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功德箱怎么讲解,禅宗公案的智慧启迪

来源:星辰影院人气:671更新:2023-02-20 06:44:17

禅宗公案的智慧——功德箱里无功德

今天我们分享公案可以说叫当和尚遇见皇帝,依然是达摩祖师的公案。

达摩在他的父王去世之后,就找到般若多罗尊者请求出家跟随师父,跟随师父近四十年后,般若多罗尊者把禅宗衣钵传给了达摩,于是达摩成了第二十八祖。尊者也对达摩做了详细的交代,并叮嘱他67年之后前往震旦也就是我们中国来传播正法。

67年后,达摩按照师父的叮嘱,来到了中国,那一年,是公元526年的9月。当时的中国正是南北朝的时候,南方是由宋、齐、梁、陈的梁朝,也就是梁武帝当政,大家知道,梁武帝是中国史上被称为第一个菩萨皇帝。听说印度来了这样一位高僧大德,当然很欢喜,专门派特使从广州把达摩祖师迎接到都城——南京,当时叫金陵。一年之后,527年的10月1号,达摩来到了南京。

当时的达摩已经141岁,梁武帝举行了盛大的欢迎仪式。礼仪结束以后,请法正式开始,武帝就问达摩:“请问圣僧,朕继位以来,造了很多的寺庙,抄写了很多的经典,度了无数的众生,还做了种种的布施,你看我的功德有多大?”

达摩说:“并无功德。”

武帝一听,很奇怪,说:“何以无功德?”

达摩说:“你的造寺、写经、布施等等,都属于人天小果,有漏之因,如影随形,虽有非实。”

武帝听了,心里很不爽,问:“那请问什么是真功德?”

达摩说:“真功德,那是要有净智妙圆,体自空寂,如是功德,不以世求。”

武帝听了就更加摸不着头脑,转个话题问:“请问什么是圣谛第一义?”

达摩说:“廓然无圣!”

武帝就更加恼火了:“请问圣僧,对朕者说话的人是谁?”

达摩说:“不认识。”

亲爱的伙伴,如果你是梁武帝,你会怎样的心情?

皇帝很不爽,达摩也知道,自己跟梁武帝机缘不契合,于是告别了武帝,北上,一苇渡江,去了少林寺,在少林寺的一个山洞里面壁。

好,公案我们就谈到这里。

1500年前,梁武帝以及他身边的人根本理解不了达摩所讲,在当时人们难以理解,过后人们也难以理解,到今天还有很多人难以理解。大家知道,我们到寺庙里去,寺庙里都有功德箱,我们会往里面捐款。那如果我们请了一部佛经,佛经里面都写的很清楚:如果你印刷佛经,印制佛像,更别说造佛塔、造佛寺,那都是功德无边啊!怎么梁武帝做了这么多,达摩却说并无功德。

我相信我们在场的伙伴,如果你第一次听这个公案,你也一定会奇怪:我们做企业家我们给寺庙捐款,我们作为普通人给寺庙捐款,我们捐这点款,我们都期望自己是有点功德的,寺庙里还专门有功德碑,你捐了多少钱以后都会刻在上面,但是我们捐多少都没有梁武帝捐的多呀!梁武帝捐那么多,半点功德都没有。这不是让人很困惑吗?

还有人说,禅宗公案都是不能讲的,不能去解公案的,一解就错。而这个公案,六祖大师就专门解过。

那是近二百年之后,到了唐朝,六祖开堂讲法,当时的韶关韶州刺史,他就把达摩与梁武帝这个公案拿出来请教六祖,问:“为什么梁武帝一点功德都没有啊?”

而六祖非常明确地说:“武帝心邪,不知正法,他的确是没有任何功德。他布施设斋,造寺写经,做的这些都是为了求福,求福那个叫人天小果,那个叫修福,叫福报,福德与功德是不一样的。”

“功德是什么?”

六祖说:“见性是功,平等是德。功德在法身中求,功德在自性中见!向外界你造多少寺庙捐多少款,都没有任何功德。”

经由六祖的讲解,做了功德与福德的区分,人们才知道达摩会对梁武帝说你半点功德都没有。原来,梁武帝做的这一切都是福德呀!

今天是我们这近百年来,中国经济最繁荣的时候。全国各地,有很多地方,都有种种的善事,寺庙的活动,也前所未有的兴旺,多少善男信女想着要为自己、为自己的家人积功德,捐款捐物。所以,我们所有的伙伴,都要用心来品这个公案,透过这个公案,让我们都来领悟,捐多少款,半点功德都没有。这样讲,不是指你不可以去捐款,福德也是要修的,叫福慧双修。重要的是,我们要区分,我们做的这个只是福德。如果你怀着要积功德去做了很多,却不知道它没有半点功德,这岂不愚蠢吗?这是这个公案给我们的第一个启示。

那有伙伴就说:“那我们可以如何来修功德呢?捐款捐物只有福德没有功德吗?”更究竟地说,也不尽然。

我举个例子:2013年的4月,大家记得四川雅安地区发生了地震,当时我正在浙江的绍兴开灵性财商的课程。当时一些伙伴非常的激动,说要给灾区捐款,有一位企业家找到我,对我说:“老师,你在课堂上发动大家,往灾区捐款吧!” 我就对这位企业家说:“请问,你为什么要捐款呢?”他说:“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呀!灾区里的人民正在受灾受难,我们出不了力,我们出一点钱,这不是我们的本分吗?” 我说:“赞叹!了不起!同时当你把他们当灾民的时候,你在帮他们的时候那你害了他们。”企业家很困惑,当我做了进一步解释后,他就说:“那难道我们不捐款捐物吗?”我说:“你当然可以捐款捐物,觉察一下:你捐款捐物的起心动念,你的发心不是去帮助灾民;而是通过这样一个捐款,让我们对灾区人民心怀感恩,他们以自己受灾的方式,或者他们是佛菩萨的千百亿化身,以受灾的方式给了我们一个对峙自己贪婪的机会,我捐款不是为了灾民,而是为了对峙自己的贪婪,是让自己放下对钱财的执着和贪婪。如果你的起心动念是这样去捐款,那你不但积了福报,你还积了功德。这才是真正的福慧双修!当你有了这样的觉悟,有了这样的发心,福德功德就是不二的。当然,如果更究竟地讲,叫三轮体空,也就是:没有受施者、没有布施者、也没有捐的款捐的物。这个就是达摩讲的,拥有这份洞见,拥有这份觉悟,拥有这份智慧,这种智慧就叫净智妙圆,体自空寂;这个叫不住相布施,不住相布施福德功德就是不二,积福德的同时就积了功德。”

所以常有伙伴会困惑:说面对街上的乞丐做乞讨,他到底是真乞丐还是假的乞丐?如果是真乞丐,我们奉献一点爱心,如果是假乞丐,这岂不是让人气愤?把我们当愚蠢呐!其实这都着相了,我们用心去体会,面对所谓的乞丐,捐不捐款,你觉察一下自己的起心动念,我为什么而捐款?与对方无关,这是对峙自己的贪婪、破去自己的执着、表达自己的一个善心,那就与对方完全没关系了。这是这个公案带给我们的第二个启示。

这个公案当然还有极其微妙的部分,大家来体会,梁武帝为什么见到达摩,见到这样的圣僧,他开口就问:“我做了这么多的事,有何功德呀?”大家会看到,梁武帝所做一切,他那么虔诚信佛,他是直思的运思方式还是反思的运思方式?我们会看到他是法宝为上还是珠宝为上啊?看起来梁武帝表面上捐款捐物崇敬佛法,好像是法宝为上,他本质依然是珠宝为上的价值观啊!所以我们明白这一点,就会明白,六祖为什么会说梁武帝是心邪。

那这个公案还给我的一个震撼是,我们要实现我们的使命,完成我们人生的事业、伟业,当然希望得到更多人的支持帮助,我们要去影响有影响力的人,众人拾柴火焰高,尤其是位高权重的人能够支持我们,那不就让我们的事业、让我们的使命进展更顺利吗?达摩老人家已经141岁了,他从印度远涉重洋,乘船渡海、乘风破浪来到中国,要去完成他的使命,他多么有幸碰到了中国史上第一个菩萨皇帝——梁武帝,当时的梁武帝正是他一生中最辉煌的时候,史书上记载,这是一个极其有才华,文治、武功、音律、琴棋书画,等等,都是上上之选,更难能可贵的是,他对佛法极其虔诚,他几次舍身到寺庙去,最长的一个多月时间,让大臣用钱财把他舍回来,他自己熟读经典,我们金刚经分了32品,就是他的儿子分的——叫昭明太子。他是真心热爱佛法,达摩的到来也让他欣喜若狂、恩宠倍至。达摩要实现他在中土传法的使命,有这么一个皇帝来支持,这个事业该有多么的顺利呀!可是达摩面对梁武帝的提问,当他发现梁武帝的本质竟然是心邪,竟然是求福报,他的对话中直接硬邦邦地怼回去,连解释都不解释,直接失去了这个大客户。大家来体会这不震撼吗?我们看到达摩的价值观是什么?达摩的智慧,他要实现自己的使命完成自己的事业,他最看重的是什么?大家要知道,达摩是个辩才无碍的人啊!智慧通达的人啊!一生中参加过无数次法会的辩论。他面对梁武帝,这样一个对佛法虔诚的人,他为什么不去先跟后代?为什么不顺着梁武帝的思路以迎取梁武帝对他的支持呢?为什么不在梁武帝跟前创造自己的好感吗?他完全有机会呀!他也完全有这个智慧和能力呀!为什么就硬邦邦地顶回去了呢?这件事情让我好好地思考,在达摩看来,事业成功不成功,关键点到底是什么?这个公案让我越品越让我惭愧,越品越让我心惊。做事业,选对人 比选对势力,要重要的多!让我们看到达摩的智慧!

(主持人:史书记载,一位141岁的长者远渡重洋来到中国,只为老师的一句。,一千年之前,他来了,他留在这里。当他遇见对他毕恭毕敬的皇帝时,他没有追随停留,他选择坚持真相。在他点拨福德和功德,而对方时机未到时,他没有勉强,而是继续去走自己的路。难道这些经历不足以称为传奇吗?达摩祖师为传正法而来,他为使命而生。而现在,众多卓越的人士,而恰恰具备这样的特质,不忘初心,自我反思,成就了一番探索生命真相的事业。在达摩祖师践行生命真相的道路上,也让我们相随,反观自照,提升智慧!)

佛教功德箱怎么讲解,禅宗公案的智慧启迪

2020-04-01

成长日志第288天

家名:温暖有爱之家

家规:真诚待人不自欺,学会看见懂得感恩,正面如是的表达自己的情绪和看见。

家风:微笑带来好运,赞赏提高能量

常规作业:静心冥想 诵读《楞严咒》《祈祷文》做镜子练习

目标:在2020年12月31日之前,活出我想成为的样子,具体表现为:

1健康:内外兼修,体重达60--63公斤,身体各个器官呈现我感觉舒适的状态。

2自我:(1)做贤淑的妻子,给予伴侣温柔的爱,同时坚定地支持爱人工作更上一层楼。

(2)做高能量的智慧妈妈,具体表现为当孩子有情绪升起时,我可以平静面对,且带有觉知地给予孩子情感上的认可与清明的陪伴。

3家庭:做家庭高能量M场的创造者,让爱在家里流动。

4事业:(1)做优秀的红带教练。

(2)做行走的智心馆

(3)做优秀的观念与规画老师。

使命:自我觉醒引领家族,陪伴生命,唤醒生命。

愿景:国泰民安宜室宜家。截止2020年12月31日之前,我每天可以带着觉知生活,能够清明地看着自己的念起念落,经由冥想以及学习,每天大部分时间可以定格在平静安宁的状态,进而生发出笃定的自信与完全的信任与交托。看到爱人健康热情的生活,孩子们积极乐观的面对学习,热情开朗地拥抱生活。身边有越来越多的伙伴,因为我的陪伴,而走上学习之路,能够更多的觉察自己内在情绪的源头,呈现出自性的圆满,各个都活出了自己生命的冠军本色。

身份:我是觉者。(我是智慧富足,时刻觉知地人,我是贤良淑德的妻子,我是孝顺感恩的儿媳与女儿,我是智慧清明有耐心的母亲,我是行走的智心馆,我是智慧开启,福德深厚,利愿众生的优秀心理教练。)

信念:健康:身心合一才是真正的教练。婚姻:婚姻是两个人的事情,幸福是一个人的事

亲子:1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种子,只需要相信就好

2每对夫妻都是发现美的使者,只需要训练就好

3每个家庭都是成就幸福人生的花园,只需要感恩就好

4学习不仅仅是外求知识技能,更是内在自性圆满。

5金钱不仅是福报与能量的显化,还是为生命服务的精灵。

价值规条

安宁

1当我情绪升起时,我深深地呼吸三次,看向念头时,我是安宁的。

2当我清晰的觉知自己的念起念落时,我是安宁的。

3当我聆听身体的表达时时,我是安宁的。幸福

1当我发自内心感恩时,我是幸福的。

2当我允许一切如他所是发生时,我是幸福的。

3当我臣服接纳一切时,我是幸福的。

4当我不断实证所学时,我是幸福的。

5当我每天用佛眼看世界,佛心爱世界时,我是幸福的。

感恩

1当我内在涌动柔软慈悲时,我是感恩的。

2当我安然入睡时,我是感恩的。

3当我快速回归时,我是感恩的。

4当我保持头脑清醒时,我是感恩的。

能力:

内:回归,觉察,看见,相信,接纳

外:聆听,选择,感恩,沟通,微笑

行为:

1每天读书,祈祷文,《大学》

2每天表达对爱人与孩子的看见与爱。

3每天聆听孩子聊天

4每天静心冥想

5每天写成长日志。

6每个月至少读一本书。

环境:1我的温暖有爱的家庭和家里每一个爱我的高能量的家人。

2我的每一个留住或滑过的念头。

观《功德箱里无功德》有感

再次观看包老师讲解的禅宗公案《功德箱里无功德》,有一份豁然开朗之感。这宗公案曾经读到过,却始终是一头雾水,不知其所言,而今天看罢直言自己愚钝至极。

本人皈依佛门15年,这么多年以来,大大小小知名的不知名的,国内的国外的寺庙去过也不算少,而每每踏入寺庙最虔诚的事情,除了顶礼大拜之外就是舍尽钱包所有,且在内心慷慨激昂:我在做功德。生活中每每遇到滴水筹或是路边的乞讨,我几乎不会错过,都在自言:我在做功德。

时至今日,才发现我造了多么大的口业,我过往所做种种善举,正如六祖坛师所言:心邪,不知正法!确实如此,所有曾经庙宇中的大拜捐款,我都会在内心默默地将此“功德”回向给所爱的亲朋好友,生活中的点滴布施,我亦会默默地将那份“功德”回向给亲朋,却从来没有据此行为对峙过自己的内心,如此又何来功德?充其量只是自求一份福德而已!

这份功德与福德的区分,令我想起了凡先生在觉悟之后一直使用的功过格。了凡先生的功过格不仅仅对峙自己的行为,更多的在对峙自己的念头,一功一善念,一过一恶念,始终如一的坚持行善带来了改写了凡先生人生的福报,但此刻想来了凡先生真正翻转他的人生,所做的功德应该是造福当地百姓,诸如减免苛捐杂税之类,以至于在雷鸣电闪的雨夜,都会有隔空传音告诉了凡先生,他为百姓做的功德远远超过他每日的善举。

感恩包老师的智慧解读,让我对自己的行为有了一个正确的认识,对自己的心性有了一个提升的机会。往后余生,我还是会一如既往的行善,只是我内心的格局将不再是自己的亲朋,我会把身边更多的人装在心里。庙宇中我会感恩佛法的智慧,让我曾经混乱的内在有了一方净土,使我心有所归,终至渐次洞明我心光明;我会感恩建庙立像的每一个人,让我们每个人有机会弯下腰来,学会检视自己的傲慢,看到自我的渺小。生活中我会感恩我遇到的每一个所谓的弱势群体,感恩他们牺牲自己,来唤醒我内在的悲悯之情,以培植我的慈悲之心。

再次感恩,感恩自己生在这个伟大的祖国,感恩自己平日的善举,得来这听闻正法的福报。感恩!

佛教功德箱怎么讲解,禅宗公案的智慧启迪

禅宗公案

佛云:心是恶源,形为罪薮。
佛又云:心无厌足,惟得多求,增长罪恶。
佛还云:多欲为苦,生死疲劳,从贪欲起。少欲无为,心身自在。
佛云:若欲脱诸苦恼,当观知足。知足之法,即是富乐安隐处。知足之人,虽卧地上,犹为安乐。不知足人,虽处天堂,亦不称意。不知足者,虽富而贫;知足之人;虽贫而富。不知足者,常为五欲所牵,为知足者所怜悯。是名知足。
佛云:直尔少欲,尚宜修习,何况少欲能生诸功德。少欲之人,则无谄曲以求人意,亦不复为诸根所牵。行少欲者,心则坦然,无所忧畏,触事有余,常无不足。有少欲者,则有涅磐。是名少欲。
佛云:欲求寂静无为安乐,当离愦闹,独处闲居。
静处之人,帝释诸天所共敬重,是故当舍己众他众,空闲独处,思灭苦本。
若乐众者,则受众恼,比如大树,为众鸟集之,则有枯折之患。
世间缚着,没于众苦,比如老象溺泥,不能自出。
是名远离。
佛云:人有二十难:贫穷布施难;豪贵学道难;
弃命必死难;得睹佛经难;
生值佛世难;忍心忍欲难;
见好不求难;被辱不真(恼)难;
有势不临难;触事无心难;
广学博究难;除灭我欲难;
不轻未学难;心行平等难;
不说是非难;会善知识难;
见性学道难;随化度人难;
睹境不动难;善解方便难。
佛云: 人从爱生忧,从忧生怖。
若离于爱,何忧何怖?
佛云:财色于人,人之不舍,比如刀刃有蜜,
不足一餐之美,小儿舐之,则有割舌之患。
佛云:人系于妻子舍宅,甚于牢狱。
牢狱有散释之期,妻子无远离之念。
情爱于色,岂惮驱使,虽有虎口之患,心存甘伏,投泥自溺。
故日:凡夫透得此门,出尘罗汉。
佛云:爱欲之人,
犹如执炬逆风而行,
必有烧手之患。
佛云:夫为道者,如被干草,火来须避。
道人见欲,必当远之。
佛云:慎勿信汝意,汝意不可信。
慎勿与色会,色会即祸生。
得阿罗汉已,乃可信汝意。
佛云:佛子离吾数千里,忆念吾戒,必得道果。
在吾左右,虽常见吾,不顺吾戒,终不得道。
佛云:恶人害贤者,犹仰天而唾,
唾不至天,还从己坠;
逆风扬尘,尘不至彼,还坠自身。
贤不可毁,祸必不已。
佛云:饭恶人百,不如饭一善人;
饭善人千,不如饭一持五戒者;
饭一持五戒者万,不如饭一须陀洹;
饭百万须陀洹,不如饭一斯陀含;
饭千万斯陀含,不如饭一阿那含;
饭一亿阿那含,不如饭一阿罗汉;
饭十亿阿罗汉,不如饭一辟支佛;
饭百亿辟支佛,不如饭一三世诸佛;
饭千亿三世诸佛,不如饭一无念无住无修无证之者。
佛云:吾法念无念念;行无行行;
言无言言;修无修修。
会者近尔,迷者远孚。
言语道断,非物所拘。
差之毫厘,失之须臾。
佛云:学佛道者,佛所言说,皆应信顺;
比如蜜汁,中边皆甜,吾经亦尔。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