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三个加强「三个共同促振兴推动乡村振兴他们这样做」

来源:星辰影院人气:923更新:2023-02-25 01:42:09

#三个共同促振兴#为深入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农民群众生活品质实现新提升,努力把康县建设成为中国西部乡村建设样板县。今年来,康县县委、县政府通过深入调研、交流讨论、征求意见,在巩固提升放大全域美丽乡村的基础上,办点示范,大胆探索,全面推进以“创新共同管理机制、探索共同提高路径、构建共同发展格局”为主要内容的“三个共同”促振兴机制创新工作。

自“三个共同”促振兴示范村建设工作开展以来,各乡镇纷纷立足实际,围绕当前农村发展面临的问题和困难,以乡村建设为统揽,以创新机制为抓手,在全县创建了一批有借鉴意义和推广价值的乡村振兴示范村,绘就了一幅乡村建设“整体美”的新画卷。

8月5日起,《陇南康县发布》开设专栏《“三个共同”促振兴 》,全方位展示我县各乡镇在乡村振兴中的经验和做法~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

迷坝乡和大南峪镇

看看它们是如何进行

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

实现自身的美丽“蝶变”~

01

迷坝乡

马莲咀村

马莲咀村是迷坝乡“三个共同”促振兴示范村之一,按照“创建共同管理机制、探索共同提高路径、构建共同发展格局”要求,立足马莲咀村村情实际和资源禀赋优势,把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加强环境卫生整治提升整体形象、发展产业增加群众收入作为创建重点,取得了良好成效。

迷坝村

迷坝村是迷坝乡政府所在地,辖4个合作社,有常住人口196户635人,低保户29户74人,特困供养户2户,“三类户”9 户20人,党员29人。全村土地总面积5130亩,其中耕地 1999.6亩,人均耕地3.1亩。收入以务工、香菇、天麻种植为主,2021年人均收入8482元。今年以来,迷坝村按照县委县政府“123335”总体工作思路,在乡党委政府的安排部署下,以“三个共同”促振兴示范村创建为契机,充分发掘迷坝消费市场需求,利用地理区位优势资源,新建大型综合超市,以超市为依托开办集市,推行积分制管理,实行积分换物,打造“党建 村办企业 招商引资 积分制 群众”的产业发展链条,将迷坝村打造为全乡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彻底盘活了迷坝乡经济发展潜力。

02

大南峪镇

今年以来,大南峪镇紧紧聚焦县第十五次党代会精神,紧盯县委1号、2号文件要求,以“山清水秀人更秀、鸟语花香饭更香、业兴人和民更富”把航定向,以“3331”模式统揽镇域产业发展,以“稳、准、严、特”四字诀强力推进乡村振兴,因地制宜、创新机制、握指成拳,有效确保了乡村振兴机制创建工作扎实推进。

确定“路线图”,完善机制促振兴。通过探索确立了村党支部统筹推进、集体合作社领办示范、农户自主经营“三位一体”参与模式;确立了结对帮建、技术指导、挂牌督办“三推进”管理模式;确立了管护、产量、产值“三比评”提高模式,通过“333”模式为实现共同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针对“干部干,群众看”、群众产业发展“单打独斗”等实际情况,先后组建互助帮扶爱心团队38个、治理组织113个、创办集体合作社21个。将千头万绪的农村工作拧成了“一股绳”,为实现共同发展确定了“路线图”。

绘好“作战表”,强化目标管理力。紧紧围绕传统特色产业优势,以“稳、准、严、特”四字诀深入推动美丽乡村建设成果巩固与特色富民产业共同发展。坚持乡村振兴“稳中求进”总基调,新发展蔬菜大棚200座,发展“稻油两熟”基地430亩,通过丰富“菜篮子”、“油瓶子”、“米袋子”,切实让群众鼓起“票夹子”。

制定“任务书”,培养振兴人才。将“用好一批能人、富裕一方百姓”作为实现乡村振兴目标任务有效途径,大力挖掘和培养“土专家”“田秀才”“农博士”“乡创客”。全面落实“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包抓村、驻村领导包抓村‘两委’、村‘两委’干部包抓社、社干部包抓农户”的“四级联动”责任网格,在实践中积极发挥本村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和示范带动作用,动员广大群众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来源:迷坝乡、大南峪镇党委办公室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