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不足30万票房的电影确斩获9项国际大奖「三位影帝主演横扫无数国际大奖这部悬疑片上映后却票房惨败」

来源:星辰影院人气:656更新:2023-02-13 06:25:06

千万不要小看小语种电影!

敢跟好莱坞大片,在院线一决高下,必定有过人之处。

首先,它改编自意大利百万畅销小说《雾中的女孩》,由原著作者多纳托·卡瑞西自编自导。

其次,演员阵容更是强大,让·雷诺、托尼·塞尔维洛、阿莱西奥·博尼三大影帝联袂主演。

影片是一部标准的悬疑片,剧情围绕一桩跨越30年的离奇凶杀案展开。

然而,电影上映后,在国内反响却并不强烈。

上映6天,仅148万票房,三位影帝主演的悬疑片,为何如此之惨?

《迷雾追凶》丨The Girl in the Fog

作者多纳托·卡瑞西,尤为擅长悬疑惊悚题材创作。

处女作《雾中的女孩》一经问世,就斩获诸多国际大奖,并畅销全球。

之后,他又创作出《消失者》、《雾中的女孩》、《迷宫中的男人》等佳作,获得无数赞誉。

这次,多纳托·卡瑞西将自己的处女作搬上银幕,结果大获成功。

在当地上映后,票房一直名列前茅,并且入围了有着意大利奥斯卡之称的大卫奖四项提名,最终夺得了最佳新晋导演奖。

有了原作者亲自把关,影片在剧情和悬念上完全忠于原著。

电影采用了非线性的叙事结构,借用多个视角的回忆和倒叙,每一次都有不同的人来讲述一段属于自己的故事。

三张嘴、三个故事、三段人生,最终展现整个故事的原貌。

而在进入故事之前,需要把握四个问题和三个时间点:

1、30年前,到底发生了什么?

2、5年前,安娜露是被谁害的?

3、安娜露是被谁害的?

4、电影的结局意味着什么?

圣诞节前夜,一个被迷雾笼罩的小镇。

16岁少女安娜露打算去教堂参加礼拜,结果半路突然失踪。

于是这起失踪案成为了故事承上启下的线索,为整部电影蒙了一层悬疑的面纱。

紧接着画面一转,又是一个深夜。

心理医生弗洛里斯(让·雷诺 饰演)接到警方的通知,让他去疏导一位疑似失忆的前警探。

因为,警方怀疑他用失忆当借口,似乎想隐瞒什么。

等弗洛里斯见到对方后,发现这个人是赫赫有名的警察沃格尔。

沃格尔曾是当地有名的神探,在职期间破获了无数案件,一度被视为警界的明星。

然而在5年前,他侦办连环伤人的“超市爆炸案”时,怀疑年轻会计罗密欧是凶手。

于是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他伙同媒体大肆传播,甚至买通检察官起诉罗密欧。

最终,害得罗密欧入狱四年,失去了他曾经拥有的一切。

四年后,法院为罗密欧翻案,获得了100万美元补偿金,而沃格尔因诬陷好人身败名裂。

随着两人交谈的深入,沃格尔继续回忆,慢慢展开了真正的故事主线。

失踪案发生的两天后,警方接到失踪少女安娜露父母的报案。

沃格尔接手了这起案件,他先是让安娜露父母在电视上公开发表求助信息,然后调动大批警力,对小镇展开地毯式搜索,最后对有嫌疑的罪犯进行一一审问。

一时之间,少女失踪案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

然而,负责此次案件的沃格尔警探,真正的目的是想借这次机会翻身。

他想借助舆论的压力,逼迫当局进行大规模调查。

这样一来,少女失踪案一旦侦破,那么沃格尔就能重回巅峰。

与此同时,沃格尔发现了一名案件的嫌疑人,安娜露的同学马蒂亚。

在他的电脑里,发现了大量跟踪安娜露拍摄的视频。

但是对方声称自己只是喜欢安娜露,所以才会悄悄拍下视频。

起初,沃格尔对他的话不是很相信,但是从拍得视频中,发现安娜露失踪前,多次出现同一辆车的身影。

根据这一线索,警方很快找到了车主,当地中学的一位老师叫马提尼。

他是失踪少女安娜露的老师,前不久刚刚搬来小镇。

随着一个个线索浮出水面,马提尼的作案嫌疑最大,很有可能就是凶手。

与此同时,警方在附近发现了安娜露的背包,上面有着一个人的血迹。

后来,经过检查证实与马提尼完全一致。

铁证如山,沃格尔欣喜若狂,宣布逮捕马提尼。

然而,在马提尼被捕后没多久,沃格尔收到一个神秘电话。

对方称自己有证据,能够证明马提尼是无罪的,而且对方还告诉他一件事。

没想到,少女失踪案的背后,居然还藏着一桩30年前的连环命案。

当年,有一个叫做“雾中的男人”的连环杀手,曾经犯下6起绑架杀人案。

受害者无一例外,全都是少女,而且还是和安娜露一样的红头发。

所以,对方推测安娜露的失踪,很有可能跟这个“雾中的男人”有关。

沃格尔当然不相信这些鬼话,但是他听从对方的指示,找到了安娜露的日记。

在日记中,安娜露详细记录了自己的一些事,而且她还有一个暗恋的男孩,每当想念对方时,用笔在手腕上写下一个字母“O”。

随后,沃格尔还在日记中诈骗所指的地方,找到了一卷录像带,里面记录着行凶的全部过程。

当沃格尔赶到案发现场后,发现自己很可能冤枉错人,于是想要毁掉录像带。

没想到,就在这时,一群记者冲了进来。

结果,在媒体舆论的施压下,警方重新审理了这起案件。

最终,警方宣布释放马提尼,并补偿他一大笔赔偿金。

沃格尔又一次因为做伪证,再次名誉扫地,还被彻底踢出了警队。

但是令他没想到的是,在一次采访的过程中,沃格尔注意到马提尼的手腕上,竟然有一个画出来的字母“O”。

在此之前,这本日记只有三个人知道,一个是安娜露他自己,另一个是沃格尔,最后一个就是凶手本人。

这就意味着,马提尼就是凶手。

原来,这一切都是马提尼的计划。

他从“超市爆炸案”中得到了启发,决定模仿罗密欧的经历,骗取高额的赔偿金。

他先是绑架杀害了安娜露,然后利用沃格尔的功利心,一步步引诱他跳入自己设计好的陷阱,让小镇所有人都认为自己是凶手;最后将证据寄给一个人,对方是个对30年前的6个女孩失踪案有着执念的人,以此来转移大众的视线,证明自己的清白。

可是,当沃格尔意识到这一切后,已经为时已晚。

一怒之下,他决定复仇,在一个夜晚开车将马提尼撞死,然后再处理掉。

警方一直找不到证据逮捕沃格尔,没想到跟心理医生的谈话后,他承认了自己的罪行。

当所有人都以为,故事就此结束时,本片迎来了最大的反转。

在结尾处,心理医生的真实身份被揭开,原来他就是30年前的少女失踪案的凶手。

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他都会打开一个盒子,里面装着6束红色的头发。

至此,所有谜底都被揭开。

不难发现,《迷雾追凶》就是一个全员恶人的故事,片中的主要人物都是为了一己之私,不惜草菅人命。

电影为了凸显悬疑的氛围,采用了罗生门式的叙事,以多个人物的视角来铺垫悬念。

然而,影片的缺点也非常明显,对整部电影的观感影响很大。

首先,剧情缺乏说服力。

电影的前半段,节奏还比较稳。但是到了后半段,线索的来龙去脉却过于单薄,特别是心理医生的真实身份被揭开的那一刻,完全跟前面的剧情衔接不上。

其次,电影拍得太过于保守。

起初,导演可能是想要通过人物之间的对话,营造出紧张的氛围。

然后,再通过事情经过的回忆,一步步呈现出整个故事。

这点其实很像2016年大火的电影《看不见的客人》,但是导演的功底,明显还不够。

在结尾处,真相浮出水面后,没有那种水落石出的快感。

总而言之,《迷雾追凶》只能算是一部中规中矩的悬疑片。

如果有时间,我推荐大家去看一下原著小说,比电影还是要精彩许多。

一个不足30万票房的电影确斩获9项国际大奖「三位影帝主演横扫无数国际大奖这部悬疑片上映后却票房惨败」

个个票房惨败,个个都是经典,有的因巨亏1.5亿,导演郁郁而终

很长一段时间,衡量一部电影的品质,常常以票房的高低为标准。

“票房决定论”导致了不少电影只顾跟风和营销,反而拍出一大批烂片。

像《西游记之大闹天宫》、《捉妖记2》、《澳门风云》、《小时代》,上映时赚得盆满钵满,但最终失了人心。

在皮哥看来,一部电影好不好,不在于票房有多高,而是能不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在影史就有这么10部电影,上映时票房惨败,如今却被观众视为经典。

这十部电影的票房失利,也是影史上十个刻骨铭心的“悲剧”,十位导演中,有人甚至因此郁郁而终。


—10—

《投名状》

2007丨豆瓣7.5

《投名状》是陈可辛“北上”后执导的第二部电影,也是陈可辛第一次导演古装戏。

影片改编自清末四大奇案之一的“刺马案”,讲述了三个结拜兄弟从生死同心到后来自相残杀的恩怨纠葛。

2007年,古装大片的热潮还没有散去,陈可辛也瞅准这一时机,希望借助这样一部大制作树立起自己的金字招牌。

在演员上,陈可辛找来李连杰、刘德华、金城武三位实力派“顶流”饰演三兄弟,仅李连杰的片酬就高达1亿,还是友情价,更别说所有主演加在一起。

此外,影片从场景布置到服装配饰都是重金打造,战争戏都是强调实景拍摄和“人海战术”的运用,拍出了波澜壮阔的史诗感。

尤其是片中的“舒城之战”,为了拍出短短的十几分钟整个剧组花了二十多天时间,连每个群演的位置都经过了精心安排,最终呈现出一个足以载入战争片史册的经典段落。

导演拍得用心,演员演得也很卖力,主演之一的李连杰更是凭借本片第一次拿到了金像奖的影帝。

但影片上映后不仅评价不高,票房表现也不给力,2.02亿的票房与3亿的投资相比无疑是巨大的亏损。

如今再看,《投名状》绝对是一部佳作,《投名状》的故事也不再是简单的黑白分明,不仅讲兄弟情,更是讲人性复杂和政治阴谋。

尤其在当下古装片“泛滥”的背景下,能做到故事性和深刻性的兼顾,实在难得。

—9—

《风语者》

2002丨豆瓣7.6

1993年,吴宇森到好莱坞发展,接连导演的《断箭》、《变脸》等片连创佳绩,也让他在好莱坞逐渐站稳了脚跟。

尤其是2000年执导的《碟中谍2》以5.46亿夺得当年的全球票房冠军,让吴宇森跻身好莱坞一线导演的行列。

可处于事业巅峰期的吴宇森,却因为这部《风语者》扭转了他在好莱坞的大好前途。

影片是一部以二战为背景的战争片,尼古拉斯·凯奇饰演的军官安德斯奉命保护印第安族译电员亚兹,同时他也肩负另一个使命:一旦译电员被俘虏,必须要杀掉他以防密码被泄露······

第一次拍战争片,吴宇森大胆地把警匪片的手法运用到其中,用擅长的暴力美学风格将战争的惨烈展现得淋漓尽致,安德斯和亚兹的兄弟情也非常动人。

从阵容来看,有奥斯卡影帝尼古拉斯·凯奇坐镇,再加上吴宇森之前几部作品都得到了口碑和票房的双赢,因此出品方米高梅公司底气很足,给足了影片预算。

《风语者》制作费用超过1.2亿美元,制片方不仅借用了大量二战期间美军的坦克装备,还专门租下了一个面积4000多平米的私人牧场拍摄战争戏。

但影片上映后的结果却让人大跌眼镜:加上北美地区,影片全球票房仅有7000多万美元,赔得米高梅公司血本无归,股价一度大跌,公司高层也因此引咎辞职。

吴宇森也自此走向下坡,之后导演的科幻片《记忆裂痕》票房表现也只是中规中矩,彻底宣告了吴宇森在好莱坞发展的结束。

但多年过去后,这部影片还是凭借品质重新赢得了大众的认同,也在世界战争片序列中占据了难以撼动的地位。

—8—

《埃及艳后》

1963丨豆瓣7.8

上世纪60年代的好莱坞,正面临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危机。

当时的电影业正受到电视产业的猛烈冲击,相比于到电影院看电影,很多人更喜欢躺在沙发上舒舒服服地看电视,电影不再是人们 娱乐 休闲的必需品。

为了挽回观众的大量流失,好莱坞的大佬们想出各种招数,比如斥巨资拍摄各种史诗巨制,用大场面、大明星吸引观众回到电影院。

1963年由福克斯公司出品, 约瑟夫·L·曼凯维奇导演的 《埃及艳后》,正是诞生在这样的背景下,影片因为投资巨大也被称为福克斯公司的“倾家荡产之作”。

当时好莱坞的顶级制作基本都是1000多万美元的投资,但《埃及艳后》花了整整4400万,换算到今天差不多就是4亿美元。

天文数字般的费用换来了视觉上的极致震撼:影片的场景华丽奢靡,比如恢弘大气的罗马城和埃及宫殿,都是斥巨资实景搭建。

其中饰演埃及艳后的好莱坞女明星伊丽莎白·泰勒,在片中一共换了65套服饰装扮,其中有一套衣服是用24克拉的黄金布料制作而成,光是这些服装费就接近20万美元。

原本指望影片能创造当年史诗片《宾虚》的辉煌,却不想影片上映后只收获2000多万美元,一度让福克斯公司徘徊在破产边缘。

《埃及艳后》是一部恢弘的史诗之作,它带来的不仅是视觉上的沉浸,更让人对埃及艳后这一传奇女性有了更深的了解。

从这一角度看,如今的《芈月传》、《甄嬛传》等宫廷“大女主戏”,其实就是《埃及艳后》的翻版。

—7—

《黑金》

1997丨豆瓣7.8

投资高达6000万港元的《黑金》,算得上香港警匪片的一部大制作。

影片的导演和编剧,是被称为香港影视圈“一代枭雄”的麦当雄、麦当杰兄弟俩,他们说服了永盛 娱乐 公司给他们投资,又找来刘德华、梁家辉主演,看得出兄弟俩对本片很有信心。

但影片上映后却只拿到了1000多万港元的票房,因为其对于中国台湾当地政治事件的影射,还被台湾方面列为“禁片”,也损失了不少票房。

平心而论本片的票房和质量并不成正比,它大胆揭露了台湾的不少政治丑闻,片中的黑帮仇杀、的士暴动、权色交易等在台湾当地都有迹可循。

此外,梁家辉在本片中的表演也是一大亮点,他饰演的周朝先将黑帮大佬的霸气与狠辣,以及那份老练和沉稳都塑造得入木三分,铸就了黑帮片的一个经典角色。

尤其是那句“谁赞成,谁反对”,隔着屏幕都让人感受到强烈的震慑。

当然,影片票房惨败还与档期选择有关,正好还碰上了火遍全世界的《泰坦尼克号》,无异于飞蛾扑火。

《黑金》票房惨败后,导演麦当雄一时间心灰意冷,退出影坛来到内地经商,取得了不小辉煌。

—6—

《荆轲刺秦王》

1998丨豆瓣8.1

很多人都知道张艺谋的《英雄》开启了中国电影的“大片时代”,其实早在1998年,陈凯歌已经在古装大片上做出了尝试。

对陈凯歌来说,《荆轲刺秦王》是他最有野心的作品,拍完《霸王别姬》后他就在筹备,一直到1998年才正式上映。

影片算得上是国内第一部真正的商业大片:陈凯歌不仅重建了秦王宫,还找来巩俐、张丰毅、李雪健、王志文等一众明星出演。

但影片在上映后观众却根本不买账,1000多万的票房亏得一塌糊涂,影片一度也被雪藏。

当时人们对影片最大的争议,是认为陈凯歌“胡编乱造”,随意篡改 历史 。

但如今来看,陈凯歌并不是毫无根据地改编,而是基于“人性”的角度,去呈现这场 历史 上最著名的“刺杀案”。

比如李雪健饰演的秦王,人们知道他的伟大,他的残暴,但对于他作为“人”的一面却无法得知。

而《荆轲刺秦王》其实就是在挖掘这些 历史 人物真实的人性,让观众看的 历史 背后的诸多可能性。

时至今日,影片得到了人们公正的评价,日渐高涨的评分就是最好的证明。

—5—

《银翼杀手》

1982丨豆瓣8.5

《银翼杀手》的导演雷德利·斯科特,是和斯皮尔伯格、马丁·斯科塞斯等齐名的好莱坞大导演。

1979年,他导演的科幻片《异形》大获成功,因此得到机会导演了这部根据菲利普·狄克的科幻小说改编的商业巨制。

影片的背景被设置在几十年后的“近未来”,讲述了银翼杀手瑞克奉命追杀和人类几乎一模一样的“复制人”,在这一过程中和复制人瑞秋相识并产生情愫的故事。

特效上,影片延续了《异形》的精良质感,无论是泰勒公司金字塔式的玻璃大楼还是飞行器经过的巨大广告牌,都是满满的 科技 感。

影片最终花费了接近3000万美元完成制作,但上映后的票房也只有3000万出头,不少人更是视其为烂片。

但随着 科技 的进步和发展,尤其是人工智能、赛博朋克等名词的火热,《银翼杀手》重新得到了人们的评估。

片中对于人类 社会 未来的畅想,对仿生人追求生命的思考,都让整部影片不再是一部平庸的商业片,而是一个反乌托邦式的科幻寓言。

这其实正是以《银翼杀手》为代表的一些商业片的无奈:想让故事变得深刻,意味着要付出票房的代价。

—4—

《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

2016丨豆瓣8.3

2016年,李安用120帧 4K 3D的技术拍摄了一部反战题材的故事,却成为李安最惨的一次票房“滑铁卢”。

其实在此之前,李安用《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证明了3D技术的视觉魅力,技术与故事的完美结合也为李安带来极高的声誉。

但当李安把更先进的技术用于拍摄一个情节平淡的现实故事时,技术的噱头显然就大过了故事。

尤其是影片受制于120帧的技术要求,导致影片不仅票价昂贵,而且能够满足这一要求的影院也不多,所以很大程度限制了影片的票房。

影片在北美上映后票房只有惨不忍睹的100多万美元,还是中国的观众更给李安面子,1.5亿元的票房占了全球票房的95%,但4000多万美元的亏损也着实触目惊心。

虽然票房如此之差,但影片仍有着8.3的高分。

其实抛开技术,片中对战争的反思,对于人性异化的思考,以及李安一贯对人细腻的心理描写,也证明这其实还是一部水准之上的好电影。

—3—

《党同伐异》

1916丨豆瓣8.7

上映于1916年的《党同伐异》,是好莱坞最早的史诗大片。

如今影片早已被列入影史经典的行列,只要谈到电影的 历史 ,就绕不开《党同伐异》。

影片投资250多万美元,今天看来这个数字不多,但放在100多年前,这无疑是堪比《泰坦尼克号》的顶级大制作了。

影片的导演格里菲斯作为好莱坞大片的开创者,他的前作《一个国家的诞生》被视为好莱坞大片的起点。

因此拍《党同伐异》,格里菲斯信心十足,他先是花巨款搭建了古巴比伦城,然后又开创性地把四个不同时空的故事交叉剪辑在一起,最后影片上映时片长足有200多分钟。

但影片上映后,很多观众对影片的表现手法都看不明白,再加上影片时间实在太长,《党同伐异》最终以20万美元的票房成绩惨淡收场。

《党同伐异》的失败不仅赔光了格里菲斯所有的家底,还额外欠下100多万美元的债务,导致格里菲斯后半辈子都在还债。

晚年的格里菲斯生活十分凄凉,最后几年都在病床上度过,最终在1948年因为脑溢血去世。

《党同伐异》毁了格里菲斯的导演生涯,但却为电影史留下一部伟大的作品,其超前的表现手法也启迪了无数后来的电影。

—2—

《美国往事》

1984丨豆瓣9.2

和格里菲斯一样,来自意大利的导演赛尔乔·莱昂内也是被票房毁了职业生涯。

到好莱坞拍《美国往事》之前,莱昂内早已凭借西部片“镖客三部曲”震惊国际影坛,好莱坞因此力邀莱昂内到美国发展。

其实早在60年代,莱昂内就想拍这部黑帮题材的《美国往事》,这次有了好莱坞充足的资金支持,莱昂内终于可以实现心愿。

不夸张地说,从筹备到影片上映,莱昂内酝酿了十几年。

但影片在制作完成后,制作公司却因为影片“时间太长”对其进行蛮横的删减。

原本229分钟,完全可以分成上下部上映的影片,硬生生被砍成139分钟,整个故事都支离破碎。

这版残缺的《美国往事》上映后,不出意外招来一片恶评,最终票房也只有532万美元,对照3000万成本,亏损了近2500万,按照当时汇率,折合人民币高达1.5亿。

要知道那时候已经是1984年,那一年全球票房最高的影片是《捉鬼敢死队》,狂收4.34亿美金,相比之下,《美国往事》的票房几乎拿不出手。

莱昂内因此大受打击,此后再也没有拍片,几年后郁郁而终,只留给了世界7部长片作品。

但好在多年后,《美国往事》的完整版在戛纳电影节公映,赢得清一色的好评,也算是抚慰了一代电影大师的在天之灵。

—1—

《大话西游》

1995丨豆瓣均分9.1

《大话西游》的经典程度,想必已经不需要皮哥多言。

但影片在当年上映时,几乎是清一色的恶评,被认为是“恶搞”经典的烂片,尤其在内地,上映后票房仅收获40万,成为周星驰票房最惨的作品。

《大话西游》的失利着实让星爷郁闷不已,他的彩星公司因此倒闭,导演刘镇伟也暂时退出影坛前往加拿大。

但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以及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大话西游》在网络上广泛流传,一时间成为大学生们热议的焦点。

很多人开始用后现代主义解读《大话西游》,曾经的恶搞低俗成为无厘头的典型标志,周星驰也就此封神。

而至尊宝和紫霞仙子无疾而终的爱情,成了让无数人哭的稀里哗啦的经典爱情文本。

这10部电影在上映时都遭受了恶评,因为票房不佳而被埋没,但好在时间为它们“翻案”,让它们重新得到观众的赏识。

让皮哥欣慰的是,如今的观众不再盲目追随票房,一部电影的口碑成了观众评判优劣的重要指标。

当衡量一部好电影不再单纯以票房定论,中国电影才会有更美好的未来。


文/皮皮电影编辑部:阿志

未经授权请勿进行任何形式的转载

一个不足30万票房的电影确斩获9项国际大奖「三位影帝主演横扫无数国际大奖这部悬疑片上映后却票房惨败」

上映前被炒得火热,上映后票房却扑街的电影,都有哪些呢?

自始至终,影视作品在开播前往往会大发宣传造势,为自己吸引更多的关注,以便取得更好的成绩,但也会存在一些在上映前万众期待,在上映后却尴尬得被票房打脸的电影。

《阿修罗》

这部由吴磊、梁家辉、刘嘉玲三人领衔主演的电影,在上映前无论是因三位主演的知名度还是人气,都让它备受瞩目。而且剧组云集了好莱坞各大知名幕后工作者,他们为电影的布景,道具,特效都做出了巨大努力,这部电影甚至还推出了纪录片,并且在央视播出,可谓是调足了观众的胃口,让观众期待万分。最终这部斥资7.5亿的大投资之作,在上映后遭遇口碑崩塌的情况下,仅仅上映三天就撤档了,总票房还不足5000万。

《栀子花开》

《栀子花开》是由何炅亲自指导的一部青春校园电影,请来了大量的当红小生出演,李易峰、张慧雯、魏大勋、蒋劲夫等等,加之何炅在娱乐圈口碑一直很好,又有观众缘,前期进行了大量的宣传,在参与《我们都爱笑》节目录制的时候,何炅更是写下了15亿的预测票房,很多人都以为,何炅电影一定会大卖。但是《栀子花开》却惨遭滑铁卢,票房仅有3.79亿,和预测票房相差了10来个亿,可以说是扑街相当厉害了。

《地球最后的夜晚》

这部由毕赣执导,黄觉、汤唯主演的文艺片,在宣传时,对外界宣称获奖无数。金马奖,最佳导演奖、最佳剧情奖、最佳摄影奖......于是,带给人一种幻觉,跨年夜一定要去电影院看看这部大作,可让人失望的是,这部“3D电影”看得让人昏昏欲睡,看完不知道讲的是啥,于是当日40多一张的电影票,次日5块转手都没人要。貌似靠片名带来吸引力,蹭跨年的热度,热得快凉得也快。

《爱情公寓》

这是由《爱情公寓》原班人马主演的同名大电影,这部炒了一年情怀的大电影上映前备受期待,上映前,大家吵著“欠爱情公寓一张电影票”,但上映后大家却吵著“要爱情公寓退票”,上映首日就已经获得了近2.5亿的票房,但也同样在上映首日口碑炸裂,评分最低的时候低至1.8分,完全不是该有的成绩,虽然最后评分有所提升,但也无法拯救已经全面差评的口碑了。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