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体为什么这么牛「三体为何能成为现象级IP它假设并解答了3个人类终极问题」

来源:星辰影院人气:228更新:2023-02-22 21:22:24

近十年来,国内好像都没有一部IP比《三体》更“现象级”。

它的故事公认好过《星际迷航》,据说全球的原著粉丝不会少于1.3亿;

它是TX视频史上开播热度最快破2.5万的剧,打破TX视频剧集首日热度记录;

它也是影视版权翻倍翻成“神话”的IP。2009年,一个叫张番番的导演10万元买了影视版权,后因拍摄难度太大,2018年,这个影视版权被转手卖出,成交价为1.2亿。

离奇的是,拿到《三体》版权的林奇两年后离世,其公司高层为了争夺“三体遗产”大打出手。

不难预料,《三体》IP将成为国创IP的全球化新起点,同时期的国外作品将望尘莫及。毕竟,它可是拿到雨果奖,连‬卡梅隆‬都‬买不到‬电影‬版权‬的故事啊!

《三体》究竟有何魔力,让‬这么‬多‬人‬把它当作“奇珍”?

我认为,这源于它假设‬并‬解答‬了‬三个问题,这三个问题可以说是人类终极的‬哲学问题和意识形态问题:

1、人类(或其他物种)的控制欲,发展到最后,将会如何?

2、人类应该‬笃信‬科学‬吗?

3、人类为何要反侵略、反殖民?

第一个问题:人类或其他物种的控制欲,将如何终结

《三体》是一个什么故事呢?(提醒:本文仅限个人理解,且以下内容有剧透)

很久以前,宇宙大爆炸了,炸出了宇宙的1.0版本。基本粒子产生,质量出现、生物进化、星球形成。

图片来源:混知

并有了单恒星、双恒星、三恒星之分(所谓的“三体星球”)。在不同星球上,智慧生物们随机被分配过着“恒纪元”或“乱纪元”的生活:地球人生活在“恒纪元”里,而三体人生活在“乱纪元”里。

“乱纪元”星球的日子不好过,要么几百年天一直亮着、热成狗;要么几百年一直黑暗、一直冷……在这种气候条件下,三体人进化了一种能力:不适宜生存时把自己风干“脱水”,存到百千年后再“复活”。三体人每天想的事,都是“换个星球”。

当地球人叶文洁,偶然有一天向宇宙发射信号并被三体人发现,三体人看中了地球这个“新家园”。

一个人类在何种情况下会把外星文明引入地球?要么是好奇到疯狂,要么是恨到想毁了它!

剧版《三体》的叶文洁情节之所以受欢迎,是因为其铺垫扎实了叶文洁的动机:

WG时期,她的父亲被女儿(叶的妹妹)和妻子出卖了,当叶文洁为父亲“莫须有罪行”辩白,却被判刑。睡梦中,叶文洁被运送到“红岸”基地,基地科学家问:你要么回去服刑,要么在这里过二十年暗无天日的生活,选哪个?她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

从那时起,叶文洁就把自己和人类隔绝起来了。也许,与三体通讯的动力,或来自于她对人类的绝望,或来自于她想找人对话的孤独吧!

再说地球。地球上的人类,一直觉得自己是地球的老大。

做老大的乐趣是什么?控制啊!

人类控制欲的极致时代,被称为“黄金时代”。那时人类自我感觉良好,自认掌握了永恒之钥:能决定其它生物生死、能克隆自己、能创造制度无底线剥削同类……真是牛掰到不得了。

不过,那只是因为人类尚在“黑暗森林”法则之外逍遥。

叶文洁引来“三体”后,人类很快将从“老大”宝座上走下来,躲躲藏藏过活——危机纪元来了。

危机纪元是从三体人用高维认知威慑地球开始的,剧版《三体》也是从这里开始——把张鲁一饰演的汪淼吓得要死的“倒计时”,就是三体人的威慑。

它在用人类不能理解的“非自然现象”恐吓汪淼继续进行研究。在这个过程中,大量科学家自杀了,三体人的威慑取得了阶段性胜利。

这时罗辑领悟了“黑暗森林”法则(有赖于叶文洁揭示了更多的“三体真相”),地球开始反击,也成功地采用某种手段对“三体人”进行了威慑,威慑纪元自此开始。

这大概是剧版《三体》第二部的内容。

那《三体》的结局是什么?简单地讲,三体“拿捏了”地球,而宇宙更高维文明“拿捏了”三体,最后宇宙再次大爆炸……

《三体》其实是讲了一个“控制欲”和“控制的终点”的故事:

地球人想控制一切,最后发现自己什么也控制不了,因为它只是宇宙的蚂蚁;三体人想控制地球,但最后发现他们消灭不了人类;高维文明弹星者以为自己能维护宇宙秩序,但最后宇宙大爆炸了,让一切高维文明归于零。

说白了,还可以回归为中国的释道哲学: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

第二个问题:人类应该笃信自身科学吗?

“一群火鸡每天上午11点都会被农场主喂食,所以火鸡中的科学家得出一项真理:早11点,必有食物从天而降。但有一天,来的却是一把杀鸡刀。”

“一个神射手向靶心开枪,每隔10CM打出一个洞,于是在靶上生存的【蚂蚁】得出结论:每隔这么远的距离,必然会出现一个洞。”

在剧版《三体》里,这两个故事成为一切悬疑情节的导火索。

这些悬疑情节包括:杨冬为什么自杀?汪淼为什么能看见倒计时?申玉菲在为谁效力?大史在“叛逆”什么?

答案都是“农场主”,或者叫高维文明。

自大的人类绝不会想到:在三体人眼里,人类的科学可笑得就像“迷信”。

把三体人、地球人、宇宙放进火鸡故事里:三体人是农场主,地球人是火鸡,而宇宙是农场主之外的世界。

当你是一只“二维蚂蚁”或者“火鸡”时,你笃信的真相,能是真的吗?

这就是老年叶文洁为何说:

“物理学没有不存在,只是我们认为的物理学,可能不存在。”

“质疑人类科学的权威性”是《三体》的伟大之处之一,这种若假设存在,所有人的世界将都改变。

政客的统治将没有存在意义。人类的军队或成了蚂蚁。科学家们追求一生的成果将成为笑话,人类将不再可能掌握真理。最重要的是,人类千万不能再探索未知的宇宙,以免“黑暗森林”法则,加速地球的毁灭。

这也是《三体》为何能“震惊”了世界——除了刘慈欣,好像本世纪尚无人给出如此大胆的假设。这种假设“破了次元”,相信很多“三体迷”都认为:《三体》可能是某种真理的“冰山一角”或预言。

但是,刘慈欣并不想让读者绝望。

剧版《三体》有一集结尾是一只火鸡成功出走了,这是在影射“汪淼在大史的鼓励下,重新开始纳米研究”,也是在暗示刘慈欣的一个信仰:虽然我们是虫子,但虫子从未被战胜过。

勇敢,但不要自大,刘慈欣告诉我们,绝不要笃信地球文明为宇宙的最高文明。

就像《三体》中所说:要给岁月以文明,不要给文明以岁月。

问题三:对“侵略和殖民”的批判

有读者说,刘慈欣在告诉我们“文明的真相和生存的艰难”,他是一个启示者。

但他绝不只是在启示地球的“外部危机”,还批判和警告了地球的“内部危机”。

刘慈欣单独给美版《三体》写的后记这样写道:

“在地球上,人类可以毫无顾忌的踏进另一个大陆,通过战争和瘟疫摧毁那里的同胞,但是当他们凝望星空时, 却变得感性。他们相信,如果外星文明存在,他们一定是受普遍高尚道德约束的文明,仿佛珍惜和热爱其他文明,是理所当然的。

宇宙行为准则,我认为应该恰恰相反。让我们把对外星人的善意,转移到地球的人类同胞身上,建立不同民族和文明之间的信任和理解……对于像我们这样弱小的文明来说,这无疑是最负责任的道路。”

这段后记,我可以这样解释:

1、它在警示那些对“人类同胞有恶意、并通过战争和瘟疫攻击他人的国家或组织”,为了保存人类实力,请不要再向“自己人”开火。

2、刘慈欣似乎深信“黑暗森林”法则,自认可能有“农场主”,即高维文明的存在。

3、他在提醒我们地球是“弱小文明”,不要贸然扩张。

所以说,当我们破开科幻的壳去看《三体》,它也不失是一部反侵略反殖民的现实主义巨作。

当然,《三体》也有其文艺性,它深深揭示了极端处境下的人性:有暗与光,也有灰色地带。

比如剧版《三体》中的大史,他就是人类之光:生死存亡关头依然逻辑清晰、无畏勇敢、意志坚定,告诉汪淼“别趴下”。

而三体组织ETO统帅叶文洁,在自己丧失人身自由的情况下,还是向罗辑透露了“三体的秘密”——这个曾冷眼旁观地球毁灭的女人,最后选择给人类留下一线生机……

可惜,在《三体》的结局,地球还是毁于“人类任性的小公主”程心手中了。她得到了云天明送的星星仍然不满足。唉,人类啊!也许终究要为自己的无知和“控制欲”买单。

三体为什么这么牛「三体为何能成为现象级IP它假设并解答了3个人类终极问题」

《三体》中关于人类社会的终极问题:一个指向道德,一个指向科学

不贩卖焦虑,不吹捧文艺,让文字回归阅读

三体若单单按照文体以及故事的角度来看,不算是一部优质的小说,但是从某种角度来说它是一部干货满满的小说。

小说可以说是一个科幻小说家对于大众的喃喃呓语的集合,大篇幅的物理讲解很容易像风景描写一样,让人跳过或昏昏欲睡,然而从宏观的角度来看,这也是使得《三体》成了一部串串式的小说。

小说一开始其实就抛出了两个点,并且以各种故事和事迹,甚至我们这个时代已经不太能动笔的历史运动来展现出作者对这两个问题的思考。如果把这两个问题比作串起食物的竹签,那么上面的食物便是承载的内容。

由此说来文本中提到的这两个问题就是这本书的核心,也是笔者看来值得思考的两个点:射手与农场主。

(叶文洁的落日)

小说中这样一段话对这两个名词进行了知乎式地解释:

从科学的维度上讲,两个假说都提到了一个对”经验主义“的批判和反思,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 The Critique of Pure Reason by Immanuel Kant )就对这种因果论的行为进行过批判, 人们都习惯用原有经验来判断的事实得出科学道理,但是万一事实本身没有经验可循呢,或者说实验的样本不够大时间不够长呢。 所以在《三体》中人们不断探索三体世界的恒纪年和乱纪年的规律以此来摆脱文明被毁灭的命运(三体世界中三体人居住的行星被三个太阳似的恒星引力所控制,由此出现极冷极热环境不稳定的乱纪元和正常日出日落恒温的恒纪元,乱纪元的时候三体人需要将自己脱水卷成人皮储存起来,而恒纪元时则进行劳作繁殖)。而两个假说中,其实“射手”假说更偏向于对这个问题思考。

“射手”假说的重要之处就在于它开始反思科学的外在环境问题。就像三体文明通过传送两颗智子到地球,就可以锁死地球的文明发展,就是因为这两颗智子在地球飞速运转,扰乱地球科研人员对于微观世界的探索。虽然刘慈欣写的实现小说,但是现实中确实也存在类似的例子,我们都知道倘若一个物体没有阻力便会一直向着受力方向前行,但是这个规律只有在完全真空的环境下才能实现,由此环境不同,得出的定律也是不同的。由此科学家需要不同地点例如外太空进行实验,而实验都需要绑定对应的前提(premise),对于文本来说也就是语境(context)。

然而,“农场主“假说虽然也涉及到了对思考维度的反思,但是却引出了一个更侧重道德上的问题,文明之间的问题。在小说中,作为冷战夹缝中生存的中国通过渐进科学已经无法赶超北约、华约了。由此他们只能通过接触外星文明来获取科技水平的飞速提升。然而一旦与外星文明接触,必然会产生一个冲突问题。试想历史上的殖民,我们不能设想一个拥有更高级的文明程度或者存在在另一个维度的智能生物对我们保持怜悯,甚至我们在对方眼里就是一类像放在超市架上的食物。

《三体》这里又提到了《动物解放》( Animal Liberation by Peter Singer )这本书,在地球,人类自诩是万物之灵,由此以人类中心原则对其他生物进行“殖民“、”繁殖“。那么一旦外星生物的文明比我们更高级,有着更先进的武器,倘若不是将地球人拿来吃的话,恐怕也会将其当做一种低等生物来利用,并将地球作为自己的殖民地,就像当年英国对美洲一样。

由此,“农场主”假说看上去是在警惕人们对于外星生物的接触,其实也是在促使读者去反思人类对于动物工业化的繁殖和残害,工业化的流水线让更多的人能够在超市里买到肉类,享受已经过动物实验的化妆品和药品,但是却这些都是基于屠宰场的血腥屠杀和养殖场的密集饲养以及炼狱式的活体试验所导致的。所以对于外星文明的恐惧,其实不过是人类对于自身所为的一种反思。人类对待动物尚且如此,外星人为何会和平对待人类呢。

以上就是《三体》小说中贯穿全文的两个主旨:对科学与道德问题的反思。当然作为一个60后的创作者,虽然文笔可能没有和《三体》的名气相匹配,但是里面涉及的内容确实非常大胆的,包括对中国红色时期的反思和描写,可以说简直是一个彩蛋。小说里类似的彩蛋还有许多,这就要等待各位在阅读中发掘了。

三体为什么这么牛「三体为何能成为现象级IP它假设并解答了3个人类终极问题」

为什么《三体》评价这么好?

直到2015年,刘慈欣的《三体1》斩获了有科幻界的诺贝尔奖之称的“雨果奖”,国内读者才开始相信刘慈欣真的把中国的科幻文学提升到了世界级水平。

从此,国内读者热衷于谈论奥巴马、卡梅伦和扎克伯格等名人对《三体》的推崇,却忽视了问题的关键所在,西方读者为何会如此推崇《三体》?

因为翻译的因素,西方读者跟我们看到的《三体》又有哪些不同

《轨迹》杂志认为:《三体》是第一本现代意义上的(中国)硬科幻小说。《出版人周刊》认为:硬科幻的粉丝们将会在《三体》充满想象力的科技乌托邦中狂欢。刊于《纽约客》上的一篇《中国的阿瑟·克拉克》 更是将刘慈欣比作中国的克拉克, 认为刘慈欣的作品是“人类进步的寓言 ——充满具体细节而又超脱抽象”。


《三体》在Amazon的评分
从Goodreads 和Amazon等网站上可以看到美国普通读者的评价,整体上来看《三体》的评分高于4分(5分制)。

相当一部分读者表示,自己最初被作品吸引是由于那段特殊的历史,深入看下去后则更多地被里面涉及的数学、物理等技术性命题所吸引。

有读者如此评价道:刘慈欣是宇宙社会学的先驱,思考了人性与生存的辩证命题。也有读者这样评价道:我拒绝讨论情节,如果你对科学技术感兴趣,同时又喜欢硬科幻,请停止阅读这篇书评,马上订购这本书。

以上两个具有代表性的评价,反映了美国读者对人类终极问题和技术问题的关注。还有读者发现了刘慈欣和克拉克之间的联系,并作出了如下评价:刘慈欣的风格很像克拉克,两个人都拥有令人难以置信的超人想象力。

当然,差评也是存在的,主要是因为许多读者无法真正进入科幻的世界,因此产生自己与小说脱节和小说中的人物不真实之感。


刘慈欣的《三体》在国内外都遭受到了一些批评,其中很大一部分都集中在人物扁平刻板、模型化毫无人性等方面。事实上,这并不是刘慈欣在写作能力上存在缺陷,而是他刻意而为之的。在《超越自恋》一文中,刘慈欣曾期盼科幻给文学以机会。

他这样说道:文学正在走向更深的自恋,宏大叙事正在消失,越来越内向,越来越宅……只剩下自个儿与自个儿的关系,只剩下个体的喃喃自语。同时,抛弃了时代和人民的文学却抱怨自己被前者抛弃。
由此可以看出,刘慈欣并不是机械地模仿克拉克作品的风格,而是将其中的一些要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了。

人类作为群体形象存在,是跟宏大叙事相对应的。而传统文学表现出的自恋,正是跟宏大叙事消失有关。

刘宇昆
在《三体》译后记中,刘宇昆曾说道,他和刘慈欣两人在增强《三体》英译本的可读性上做出了共同努力,因为《三体》原文中存在大量文化负载词,译者主动添加了一些解释性的词句,并在适当情况下补充文化解释性信息,由此帮助读者加强对作品的认识,增进跨文化交流和理解。
除了必要的注释之外,刘宇昆还在具体的翻译过程中做了一些小改动。在中文版的《三体》中,刘慈欣用了一些涉嫌歧视女性的词语以及塑造了一些涉嫌歧视女性的形象。

比如“娘们”,比如“像女人一样”等词汇,以及叶文洁毁灭世界的负面形象。

这在中国文化中看来没有问题,但在对女权极为敏感的西方社会是行不通的。

于是,刘宇昆在翻译时做了一些改动。


张静初版叶文洁
在《三体3:死神永生》中为程心解释她为何最有可能成为执剑人时,霍普金斯曾说:同时却要让人类,这些娘儿们和假娘儿们不害怕。

娘儿们是一种对女性的轻蔑称呼,中国人可能习以为常,但如果按愿意翻译成英文呢,西方读者中的一部分人可能会爆炸。于是刘宇昆将这句话翻译成了:He should terrify the Trisolarans without terrifying the people of Earth。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