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中的希望是什么「流浪地球中国制造的希望」

来源:星辰影院人气:507更新:2023-02-22 09:30:49

1

好看。

我想到了两个原因:

一是大刘的作品天生就适合拿来当剧本,并且是极其优秀的剧本。

格局壮阔,流浪地球、球形闪电,再到集大成的三体,大刘是一个很会写悲剧的人。他的作品充满了对人性对未来的思考,这种思考很多时候是沉重的,作为一个电影的剧本来说,我认为往往电影承载不了如此多的思考,或者说全书内容中的一小部分,已经足够一部影片去表现了。

我举一个小例子,原书中有这么一段话:

你在平原上走着走着,突然迎面遇到一堵墙,这墙向上无限高,向下无限深,向左无限远,向右无限远,这墙是什么?

——死亡。

如果是放在一部影视作品里,这句话可能成为传世的经典对白,但是在大刘的书里,这样的文字并不少见。所以说大刘的作品很适合拿来拍,而且从流浪地球开始我认为是非常合理的,一上来就拍三体,浪费了。

这里插播一句,韩寒最初的作品后会无期里,也是放了太多内容和思考点进来,导致大家批评他是金句PPT,韩寒本身是有足够多的内容的,所以在后面的两部作品里,越来越精简,从乘风破浪到这部飞驰人生,韩寒是在做减法,把故事讲清楚,笑梗合适的话就埋两个,事情说完了其实就是部不错的电影了。

说回大刘的作品本身,吸引人的,打动人的也始终都是永恒的悲剧。

三体里程心和罗辑截然不同的生死两隔,托马斯韦德那句只送大脑,为什么给人们留下极其深刻的震撼。其实深层次的原因在于——真实,或者说符合逻辑。我以前读过一本傅雷译的《艺术哲学》,其实艺术来源于生活不是一句空话,艺术往往是在事物真实关系的基础上,对某个局部的关系加以夸张和重构,以造成戏剧化或冲突的效果,但是它的底层,始终是真实世界合理的逻辑关系和变化规律。换言之,艺术家只是用局部的戏剧效果,用以讽刺及引发人们的关注。

在大刘的作品里,最不缺的就是这种夸张,但是却依附于“真实、合理”的关系。为了不剧透,还是说三体的例子,比如刚刚提过的只送大脑,再比如质子展开的时候,质子里的世界倾尽整个宇宙之力,向三体人发起的自杀冲击等——震撼,但是经得起推敲。

所以本质上,科幻电影为什么是电影中的王牌,是因为不仅剧情和人物关系情节发展要尽最大可能的合理,还要是硬科幻——即幻想的逻辑在科学上是有迹可循的,至少不能像毒液这种毫无逻辑的坑。

而大刘的作品,无论是其悲剧内核的剧情,还是科幻的硬功底,都是出类拔萃的优秀。所以我看完之后发了一个朋友圈说,希望以后拍大刘的作品都按这次的配置来,千万不要浪费大刘的才华,这是其一。

二是电影本身的特效和编排,下了功夫。

特效我不懂,我只能说观影体验上绝不逊色于现在的好莱坞商业大片,几乎是全片的渲染末日的绝代场景,尤其是最后整个救援任务的大半个小时,特效全程高能。在我看来这是国产科幻电影的绝对进步,我们是有实力做出好电影的,而我们的观众也是世界上最棒的观众,我们也愿意为了这样的优秀作品买单。

其次是电影的编排,非常的刘氏。如果你熟悉大刘的作品,你就会在观影的时候有强烈的这种体会。大刘往往在不经意间的寥寥数语就刻画了庞大、丰富的多条叙事线。还是那句话,大刘的作品, 天生就是好剧本。比如电影里印象最深的在于那个“饱和式救援”,主角小队即将到达发动机的时候却发现发动机已经抢先被其他救援队启动了,就这么一个小小的剧情,就让世界丰富了起来,让“饱和式救援”这个概念活了。是啊,不止主角这一支小队,其他队伍也在冒着生命危险带着火石进发。

这是一个好作家好编剧好导演的功力,用的镜头也不多,半分钟不到,着实点睛。

所以我们管中窥豹,见微知著,从这一个小小的镜头就知道了这个电影是下了本钱,用了良心制作的,这样的电影,观众自然会感激。

2

我看完之后想说的是,也是我这篇文章的标题,这部电影让我看到了我们“中国制造”的希望。

什么意思,中国制造不止在实体产业,我们的文化产业和文化输出也应该收到绝对的重视,这不只是一个经济效益的问题,更多的是意识形态和名族自豪感这些潜在的软竞争力,会和我们的实体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一个大国繁荣必不可缺的因素。

日本的文化输出(动漫游戏av)、美帝的文化输出(好莱坞、音乐、竞技体育)等等,这些东西带来的远不止经济效益这么简单,背后还牵涉着一个民族的意识形态。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这些东西是不可分离,像DNA双螺旋一样。

很多人可能不理解我要说什么,我最近恰好随便看了一下社会达尔文主义,就着这个电影我和大家讲讲文化输出和意识形态有多么重要。

为什么中产阶级的很多家庭会信奉社会达尔文主义呢?我看到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解读——因为中产阶级在一开始诞生的时候往往不是以财产多少来衡量,而是以职业来衡量的。换言之——这完全是一个西方的概念。

在十九世纪二十世纪,医生、律师、艺术家等是正统的中产阶级,他们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如果社会稳定,他们的收入就将会维持在较高水平。所以他们会站在政府一边,对所有会带来风险和危及到自身利益的一切事情持反对意见。同时,中产阶级的财产十分脆弱,因为他们往往依靠主动收入,他们的财产不像富人那样能够经得起时间的侵蚀。在这样的环境里,如果不能赚钱将是一个中产阶级最大的罪恶。

所以一个中产阶级,他的财产经不住考验,收入也依赖于社会稳定,更加拼命的赚钱就是中产阶级的道德。所以在他们的眼里,往往只能观察到自身努力带来的成果——忽略了社会稳定的前提,以及,对于穷人的——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相信很多朋友也是这么想的,知乎上有很多人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崇尚奋斗,于是有人指责他们何不食肉糜;又有很多人说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于是很多人站出来说这是成长环境带来的不可抗拒的影响等等。我其实不是要讨论这些言论的是非曲直,只是想说,仅仅是一两个概念和因素,就可以极大的影响我们的生活。

而我们目前所接收到的很多文化输出,在我们不知情的情况下继续敲打着我们的大脑,一点一点的施加着影响到我们的生活里。热血动漫和竞技体育,以及美国式的超级英雄个人主义,就和我前面提过的社会达尔文主义一样,以不同的形式渲染着我们的生活,文化和价值观本无对错,我想说的是,我们也要有这种掌握主动的文化输出能力。不然我们就只能接收到外来的价值观,很多时候因为文化和生活方式不同,外来的价值观不一定能够完全的本土化,这种割裂的关系于我们普通人而言,未必是好事。

所以,我们要在文化产业上逐渐的扭转净输入的地位,以前我们拿不出好的作品,但是现在,大刘的这部新片子让我门看到了一些契机,虽然这部电影里还是有浓重的美式个人英雄主义,但是其中蕴含的中国元素,所刻画的multiculture、multirace的未来生活方式,在过往的科幻电影里是较为少见的,只有中国人的博爱包容,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才能完美的表现这种场景,美帝老大哥只会教你怎么做人,他不会和你平等的交流,但是中国人不一样,即使是在盛唐我们也是以和为贵,不欺压不凌驾。

更何况这种两千五百年的移民计划,我不相信其他民族也能刻画出来。因为他们的孩子在小的时候没有听过愚公移山,没有背过“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他们高考前没有背过这么一副对联:

有志者事竟成 破釜沉舟百二秦川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 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话说回来,我们需要珍惜大刘的才华。蝴蝶扇动翅膀都能引起风暴,更何况是泱泱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我们可以挖掘的内容可以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真真的文化宝藏啊。

3

最后,这部电影只讲了一件事其实,很多伟大的作品也都讲了这件事,比如大仲马曾说:

人类所有的智慧都集中在这两个词里面——等待和希望。

我们等待了很久了,等待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人从来都不惧怕等待,中国人也从来都不匮乏希望。这部电影激发了我浓重的民族自豪感,热血涌上心头,所以我认为吴京来饰演,恰恰是非常合适的。

临表涕零,不知所言。准备二刷了。

最后用我非常喜欢的一句谚语作为结束吧,代表着一个男人孤身撞向木星的决绝、悲壮和浪漫:

Shoot for the moon, even if you miss, you'll land among the stars.

强推,希望大家去看。

THE END

声明

文中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Mushroobby

我们在这里,用“认真”等候你的参与

流浪地球中的希望是什么「流浪地球中国制造的希望」

流浪地球真的是国产科幻片的开始吗?

《流浪地球》绝非中国科幻片的希望,但《流浪地球》过硬的口碑质量,再到春节档票房大爆,确实为中国科幻片开了一个很好的头,树起一个较差高的标杆。

《流浪地球》对于未来的中国科幻片而言,有着很大的示范和引领作用。站在中国电影史上,甚至会因为首部硬科幻特效大片,再到过硬的口碑质量和票房效应,而载入史册。

《流浪地球》上映几天,“小破球”果然不负众望,票房逆袭成为第一,上演去年《红海行动》的戏码。

随着春节后城市的返乡潮,由于同期影片质量口碑相对乏力,《流浪地球》票房从力压群雄变成一家独大,最终成为2019年春节档票房第一毫无悬念,最后无非是能否赶超《战狼2》的程度。

反正不管如何,吴京都是最大赢家,相反撤资了《流浪地球》,转而去投资《情圣2》的万达影视,只能说小意思了。

《流浪地球》上映已经有几天,因为票房大爆,口碑质量网上宣传已经是铺天盖地。本片的制作特效水平,质量水平,观众心中已经有一个标准。

但看电影是消费者主观的事情,那些不看好中国科幻的观众。岂不是因中国电影乱象重重,影视文化,一直饱受流量明星的荼毒,特效水平,广泛充斥着五毛特效的笑柄。

这不管是爱之深,责之切,或者持慎重态度,亦或根本习惯了欧美的科幻文化,当看到黄种人穿上太空服,科幻电影说普通话都觉得违和的观众。

这一切是既重要,也不是那么重要,现在《流浪地球》已经正式上映,一切谜底都已经揭晓了。

单单对伯光而言,《流浪地球》现在曝出的良好口碑。即使只是将《流浪地球》当部商业特效大片,它就值得观众支持和消费。

回到中国首部硬科幻特效大片这个层面,实在不太同意有些国内观众的观点。

什么《流浪地球》郭帆导演团队现在做中国科幻是不自量力,急功近利,什么中国科幻还要等几年。

《流浪地球》的制片人龚格尔先生,对此也有过正面的回答。

我不同意急功近利这个看法,如果说不去尝试,那才是急功近利。什么是急功?这片子不赚钱我们就不拍。什么是近利?这片子必须一年内上映。

而这两点恰恰是中国所有科幻电影都难以做到的,因为大家都在探索。不论是张小北导演的《拓星者》,还是《上海堡垒》,亦或者宁导的新作,都是在探索科幻电影的不同风格方向。

这些项目不仅仅可以推动中国电影工业的发展,同时也可以帮助观众适应中国科幻这个陌生的概念。

如果卢卡斯在拍第一部《星球大战》的时候想:我简直是自不量力。那么就没有之后的所有的尝试。以及长达几十年的美国观众、世界观众的科幻盛宴。

也正如吴京采访的时候所说,“不会因怕国产电影比不过人家,就不敢拍”、“不拍永远不知道差距”,“总要有人开这个头”,中国科幻电影,《流浪地球》成了是英雄,死了是烈士!

伯光觉得此言大善,不管从哪个方面来看,当下的中国电影市场对于重工业特效大片的投资回报绝对满足,中国科幻电影的观众基础同样已经满足。

只因为中国影视产业乱象纷呈,从而彻底失去信心,一味抵触和不敢尝试。

诚如有些国人的观点,中国现在不适合拍科幻电影,必须要等到几年后。问题是几年后,不还是有人第一个站出来拍摄中国科幻电影不是吗?

现在《流浪地球》郭帆团队,无非早点站了起来。

最后,《流浪地球》上映大爆确实证明,它或许不是中国科幻的希望,但绝对为中国科幻电影开了个好头,立下标杆了示范,中国科幻加油。

更多关于《流浪地球》和中国科幻电影的问题,欢迎大家关注和讨论!

流浪地球中的希望是什么「流浪地球中国制造的希望」

《流浪地球》在中国科幻片是什么样的地位?

《流浪地球》是中国科幻界的里程碑作品,同时,这部电影也为以后的科幻电影奠定了一个相对来说比较高的基础,填补了国产电影没有科幻电影代表作的空白。我想,这就是《流浪地球》带来的最大的改变。

《流浪地球》不是国产电影的开山之作,在此之前,《霹雳贝贝》、《隐身博士》都是科幻类的作品。除了这些比较正规的制作之外,像一些小制作的网络大电影也有很多冠以科幻的名头,实际上都是一些粗制烂作的作品。而《流浪地球》则不然,剧组成员用逼真的道具和特效给国人打开了一扇硬科幻的大门,同时,也让国人见识到了科幻电影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原来,我们国人不缺乏想象力,缺乏的可能就是将梦想变成现实的行动力和持久力。

很明显,《流浪地球》做到了让科幻电影真正科幻的最低标准。也有人以此将今年称为中国电影科幻元年,不是没有道理的。

正是因为在此之前没有正式的一部电影可以称为硬科幻,才使得这部《流浪地球》具有特殊的意义。《流浪地球》的一群电影人一方面冒着巨大的风险,一方面顶着巨大的压力,将这部电影呈现给观众,目的就是想证明国人可以做出好的科幻电影,目的就是想证明我们同样室友想象力的,并不是科幻界的白痴。

除了这些之外,《流浪地球》更大的意义在于电影所制造出的后续的影响是无穷无尽的。一个是给了国人将想象力变成现实的勇气。另一方面,则是电影的拍摄和制作过程造就了一批科幻电影的人才。参与制作的几千个电影工作者就是这部电影所孵化的科幻电影的种子,同时,也就使得未来国产电影有了可以期待的科幻作品的可能性。毕竟,有这么多的人参与到这个项目中,或许下一部《流浪地球》就会从这些技术人员的手中诞生。这才是最珍贵的。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