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体》刘慈欣「三体作者刘慈欣怪癖写完之前绝不让别人知道」

来源:星辰影院人气:544更新:2023-02-24 22:24:48

(央视财经《对话》)刘慈欣,单枪匹马将中国的科幻小说提高到世界级水平的科幻作家,连续八年获得中国科幻最高奖“银河奖”,2015年获得科幻界“诺贝尔”之称的“雨果奖”。他的长篇代表作《三体》十年畅销,把科幻小说从小众变成大众文学。

本周日4月24日22:07央视财经频道《对话》,“三体”来袭!小编良心整理书上看不到的大刘独家语录!以下是热乎乎的精神食粮!

“雨果奖”的颁奖嘉宾居然是...

【陈伟鸿】:2015年8月23日第73届的雨果奖,不少的粉丝大概从这样一个奖项开始关注到了大刘和《三体》。这个颁奖嘉宾不是一般人,不是政要,不是明星,不是企业家?

【刘慈欣】:他是正在国际空间站上工作的一个宇航员。

刘慈欣:我没有到场领奖

【陈伟鸿】:多酷的事,但是你好像没有去。

【刘慈欣】:我刚刚去过美国不久。他们有两个奖,一个是星云奖一个是雨果奖,我去的星云奖。

【陈伟鸿】:这个宇航员有没有特别失落。

【刘慈欣】:我没有到空间站的机会。

大刘现场揭秘《三体》的灵感来源

【陈伟鸿】:你很多年在娘子关火电站工作,有什么奇思妙想,写一个跟宇宙、跟星空,跟未来有关系的书?

【刘慈欣】:我看过一个物理学上很有名,很古典的三体问题,就是三个质点只在自身引力下作用,我们就没有办法用现有的数学或者是物理方法对运行进行预测。说起来这个问题很枯燥,但是事实上用网上一句话叫做细思恐极。假如宇宙就是三个点,这么简单一个宇宙我们都没有办法精确预测,我们现在这样一个极其复杂的大自然,大宇宙怎么预测,感觉很震撼这个问题。进而当然想到假如这三个质点是三个恒星,在这个星系生活的人是什么生活,这就是促使我写这本书的初衷。当然后面还有很多积累。

大刘语录:我们每个人都过着割裂的生活

【陈伟鸿】:你在写前两部书的时候,应该是白天在火电站上班,晚上回家创作,这样一种切换让你有一种割裂感吗?因为白天那么平凡,晚上充满了奇思妙想。

【刘慈欣】:没有那么特别,我们每个人都过着这样一种割裂的生活,不过晚上回去不是写科幻小说,他可能是看球,可能是下象棋,和白天生活仍然是截然相反的。

【陈伟鸿】:大概每天会写多少字?是有一个标准在那儿放着吗?

【刘慈欣】:不是这样的。业余作者写长篇其实写作时间很短,你做得的就是把这个东西在脑子里面想好。

【陈伟鸿】:白天在火电厂不专心工作。

【刘慈欣】:火电厂事情不是太多。把细节想好,真正写抓住大块空余的时间,跟打印机一样,很快,写可能三四个月,想的时间三四年都不止。

【陈伟鸿】:为了成全你,后来火电站关了,让你专心致志的工作。

【刘慈欣】:真不是成全我,我没有工作以后的写作时间比有工作的时间少多了。

【陈伟鸿】:为什么灵感突然间消失了?

【刘慈欣】:有工作有约束,8点就上班。假如在家待着,8点不一定能够起的来。

《三体》里脑洞大开的新词是怎么来的?

【陈伟鸿】:面壁者、黑域计划、猜疑链、行动防御委员会、机器人质子等等。这些词是自己脑子里面就突然间迸出来的吗?

【刘慈欣】:不光《三体》是这个样子,其他科幻小说也是大量生成新的词汇,因为科幻小说描写的对象不是我们现实生活当中的对象。我们已有的词汇中实在找不到那种能够适合表达的词汇,只能自己创造或者是捏造。

刘慈欣怪癖:写完之前,绝不让别人知道

【陈伟鸿】:创造或者捏造出来之后,会先拿给自己身边什么人读一读吗?

【刘慈欣】:绝对不会,我有一个习惯,作品写完之前,不但不会给别人看,甚至不会给别人说这里面的内容是什么。

【陈伟鸿】:为什么?

【刘慈欣】:对作品的信心是很重要的,看到一个评论,一下子把你的信心摧毁了,那是灾难性的。我绝对不会把没有写完的作品拿给别人看。

互联网界对《三体》的解读出乎我意料

【陈伟鸿】:《三体》当中很多观点,包括降维攻击都成为商业的方法论,这是你所想象的吗?

【刘慈欣】:确实没有往那些方面去想。这个很正常,当你构造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在读者中比较成功的话,他们必然从中解读出各种各样的结论来。

【陈伟鸿】:商场如战争,真的借鉴了这样的方法。

【刘慈欣】:可能目前互联网行业状况和这个有某些,不能说是真正逻辑上的,某些感觉上的相似。

刘慈欣:互联网有和黑暗森林一样的乱象

【刘慈欣】:人类历史上也曾经有过那么一段时期,像现在的互联网商场一样,全凭实力竞争。整个互联网到现在也不过就是十几二十年的时间,所以还是处于像人类历史上的野蛮竞争的时代。但是我相信随着历史发展,互联网行业会慢慢变的有规则,现在的这种黑暗森林一样的乱像和残酷战争,我认为总有一天会变得更理性一些。

刘慈欣:不介意我的书被玩坏

【陈伟鸿】:你介不介意这样被很多人追捧的书,在个人理解当中,会被一些错读,会被玩坏等等?

【刘慈欣】:我个人认为从本质上来说,文学作品是不存在什么错读的,因为本来就是一个广场,你从哪一个门进去,从哪一个门出去都行。作者的成功在于,你把广场弄的,一方面让更多人进来,一方面从每个方向进来的人都能找到自己的感受。至于说到从中解读出什么,我觉得文学作品本来就是多义性。

更多内容敬请关注2016年4月24日央视财经频道22:07《对话》!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