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高 画作,梵高的向日葵作品赏析

来源:星辰影院人气:723更新:2023-02-21 03:09:37

特约撰文 闪电侠

他生下来。

他画画。

他死去。

麦田里一片金黄,

一群乌鸦惊叫着飞过天空。

——波德莱尔

人们认识一位艺术家往往还是因为他画作的价格,例如文森特·梵高,想必是大家都熟悉的陌生人,多数人知道他是因为他生前潦倒,身后画作买到世界纪录,世界上的主要博物馆都收藏了他的作品。

但是梵高又有例外之处,他在1890年37岁时自杀身亡,1929年美国作家欧文·斯通通过探访梵高身前的经历,采访了大量的认识梵高的当事人,写就出版《渴望生活——梵高传》,此书风靡全球,几十年来被译成8O余种文字,发行数千万册,欧文·斯通当年还是26岁的小伙子。虽然他一生撰写了二十余部传记,但此书还是公认为他的代表作,被冠以文学名著的桂冠。不知道一生不能超越自己是什么感觉啊。

因这本书,加上他的书信集作为自传出版,梵高的身世打动了无数读者,很多人因为他的故事去看他的画。梵高不因画作就吸引大批粉丝,最后“路人粉”又被他的画作俘虏,转为“铁粉”,画好还是故事好?这就像“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的问题,当然这也是“段子手”喜欢的,例如达利就深谙此道——

我的胡子和画作一样著名

你不知道我是帽子收藏家

达利如果遇见梵高估计会打起来,因为梵高就不会作秀,他很“笨”。看他和高更吵架就知道笨拙本色,后文会向大家介绍的。

1956年好莱坞根据斯通原著改编拍摄了同名电影《渴望生活——梵高传》,虽然直到2014年,电影界一再重拍梵高,但很多观众还是认为1956年版的好。我作为梵高的“脑残粉”:看几遍书,收藏梵高不同版本的画册,每一部影片都会看,也是最喜欢1956年版。面对这类影迷,电影界估计也有点郁闷。就像看《射雕英雄传》,对很多观众来说黄日华翁美玲就是郭靖黄蓉。

片名:Lust For Life

中文片名:渴望生活-梵高传

导演: 文森特·明奈利 / 乔治·库克

编剧: Norman Corwin

主演: 柯克·道格拉斯 / 安东尼·奎恩 / James Donald / Pamela Brown / Everett Sloane

类型: 剧情 / 传记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语言: 英语

上映日期: 1956-09-17

片长: 122 分钟

这是西班牙版本的海报,演员和后面梵高自画像有多像?这就是海报要表达的意思。其实这部电影就是大型的cosplay,从梵高本人各个时期,到场景,到众多配角都是“神还原”,看看剧照和画作的对比——

看到邮递员出场我都惊呆了,太像了!

还包括他的房间场景

阿尔勒这座桥现在还在,被命名为梵高桥,是当地景点了。想当年市民向市政府集体签名请愿驱逐梵高,令人感慨!剧组将画中的船都还原了——

解密“帽子收藏家”梵高晚上是怎么工作的——

必须有的场景——

这家咖啡馆现在还在。

他住院的一年期间,将窗外的场景画了很多幅——

加歇医生出场也吓到我了,这是复活啊——

1990年5月15日,《加歇医生像》以8250万美元的价格卖给了日本收藏家,霸占世界画价冠军15年,这是现在也还是世界上卖价最高的艺术品之一。

梵高的最后一张画。此后他自杀了——

这场cosplay还有一帮画家们,我就不一一介绍了,高更、休拉、毕沙罗……太多了,喜欢印象派的读者肯定会看得很激动地——

片尾的照片墙,表达了什么?

文森特·梵高28岁到37岁9年里,留下了数量可观的作品:大约1100幅素描,近900幅油画,后期是一天一幅,要知道油画表面干需要几天,他还是写生!

他是天刚亮就出发写生,天黑了才回来,房东因为他乱把他赶出来,因为他要把画晾干啊!

居民们觉得他举止怪异“不务正业”瞎晃!

反正就是各种不容,这就是梵高一生的写照:

本来可以继承父亲职业去当牧师,因为同情矿工,和他们同吃同住、一起下井,结果被认为“失了体面”,导致牧师的儿子不相信上帝。

还有失败的爱情(当然向表姐表白的方式也是惊天地的),这个粗鲁笨拙的男孩在家乡也成“异类”。

表哥教他的绘画知识是学院派由石膏像开始的渐进式,和他强烈的表现欲格格不入,这个叛逆的家伙终于叛出师门。

在巴黎借住在弟弟提奥家,结果每天晚上恨不得通宵讨论,搞得弟弟筋疲力竭。

去阿尔绘画一面是疯狂的工作,一面是拮据的生活,把吃饭的钱都用来买了颜料,还要容受孤独和非议,好不容易盼来了高更,结果烈火遇上了汽油,第一天就开始为了艺术观点争吵,这就是一个相爱相杀死循环,结果导致割耳事件发生……

其实梵高的直脾气和天真完全不是高更这个江湖老油条的对手,吵架到打架都是完败。

喜欢梵高的读者也不用憎恶高更,他也是为了追求艺术过上潦倒悲惨的人生的伟大艺术家,令人唏嘘!

粗鲁、笨拙、偏激和率真、热情都集中在梵高身上,看书信集(自传)就知道他有大量阅读,文笔优美,思想深刻,而这一切当时只有弟弟提奥知道,支持他的艺术创作,自愿供养他的生活,使他得以专心作画。

梵高书信

还有一位知音——加歇医生他对提奥说过:“你哥哥是位伟大的艺术家。在以往的艺术史上还从来不曾有过和那些向日葵花的黄颜色一样的东西,就凭这些油画,就可以使你哥哥永垂不朽。”加歇医生相信,工作能够平抚梵高剧烈的情绪波动,千方百计地鼓励梵高绘画。对于加歇医生的医术,只能呵呵了。

有读者可能知道梵高是后映像派的代表画家,但什么是后映像派呢?

1874年,莫奈的画作《日出·印象》首次公开展出便遭到评论家的挖苦:糊墙花纸也比这海景更完整。在很长的日子里,莫奈的作品没有销路,生活最困难的时候,一个星期屋里没有炉火、没有照明,幸亏朋友送来的面包才没有饿死。

更有人按这幅画的标题,讽喻以莫奈为首的青年艺术家们为“印象派”,于是“印象主义”也就成了这个画派的桂冠。

电影里表现了梵高第一次看到印象派画展的震惊。

后来许多曾受到印象主义鼓舞的艺术家不满足于片面的追求光色,强调作品要抒发艺术家的自我感受和主观感情,梵高是其先驱,并深深地影响了后来的野兽派与表现主义。简单说就是主观用色!

后印象派代表人物还有爱画苹果的塞尚(现代绘画之父)、散尽家财爱土著的高更。

花絮:

这幅《星空》是最受欢迎的作品之一

当然还有不同版本——

汪星人版

喵星人版

蝠侠版

包括《三体》里面,星空是太阳系被二维化的图像——

“天啊,星空!”AA失声喊道。程心知道她说的是凡·高的《星空》,像啊,太像了。她脑海中那幅画的记忆,与眼前的二维太阳系儿乎完美地重叠在一起。太空中充满了巨大的星体,这星体所占的面积甚至大于它们之间空间的面积,但星体的巨大并没有给它们带来实在感,它们像是时空的旋涡。宇宙中,空间的每一处微小的部分都在惊惧和疯狂中流动着、翻滚着、颤抖着,像燃烧的火焰.却只散发出酷寒。太阳和行星,所有的实体和存在,只是这时空乱流产生的幻象。程心现在回想起两次看到《星空》时奇怪的感觉:画面中星空之外的部分,那火焰般的树,暗夜中的村庄和山脉,都呈现出明显的透视和纵深;但上方的星空却丝毫没有立体感,像挂在夜空中的一幅巨画。因为星空是二维的。他是怎么画出来的?

1889年的凡·高,精神第二次崩溃的凡·高,难道真的用分裂和谵妄的意识,跨越五个多世纪的时空,看到了现在?!或者反过来,他早就看到了未来,这最后审判日的景象才是他精神崩溃和自杀的真正原因?!

其实梵高是这样想的:“我一定要画一幅在多星的夜晚的丝柏树。……然而我的脑子里已经有了这幅作品:一个多星的夜晚,基督是蓝色的,天使是混杂的柠檬黄色。”

最后用我喜欢的另外一位画家的文字结尾吧——

我从青少年学画时起,一见梵高的作品便倾心,此后一直热爱他,到今天这种热爱感情无丝毫衰退。我想这吸引力除了来自其绘画本身的美以外,更多的是由于他火热的心与对象结成了不可分割的整体,他的作品能打动人的心灵。古今中外有千千万万画家,当他们的心灵已枯竭时,他们的手仍在继续作画。言之无情的乏味的图画汗牛充栋;但梵高的作品几乎每一幅都显露出作者的心脏在跳动。

——吴冠中

众志成城 防洪抢险

欢迎大家与长报君分享防洪抢险中的突发事、新鲜事、感人事:

1、关注长江日报官方微信(ID:whcjrb),在微信后台留言。2、关注官方新浪微博(@长江日报 )并留言或私信,也可直接@长江日报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长江日报快讯#。长江日报

众志成城 防洪抢险

出品:长江日报全媒体编辑:王戎飞校对:胡蝶

梵高 画作,梵高的向日葵作品赏析

作为外行如何去理解大师梵高的画作

梵高从小性格孤独自卑,让他成年后处处碰壁,生活拮据,穷困潦倒,只能靠弟弟提奥 [Theo]救助生活。他曾说:“在这岁岁年年里,我感到自己是一切的局外人。”文森特·梵高[Vincent van Gogh]作为后印象派的代表和表现主义的先驱,是家喻户晓的艺术家。一提起他,大家都会想起“精神病”患者、“割掉自己的耳朵”、“在麦田里自杀”等这样悲伤的信息。而当我们走到他的画作面前,又会被他画中所透露的生命力与感染力折服。

天空涌动的云彩、闪烁光芒的星月、近景如火焰般躁动的松柏,都为熟睡宁静的村庄增添了动感,我们知道没有任何一处真实的景色长这样,却又沉浸在这样的夜空里,无法移开眼。他的作品带给我们如此多的主观感受,我们又该如何客观地理解分析它们呢?我们可以从了解梵高的内心开始。梵高的内心可以用压抑这个词来贴切形容。自出生之日起,梵高就注定是个悲剧。他出生的那天,正是哥哥夭折的那一天,于是梵高的一生都背负着死亡的阴影。父母都沉浸在这种悲伤里,加上父亲是一个传教士,对他近乎严苛的管教,导致他的童年都是谨慎和焦虑的。梵高从小性格孤独自卑,让他成年后处处碰壁,生活拮据,穷困潦倒,只能靠弟弟提奥 [Theo]救助生活。他曾说:“在这岁岁年年里,我感到自己是一切的局外人。”至此,我们可以了解到了梵高画作的感情基调。欣赏梵高的画作还要把握一个核心思想:梵高注重的不是“真实的自然”,而是自我表达。他用色彩和形状来表达自己对所画之物的感受和希望别人产生的感觉。梵高曾说:“无论肖像画、风景画,我希望表达的不是感伤性的忧郁,而是深沉的悲痛。”那么我们该如何理解梵高作品中充满力量和感染力的绘画语言呢?一、读懂梵高作品中充满暗示的色彩梵高自己说:“颜色不是要达到局部的真实,而是要启示某种激情。”梵高学习印象派,主要用纯色来表达自己的画面,他的画面中常出现四种颜色:红、绿、黄、蓝。每一种梵高画作中的颜色都有其代表的独特意义。

梵高 画作,梵高的向日葵作品赏析

梵高一生40幅自画像,最后一幅看着看着就哭了!!

梵高是荷兰著名的后印象派画家,对二十世纪的艺术:尤其野兽派和表现主义,有着深远的影响。可惜的是,梵高生前并不得志,他的画作也没有多少人认可,还深受精神疾病的折磨。据说在 1885 到 1889 年之间梵高创造出了 40 多幅自画像,但是现在能找到明确的画作、具体的出处的有 38 幅,为我们展现了他的愤怒、疯狂、忧郁,以及偶尔的快乐。

1、第一幅自画像

这是梵高画的第一幅自画像,是一幅素描作品,眉头紧皱,眼神坚定。

2、早期自画像

这几幅自画像都完成于巴黎,除了最后一幅完成于 1887 年早期,其余的都是 1886 年完成的。此时梵高还没有受到印象画派的影响,画作整体色调还比较深沉,给人压抑的感觉。此时的梵高的确处于比较忧郁的阶段,他开始挨饿,还要接受梅毒病的治疗。由于拔了 10 颗牙,梵高因此蓄起胡须来掩盖脸颊的缺陷。

3、戴草帽的自画像

这几幅戴草帽的自画像都完成于 1887 年,此时开始受到印象画派的影响,色彩更加明亮。与之前中产阶级的服装不同,这些戴草帽的自画像中梵高以农民的形象示人,这些表明了作者本人对农村生活的向往。明亮的蓝色、绿色和黄色背景都是对乡村环境的描绘,这些服装都是梵高之前画农民时描绘过的。

4、点彩画法自画像

这几幅作品都完成于 1887 年,共同点是都采用了点彩画法。点彩法是印象画派的代表性技巧之一,这种画法以光谱中各种单色光组成万物色彩为依据,用单纯的原色色素的点子互相组合,在人的视网膜上还原为种种复杂的颜色。当时梵高人在巴黎,跟一些印象派画家交往密切,而这种画法也成为梵高绘画中经常使用到的技巧。

5、病愈后的自画像

这是 1887 年梵高大病初愈后的第一幅自画像,人们都猜测梵高的精神失常可能跟家庭变故有关系,但不可否认的是,梵高对自己的职业也有着深深的焦虑与不安。这幅自画像中,梵高面颊消瘦,脸色苍白,在青紫色和黑色的背景中尤其明显。

6、有日本版画的自画像

这是梵高自画像中相对特殊的一幅,完成于 1887 年 12 月,当时梵高看了一个与日本艺术有关的展览,受到日本版画的启发。

7、离开巴黎之作

这一幅是梵高离开巴黎前做的最后一幅自画像。在巴黎期间,由于不断与法国当代运动接触,梵高画作的色调整体更加明亮。这幅是传统的画家自画像的形式,即手拿调色板、在画板之前,完成后梵高还在画的背面签上了自己的名字,这是对自己职业的宣誓;而同时,画中梵高又穿着蓝色无领工匠的蓝色大褂,又表明了自己的阶级身份。

8、写生途中自画像

这幅画完成于 1888 年,是梵高前往写生途中的场景。对梵高而言,画画是一种绝对需要,这能让他暂时逃离忧郁的侵害,沉浸于自我的快乐之中。

9、献给高更的自画像

这张完成于 1888 年,当时梵高在法国南部的小镇阿尔。在之前普罗旺斯的一系列自画像,往往被看作梵高精神不正常的形象展示,而在这幅作品中,梵高把自己画成一个日本和尚的样子,用宗教人物形象去中和自己疯狂的状态。画家往往把自画像作为纪念品与朋友交换,梵高这幅就是送给高更的,因此,梵高用这幅自画像表明自己的多重身份:既是一位现代画家,也是一位精神的追求者;而作为回报,高更也创作了一幅《献给梵高的自画像》。

10、割耳朵后的自画像

这幅自画像在梵高所有的作品中都是比较著名的一幅。1888 年,梵高邀请高更来阿尔与自己同住,然而,两位性格固执的艺术家在一起经常发生争执。在一次争吵之后,高更愤怒的离开,而梵高把一切都归咎于自己的错误,割掉了自己的右耳,这也成为艺术史上最惊人的自残行为。这幅画表面很平静,但是忧郁的眼神、骨骼鲜明的脸颊、满头的绷带,仍然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事后,梵高多次想跟高更重归于好,但是高更拒绝和他相见,说「万一他发病了就危险了」。

11、圣雷米时期

1889 年 5 月,梵高来到圣雷米医院接受治疗,这两幅自画像都是在圣雷米完成的。他本人把第二幅看作自己神志清醒的标识,此时他急切的想离开医院、回到画家群体中去。画面中,梵高的眼神坚定、有力,蓝色为主色调,背景中混合了灰色、绿色,螺旋状的回路是作者精神亢奋的标识,但是这些回路却依旧是有秩序的。

12、最后一幅自画像

这是梵高去世之前最后一幅自画像,完成于 1889 年,当时他特意刮掉了胡子,因为这是给母亲的生日礼物,尽管跟母亲的关系不是很好、很少联系,但是他仍想给母亲展现儿子最健康的一面。但是他最终把它挂在了自己家的墙上,选择了另外一幅有阿尔卧室的送给了母亲。画面整体呈蓝色色调,不同层次的蓝色上,用硬朗的线条表现微妙的表情变化,这都表明梵高已经很熟练的掌握了人物的造型技巧。这幅自画像在 1998 年拍卖出 7150 万美元的高价,成为史上最昂贵的自画像。

梵高说,希望百年之后人们看到他的自画像,看到的是一个个幽灵,你觉得他做到了吗?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