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产业促进法发威326家影院瞒报票房被严罚仪陇有一家

来源:星辰影院人气:350更新:2023-02-13 02:50:20

在《电影产业促进法》正式实施后,3月21日,电影主管部门对首批查出存在违法经营行为的326家影院下文通报并实施严厉处罚。在处罚名单中,记者发现仪陇本地华夏国际影城“上榜”,处于2016年瞒报票房10-50万元影院名单中。

该通报称,中影桐乡嘉博影剧院等63家影院瞒报票房超过100万元,情节特别严重,责令其自3月27日起停业整顿不少于90日,视整顿情况由原发证的电影主管部门重新核发其放映许可证;浙江杭州塘栖新世界影城等63家影院瞒报票房在50万元至100万元之间,情节严重,责令其自3月27日起停业整顿不少于60日;对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星鑫国际影城等110家瞒报票房在10万元至50万元之间的影院,处以20万元的罚款;对90家瞒报票房在10万元以下的影院,进行内部通报警示。

记者从该处罚名单中看到,四川共有6家影院被处罚,其中郫都区犀浦镇中影星美影城处于2016年瞒报票房100万元以上影院名单中,四川巴中市中影星河影城、龙泉驿维多利国际影城、邛崃市星河电影城、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雅图影院、四川省南充市仪陇华夏国际影城处于2016年瞒报票房10-50万元影院名单中。(仪陇新闻网 邓莉萍)

往期精彩

搜索微信公众号:yilongxinwen

城事·资讯·文娱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更多仪陇新闻 或者把你身边的事“报料”给小编,让更多仪陇人知道,我们一起看仪陇。

公益广告位:

电影产业促进法发威326家影院瞒报票房被严罚仪陇有一家

电影被偷票房影院将受到什么处罚?

 2016年11月,酝酿一年之久才出台的《电影产业促进法》明确了偷票房行为是违法行为,未如实统计销售收入,县级电影主管部门可处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停业整顿,特别严重的甚至可以吊销许可证。

2017年3月,在《电影产业促进法》正式实施后,电影主管部门对首批查出违法经营行为的326家影院实施了严厉处罚,其中瞒报票房超过100万元的63家影院被责令自3月27日起停业整顿不少于90日。停业整顿不少于90日的这批影院,并不是年票房产出的大店,大多年票房在300~500万元之间,停业整顿会让这些店损失不小。

若说早前在广电只有规则却无执行力的情况下,各地影院的偷票房行为风险小,获利大,尚还能够理解。可如今处罚“偷票房“已然是有法可依,为何这么影院还如此“铤而走险”?归根结底与他们的经营情况有关系。目前,中国影院数已经超过6000家,但经营状况却并不好。据媒体每经影视透露,不少业内人士在接受采访时,都不约而同表示,虽然不能以年票房数字设定亏盈线,“但很多影院是亏损经营,天天有影院开张,天天有影院关门。”

有数据显示,中国票房产出排名前200的影院,日均票房产出都在3万元以上,而此次被处罚的236家影院,日均票房基本都在几千元到1万元之间。这样的窘状,尚且未必够支付房租、水电、人工等成本,想要生存下去,偷票房则是他们的唯一出路。然而,生存并不能成为偷票房的理由。

随着近几年的电影热,资本不断涌入,影院开始扩张,银幕数不断增长。而2016年的票房增长不如意,正说明了中国电影的票房增速,已然无法跟上影院的产能增速了。据艺恩数据显示,2017年,三四线城市影院数量增长已然开始放缓。竞争来临的脚步放缓,不知是否能够按捺住院线们的慌张,但偷票房这颗“毒瘤”最终仍要在行业的不断规范下被除去,至于经营不善的影院,即使靠着偷票房苟延残喘,相信也无法逃脱良币驱逐劣币的市场规律。

偷票房,归根结底还是有利可图。行业还是需要有行业的规范。希望影院以此为耻。


电影产业促进法发威326家影院瞒报票房被严罚仪陇有一家

哪些违规行为成为市场监管重点?

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 偷漏瞒报票房等违规行为成为市场监管重点

2012年,中国以逾170亿元票房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市场,从业者们在欢呼的同时也心有不甘:“如果不是因为偷漏瞒报票房的情况长期存在,中国电影市场的实际规模早就不止如此!”

中国电影市场大、规模增长快,全球有目共睹,然而,这个每年至少因偷漏瞒报票房缩水10%的市场,票房的真实数据究竟藏了多深,市场的规模究竟有多大,不仅是行业期待破解的困局,也是社会颇为关注的问题。

按照国家相关规定,电影院的票房收入须按比例缴纳国家电影专项管理资金,此外,还须与电影出品方按一定比例进行分账。利益驱动下,一些电影院不顾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抱着侥幸心理铤而走险,有的在上报的票房数字上造假,有的则迫于国家电影数据平台的监管压力,索性卖起了手写票。影院偷漏瞒报票房的行为若不予以禁止,电影出品方利益势必直接受到损害,其导致的后果是电影产业上游的创作和生产积极性受到打击,优质电影面临难产,观众希望看到好电影的需求也越来越难以得到满足。

“在国家引导下形成统一开放、公平竞争的电影市场。”一年前,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负责人谈起《电影产业促进法》在规范产业发展和市场秩序方面时,这个目标被屡屡提及。

《电影产业促进法》规定,电影发行企业、电影院不得制造虚假交易、虚报瞒报销售收入,必须如实统计电影票房。对于违法经营、扰乱电影市场秩序的行为,法律作出明确规定:违法所得50万元以上的,处违法所得1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情节特别严重的,由原发证机关吊销许可证。

2017年3月21日,《电影产业促进法》正式实施后的第二十一天,全国电影市场专项治理办公室对外通报:根据《电影产业促进法》第五十一条规定,全国326家影院因偷漏瞒报票房被依法严厉处罚。电影主管部门整治影院偷漏瞒报票房并不是第一次,但此次处罚查处瞒报票房影院数量之多、处罚力度之大,皆前所未有,中国文化领域的第一部法律掷地有声。与此同时,在偷漏瞒报票房之外,一度被业内视为潜规则的票房注水、“幽灵场”等违规行为同样成为市场监管的重点对象。

以《电影产业促进法》为法律依据,过去这一年,电影主管部门与版权管理部门打击盗版的联动机制也已制度化、常态化。以2017年国庆档为例,该档期共有7部影片进入管理部门反盗版重点监控范围,利用“水印”技术,打击盗版的力度进一步加强。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