独具个人色彩,而他又喜欢把这些加到自己的电影里面。

所以,姜文的电影中就有非常多的“梗”可以说。一方面是他自己的经历,一方面可能就是他对于世事的思考。下面挑姜文最出色的四部电影,来看看这些“梗”。

1、《阳光灿烂的日子》

作为姜文“出道即巅峰”的片子,《阳光灿烂的日子》其实是姜文小时候军队大院以及学生时代的写照,姜文上学时候比同学要小几岁,所以电影里面的马小军个头最小,也显得最不成熟,而马小军对于米兰的懵懂感情也是他小时候的“切身体会”。

而电影当中有4个特征,基本上概括了姜文那一辈“红旗下的蛋”:第一是夏天,喝着北冰洋汽水,吃着自家厂子做的雪糕,穿着大衣服改小的跨栏背心,偷家里面的二八大杠顶着日头在大街上看女孩子,夏天最肆意,回忆也最多。

第二是马小军经常幻想的“对苏战争”,那时候中苏关系破裂,又是革命家庭后代,那帮不像现在孩子有那么多娱乐方式的小伙子们幻想着能在战场上报效国家,这也是当时的一种主旋律。

第三是打架,姜文在这部片子里面准确还原了当时茬架的场面,而这部分回忆其实是孩子们眼中哥们义气和人缘好坏最完美体现的地方,说白了,就是既能交到朋友,又能加深友谊最好的方式。而王朔友情饰演的混混头子,则是那个没有偶像年代里面真正的“偶像”。

第四,是马小军偷他爸爸抽屉里面的避孕套……这其实象征着性启蒙,是开始成人的标志。

回忆、幻想、朋友、懵懂,这不就是青春吗?《阳光灿烂的日子》很简单,但就是因为简单而显得美好。

2、《鬼子来了》

这部片子给姜文赢来了国际声誉与地位,不仅是对历史真正的反思,更是挖掘了中日两国人的劣根性。自此,姜文电影中的台词成了他的一大特色与亮点。比如汉奸董汉臣教给花屋小三郎的那句“大哥大嫂过年好,你是我的爷,我是你的儿。”

还有马大三借白面“招待”俘虏,族长写的笔录。

到最后花屋小三郎放弃了自己剖腹自尽的念头而开始吃饺子,国军让花屋小三郎亲自杀掉马大三,这一系列语言和剧情无不在说明一件事“丑陋的中国人,丑陋的日本人”

3、《让子弹飞》

在《让子弹飞》中,姜文彻底把他对于语言台词的运用做到了极致。从一开始的马拉火车,到汤师爷与张麻子进鹅城,再到最后的“灭黄郎,祭老汤”整个就是一出语言盛宴。经典的有,张麻子说的:“让子弹飞一会”,“不仅要挣钱,还要站着把钱挣了。”

“姑娘叫黛玉晴雯,去过日本,所以叫黛玉晴雯子”“人埋在哪,事就出在哪。”“结束了吗?我怎么觉着刚刚开始呀。”“你给我他妈的翻译翻译他妈的什么叫他妈的惊喜。”

“没有你,对我很重要”

姜文电影的台词值得玩味,当然还有许多画面也值得玩味。花姐的一只手拿枪指自己,另一只手拿枪指张麻子,张麻子拿着汤师爷的照片假装很像(这个梗在《邪不压正》里也玩了一次)。

4、《邪不压正》

在《邪不压正》中,有梗的台词同样很多。“我是你异父异母的亲兄弟啊”、“我在你床上躺了这么久,你都没动我,这是对我最大的侮辱”等等,前一句以前在郭德纲的相声里就听过,后一句倒是很高级,抖到了点子上,但是“格言”的属性太强了,放在电影中不自然。

(许晴饰演的唐凤仪说出了这句格言)

还有一个梗:彭于晏饰演的李天然要去烧日本人的鸦片仓,临走对关巧红说“帮我把酒温着”,关巧红自言自语,“白兰地也是可以温的吗”。

这酒当然不用温,关巧红知道,在美国长大的李天然更知道,但是侠客爱温酒,姜文在此抖了一个关于“侠”的机灵。

还有一个梗:就是廖凡饰演的朱潜龙与朱元璋画像的神同步。朱潜龙这个名字,就暗含着要“反清复明”的含义,结合朱潜龙的一系列举动,他确实是想做日本人扶持下的傀儡皇帝。

电影台词“日本人做这事儿有经验”,说的就是日本人扶持溥仪做伪满洲国皇帝,这个梗算是很高明的。

总的来说,姜文是在玩自己的电影,而这些就是属于他的特色,而这样的姜文只有一个。

你还看到哪些梗?欢迎来讨论。

↓↓↓↓↓

姜文电影段子「姜文电影的这些梗初看没什么但仔细一想耐人寻味」

电影《邪不压正》是姜文导演的电影,其中有哪些隐藏的梗?

我觉得《邪不压正》是个好故事,导演也很有才气。接头暗号 A:“您还等什么呢?”;B:“cest la vie”这里的“cest la vie”是法国谚语,中文译为“这就是生活”。这句话通常是用在较为消极的事情发生时,用于自我安慰或自我解嘲,鼓励自己或他人即使遇到了再大的难处,也要坦然笑对生活。


这个梗其实是贯穿全片最重要的两个梗之一,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一直是我们自我安慰最常用的借口之一,您不是要报仇么,您还等什么呢?因为xxxx等等的原因,我现在还不能报仇,我要冷静啊,这就是生活。


我国明朝的开国皇帝是朱元璋,皇帝的象征是龙,而潜龙可指代太子。明朝之后是清朝,清朝的最后一任皇帝是溥仪,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并没有推翻清朝,最终将清帝逼退位的是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集团,所以片中才有“武昌不过打了几枪,真正推翻皇位的是哥几个”一说。蓝青峰其姓取自明初大将蓝玉,也就是明初四大案中的“蓝玉案”的主角。介绍完上面的背景,再结合片中的剧情,基本可以推断出影片的背景,1937年,溥仪已经被日本人接到东北,扶持成立伪满洲国并登基为皇帝。朱潜龙则是因为十几年前和日本人合作,成为北京一霸,想借着明朝皇帝血脉的名头在北京称帝。片中出现过一副画像,正是朱元璋的画像,朱潜龙还与画像合影,为了表明自己和朱元璋的血脉关系,还特意只用侧脸并伸长下巴,甚至连胡子都和朱元璋整得一模一样。

明朝初年,朱元璋定都南京,元朝的首都也就是大都在北京,后来朱元璋一路北上攻灭元朝,把北京改名为北平。并留下儿子朱棣镇守北平。后来因为朱棣与南京即位的建文帝之间的矛盾反叛并攻灭了南京的政权后,定都北平并改名北京。而后明灭清随,北京一直都是那个北京。

姜文电影段子「姜文电影的这些梗初看没什么但仔细一想耐人寻味」

电影《邪不压正》是姜文导演的电影,其中有哪些隐藏的梗?

在我个人看来,看过这个电影的朋友都知道,电影里的蓝青峰是一个设局者,虽然他的真实身份电影里交代的很模糊,但他的根本意图还是很明显的,这个人物非常复杂,很难用好人坏人去评价他,但是有一点很明确,他是有抗日的心的。

但朱潜龙却是一个一心想做皇帝的野心家。两个人凑在一起谋大计的时候,有一段挺有意思的对话:蓝:兄弟,你真的指望日本人帮你成事啊?朱:日本人在这方面比较有经验,他们不是把溥仪给弄上去了吗?蓝:我得提醒你,他们利用了溥仪,现在他们要利用你了,这明显是个局,可不能让他们把你给害了啊!朱:那日本人靠不住,谁靠得住啊?老蒋吗?蓝:那更靠不住了。朱:一个写日记的人?蓝:正经人谁写日记?朱:对啊!蓝:你写日记吗?朱:我不写,你写不写?蓝:谁能把自己的心里话写日记里?朱:写出来的哪里能叫心里话啊?蓝朱合:下贱!哈哈哈!

姜文在影片里对爱写日记的“老蒋”进行调侃了一番,于是日记梗就走红网络。为了更好弄清楚“老蒋写日记”这件事,我还特意查了一下,发现一些蒋介石写日记时的趣事。比如他会在日记里面骂人,从自己的手下官员到自己的亲信大臣都骂了个遍,甚至有时候也会隐晦的指责一下宋美龄,说自什么“唯小人与女人难养也!”等等。为了讽刺这位爱写日记的总统,甚至有了“地图开疆、日记强国”这样的典故。不过根据一位研究蒋介石史料的研究人士说,蒋介石写日记并不像影片中讽刺那样的那么夸张,不写心里话,只是为了给人看之类。他的日记基本比较属实,可以体现他的一些想法。

怎么样?如果你喜欢我的回答欢迎给我留言点赞哦~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