邪不压正梗概「邪不压正里的那些梗你看懂了么」

来源:星辰影院人气:83更新:2023-02-12 19:25:50

《邪不压正》目前争议颇大,不过我依旧认为这是一部“丰富”的,值得解读的电影。

电影是导演的作品,是其思想、视野、文化内涵、个人经历的折射。

《邪不压正》在姜文电影体系中,最大的价值是将《阳光灿烂的日子》里的“屋顶”、“烟囱”,《太阳照常升起》的“树”等主人公放飞自我的理想之地扩大,形成了一个“屋顶上的世界”。

姜文在云南搭建了一座北平城,有4万平方米的屋顶。

灰色的屋顶连绵起伏,远处是蓝天白云,这是一个脱离了现实的理想之地,一个纯洁的灵魂之地。

“屋顶上的世界”不仅有屋脊,还有平台、花园、钟楼。我们看见李天然在屋顶上跑酷、骑单车、谈恋爱,看见他的成长。尤其是李天然披了一件女式红色长袍,在屋顶上裸身奔跑,乃姜文一贯放肆的艺术表达。

这无疑让人想起了《阳光灿烂的日子》中的经典场景,马小军在屋顶上漫步、游荡,响起的是庄严华美而又无限惆怅《乡村骑士》,意大利作曲家马斯卡尼歌剧的间奏曲。据说当年姜文在构思《阳光灿烂的日子》的时候,整天放的就是这首《乡村骑士》。这首曲子也出现在《教父3》中,《教父》系列也是姜文的最爱之一。

姜文是一个深度古典音乐爱好者,宏大的交响乐在他的电影里经常有让人灵魂出窍的魅力。

《邪不压正》片头就是一首肖斯塔科维奇的《第二爵士组曲》——《第二圆舞曲》,欢快热情。这首曲子库布里克在《大开眼界》里用过,姜文也是库布里克的粉丝。

片中,李天然一上屋顶,就会有优美的古典音乐响起,加上或近或远的屋顶镜头,少年而热血的李天然的飞檐走壁,是特别诗意的画面。

从某种角度上讲,马小军和李天然这两个角色,是依然保留着少年气的姜文自己,屋顶世界是他心中最纯洁的地方。

爱情代表着姜文价值观中最美好的东西,《邪不压正》中李天然与巧红的感情戏,都在发生在屋顶世界上。李天然教巧红骑自行车,巧红为李天然目测量衣,两人在钟楼的喝酒戏,都浪漫动人。

与“屋顶上的世界”相对应的,自然是“屋檐下的北平”。

在那里,我们看到的是另一个姜文。他用极尽夸张的舞台剧腔对白,幽默的段子,嘲讽汉奸、日本鬼子,以及当时社会背景下各种势力的勾心斗角,明争暗斗的权谋世界。

连珠炮一般,提高嗓门的对话,装腔作势的表演,让人略感烦躁,这也是有些人不喜欢《一步之遥》和《邪不压正》的原因。

姜文曾解释为何会有这些对白,是因自己是“话痨”,同时他认为电影的视、听都重要。

而实际上,姜文用这种夸张的手法,想表达的是“荒诞”。

他说过:“荒诞其实只有在观察超过表面的时候才会发现,但这种东西存在于整个人世间。无论是战争当中还是非战争当中……永远有荒诞。”

这可以解释,姜文为何会用快速剪辑,跳跃的情节,夸张的表演,用枪战、打斗、历史段子来构造“屋檐下的北平”,他是用各种隐喻来表现现实的荒诞。

这就是姜文风格,但从某种程度上讲,在营造了近乎癫狂氛围的同时,《邪不压正》在剧情连贯、人物塑造等方面显得过于写意,缺少细腻和层次。

本报记者 陆芳

邪不压正梗概「邪不压正里的那些梗你看懂了么」

电影《邪不压正》是姜文导演的电影,其中有哪些隐藏的梗?

我觉得《邪不压正》是个好故事,导演也很有才气。接头暗号 A:“您还等什么呢?”;B:“cest la vie”这里的“cest la vie”是法国谚语,中文译为“这就是生活”。这句话通常是用在较为消极的事情发生时,用于自我安慰或自我解嘲,鼓励自己或他人即使遇到了再大的难处,也要坦然笑对生活。


这个梗其实是贯穿全片最重要的两个梗之一,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一直是我们自我安慰最常用的借口之一,您不是要报仇么,您还等什么呢?因为xxxx等等的原因,我现在还不能报仇,我要冷静啊,这就是生活。


我国明朝的开国皇帝是朱元璋,皇帝的象征是龙,而潜龙可指代太子。明朝之后是清朝,清朝的最后一任皇帝是溥仪,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并没有推翻清朝,最终将清帝逼退位的是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集团,所以片中才有“武昌不过打了几枪,真正推翻皇位的是哥几个”一说。蓝青峰其姓取自明初大将蓝玉,也就是明初四大案中的“蓝玉案”的主角。介绍完上面的背景,再结合片中的剧情,基本可以推断出影片的背景,1937年,溥仪已经被日本人接到东北,扶持成立伪满洲国并登基为皇帝。朱潜龙则是因为十几年前和日本人合作,成为北京一霸,想借着明朝皇帝血脉的名头在北京称帝。片中出现过一副画像,正是朱元璋的画像,朱潜龙还与画像合影,为了表明自己和朱元璋的血脉关系,还特意只用侧脸并伸长下巴,甚至连胡子都和朱元璋整得一模一样。

明朝初年,朱元璋定都南京,元朝的首都也就是大都在北京,后来朱元璋一路北上攻灭元朝,把北京改名为北平。并留下儿子朱棣镇守北平。后来因为朱棣与南京即位的建文帝之间的矛盾反叛并攻灭了南京的政权后,定都北平并改名北京。而后明灭清随,北京一直都是那个北京。

邪不压正梗概「邪不压正里的那些梗你看懂了么」

电影《邪不压正》里面值得玩味的几个梗

乍一看电影《邪不压正》,还以为是《让子弹飞》的续集,里面的台词、念白、节奏、抖包袱基本上和《让子弹飞》感觉相似,唯一不同的可能就是少了葛大爷不紧不慢的小幽默。

你比如说这段台词。

不明就里的对话,镜头的快速切换,两个中年老头的贫嘴,第一次看让你感觉不明觉厉中带着点幽默,第二次看就让人不得不思考,这一段对话有何意义。

有人说这是姜文的自嘲,自己拍一个电影象征着写日记,把自己心里话写了出来,却又让观众没那么容易看懂,自己真的是有点下贱,就好比《让子弹飞》因为剧情的隐喻被封杀了一段时间,而后因为电影本身的影响力以及不为人知的公关手段又能在网上观看了。一边是讽刺,一边又在迎合,不管是谁都会感到有些“下贱”。

中国大陆曾经拍过一个纪录片叫做《蒋介石写日记》 。内容大概是蒋介石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坚持写日记,从1915-1972年没间断过。像他这么自负的人必然明白,他写日记和普通人写日记肯定有所不同,什么该写什么不该写,将来都会被作为历史材料拿到世人的面前展览。

百年之后,姜文的电影会不会连同《太阳照常升起》,一并被作为研究“姜文”本身的资料呢。这个问题,我认为姜文肯定考虑过。

再来看第二个片段。

彭于晏和蹩脚英语发音的院长宣誓的时候,对着的是一个“健康完好的肾”。院长的英语确实差的很明显,姜文导演也故意让大家看来他是真的差,除了宣誓的英文能一字不漏,在介绍这个肾的来由之时,不知道该怎么说的时候就用“就这样、就这样”的北京话代替了。可能就这一点还不是特别明显,在后来彭于晏问道这个被误切的肾是谁主刀的时候,院长说:

Its I.

稍微有点语法的人都知道这儿应该说“ME”而不是“I”。

当然这不是重点,重点在于这一次又是在调侃谁呢。当然就是那个戊戌名人, 梁启超 。

一个蹩脚英语的院士,做了一个蹩脚的手术。这样一个小小的插曲,却是整个电影的一个缩影:这个世界上,还有没有人可以相信?

主角李天然(彭于晏),从小被冤枉,杀人凶手却逍遥法外,让人不禁想起绝代双骄里面的“仁义无双”江别鹤。而自己的第二个爸爸却杀了第一个爸爸,这两个人还是有了将近二十年感情的好友,想想,多么具有冲击力。

第三个要说的是关于彭于晏形象的暗示。

他一会被人扒光了衣服,和许晴对话,说着说着就把名字从“布鲁斯·亨德勒“改成了“布鲁斯·李“,这不正是李小龙吗;

一会又在屋顶上奔跑,被扒光衣服后,穿着斗篷的样子如同超人;

然后又要去烧鸦片库,说:你给我温酒,我等会就回来。周韵不解:白兰地有温着喝的?这不正是借用并调侃了关云长温酒斩华雄那一段吗?

李小龙、关云长、超人,都是不折不扣的完美英雄形象,却都被姜导调侃了一番。他要表达的东西很明显了,英雄也都有自己的难言之隐、英雄也都不是完美无缺的,这就和本片的一个基调有些呼应: 李天然如果不任性,就不会害死他美国爸爸,姜文就不会杀了他美国爸爸,同时,姜文也就不能将李天然牢牢的掌控在自己手里,计划一点都不完美,无时无刻不在被变化打乱,但是最终的结果却阴差阳错达到了目的。 滑稽、可笑,但结果还是美好的。

结果是真的美好吗?后爸爸杀了前爸爸,后爸爸会不会被医院救活?如果救活了,新的仇恨,真的不会诞生吗?这真的是一个开放式的,值得人去无限遐想的电影结局。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