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体中的科学幻想,三体4弱者之歌

来源:星辰影院人气:220更新:2023-02-21 07:31:00

作者:冷凇(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传媒研究中心秘书长、研究员)、李雯雯(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传媒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

作为世界科幻文学史上的一艘“东方巨轮”、中国原创科幻大IP,作家刘慈欣的科幻小说《三体》的影视化改编之路备受瞩目。在该小说面世10多年后,由该小说改编的同名电视剧在央视八套和腾讯视频播出,因对原著较高的还原度、高能的悬疑叙事、炽烈的情感内核、奇幻的科学想象以及浓厚的现实关怀,开拓了国产科幻剧的主题厚度、美学广度和人文深度,引发观众热议和业界关注。专家评价,这部兼具新意、诚意和心意的视听力作,不仅是国产科幻剧创新道路上的一次突破性尝试,亦为国创IP的跨界转化和产业开发带来了一些新的启示。

重重揭秘强化悬疑属性,层层剥笋揭示人物内核

一场基础物理学界的异动之下,纳米材料学家汪淼与刑警史强顺着追查,一步步揭开外星文明“三体”世界的神秘面纱,找寻“三体文明”入侵地球真相……电视剧《三体》改编自刘慈欣《三体》系列小说第一部,通过扑朔迷离的“迷雾”事件将观众的目光牢牢锁住,并循着故事交织的暗线与明线,在追溯真相和本源的过程中完成情节的缝合和递进,使观众沉浸在精心营造的悬疑氛围之中。这种将硬科幻、高悬疑、强揭秘元素融于一体的做法,给作品赋予了鲜明的“迷雾揭开式”艺术特征。

汪淼从探索真相到信仰坍塌再到重启实验,完成了由专业理性到崩溃绝望再到振奋坚定的情绪递进。电视剧《三体》在有条不紊、张弛有度、层层剥笋的“慢节奏”表达中,延展了故事的戏剧张力、释放了人物的情感内核、拉近了观众的审美距离。可见,科学的故事同样是人的故事。电视剧《三体》把“遥不可及”的科幻故事转化为“触手可及”的人的故事,打开抵达观众心灵深处的通道。

虚实结合构建瑰丽场景,视效奇幻浸润人文哲思

现实是孕育科幻的“培养皿”,科幻是洞见现实的“望远镜”。《三体》以“基于现实的科幻”这一核心风格和基调,建构虚实相生的场景空间、传达直抵人心的现实观照,让奇幻瑰丽的科学幻想和真实可触的生活现实浑然交织、严谨的科学理性和鲜活的生活温度融为一体,使观众得到兼具视听奇观化、艺术延展性和现实渗透感的审美体验。

剧中取景地遍及宁波、横店、北京、黑河,甚至首次进入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等地进行拍摄。真实的场景再现,营造出浓厚的沉浸感和真诚的说服力。“三体游戏”的虚拟特效、“农场主”世界的奇幻形态等对原著“名场面”进行还原,又使壮丽奇谲的氛围感和穿透时空的科幻值瞬间拉满。

电视剧《三体》秉承原著中对人性、科技和宇宙关系的探讨主题,将科幻题材与人文思考进行互文,于宏观角度为观众绘制了一道壮丽的科幻景观,于微观层面为观众描摹了一幅发人深思的人文图景。现代社会进程中的环境警示、“三体游戏”中纣王用鼎烹人、“三体文明”扰乱地球等场景,对科学和人性互照、历史和未来互照作出的前瞻性、辩证性的思考,彰显出具有独特中国特色的审美内蕴和精神价值,不仅有助于拓展观众对科学与现实的探索,也有利于推动中国式科幻美学的创新。

质量领跑科幻题材赛道,创新赋能文学IP开发

近年来,电视剧虽然锻造了不少时代精品,但对科幻题材的拓新却有些力度不足。电视剧《三体》“勇攀险峰”,首次以真人剧集形式改编硬核科幻IP,领跑电视剧科幻垂类赛道。这部作品获得成功,将提振影视行业信心,助推电视剧以更宽阔的视野实现高质量、精品化、创新性发展。

文艺创新应把握时代的脉动、贴合大众的需求、引领社会的风尚。电视剧《三体》以诚意满满的匠心制作,满足了广大观众和“原著党”的审美期待,打破科学和普通受众之间的壁垒,深度链接观众的审美情趣。其以电视语言为载体,对文学原著IP价值进行跨界转化与承接,或为文学IP突破形式窠臼、开展跨界“联姻”打造范本。同时,随着中国科幻IP出海数量和质量的提升,中国科幻影视创作也面临着开拓全球视野、加强海外合作的考验。此次电视剧《三体》的上线,或将带动《三体》这个IP迈向全球化新起点,并有望借助跨媒介、破圈层的传播影响,推动其在商业线路开发、实体产业打造、文创品牌塑造等方面的探索,催生全新的IP文化产业业态。

《光明日报》( 2023年02月12日12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三体中的科学幻想,三体4弱者之歌

《三体》:科幻世界对现实社会的隐喻故事

听说《三体》是刘慈欣一本很出名的小说,获奖无数,其中有雨果奖(科幻小说界很出名的一个奖项)。之前也看过《流浪地球》这部电影,对大刘表现未来社会的想象力颇为欣赏,于是专门拜读了一下《三体》。

2019年2月买的《三体》,6月底看完。我花了好几个月的时间,利用周六日闲暇时间硬是把《三体》的三部曲:《三体》、《三体Ⅱ·黑暗森林》、《三体Ⅲ·死神永生》看下来了。

后来在网上查了一下,全书整整80万字,突然很佩服自己,居然也能啃下这样的大部头。
《三体》给我的最大感觉,是书中充满许多硬核科学知识,比如引力波、曲率驱动、黑洞等等,少点物理学和天文学的知识,还真不一定读懂。说实在的,我也跳过了不少我不太理解的科学知识。

同时,其中有不少故事情节是反映社会现实的,比如对社会分层、亲情、人类社会在危机面前的表现的种种探讨。虽然《三体》带领我们畅游了许多个跨越世纪的未来时代,但人性中的善恶美丑,在每个时代总会有相一致的地方。

《三体》讲述了什么故事?

《三体》到底说的是一个什么样的科幻故事呢?我先为你大概说说。

故事讲述的是在中国文革时期一个叫叶文洁的女天文学家,因为家庭出身的原因被各种批斗和迫害,最后被赶到了一处叫“红岸”的秘密科研基地进行劳动改造。基于天文学背景,叶文洁的工作可以接触到发射和接收外太空信号等高科技工作。
出于对地球社会的种种丑恶现象,感到悲观失望,她利用工作的便利,向外太空广播了地球的信息,期望外太空星系能带来先进的文明,彻底改造地球的黑暗人性。

果不其然,叶文洁真的收到了来自外太空星系的信号,并且与这个外星文明建立起联系。而这个外星文明正正就是小说的邪恶主角——“三体”星系。

三体人发出回复信号,是为了寻找类似于地球的适宜生存的环境,然后进行殖民侵略。因为“三体”星系也自身难保,遭遇到了生存危机,迫切需要星际移民。

由此,就拉开了气势恢宏、横跨几个世纪的星际斗争:三体文明对外扩张侵略,与地球文明自我保卫的反复较量。
故事的结局你可能会猜想:地球人类经过一轮人性的考验与挣扎,终于觉醒起来团结一致,对共同的三体敌人进行顽强斗争和殊死搏斗,又或者是某一位救世主降临、终极神秘武器出现,最终战胜了邪恶的三体人。

而大刘却没有用这样俗套的结局来结束《三体》,看到最后,我觉得似乎没有最终的胜利者。

想知道这个故事的结局到底是怎样的?最好还是翻开《三体》,自己来寻找答案吧,我就不剧透太多了。

《三体》启示

除了科学知识的呈现,和宏大的科幻故事描述。我觉得《三体》里面,还有几点很值得推荐给大家品鉴的。

1.科幻带给我们无限想象的空间,未来的高科技时代值得期待

我们的生活或许日复一日,上班下班,平淡似水。

科幻小说,则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一个丰富的想象空间,为我们打开另一片天地。正如一句话“我们既要脚踏实地,也要仰望星空”,大刘是那个提醒我们要仰望星空的人。

《三体》中对于未来世界的描述,由于地球科技得到跨越式发展,人类自信太空防御舰队可以抵挡三体危机,世界展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而身处那个时代的人都是充满阳光般的自信,看上去美丽而真诚。

面壁者逻辑从185年的冬眠中苏醒过来,看到身边周围的墙壁都是显示屏,随便点击几下就可以被激活显示动态图像;粮食是工厂合成出来的;还有电是用不完的,因为人类拥有了永动机。
在《三体》中,我们有幸拜读未来世界各种充满想象力的高科技场景:城市是建设在一千多米地底下一片巨型森林,“而城市的建筑就像叶子似的挂在树枝上。”还有飞行的车流、随处可触手打开的信息屏、自动投放的广告、可根据身形自动调节大小的衣服。

想想如果身处在这样一个满是科技感的新世界,不觉让人兴奋和期待。

2.社会和人性中的黑暗面,你会如何面对?

除了对未来世界各种高科技的畅想,大刘也和我们一起探讨社会和人性。因为,无论世界如何发展,人性的东西总是共通的。社会的不公平、黑暗面同样会存在,社会的底层小人物也有自己的无奈。

(1)社会的不平等

小说中,在黑暗森林打击到来之前,有钱人会准备如何乘坐有生态循环系统的超级飞船逃生保命,而普通民众只能听从政府的安排,无奈等待。悲观一点来说,其实就是坐以待毙。

大刘对此这样评价:

“一个人类历史上最大的不平等:在死亡面前的不平等。在历史上,社会不平等主要出现在经济和社会地位领域,所有人在死亡面前基本上是平等的。但还从来没有出现过这样的局面:占人类总数不到万分之一的少数人能够躲到安全之处生存下来,而剩下的几十亿人在地球上等死。”
虽然这是小说的夸张描述,但是反观现实,贫富差距确实可以造成“死亡面前的不平等”。有钱人可以选择最健康的生活方式,患有重疾也可以通过最先进的医疗技术换回生命。而普通人只能听天由命,一切随缘。

要摆脱社会这种实实在在的不公平,你只能靠自己不停地努力赚钱,为自己争取更多的生存资源。因为资源总量是有限的,任何人包括政府都没有绝对的义务帮助你。从人道主义出发,帮助也是极其有限度的。求人不如求己,你想拥有更优质的生活,就必须努力去争取。

当然,并不是叫你为求利益不择手段。但你要明白,真实的社会就是如此现实,你要增强自己的实力,学会争取资源保护自己和家人。《三体》中的黑暗森林法则,不也有这样一层隐喻吗?

(2)小人物的挣扎

社会的不公平,催生了当中的小人物,艰难地维持着基本生活。

比如,第一个与地球取得信息联系的三体人:1379号监听员,一个生活在三体世界卑微的小人物。1379号没有名字、没有地位,连结识异性繁殖下一代的机会也微乎其微,生存的唯一价值就是监听来自外太空的信号。

1379号的生活遭遇,像不像我们每一个生活在基层的打工者。其中有一段描写,不就是在描写日复一日、重复单一工作的我们。

“ 在目标确定后,三体世界必然会裁减一部分监听站,而自己所在的这种落后的站点肯定是在首批裁减之列,那时他将面临失业。监听员的技能很单一,只是一些程式化的操作和维护,很难找到别的工作。 ”

这个情节细思极恐。处于基层的小人物,本身就没有多少物资财富和发展机会。如果连自我提升的觉醒都没有,不去学习更高的技能,那等待他们的就只剩下被彻底淘汰的命运了。
虽然三体人1379号生活艰难,几乎要是孤独终老。但令人感动的是,他还保持一份善良,他希望美好的地球不要被三体人野蛮入侵,继而彻底摧毁,警告地球人不要回答三体发出的信号。

基层小人物,虽然生活艰难。但对美好的追求、信念的坚定,令人佩服。摆脱社会的不公平,基于资源、机会、能力的有限,不是人人都能做到向上阶层流动。

也并不是人人都信奉丛林法则,争个你死我活。总有一些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保护,值得我们去坚持。

如果不能做到财富上的丰硕,那至少可以寻求精神上的富足,这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希望你能坚守对美好事物的一份热爱和追求。

(3)在绝境当中,都要努力保持一份希望

面对三体人的入侵,地球人是极其脆弱的,因为科学技术上的巨大差距,以及地球科学水平被三体人彻底锁死,地球人几乎是坐以待毙的。这种科技实力的悬殊对比,《三体》中有一个形象的比喻:地球人与三体人的技术水平差距,就像是蝗虫与人类的技术水平差距。地球科学家甚至悲观地说“我们是虫子!即将灭绝的虫子……”

但是,绝境当前,总有些英雄人物会出现,给予我们希望。《三体》中的军官史强——大史,就是这样一个特殊的人物。大史刚出场时,并没有留给读者太好的印象,粗野、没礼貌、满身烟味,做事总不按照常理出牌,言行令人讨厌。
但越往后读,就越觉得大史是个重情重义之人,而且敢作敢为、尽忠职守,任何难题到了他手上,总能迎刃而解。只要大史出现,你就会感觉安心实在。

当地球科学家承认地球人要彻底失败,有了颓废堕落的悲观想法的时候,大史用他看似质朴但又十分深刻的看法,给大家带来一丝希望。

同样以“地球人与三体人”对比“蝗虫与人类”,大史道出这样一个事实,尽管人类想尽一切办法去消灭虫子,包括杀虫剂、苍蝇拍、基因改造等等,但是虫子并没有被灭绝,虫子从来就没有被真正战胜过。

面对三体危机,地球人怎可以就此放弃?办法总比困难多,只要你不轻言放弃。
即使在绝境当中,都要努力保持一份希望。这就是希望的力量。希望,就是那种能让人从绝境里创造奇迹的东西,明知结果不如理想,却依然能让人竭尽全力。借用电影《流浪地球》中的一句台词“希望,是像钻石一样珍贵的东西。”

《三体》的结局虽然没有彻底的胜利者,但过程中类似大史这样给予我们希望的一众英雄人物,轮番登场、坚守信仰,创造出一个个地球奇迹。使我们对地球的美好未来,还是充满期待的。

结语

《三体》三部曲讲述了一个宏大的故事,人物交错,时空变幻。但细读起来,其中的某些故事情节还是挺有意思的。还有就是,除了那些我们似懂非懂的科幻知识、降维打击等新概念,我们还会惊叹于大刘对某些情节的描写十分细腻,富有丰富的感情色彩。

有时间,不妨翻开《三体》读读,你会有不一样的发现。

三体中的科学幻想,三体4弱者之歌

《三体》中哪些设想是有科学依据并且可以在现实中实现的?

目前可以预见能够实现的技术有超大型计算机,冬眠技术,完全信息化社会,人工智能,无线输电技术,纳米材料技术,量子通讯,基因武器等等,将来有可能实现的有光速飞船,引力波发射,太空电梯,人工重力,地下城市,曲率驱动,太空舰队,太空移民,强作用力材料等等,还有目前属于人类未知领域或属作者想象的,智子封锁,光粒打击,二向箔打击,黑域,小宇宙等等。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