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硬科幻和软科幻「什么是硬科幻软科幻为什么三体是最好的科幻」

来源:星辰影院人气:217更新:2023-02-23 21:14:17

2006年5月,一部叫《三体》的科幻小说在《科幻世界》开始连载发表,如今三体系列在海外已被翻译成十多种语言版本并出版,诞生16年来全球销量2900万册,并在2015年获得有“科幻界奥斯卡”美誉的雨果奖。

三体各国版本

科幻一般分为硬科幻和软科幻,像刘慈欣的作品是以硬科幻著称,基本都以现有科学理论为基础展开合理的想象,当然也有些未证实的科学理论,比如宇宙大爆炸理论,多维空间理论,弦论等等,虽未证实,确是现有科学理论的延申。

三体中飞刃就是对纳米材料的合理想象,未来的太空电梯在理论上完全没问题,只是受限于材料本身。

太空电梯

智子和二向箔是对多维空间的想象。

智子二维展开电路蚀刻

水滴也是对强相互作用力的想象,具体怎么实现那就不是科幻作家的事了,俗话说:“科幻负责想象,科学家负责实现”。

水滴-末日之战

硬科幻是很难写好的,而软科幻相较之下就轻松得多,软科幻的情节和题材更倾向于心理学、历史学、哲学或社会学等等,主要借用科学幻想的形式来表现小说的情节发展。

像星际穿越个人认为属于软科幻,里面的时间穿越,人毫发无损进入黑洞等等,不够硬,但丝毫不妨碍星际穿越是非常优秀的科幻片。

星际穿越

至于漫威电影变形金刚-超人-蜘蛛侠-复仇者联盟等都属于更软的科幻,也有人说这些是伪科幻,虽然比较软,也算是属于科幻范畴的,还是要遵循一定的科学道理,软的程度不同吧,和玄幻还是有区别的。

漫威电影

早期的科幻电影“独立日”当年看得还是很嗨的,阿凡达1也是极其震撼!只不过这么多年过去了也没有丝毫进步,内核老套,审美疲劳,加上刘慈欣的硬科幻进入大众视野,再去看老美的科幻感觉就像小孩过家家,特别是星际战争还在拿大刀互砍,想想就弱爆了!

电影-独立日

像星球大战在我看来就是披着科幻外衣的中世纪战争,科幻只是它外壳设定。

星球大战

还有一些单纯只是穿越到过去,这类根本不配叫科幻。有些说三体是披着科幻外衣的社会人性片,我也是强烈反对的,大刘作品的核心是科幻,社会人性只是作品中人的属性必然反映,层出不穷的科幻脑洞才是刘慈欣作品的核心。

三体三部曲

随着三体的火爆,读者会越来越多,其中一些缺乏科学素养,也有些只看过电视,原著有详细解释他也不清楚。所以造成一会有人说三体的这个bug,一会那个bug,很多主要是自身科学知识不足造成的,大部分bug都是读者自己的一知半解,随着深入了解就自然明白。

科幻世界-三体

也有些人说三体不是硬科幻,大刘以现有科学为基础,严谨大胆地想象出飞刃、人列计算机、智子、水滴、二向箔、光锥、思想钢印、曲率驱动、死线、光墓、黑域、慢雾、小宇宙等等,虽有些设定在现代物理学未证实,但都是建立在现代科学理论之上,如此多的脑洞远超绝大部分科幻作品,这也就是硬科幻的魅力所在,如果这些你还觉得不够硬,那我只能建议你先告别科幻一段时间,去看下科研论文,那个比石头还硬。

附上三体相关名词解释:

三体名词解释

什么是硬科幻和软科幻「什么是硬科幻软科幻为什么三体是最好的科幻」

为什么《三体》评价这么好?

因为《三体》是第一本现代意义上的(中国)硬科幻小说。硬科幻的粉丝们将会在《三体》充满想象力的科技乌托邦中狂欢。刊于《纽约客》上的一篇《中国的阿瑟·克拉克》 更是将刘慈欣比作中国的克拉克, 认为刘慈欣的作品是“人类进步的寓言 ——充满具体细节而又超脱抽象”。

此外,《三体》是一本经典著作,就像《三国演义》、《大宋河山》等,刚开始看可能感觉有些枯燥,但越看会越投入,越看越有劲头。这些书是以历史为背景讲述的人与人之间的故事,而《三体》只是转换了一下角度将“过去”变为“未来”。

扩展资料:

《三体》小说中提到了宇宙中存在可怕的“黑暗法则”,宇宙各文明都应将自身藏在暗处,若不慎暴露自身讯息,便可能迎来毁灭。

一个距地球四光年一伙外星人,由于家园不断崩溃急需找一个新的生存环境,于是在太空建立了一个三体太空站,监听来自宇宙的声音正好监听到了主人公发射出去的信号。

从此展开了人类与三体星人之间的斗争,在这场宇宙大战中,双方充满了智慧的博弈。历经磨难后的地球人掌握的三体人思维透明的致命缺陷,制定了“面壁计划”计划,展开了对三体人反击。

而三体人也利用人类的背叛者制订了“破壁计划”,双方斗智斗勇,最终结局是三体星人失败人类获得胜利。

什么是硬科幻和软科幻「什么是硬科幻软科幻为什么三体是最好的科幻」

为什么《三体》评价这么好?

直到2015年,刘慈欣的《三体1》斩获了有科幻界的诺贝尔奖之称的“雨果奖”,国内读者才开始相信刘慈欣真的把中国的科幻文学提升到了世界级水平。

从此,国内读者热衷于谈论奥巴马、卡梅伦和扎克伯格等名人对《三体》的推崇,却忽视了问题的关键所在,西方读者为何会如此推崇《三体》?

因为翻译的因素,西方读者跟我们看到的《三体》又有哪些不同

《轨迹》杂志认为:《三体》是第一本现代意义上的(中国)硬科幻小说。《出版人周刊》认为:硬科幻的粉丝们将会在《三体》充满想象力的科技乌托邦中狂欢。刊于《纽约客》上的一篇《中国的阿瑟·克拉克》 更是将刘慈欣比作中国的克拉克, 认为刘慈欣的作品是“人类进步的寓言 ——充满具体细节而又超脱抽象”。


《三体》在Amazon的评分
从Goodreads 和Amazon等网站上可以看到美国普通读者的评价,整体上来看《三体》的评分高于4分(5分制)。

相当一部分读者表示,自己最初被作品吸引是由于那段特殊的历史,深入看下去后则更多地被里面涉及的数学、物理等技术性命题所吸引。

有读者如此评价道:刘慈欣是宇宙社会学的先驱,思考了人性与生存的辩证命题。也有读者这样评价道:我拒绝讨论情节,如果你对科学技术感兴趣,同时又喜欢硬科幻,请停止阅读这篇书评,马上订购这本书。

以上两个具有代表性的评价,反映了美国读者对人类终极问题和技术问题的关注。还有读者发现了刘慈欣和克拉克之间的联系,并作出了如下评价:刘慈欣的风格很像克拉克,两个人都拥有令人难以置信的超人想象力。

当然,差评也是存在的,主要是因为许多读者无法真正进入科幻的世界,因此产生自己与小说脱节和小说中的人物不真实之感。


刘慈欣的《三体》在国内外都遭受到了一些批评,其中很大一部分都集中在人物扁平刻板、模型化毫无人性等方面。事实上,这并不是刘慈欣在写作能力上存在缺陷,而是他刻意而为之的。在《超越自恋》一文中,刘慈欣曾期盼科幻给文学以机会。

他这样说道:文学正在走向更深的自恋,宏大叙事正在消失,越来越内向,越来越宅……只剩下自个儿与自个儿的关系,只剩下个体的喃喃自语。同时,抛弃了时代和人民的文学却抱怨自己被前者抛弃。
由此可以看出,刘慈欣并不是机械地模仿克拉克作品的风格,而是将其中的一些要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了。

人类作为群体形象存在,是跟宏大叙事相对应的。而传统文学表现出的自恋,正是跟宏大叙事消失有关。

刘宇昆
在《三体》译后记中,刘宇昆曾说道,他和刘慈欣两人在增强《三体》英译本的可读性上做出了共同努力,因为《三体》原文中存在大量文化负载词,译者主动添加了一些解释性的词句,并在适当情况下补充文化解释性信息,由此帮助读者加强对作品的认识,增进跨文化交流和理解。
除了必要的注释之外,刘宇昆还在具体的翻译过程中做了一些小改动。在中文版的《三体》中,刘慈欣用了一些涉嫌歧视女性的词语以及塑造了一些涉嫌歧视女性的形象。

比如“娘们”,比如“像女人一样”等词汇,以及叶文洁毁灭世界的负面形象。

这在中国文化中看来没有问题,但在对女权极为敏感的西方社会是行不通的。

于是,刘宇昆在翻译时做了一些改动。


张静初版叶文洁
在《三体3:死神永生》中为程心解释她为何最有可能成为执剑人时,霍普金斯曾说:同时却要让人类,这些娘儿们和假娘儿们不害怕。

娘儿们是一种对女性的轻蔑称呼,中国人可能习以为常,但如果按愿意翻译成英文呢,西方读者中的一部分人可能会爆炸。于是刘宇昆将这句话翻译成了:He should terrify the Trisolarans without terrifying the people of Earth。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