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版《三体》,动画三体

来源:星辰影院人气:93更新:2023-02-22 17:34:29

29

Nov

本报记者 李豪悦

12月3日,《三体》动画将在B站开播,引发全球粉丝关注。截至11月28日,《三体》动画宣传片的播放量达到5543.6万。哔哩哔哩副总裁张圣晏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三体》动画从前期筹备到制作定档花费了5年时间,资金投入也是B站目前量级最大的动画项目。

业内人士表示,随着《三体》动画这类高投入、高关注作品的开播,中国动画正从过去以低幼化内容为主的1.0阶段,转变为以成人向为主的2.0阶段。在此基础上,越来越多的中国动画团队开始拓展海外市场。可以预期的是,中国动画将再次迎来高光时刻。

B站腾讯深度参与

《三体》是刘慈欣创作的长篇科幻小说,2015年获得第73届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这一IP的火爆从销量上就可见一斑,截至目前,《三体》小说在国内的销量累计突破2100万册。在海外市场,《三体》销量突破了300万册,创下当代文学海外销量最高记录。此外,《三体》还入选了2021年十大年度国家IP。

因此,《三体》动画作为《三体》第一部开播的衍生剧,自然备受关注。据悉,《三体》动画由B站主要出品制作,三体宇宙联合出品,艺画开天联合出品承制,动画将在B站独家首播。

值得关注的是,天眼查App显示,联合出品方三体宇宙成立于2018年12月份,游族影业通过子公司持有该公司59.15%的股份,为第一大股东,另外,B站也通过关联公司持有该公司5%的股份。

而B站作为动画的主要出品方,负责了整个项目的规划,以及技术团队的筛选。张圣晏告诉记者:“2018年起,我们就开始跟三体宇宙聊授权,最终拿到了这个IP。考虑到《三体》是一个科幻题材,对制作水平要求非常高。B站本身和国内90%的一线动画公司都有合作,参考之前播放效果很好的科幻题材《灵笼》,最后敲定由艺画开天承制。”

艺画开天成立于2015年,备受资本关注。公司种子轮由上市公司三七互娱参投,腾讯和B站都曾两次投资。2022年3月份,公司完成B轮融资后,估值近25亿元。值得一提的是,腾讯与《三体》IP关系匪浅 ,腾讯是艺画开天持股29.4%的大股东,同时腾讯旗下的企鹅影视也是《三体》电视剧的出品方。

全球性IP助力中国动画出海

谈及《三体》动画的重要性,张圣晏认为《三体》IP的国际影响力难以忽视。“在我们公布了《三体》将改编成动画后,有非常多的海外创作者找来,想要一起参与这个项目,同时也引起了很多海外粉丝的关注。”

在《三体》的海外影视作品开发上,国际巨头也积极参与其中。今年9月份,奈飞(Netflix)公开《三体》美剧的制作信息,并邀请曾经风靡全球的美剧《权利的游戏》制作班底,斥巨资来打造《三体》美剧。

艾媒咨询CEO兼首席分析师张毅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三体》动画若获得成功,将进一步助力中国动画出海。

事实上,近年来,随着中国动漫(动画 漫画)市场的增长,国产动画的出海趋势蒸蒸日上。

据去年发布的《中国电影海外网络传播力研究报告(2018-2020)》,中国动画电影在海外网络中的传播表现突出。《哪吒之魔童降世》《雪人奇缘》《罗小黑战记》《姜子牙》《飞奔去月球》《动物特工局》的海外传播力都在年度前五之列。

许多国内优秀动画作品在海外播出,也成功带动了海外动漫制作人和观众关注中国动漫作品。例如,2020年中国动画电影《罗小黑战记》由日本索尼旗下Aniplex和Team Joy联合发行,在日本上映87天票房突破5亿日元,创下中国动画海外发行的票房记录。据了解,《罗小黑战记》位列日本2020年度电影票房排行第45名,年度动画电影票房排行第9名,更是吸引了《钢之炼金术师》动画的监督入江泰浩等多位日本业内制作人在社交平台推荐。

动画《时光代理人》导演李豪凌曾表示,动画原本就是国际化的内容,甚至比真人剧要更加国际化,更容易出海。

越来越多国内平台也致力于推动动画出海。优酷动漫中心总经理孙旻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2022年,仅YouTube,优酷动漫频道就有近50万订阅用户,动漫频道一年1亿播放量,覆盖了193个国家和地区。

腾讯视频也是推动国产动画出海的主力军。腾讯视频相关负责人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腾讯视频一直在积极参加国际展览,提高作品国际影响力。企鹅影视与润物定格联合打造的动画《日暮之隙》,获莫斯科、东京等多地国际大奖,甚至入围戛纳电影节Shot Film Corner展映单元。通过国际合作实现作品出海,也是腾讯视频推进动画节目走出去的重要措施。”

记者了解到,腾讯视频打造的海外传播平台WeTV,也已实现节目规模化常态化出海。《魔道祖师》《斗罗大陆》《快把我哥带走》等国内高人气动画节目均在WeTV实现播出。记者注意到,不少国际粉丝甚至为这些国产动画在海外社交平台建立了多个交流话题。

谈及中国动画出海的重要性,上述腾讯视频负责人介绍:“中国国产动画走出去一方面可以把中国动画推向世界,增强文化自信;另一方面可以让世界观众进一步了解中国、认识中国文化。”

一位动画导演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中国动画自1922年诞生以来历经百年发展,在不断探索中走向成熟,尤其是近十年受到资本关注后,行业从业人员、立项数量明显扩充,诸多动画打破“低幼化”刻板印象,也走出国门受到海外市场的认可。随着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参与其中,中国动画凭借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表现手法,必会跻身世界一线。

图片|站酷海洛 包图网 制作 | 周文睿

微信号|securitiesdaily

新浪微博| 证券日报之声

动画版《三体》,动画三体

“三体”系列在德国如何成为超级畅销书?

在德国,一种书卖出3万册是畅销书,卖出30万册就进入超级畅销书行列了。而“三体”系列自2016年10月在德国出版第一部以来总销量(包括纸质书、电子书、有声书)已接近20万册。第3部今年4月刚问世,其口碑效应还将持续发酵,成为超级畅销书指日可待。

“三体”系列自2015年在英美国家掀起中国科幻热潮(相关链接:本报2016年7月15日《中国科幻作品如何打开世界之门?》)以来,又成为德国家喻户晓的热销读物。从发现“宝贝”到红遍德国,这家德国出版社是如何做的?未来还有哪些出版计划?记者近日采访了出版“三体”系列德文版的海纳出版社科幻及玄幻文学编辑塞巴斯蒂安·皮尔灵,分享了他的出版经验。

塞巴斯蒂安·皮尔灵(右)在2019故事驱动大会上

“出版界的一颗新星”

皮尔灵说,2014年底“三体”第一部英文版在美国出版,次年8月获得雨果奖,《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等媒体都进行了重点报道,《纽约时报》还发表评论称:中国的科幻作品打开了美国的大门,得到了推崇。他突然意识到“出版界的一颗新星出现了”。恰巧在2015年法兰克福书展上,一位西班牙的同事告诉他准备出版西语版《三体》,皮尔灵立刻决定联系版权方出版这套书。

皮尔灵表示,在竞标《三体》德文版版权时,海纳出版社遇到另一家德国出版社的挑战,但他们“有更好的竞标方案和出版策划方案”,最终胜出。虽然当时英文版上市刚1年就卖出10万册,大获成功,但译介到德国,读者会不会买账?他心里也没底,这将是德国市场上第一本中国科幻小说。皮尔灵开始了这段与中国科幻小说的冒险之旅。现在回想起来,尽管相信“出版刘慈欣作品会成功”,但他没想到“会如此成功,有这么广泛的影响力”。

直接从中文翻译“避免对原文本误读”

签订版权协议后,下一步是找译者。皮尔灵表示,其他的欧洲出版社都是从英文版翻译《三体》,他们决定直接从中文版翻译,尽管要花更多时间。这样做是因为,多年前一些非常有名的文学评论家曾批评过从英文翻译的村上春树的作品与原文有出入。“我们希望避免这种误读”,他表示,“‘三体’德文版的成功证明我们是对的”。

德国本土并没有太多文学译者,好的译者大家都在争抢。他们费尽周折找到翻译莫言、龙应台等中国作家作品的著名翻译家来翻译《三体》。因为翻译难度较大,又请到另一位翻译家白嘉琳翻译该系列另两部作品。2017年6月,德国最具影响力的科幻大奖——库尔德·拉西茨奖将最佳翻译长篇奖授予《三体》德文版,郝慕天荣获最佳译者奖。

皮尔灵表示,获奖对这部作品的成功帮助很大。同时,德国读者一直在推荐刘慈欣,媒体也赞叹他作品中思想的独特性和宏大视野。“他引领读者到达空间和时间的边缘,还对人性提出了质疑”,这是吸引德国读者的最大亮点。

在翻译过程中,他们特意保留了刘慈欣的行文特色,如一些隐喻、成语以及简洁直白的科幻风格,在附录部分做了注释,采用中文人名直译法(姓在前)并增加了对话中说话者的身份,希望德国读者有一种流畅的阅读感并被它所吸引,进而理解中国的文化。

2018年10月,借出版“三体”第2部之机,德方邀请刘慈欣赴法兰克福书展,参加了几场公开采访和小组讨论活动。皮尔灵说,他记得有一场活动是与德国媒体记者、科幻小说作家兼书评人迪特玛·达思一起讨论黑格尔的哲学思想、人类的未来及其与技术的关系。现场有200多位非常振奋的观众。“这些融合科幻思想和哲学意义的活动,让德国读者的兴趣超越了那些只关注太空和机器人的纯类型小说的界限。这是一个很好的信号,也是海纳出版社一直以来的追求——努力推出更丰富多样的科幻小说。”

“中国科幻小说的大门刚刚打开”

皮尔灵表示,今年10月他们还将出版陈楸帆的《荒潮》,此外,将出版宝树为“三体”系列写的续集《时间的赎回》,以及“三体”英文版译者刘宇昆编辑的短篇故事集《碎星星》, 夏笳、顾适、王侃瑜等中国科幻作家的作品也在计划中。他说,期待看到更多的中国作家在德国出版作品,希望刘慈欣的成功帮助中国更多写科幻小说的年轻新作者打开世界大门。

他认为,现在还处于发现更多中国文学作品的最初阶段,大多只限于学术层面。为此一回到德国他就会找一个教中文的培训班学习中文,希望许多同事也和他一起学中文,这样就可以对中国文学有更广泛、更迅捷、更细微的了解。

皮尔灵表示,他寻找的作者要有三方面的特质,一是作品有原创性,即与过去五六十年间西方传统的科幻小说不同,有自己独特的想法、观点和讲故事的方法。二是成功的作家,像陈楸帆和郝景芳这样的作家他很感兴趣,因为他们在中国有很多的读者。三是对西方读者有吸引力的作品。不是所有的文字都是国外读者感兴趣或者相关联的,要让国外读者理解作者想讲述的这个故事的背景、问题和动机。

同时他也推介了两位值得中国读者关注的德国作者,一位是奥格尔,其作品《地球》讲述在从火星到月球的太空货船上,一个混血男孩发现一个集装箱里有一颗炸弹,炸弹正径直向地球飞去。他和妹妹能否制止这场灾难?另一位是詹斯·卢巴德,其作品《输血》讲述的是在制药公司工作的一位科学家希望拯救被大型制药公司伤害的孩子的性命。

“希望看到中国历史类小说及侦探小说”

皮尔灵表示,他喜欢读漫画书,当心中有疑问时,会拿起一本散文集。工作之外他会读一些哲理性散文、传记、当代小说以及不同时代的诗歌。“德国读者对与中国历史有关的小说、非虚构类图书感兴趣,主要是近几十年以来出版的,讲述在中国大城市和乡村等各种环境里生存状况的作品。”他表示,还希望看到更多中国的侦探小说在德国出版。

2017年,皮尔灵自己创作的科幻小说《禁止回忆的星球》出版,他凭此书获得了C.S.刘易斯奖。这段经历让他体会到作家写作的不易,作者要讲好一个故事,要塑造出成功的人物形象,作品还要富有诗意的形象,因此他对作者的尊重也更强烈了。但“写作就像吃糖果,一旦开始,就停不下来”。他表示准备为自己的小说写一个英文样章,销售外语版权。

皮尔灵认为,如今科幻文学在全球获得瞩目和关注,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全球流行文化中渗透了各种各样的未来主义修辞和主题。比如人工智能、超级英雄、技术灾难或者网络空间的概念无处不在,关于未来的故事也俯拾即是。二是我们身边的大部分技术却在逐渐“远离”我们:我们都有智能手机,却不会修理。我们不了解自己所拥有的东西,只会使用它们——这有一种接近虚构的感觉。对于出版的未来,他认为,在数字时代,各种版本将共存,讲故事还会继续。对出版人而言,需要与故事讲述者建立更直接的关系,以更灵活的方式出版。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