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东方明珠塔总设计师江欢成院士从祖屋瑞气蘭芳到天空之城

来源:星辰影院人气:575更新:2023-02-20 02:24:11

点击上面蓝字,关注全球客家名人堂公众号或者同名视频号,品味名人智慧。

客名君按:这两个月因为疫情,上海成为令人瞩目的地方。在美丽的黄浦江畔,有一座标志性建筑,在周围众多硬朗风格的建筑中独具特色,让这座都市变得刚柔相济,这就是上海东方明珠塔。今天写一下这座建筑的总设计师,他就是著名土木工程结构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勘察设计大师、首届叶剑英奖获得者江欢成院士。上海封城期间,我还看到了耄耋之年的江院士在小区跳绳锻炼的视频,让人感觉到梅县人热爱体育、允文允武的传统。

今天客名君结合江院士的传记、家族文献及访谈情况,写一下这位院士的成长历程和智慧风采。江院士亲和、睿智,有着大师风范,是一位值得我们晚辈钦敬和学习的智者。江院士的足迹几乎跑遍世界,他的标志性建筑作品在正文中会展示。他设计的恢宏广厦让我叹为观止,而他生于梅县一个读书世家,祖居堂号为“济阳堂”(江氏堂号),祖屋名为”瑞气蘭芳“,就在我家乡镇隔壁一座可爱山岗,叫“目睡岗”,这对比有一种“螽斯衍庆”的感觉,实在是有趣的文化现象。客名君在《寻味客家》一书中简要介绍了江院士,放了一张流光溢彩的东方明珠塔照片,这里面的五大建筑,都有江欢成的贡献。

江欢成院士设计的东方明珠塔夜景(图虫)

“我是客家人”

著名土木工程结构专家

江欢成,1938年1月24日生于梅县,著名土木工程结构专家。1957年梅州中学毕业,1963年春清华大学毕业,199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2004年当选中国勘察设计大师。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原总工程师,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资深总工程师,江欢成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董事长。

江欢成院士

江院士作为大屯煤矿主井主设计人,设计了世界土木建筑史上罕见的80米超深沉井,在国内首次成功地将30米天线卫星地面站设计在软土地基上,获全国科学大会奖。

在上海金茂大厦工程中,他是设计总监和设计现场代表组负责人。由他总负责设计的东方明珠塔,把中华文化和现代科技完美结合,它的优美的造型,独特的结构被公众赞赏,成为上海市地标。总负责设计的世界最高塔雅加达塔,高558米,在和世界第一流建筑师的竞争中一举中标,为我国建筑设计开拓国际市场做出了贡献。

2004年12月,他以“把设计做得好些再好些”为宗旨,成立了江欢成建筑设计公司。在上海、厦门、包头、三亚、北海、盐城等地成功设计了许多优秀建筑,成为当地地标。他长期致力于优化设计、天空城镇建设和极罕遇地震不倒建筑的试验研究。

每当记者让他分享设计体会,江换成喜欢从“我是客家人”谈起。客家人在艰苦环境下求生存,造就了“不怕苦、不怕累、不怕脏、不怕死”的奋斗精神,这种精神影响着他的一生。

“真学问从五伦起,大文章自六经来”

目睡岗的瑞气蘭芳和韫石之光

江欢成院士的祖居位于梅县城北目睡岗的泉塘江屋,堂号为“济阳堂”(江氏堂号)。目睡岗,意思是过去的挑夫累了,在岗顶大榕树下睡目休息。后来改为福瑞岗。江氏祖屋名为”瑞气蘭芳“,建于1874年,为泉塘江氏第18世、江欢成的高祖父(客家人称高祖父为阿白)江瑞蘭所造,屋成之时还在门前种上了米兰树和桂花树各一株。

瑞气兰芳的周围有江氏13世江骏开公建的青云庐和江骏献所建的光裕楼等族屋,还种了龙眼树、大果眼、小果眼、鸡臂檑等百年老树。每到初夏花开季节,这里就兰桂齐芳,温馨怡人。

江院士的祖屋“瑞气兰芳”

泉塘江氏,最早可以追溯自西周时期的江国(公元前770年),大禹的儿子嬴伯益(元仲)封地于江,成立了江国(河南驻马店正阳县),春秋时为楚所灭,子孙以江为姓,后迁至济阳考城(河南兰考东北部)。

唐初这支江氏入闽,江塙在江西都昌做官,其五世子孙江万里为南宋宰相,并于宋末抗元殉国。江万里的第6代孙,即为梅县泉塘江氏的第1世江百十郎,约在1285年,随文天祥义军,从福建龙岩迁到梅州程乡,落户长沙圩,第2世江骏开公迁至目睡岗山坡上的泉塘边。泉塘里面有泉眼,旁边还有一口甜水井。

第12世迁至梅县城北江氏,生于康熙年间,葬于高排半山腰的风水宝地,为泉塘江氏先祖,是泉塘江氏现在还祭祀的最早祖先。梅县城北江氏为大姓,有200多户。

泉塘、甜水井

江院士的祖父江玉麟(字韫石)是济阳堂江氏的第20世,为清代秀才,儿子们个个知书达理,写得一手几乎可供临帖的好字,包括他的父亲江均生(字慕衡,1902-1971)。

江均生曾赴毛里求斯打工,解放前是佃农(家里没有田),种祖尝七亩田,每年负责高排和出火亭两地祭祖,请泉塘江屋上百人吃两顿饭,所以江欢成院士对客家式祭祖场景十分熟悉。江均生平时主要在泉塘边摆摊卖豆腐、仙人粄、卤味为生,生活清苦,经常处于等米下锅的境地,一年到头主要喝稀粥,以苦脉、番薯叶做菜,只有过年和农忙才可以吃上饭。

江均生写得一手好字,擅长嫁接果树,并且会做一些验方中药,经常给邻里赠药,为人睦邻敦厚,乐善好施,深得邻里尊敬。因子女众多,江均生从起会子到佃耕尝田劳作不息,又借遍了所有可借的亲友。每天等米下锅,生存压力繁重。但江均生认真记下了所有的欠债和恩情并一一清还,而对别人买自己东西的赊账,却在小黑板写不下时就擦了。

江欢成之父江均生手书的信

美轮美奂的书法体现当时客家之文脉

图片来自江院士整理的文献《韫石之光:我和梅县家乡》

母亲钟梅英勤劳持家,思维敏捷,虽然读书不多,但擅讲故事和唱歌,至今江欢成还记得很多她唱的客家童谣。她生了9个儿女,江欢成排行第7。江欢成院士生于1938年1月24日,为泉塘江氏第22世,按江家排辈为”官儒麟生成“的“成字辈”。他13岁前没有穿过鞋,初中收到当兵的三哥寄来的解放鞋,才算正式穿上鞋。平时考试时大嫂会给浓一点的粥加上点鸡蛋花花,就是最好的美味,美其名曰“蛋丝粥”。

梅县文风极浓,江家子弟每天晚上围坐在黄豆大的煤油灯下读书,一家人在吃苦中养成吃苦、勤劳、节俭、仁慈的性格,氛围很好。长大后,九个兄弟姐妹多在各地科教文卫体系工作。

江欢成祖父邓韫石公的妹妹嫁到石扇,有个儿子叫彭明(字精一,即后来当东山中学校长和梅县县长的彭精一先生,参见文章彭精一 | 建国后梅县出了1名国足主帅、44名国脚,这里最老的足球场地早先是怎样的?谁修的?)。江欢成的二哥江平成后来当了东山中学学生会主席,毕业于上海交大,后来成为彭在台的电台公司高官,担任过总统的客语翻译,妻子为曾举直将军之女曾云珍。彭精一先生后来去世,也是由江平成帮忙操持的后事。

祖屋、米兰、桂花三老成格“瑞气兰芳”

江氏祖屋250平米,在150年历史中培育了超过360多位宗亲。该屋五十年代墙身已经开裂,门头几近坍塌。后来江氏子孙团结一气,将祖屋修葺一新,通往屋子的羊肠村道后来也筑堤加宽,体现了客家人敬祖睦宗、重视胞衣迹的传统。梅州市政府也拨款在村道口立石,上刻“院士故里”,体现文化之乡的特色。

“院士故里”碑刻

除了风水格局,江氏祖屋最具内涵、最为珍贵的是里面的楹联,这可能是这个家族以正直家风传世、涌现院士人才的根源。

江氏祖屋进厅门联为“真学问从五伦起,大文章自六经来”,告诫子孙做人要讲礼仪、亲骨肉、珍自爱、同甘苦、重诚信,并勉励子孙重视读书、勤进学问。上厅对联为:慈孝友恭一堂吉庆,诗书礼乐满室荣华,讲治家之道。下厅对联为:传家有道惟存厚,处世无奇但守真,讲为人之道。

江院士少年时家境清寒,正是忧患时代,但是这些都没有阻碍他们姐弟读书进学。江欢成童年在青云庐私塾接受启蒙,在两厢小学毕业之后升入梅县乐育中学读了半年(参见瑞士冠军国脚、传教士万保全在梅州兴办教育、传播足球的故事),因交不起学费而退学改考了免费的省立梅州中学,读了七年至高中毕业。

梅州中学当时是蜚声岭东的省立重点学校,在当时全省排行第三,仅次于广州广雅中学和潮州金山中学。梅州中学入学考试严格,学风良好,很多华侨子弟慕名而回来就读,升学率百分百,在30-50年代的毕业生中涌现了8个院士(参见:1904年创立的梅州中学,出了8位院士40多位将军240多位教授级专家,当年的师资是怎样的?)。

小学和大学时期的江欢成

江欢成自小养成活泼向上、喜欢唱歌的乐天性格,一如他名字中的“欢”字。在中学期间,他是梅中的校体操队员、合唱队指挥。后来学习建筑,他更是受杜甫的感召,立下“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志向,以优异成绩考上清华大学土木系工民建专业。江院士设计的建筑,线条流畅而美,每每带有一种豫卦喜悦之美,也许也是名中的欢字使然。

1957年江欢成考上清华大学,和兄弟姐妹离开老家前在祖屋前合影

(左起:江健成、江强成、江惠琳、江欢成、江尚成)

1957年高考,梅县的考生人数,比山西全省还多。这一年,江欢成从梅州中学毕业,考上清华大学。在他赴北京上大学时,家中78岁的失明老祖母还摸索到池塘,为他洗蚊帐。江欢成在之后的学业和事业中,也养成了“不怕苦不怕累不怕脏”的精神。

江院士走在目睡冈山路上

2013年10月1日,49位江韫石子孙带家眷共101人从印尼、美国、香港、广州、上海、韶关、茂名等地跋涉赶回老家,祭祖团聚。祭祖的子孙团结、浩浩荡荡,场景壮观,十分具有客家特色。其家族文献中齐整的族谱和带福相的照片,可见实为敬祖睦宗、敦诗悦礼之家。

1982年,在祖屋旁边鸡臂檑爬树的江家孩子们

中间为江欢成院士之子江春,后来也成为一位杰出的建筑设计家

“勇于创新,胜于前人”

负笈清华和英伦,设计之路层层进阶

在清华大学,江欢成靠着客家人的一股刻苦劲,在外语方面很快赶上了那些来自大城市的同学,在毕业时获得了清华大学的“优秀毕业生”殊荣(清华的优秀毕业生为各院系顶尖学生,只有少数学生可以获得)。江欢成在就读期间,加入了清华文工团,清华文工团出人物。

江欢成在清华

1963年,江欢成在清华大学土木系工民建专业以优异成绩毕业,他在志愿上填了洛阳、兰州、包头等最艰苦的地方,但也服从分配。最后他被清华大学分配到当时全国最好的设计院——华东工业建筑设计院工作。

期间江欢成不断接到各种极具挑战的设计工作,包括上海徐汇煤球厂,华东院大楼的加层、虹桥机场塔楼结构设计、孙家宅咸鱼加工厂等。他从第一个项目就开始搞结构革新,把豪式屋架中的5根腹杆,减为一根横杆,得到了清华学长冯乃昌的支持。为了保证质量,他在结构厂蹲点三个月,从试制到成功,不断夯实设计基础。

他在大屯煤矿主井设计中首次设计了世界土木建筑史上罕见的80米超深沉井。一开始指挥部要求他按照当时权威专家的意见设计,但他根据分析,建议按照冻结法施工,否则无法实现。但在那个时代,标新立异是不受欢迎的。最终结果正如江欢成所分析的那样。

1965年,江欢成主动报名参加大三线建设, 申请调入位于贵州遵义的建设部第二综合设计院,他设计了落地拱结构、干打垒结构,实现当时的“山、散、隐”要求。

1968年,江欢成回到上海,历任技术员、工程师、组长。他在喊口号背语录的同时,还做了很多大工程。其中上海卫星地面站项目,其设备从美国进口,美国人要求放在佘山保证岩石作地基,但是上海市坚持要放在七宝。项目结构设计任务落在江欢成身上。他创造性地设计了长桩和带肋板的抗扭基础,首次成功将30米天线卫星地面站设计在软土地基上,后来被评为70年代上海优秀设计,荣获1978年第一届全国科学大会奖。

江欢成在华东建筑设计院时期

江欢成还负责了火箭总装车间的设计。他设计的预应力屋架,整体起板吊装,十分成功。这个装置一直用了二三十年至今。梅山炼铁厂锻工车间、上无18厂等,都有他的关键设计。

1975年,江欢成首次将鱼骨式剪力墙成功运用于赞比亚总部大楼工程设计,荣获”建工部援外战线先进工作者“称号。这部大楼共有6万平米的建筑群。江欢成的这种结构,在前几年(21世纪)才有人把它当作新型结构推出,殊不知这已经是江欢成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的设计了。1983年,江欢成回到赞比亚完成该工程的结构施工。期间他还认真学习了英语(他在梅州学的是英语,在大学期间他学的是俄语)。项目结束后他升任总工程师。

1980年,经竞争选拔,加上清华大学优秀毕业生的殊荣所致,江欢成获得了英国大使馆文化参赞的青睐,幸运破格中选CBI奖学金,到伦敦加的夫大学(Cardiff University English School )学习。这时候,他已经42岁,看英文都有些老花了。

1981年,江欢成以访问学者的身份,在国际著名设计公司ARUP伦敦公司和ARUP香港公司学习高层建筑的设计和分析,加上在Cardiff大学学习英语共两年多,成为他的设计迈向国际的一个关键点。他参与了香港交易广场大厦等设计。ARUP公司的结构设计能力,位居世界前列。江欢成认真研究了其设计,并掌握了其中规律。在项目结束时,他没有接受ARUP抛来的橄榄枝offer,而是选择了回到祖国。

江欢成努力推行创新和优化设计。第一个是高层建筑的优化设计。他对高层建筑设计中进行大刀阔斧的优化,使建筑空间灵活、重量减轻,减少冗余的墙柱,例如沪太新邨、太阳塔等。

江欢成将“勇于创新、胜于前人”作为座右铭,给自己和团队提要求,每个设计,都要在前人基础上做得更好些。

“创上海腾飞标志,树世界建筑丰碑”

东方明珠塔一战成名,雅加达塔一举中标

1986年至1995年,江欢成担任东方明珠塔设计总负责人。该塔被公认为上海市标志。2009年江欢成荣获建国60年建筑创作大奖。结构工程师获得建筑大奖,是实力的象征。

刚刚落成时的上海东方明珠塔

当时没有那么多建筑林立,天空的留白恰到好处

图片来自《江欢成自传》

东方明珠塔是华东院集体智慧的结晶。当时全国已经有很多雷同的电视塔。为了与众不同,设计出上海标志性的建筑,江欢成提出了多个可能的结构方案,尤其推崇三筒结构。江欢成的提议由东南大学博士孟建明形成方案后,所有人眼前一亮。经过几十个方案的优化,最终凌本立副总建筑师完成了塔的造型设计。

江欢成手绘的结构概念图

当时投标过程有来自华东院和其他各院的12个方案参与,几乎所有的评委都钟情于东方明珠的方案,但那三根斜撑、直径7米、长百米、呈60度的混凝土筒体,在当时世界建筑史上还是头一回。考虑到该方案可能建筑难度较大,有不少人开始倾向于和武汉塔、天津塔、北京塔等雷同的 “烟囱 糖葫芦”方案,这险些让东方明珠方案出局。江欢成和华东院院长项祖荃、副总设计师张秀麟和凌本立一起,对球体大小、高低杆直径及球体颜色反复论证,方案几次差点被否定,终于从12个候选方案中胜出。

江欢成院士和团队一起讨论东方明珠塔设计

(图片来自香港大公报报导)

独特造型对结构设计是巨大挑战。由于结构在高塔中的关键性,江欢成被指定为东方明珠塔设计的总负责人。他带领由建筑师、结构师、机电师、概预算师等角色30人组成的团队,没日没夜连续作战了三年半时间。

10万吨高塔,底板1.5米厚,三根大斜柱,在预制拼装的钢骨架上捣混凝土,质量让国内外同行赞叹。百米桅杆在10日内提升完毕,50米大球,托在一个预应力碗上,45米大球吊在一把大伞下,仅用一个鞘子固定,施工方便高效。江欢成设总为该结构特点编了首打油诗:浅桩支承薄底板,三个筒体三撑杆,七组大梁一根桅,一把大伞一只碗。

东方明珠塔现场设计组成员合影

(图片来自《韫石之光》)

江欢成在设计中打破常规,以最简洁的力学结构发挥最高效率,使东方明珠塔足以抵抗12级台方、9度地震。3个巨大的钢结构球状空间分别悬挂于塔身距离地面112米、295米、350米的高空,塔身11个球,地面4个小球,营造出盛唐诗人白居易《琵琶行》中“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意境(建筑泰斗吴良镛院士所形容)。

在主持建造的过程中,江欢成在设计室墙上挂上埃菲尔铁塔、自由女神像、金门大桥、悉尼歌剧院等图片,作为赶超目标。东方明珠塔建成后,外国杂志《Construction Today》说:巴黎有埃菲尔铁塔,伦敦有塔桥,上海有东方明珠。

东方明珠塔总高度达468米,但却没有占用多大土地面积,在寸土寸金的上海难能可贵,不仅节地、省钱还提高了安全系数。一序列的创新,使该塔被外媒誉为“新上海崛起的象征”。东方明珠塔将中国文化和科学技术相融合,建筑和结构和谐统一,成为上海市地标。

东方明珠塔的成功,让江欢成一战成名。1995年,江欢成当选英国土木学会、英国结构工程学会(FICE和FIStruct E )的资深会员(FELLOW,而不仅是MEMBER)。1995年5月,他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一批选举产生院士)。

江欢成每天骑车跑东方明珠的工地

1991年江欢成立在东方明珠工地边的牌子

上海陆家嘴五幢建筑都有江欢成的贡献

东方明珠、水族馆、碧玉兰天、金茂大厦、招行总部

东方明珠塔建成后,江欢成在1995年率团队前往印尼投标雅加达塔,在与世界一流设计师较量中一举中标,负责设计这座世界最高塔,为中国建筑设计行业进入国际市场迈出具有战略性的第一步。

雅加达塔设计部,部分设计成员

印尼雅加达塔系当时世界最高塔,558米高,建筑面积达32万平方米,地下停车3700辆,规模之大为世界建筑所罕见(828米高的迪拜塔2010年才落成)。当时中国的设计管理水平还比较落后,人才方面也难于和国际接轨。江欢成是雅加达塔的设计总负责人,这个项目给他带来极大的挑战。

江院士主持设计的印尼雅加达塔——亚洲巨人

1995年,主持东方明珠设计组后,江欢成又主持设计了印尼雅加达亚洲巨人塔,为当时世界第一高塔。该塔建筑面积39万平米,是东方明珠的4倍多。可惜的是这座塔动工之时遭遇了1997年金融危机,2004年复工时又遇到海啸。

手持东方明珠塔和亚洲巨人塔

1999年,江欢成院士作为业主顾问和设计代表的420.5米高的上海金茂大厦竣工的工程设计总监,为当时中国内地第一高楼、世界第三高楼。此外,他还完成了白俄罗斯明斯克塔方案,广州民意调查第一的木棉电视塔方案、越南塔方案等知名建筑方案。

“建筑梦想家”

可持续发展和结构创新优化

1998年,华东院和上海院合并成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这是设计事务所进行民营化的开始。江欢成任总工程师兼江欢成设计所所长,并兼任同济、清华、浙大等院校的博导和教授以及上海市建交委科技委副主任。另外,在思南公馆、上海展览中心、上海音乐厅等沪上知名建筑的休整和保护中,也有他的身影。

江欢成在设计和实施中注重全局观念和团队协作,认为工程是一个整体,各专业的协调和相辅相成十分重要。他乐于与建筑师、工程师沟通,积极往工地跑,在设计中也将建筑和工程要点考虑在前,保证方案的整体性。

在建筑行业中,结构师总体求稳、保守。但江欢成院士在市场化的设计实践中,不断在建筑领域提出新的理念、技术和设计,以解决城市土地资源稀缺的问题。他提出:优秀的建筑需要优秀的结构,合理的结构成就结构之美。

江欢成率领团队开展了多项有意义的工程设计优化,为国家和业主省下大量资金和建材。1985年他为上海仙霞高层住宅进行的结构优化,删掉了很多剪力墙,在当时每栋楼可节省100万元。他的优化设计后来成为设计院通用图,在多个工程中被套用。

江欢成公司设计的北部湾一号

重庆朝天门滨江广场,经过江欢成公司的优化,省了2.3万立方米砼。深圳会展中心,按照优化,可省一半的钢材,提升亿元以上效益。上海陆海空大厦,省了16根柱子、8700平砼。之后他们又中标了西湖会展中心、碧玉蓝天大楼、友谊仙霞购物中心、嘉定顶峰购物中心、昆明汇都广场、重庆红鼎公寓三幢塔楼等。昆明汇都广场更是在国际竞标中获得了第一名。江欢成院士还提议对上海会展中心进行提升,并成功主持了上海音乐厅的提升和移位。

2004年,江欢成被评为中国勘察设计大师。同年,上海江欢成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成立,66岁的江欢成任董事长、总工程师。期间他担任了印尼雅加达塔设计总负责人。并完成了多项地标建筑设计。江院士努力践行和推广优化设计,积极宣讲天空城镇设计理念。2007年开始,江院士还担任了上海市科协副主席。

江院士以设计创新和优化设计为主题,奔走宣讲,在同济大学、哈工大、广东工学院、茂名市建委、徐州市建委、武汉市设计院等地演讲,鼓励同行在尊重科学的基础上,敢于突破常规,走创新之道,获得了广大年轻设计师的欢迎。

作为结构专家,江欢成院士多次被邀请参加重大建筑事故的鉴定和处理。为了探索事故真相、细究问题深层原因,江欢成院士坚持讲真话。

江欢成院士担任莲花河畔倒楼事故分析专家组组长

2009年6月27日清晨5时30分左右,上海闵行区莲花南路、罗阳路口西侧“莲花河畔景苑”小区, 一栋在建的13层住宅楼全部倒塌,造成一名工人死亡。这起事故实属罕见,社会影响恶劣,性质非常严重,是一起重大责任事故。江欢成院士担任事故分析专家组组长。江院士时常在讲座中以此案例作为警醒,强调在建筑设计中结构师不可忽视的贡献和作用。

在创新的大道上,这位客家院士的思维从未止步,这位耄耋之年的大师,思维的开拓性像一个不断探索的极客少年。他为未来的建筑提出了进一步的构想。例如高千米的现代化农业大棚热气流发电塔设想,以及天空城镇构想:高层建筑多层化,垂直设施市政化。他提出用造桥的办法盖房子,创造安全、节地、宜居、高效、预制、拼装的高品质建筑。

集标志、观光、农业、太阳能一体的现代化热气流千米发电塔

江院士的高层建筑多层化和模块化桥式天空城镇

在建筑思想方面,江院士将应县木塔极震不倒原理应用到现代建筑方面,可谓对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炉火纯青的传承和发扬。应县木塔走的是铰接柱脚和弹塑性节点耗能的模式,和风、地震等自然力量“打太极拳”。因此江欢成提出建筑物御震采取抗、减、放、挡,而不是简单的一个抗字。江欢成设计公司在杭州做了一幢在万年一遇的地震下不至倒塌的结构设计。

以应县木塔为思想根源的极震不倒建筑在杭州余杭实现

2010年,江院士的儿子江春加盟上海江欢成建筑设计公司,任总经理和总建筑师。江春同济大学毕业,是苏州东方之门、上海招行总部、厦门世侨大厦、深圳大学图书馆的总设计师。

因为工作关系,江院士到过全国34个省市自治区,在英国、香港、赞比亚前后共有四年时间。退休后又与夫人到处旅游,足迹遍及全球六大洲、四大洋。

江院士在八十多岁时,仍然每天超时上下班。2022年上海封城之际,江院士坚持锻炼,跳绳时矫健的身姿,体现了热爱体育的传统。

江院士感念家乡,认真进行文化考证和回溯,将家族的历史和族人的回忆整理成书《韫石之光:我和梅县老家》,所录亲恩人物,详细入微,真切感人,堪称是关于客家人在忧患时代艰难图存、坚持文化的一部缩影。

江欢成院士带孙子看老家的甜水井

江院士在梅县祖居前开家族联欢会

图片来自江院士所著家族文献《韫石之光:我和梅县老家》

参考文献:

《韫石之光:我和梅县老家》

《江欢成自传》

江欢成院士相关报导等

推荐阅读:

瑞士冠军国脚、传教士万保全在梅州兴办教育、传播足球的故事

1904年创立的梅州中学,出了8位院士40多位将军240多位教授级专家,当年的师资是怎样的?

彭精一 | 建国后梅县出了1名国足主帅、44名国脚,这里最老的足球场地早先是怎样的?谁修的?

《寻味客家》选登 | 月尾冬至节,祠堂多春色

足球史话 | 梅县东山中学在创校初期就确立足球传统,涌现了足球名将、足球贵人、足球投资者、足球管理者等人物

上海东方明珠塔总设计师江欢成院士从祖屋瑞气蘭芳到天空之城

上海东方明珠塔是谁设计的

上海东方明珠塔是由江欢成设计的。

江欢成(1938.11.23--)广东省梅州市梅江区城北客家人。土木结构专家,著名工程结构专家。高中毕业于梅州市梅州中学。196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高级工程师、总工程师,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总工程师,江欢成设计事务所所长。

长期从事建筑工程设计,在大屯煤矿、航天部新民厂总装车间、上海卫星地面站、赞比亚党部大楼、电子部1421所、高层住宅结构优化设计以及上海东方明珠塔等重大工程中,创造性地做了大量工作。

扩展资料:

东方明珠塔建筑结构:

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是多筒结构,以风力作用作为控制主体结构的主要因素。主干是3根直径9米,高287米的空心擎天大柱,大柱间有6米高的横梁连结;在93米标高处,由3根直径7米的斜柱支撑着,斜柱与地面呈60°交角。

该建筑有425根基桩入地12米,上千吨的3个钢结构圆球分别悬挂在塔身112米、295米和350米的高空,钢筋混凝土的建筑加3根近百米高的斜撑。电视塔的塔身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其设计抗震标准为“7级不动,8级不裂,9级不倒”。此外,该建筑还有着良好的抗风性能。

东方明珠塔简介:

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The Oriental Pearl Radio&TV Tower)是上海的标志性文化景观之一,位于浦东新区陆家嘴,塔高约468米。该建筑于1991年7月兴建,1995年5月投入使用,承担上海6套无线电视发射业务,地区覆盖半径80公里。

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是国家首批AAAAA级旅游景区。塔内有太空舱、旋转餐厅、上海城市历史发展陈列馆等景观和设施,1995年被列入上海十大新景观之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江欢成

上海东方明珠塔总设计师江欢成院士从祖屋瑞气蘭芳到天空之城

东方明珠是谁设计的

修改了要求返顶
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总设计师江欢成
1991年7月30日动工,1994年10月1日建成
江欢成(1938.11.23--)土木结构专家。广东省梅州市人。196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高级工程师、总工程师。长期从事建筑工程设计,在大屯煤矿、航天部新民厂总装车间、上海卫星地面站、赞比亚党部大楼、电子部1421所、高层住宅结构优化设计以及上海东方明珠塔等重大工程中,创造性地做了大量工作。第一次成功地将30米天线卫星地面站设计在软土地基上,获全国科学大会奖;是世界第三高大楼金茂大厦(420米高,88层)业主的设计顾问组和SOM的设计代表组的负责人。由他总负责设计的东方明珠塔(463米),在造型、结构及功能等方面,得到国内外普遍好评;总负责设计的558米高世界最高塔雅加达塔,在和世界第一流建筑师的竞争中一举中标,为我国建筑设计开拓国际市场作出了贡献。
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http://baike.baidu.com/view/287135.htm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