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IP,流浪地球科幻硬核解读

来源:星辰影院人气:917更新:2023-02-12 22:39:02

如果说仅仅一部《流浪地球》还不足以证明中国科幻电影元年的到来,那么别着急,后面还有两部。

张小北编剧并执导的《拓星者》之前曾定档2018年,后来不知道是不是要等《流浪地球》先试水,目前看计划是要在2019年上映。张小北和郭帆此前曾多次合作。郭帆个人的第一部院线电影《李献计历险记》(也是部很有意思的科幻作品)就是由张小北编剧,后者还在《流浪地球》里客串了一个角色。

《上海堡垒》改编自同名科幻小说,由《失恋33天》导演滕华涛执导,主演是鹿晗和舒淇。从目前两部影片都已经放出了预告片,《拓星者》讲的是人类探索地外行星,《上海堡垒》的故事是舒淇和鹿晗一起抗击外星人。此外,刘慈欣的另一部同名科幻小说改编电影《球状闪电》、古天乐主演的科幻片《明日战记》、米粒影业筹备中的科幻片《星核》都可能会在今明两年上映。

可以预见的是,中国电影观众马上要从“太空战狼”拯救世界的新鲜感里解脱出来了。至少在最近这两年,科幻将会成为国产重工业影片的主流题材之一。嘴上说不看好,手里却抢IP投拍科幻的公司不在少数。但国内大多数观众熟知的科幻作家就那么几位。狼多肉少的情况下,影视产业急需的科幻IP从哪来?

中国全职科幻作家“两只手数的过来”

在非科幻迷看来,刘慈欣大概是国内唯一的科幻作家。除了《流浪地球》外,同在春节档上映的《疯狂的外星人》部分内容改编自刘慈欣的小说《乡村教师》,或许他才是这次春节档最大赢家。不过刘慈欣比较适合影视化的小说版权都已售出。《球形闪电》在摩天轮影业手中,《超新星纪元》影视改编版权在派格传媒手中,再加上一个难产多年的《三体》,刘慈欣的长篇科幻就这么几部。

除了刘慈欣,凭借《北京折叠》拿下雨果奖的郝景芳也是近期最红的一位科幻作家。不过《北京折叠》小说本身有阶级固化和对立的内容,影视化后如果不做大量改动的话过审风险较高。事实上,在国内科幻小说IP本来就不多的情况下,真正适合影视化的作品更是凤毛麟角。

国内科幻IP运营机构“未来事务管理局”创始人姬少亭提到“中国现在的全职科幻写作者两只手就能数得过来”。即使是刘慈欣这样的顶级科幻作家,在《三体》成文时都没有整体出版的机会,只能在杂志上连载。直到2008年,《科幻世界》上连载已经结束一年的《三体》终于出版,首版印刷量也不高。

即使在《三体》爆红后,国内影视行业对这部超级科幻IP的影视化也有些信心不足。网传《三体》影视改编版权只卖了10万,后遭刘慈欣本人辟谣,不过真实价格如何仍没有确切消息。低价传言从侧面反映了很多人对《三体》IP影视版权的看法,不拿可惜,拿了“烫手”。

结果《三体》还真的“烫了游族影业的手”。目前在游族影业官网上,《三体》电影2016年上映的日期还没改,快三年过去了影片连个正经的预告片都看不见。如果中国一直没有爆款科幻片的话,游族影业的《三体》还能拖。但《流浪地球》上映后,在拉高粉丝期待的同时,又让人等《三体》等得很着急。

可以说《三体》和《流浪地球》电影的出现,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市场格局。在加上当下社会环境的推动,中国人开始渴求科幻作品。但是理智一点的说,《流浪地球》的成功并不一定能开启“中国科幻电影元年”。今年的《拓星者》,从预告片的内容来看更像个动作片。《上海堡垒》启用滕华涛 鹿晗、舒淇这样的阵容也有点让人担心。如果科幻片烂片扎堆,势必又会影响到科幻IP市场。

长线布局科幻IP,现在正当时

民众对于文化类消费品的类型需求,和社会时代的背景会有一定的关联。比如中国在朝代交替的战乱时期很容易出武侠小说。美国的“超人”、“美国队长”等超级英雄形象都诞生于二战时期。而科幻类作品更适合社会快速进步的时期,甚至在一百多年前的中国也是如此。

梁启超曾著有科幻小说《新中国未来记》(1902年著),他在书中描绘了一个1962年的中国,那时的中国已经是全世界最强的国家,还在上海召开了一场“世界博览会”。

《新中国未来纪》成书一年后,鲁迅在日本留学期间译制了科幻小说《月界旅行》(即儒勒·凡尔纳的《从地球到月球》),还在序言中提出“导中国人之前行,必自科学小说始”。

一百年后的中国也处在一个社会和思想快速进步的时期,不过此时的科幻已经从当年少数精英的专属变成了普通人娱乐消费的产品。大国之间的科技竞赛,国家对于科技的探索已经为科幻作品的诞生铺就土壤,优秀科幻作品的出现是只临门一脚。不过在多年的沉寂后,中国科幻作品从真正开始生根发芽到百花齐放还需要时间。

“玉兔号”登月车

那么从科幻IP布局的角度来说,刘慈欣的IP抢完了也没关系,科幻IP从生产到影视化本来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现在开始也不算晚。

科技兴趣类社区果壳网在2014年做了一个叫做“未来事务管理局”的科幻子品牌。随着中国科幻气氛越来越浓厚,“未来事务管理局”于2016年从果壳中独立出来,目前已经发展出科幻图书出版业务和自媒体平台《不存在日报》。“未来事务管理局”称已经通过多种方式签约了包括刘慈欣、郝景芳等40多位科幻作家。

从2016年起,“未来事务管理局”每年都要做一场“科技春晚”。形式是科幻作家们的故事接龙。多年不动笔的刘慈欣献出了《三体》之后唯一的一篇科幻小说,王晋康、何夕、郝景芳等科幻作家均有参与。当然大咖的作用主要是聚人气、做社区,未来的科幻人才和爆款IP更可能从中产生。

另外,国内在60年代之后曾出现过一段时间科幻热潮。科幻文学作品数量短时间内井喷,还出现了《珊瑚岛上的死光》、《合成人》、《大气层消失》等科幻电影作品。其中一些作品已经开始追求视效体验,一些作品的故事内核在今天看来仍不过时。

不过无论是从零开始的科幻IP“养成”,还是旧IP的翻新。布局科幻IP都会是一个比较长线的投入。中国科幻的黄金时代,现在只开了个头。

文 / K线战车

责编 / 金宇

副主编 / 金宇

播报当日票房、排片数据、档期资讯、深度票房数据挖掘、电影产业观点速递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