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慈欣 黑料,刘慈欣吴京

来源:星辰影院人气:913更新:2023-02-26 10:19:08

1973年,平克·弗洛伊德出了一张殿堂级唱片,《月之暗面》。

这张主题是探索压力、疯狂和死亡,内容仅有6首歌、4首纯音乐,但所有歌曲中间没有停顿、完全连贯的专辑有多屌?

这么说吧:

在最权威的音乐排行榜Billboard每周top200榜单上,它创下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948周在榜纪录。

里面有首歌《brain damage》,歌里有个被手术重塑成正常人的疯子,他说:

And if the dam breaks open many years too soon

如果大坝提前数年坍塌

And if there is no room upon the hill

如果山丘上没有避难所

And if your head explodes with dark forbodings too

如果你的大脑随着太多黑暗爆炸

I'll see you on the dark side of the moon

我会在月之暗面与你相见

嗯。

不管月亮有多耀眼,它都有自己尘土飞扬晦暗无光的暗面。

就在平克·弗洛伊德在英国伦敦发布这张史诗级专辑后没多久(这是我第二次给你们强行安利这张专辑了,不听不是好朋友),地球另一端,山西阳泉。

煤炭三矿的一名矿工子弟,正躺在夏天的床上翻父亲的藏书,其中一本是凡尔纳的《地心游记》,却被老爹一把抽走。

我首先感到恐惧,首先怕的是父亲又要骂我(毕竟是在特殊时期)。其次恐惧我无法看完这本书。我当时还不知道这是科幻,我只是觉得太好看了,完全地被它吸引。

没想到书又落回了他手上。那一刻他觉得如同大赦。

“这是科学幻想小说。”父亲边说边往门外走,留下小屁孩的惊讶不已:书里写的不是真的?

很多年以后,这个名叫刘慈欣的矿工子弟,会因为“科幻小说”,成为科幻的夜空中光芒最盛的月亮,将科幻小说从小众的爱好,引爆成大众的狂欢。

然后。

他经历了自己的“月之暗面”——

一场没有避难所的,所谓“坍塌”。

01洪水和光年

1975年8月,超强台风莲娜席卷豫皖地区,台风引发暴雨。

中心地带最大6小时降雨量830毫米,远超当时782毫米的世界最高记录;最大24小时降雨量1060毫米,也创造了我国同类指标的最高记录。

暴雨引发淮河上游大洪水,58座大小水库在几小时内迅速溃坝,6亿多方洪水在中原疾驰奔腾。

1999年,前水利部部长钱正英作序的《中国历史大洪水》中记载,那场洪水导致河南省29个县市、1700万亩农田被淹,其中1100万人受灾,超过2.6万人死难(这个数字在75年8月20日河南省委的初步统计中是8.5万)。

史称驻马店758大洪水。

洪水过后没多久,12岁的刘慈欣回了趟河南老家。

很多年后回忆,当时切实地亲眼看着漫山遍野的灾民,他的感触是:是世界末日的感觉,一种巨大的恐惧和敬畏。

就是在这一年,刘慈欣从一本天文学的书上知道了“光年”这个名词:光线以每秒30万公里的速度穿越广漠深远的太空一年所走过的距离。

1光年,即30万公里x60x60x24x365,等于几?

嘁。

爱等于几等于几。肉叔看到这么大的数字会直接木掉,内心毫无波澜。

但刘慈欣不同。

可能跟亲眼见证过巨大的灾难下渺小的个人有关吧,他发现自己对那些数字有另一种感觉——

他能感受到数字背后的画面。

直到今天,当150亿光年的宇宙半径和比夸克都小许多数量级的弦已经使人们麻木时,1光年和1纳米的概念仍能在我的心中产生栩栩如生的宏大图像,激起一种难以言表的宗教般的震撼和敬畏。与没有这种感受的大多数人相比,我不知道这是幸运还是不幸。

很多年后。

他认为自己最开始的创作激情,就是——

把数字从公式和定理中解放出来。

1978年,发生了一件大事。

为筹备全国科学大会,全社会都在大力宣传科学技术和科学家,一篇名为《哥德巴赫猜想》的报告文学,于当年1月发表在《人民文学》。

火到爆炸,史称“科学的春天”。

有多火?肉叔小时候还背过——那都90年代了。

更别提当时了。全中国的民科天天都跟打了鸡血似的,宣称自己“攻克了哥德巴赫猜想”的论文,雪片似的嗷嗷往中科院数学所里飞。

经数学所的数学家们审慎阅读,这些以麻袋数的“论文”,最终统统走向了废纸回收工人的小拖车。

玩笑归玩笑,说正经的:《哥德巴赫猜想》的火爆,某种程度上反应了当时全中国对“科学”的推崇有多真诚狂热。

同样是1978年,发生了一件小事。

熟读凡尔纳的《格兰特船长和他的女儿》、看过苏联小众科幻电影《两个海洋的秘密》、童恩正的科幻小说《珊瑚岛上的死光》的15岁少年刘慈欣,在《哥德巴赫猜想》鼓舞下,写下了自己的第一篇科幻小说——

外星人送给主人公一个小球,这个球不久后膨胀起来,出现了山、水、房屋。最后,这个小小的球膨胀成一座大大的城市,向人类展示外星文明。

跟天才们出手不凡的经历不同。

刘慈欣的处女作投给天津的杂志《新港》后,只收到一封退稿单。

不死心的刘慈欣此后又将这篇小说陆续投给过很多杂志。

均获得了杂志社的特别奖励——

退稿单。

还有个打击,刘慈欣后来多次提到过:

1980年的一个冬夜,一位生活在斯里兰卡的英国人改变了我的一生。他就是阿瑟·克拉克,我看到的书是《2001,太空奥德赛》。当我翻开那本书,却发现那梦想中的东西已被人创造出来了。我的所有作品都是对阿瑟·克拉克的拙劣模仿。

日后库布里克把这本书改编成了殿堂级科幻片《太空漫游2001》,老头儿有句名言:如果有人觉得完全弄懂了《太空漫游2001》,那一定是我跟库布里克弄错了。

这本书里有一种被刘慈欣称作“宏细节”的东西,用很短的篇幅,描述人类从诞生到与宇宙融为一体完成超级进化的全过程。

就像电影里那个著名的蒙太奇镜头,刚刚学会使用工具的类人猿,将手中的骨棒抛起,粗笨简单的骨棒下坠时,变成了精密复杂的太空飞船。

让这两件事轮番打击的刘慈欣,暂停了自己的科幻尝试。

直到1985年。

02起点与活动

有件事肉叔不得不提一下:1983年之后,中国科幻文学经历了一个长达8年的所谓“断裂期”。

在《哥德巴赫猜想》后的科幻文学黄金时代,几乎所有文学刊物和科学报刊都在发表科幻作品。科幻小说对报纸销量的作用,差不多相当于武侠小说之于香港报纸。

一个人或一件事,就像月亮,明亮到极致,就一定会慢慢转向暗面。

那一年,搞火箭出身的两弹元勋钱学森老爷子率先发言:

现在有些科普文章和某些流行的科学幻想小说,我看在思想上和科学内容上都有些问题。

科幻是个坏东西,因为科学是严谨的,幻想却没有科学的规范。

科学和幻想是两种不相干的、敌对的东西。

钱老爷子为啥这么说?

因为科幻作家们都是文科出身啊,写的科幻小说99.9%存在科学硬伤。

老爷子生气呗:你们这不误导年轻人么。

六老师教育过大家做人:改编不是胡编,科幻不是乱幻。

但作家们坚持认为,科幻是文学,重要的是激发想象力和对科学的兴趣,不是传授具体知识。

争议渐渐升级,开始触及科幻小说的本质是姓“科”,还是姓“文”?

——那个年代,“姓”什么关乎性命。

1983年,科幻文学,被定义为“精神污染”,刚火起来,就被一棒子打翻在地:《科幻海洋》和《科学文艺译丛》相继停刊,海洋出版社作为科幻出版重镇,被勒令整顿。

咳咳,等下,这事儿跟大刘有啥关系?

1985年,大刘从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毕业,本来是分配到水科院,但最后关头名额被顶,被分配回老家阳泉娘子关发电厂,并在接下来的25年里,从未跳槽。

扯远了,说回来。该聊大家喜闻乐见的发家史了——

80年代电厂的业余时间,唯一的娱乐活动就是打麻将。

大刘也打,输多赢少,最惨一次输进去一个月的工资。他一想:不划算啊这,还不如看书、发呆、写小说呢。干这些起码不输钱——

日后我们知道了,摸鱼狂人刘工搞创作不用开销的秘诀:

不过,在开始动笔之前,那一年刘慈欣先是进行了几场重要的阅读——

他看完了全部能找的量子力学著作,包括朗道、狄拉克、薛定谔、海森堡等人的理论。

然后开始动笔——

反正没有女朋友,闲着也是闲着,写呗。

写什么?

还记得刘慈欣出身在哪么?记得的话就好说了,《地火》,主人公是跟大刘一字之差的“刘欣”——

呆呆地看着度过了他童年和少年时代的矿山。

这里的一切都被岁月罩上一层煤粉,整个山呈黑灰色,这也是刘欣童年的颜色,他生命的颜色。他闭上双眼,听着下面矿山发出的声音,时光在这里仿佛停止了流动。

啊,父辈们的矿山,我的矿山……

大刘最初的创作,就是人生经历与感知时间尺度能力的结合。

但旺盛创作期的刘慈欣,好巧不巧撞上刚说的中国科幻文学“断裂期”。

写了也白写,发不了。

甚至1989年,大刘偶然发现成都有个叫《奇谈》的科幻杂志竟然还存活(前身是《科学文艺》),就写了封信(不是投稿),人家编辑很快回信并附带一本杂志。

刘慈欣翻了翻,感觉没多大意思。

于是。

据华语科幻星云奖创始人董仁威说:

这时,他找到了一个女朋友,便把全部业余时间,都投入到这轰轰烈烈的人类活动中去了。

牛,皮。

1991年,“断裂期”结束,科幻文学复苏。

被刘慈欣感觉没多大意思的《奇谈》,改了一个日后将非常响亮的名字——

《科幻世界》。

不过这会儿,忙着“轰轰烈烈的人类活动”的刘慈欣跟《科幻世界》,还没啥关系。

时间非得慢吞吞走到1998年,从“活动”中解放出来的刘慈欣,看着自己一大堆从没发表过的科幻小说,再次春心萌动,写了十万字的长篇,《超新星纪元》。

巧了。

当年发起“科普小议”,公开批判科幻的《中国青年报》,发表了一篇对《科幻世界》杂志社社长的采访稿。刘慈欣看到了报纸,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就把《超新星纪元》寄过去了。

成了。

这次收获的不是退稿单,是约稿函。

1999年6月,创作满21年的刘慈欣,终于发表了自己真正意义上的处女作——

《鲸歌》。

噢对了,这篇小说里有个硬伤,里头描写了鲸鱼牙齿。

后来大刘自己吐槽自己:

知识硬伤,是科幻作品中出现的最多的一类硬伤,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鲸歌》中鲸长着牙,这已到了让人无法容忍的地步,但笔者写的时候确实不知道,所以也没有办法。

接下来,就是众所周知的“刘慈欣以一己之力,将中国科幻小说提升到了世界水平”的封神之旅,并在今年春节档,随着《流浪地球》和《疯狂的外星人》上映。

科幻,成为众人的狂欢。

03镁光灯和躲避球

小米的雷军,号称这十年给人推荐最多的一本书,就是《三体》。

当时还在金山集团时,甚至在集团战略会议上分享阅读体会:

本质上是本哲学书,主要讲宇宙社会学,其中提到的黑暗森林、降维攻击尤其深刻。其中的哲学道理,对制定公司三到五年的战略非常有帮助。

《三体》网罗的大佬还不止雷布斯,中文互联网世界的大佬基本全给它撂倒了,腾讯马哥、百度李哥、360周哥。

江湖传闻,如果不熟读《三体》,几乎没法参加那几年的互联网大会,因为那里充满了刘慈欣创造的名词:宇宙社会学、黑暗森林、思想钢印、猜疑链、降维打击……

《三体》,或者说刘慈欣的小说,堪称中文互联网语境最高装X指南。

当然这句是肉叔开玩笑的。

对大刘的评价,我个人感觉最精准、最到位的,是何夕说的:

刘慈欣是一个冷漠的宇宙观察者,冷酷的道德评判者,再加上一个冷静的思想者。

他的观察,是以宇宙尺度进行的。

太阳内核急剧老化,为了自救,人类提出一个名为“流浪地球”的大胆计划,倾全球之力在地球表面建造上万座发动机和转向发动机,推动地球离开太阳系,用2500年的时间奔往新家园——4.3光年外的半人马座比邻星。(《流浪地球》)

他的评判,是绝对理性与人性的困境挣扎。

丁仪教授曾对妻子女儿说:我心里位置大部分都被物理学占据了,只是努力挤出了一个小角落给你们。对此我心里很痛苦,但也实在是没办法。(《朝闻道》)

同时,他的思考,又超乎寻常的冷静、全面、细致。

我只是假设了各种可能性,把它们排列组合出来。而《三体》写的是宇宙最糟的一种可能。

当然,还有工科式的浪漫。

有一年,刘慈欣去杭州参加科幻圈的聚会,有人提了一个问题:如果现在外星文明要来毁灭杭州,手段会是什么样的?

大家大开脑洞,轮到大刘:

降维。杭州那么美,就让它二维化变成一幅水墨山水画吧。

除此之外。

至少自己在看大刘的小说时,会因为他逐步加速故事内时间流逝速度、并在几个关键节点密集铺设剧情的叙事技巧,而产生时间尺度上的奇妙穿梭感。

就像三体,前面黄金岁月,红岸基地的细致到每年、每月发生了什么都聊一下。

到了危机纪元,上一章还在聊2018年章北海为了增援未来而冬眠,下一章就跳接到2026年面壁者希恩斯的“思想钢印”,数年间隔,一挥作别。

那种时间越来越断裂的未来感和恢宏感,起码我没见过描写得更动人心魄,更让我好奇的。

我猜奥巴马也特好奇——

以至于看完《三体I》,还让白宫工作人员给大刘写邮件催更《三体II》和《三体III》。江湖传闻,那封邮件还惊动了外交部。

好了好了,不帮大刘吹牛了。

我们接着聊点别的——

盛名之下的刘慈欣,其实特别会保护自己。

2015年8月,《三体》入围雨果奖,大刘收到颁奖礼邀请,他决定不去凑这个热闹。除了不知道能不能得奖(实际得了),还因为他瞅了瞅地图:

颁奖的地方在斯波坎,人口21万的美国小城,听都没听说过,感觉跟我们阳泉差不多。

打个比方——

如果说互联网是刘慈欣的镁光灯。

那阳泉,就是刘慈欣的躲避球。

别看一辈子大部分时光都在阳泉,但他其实不是在这出生的。

3岁时,因为父亲被下放,他才跟随爸妈从北京来的阳泉。家里两个孩子,还有个妹妹留在北京姥姥家。

而且因为爸妈出于没能给孩子提供正常社会地位的羞愧,没逼着他“成龙”,采取了“放养”模式。

所以在饥饿的年代,与周围动不动五六个兄弟姐妹的同学们相比,“独苗”刘慈欣不仅能吃饱饭,还有零花钱逛新华书店。

他自己说:

这里面有一点错位,我们家在经济上,却比很多成份好的邻居过得更有余裕。

小时候刘慈欣甚至觉得还不错,但实际上,“成份”还是能伤害到他——

申请加入少先队屡次不通过,成了全班唯一一个不能佩戴红领巾毕业的同学。

跟童年看洪水、灾难、天文书带给他的感触一样,他不知道这是“幸运还是不幸”——

可能是人生第一次感到耻辱,它带来的影响是,我成年后,我觉得如果在一个单位里,任何集体,受到所谓不公啊,比如这个没评上,那个没给我,我不会有任何不甘。我有一种好像这些本来就不属于我,非常自然,不得到命运垂青是如此意料之中、就应该这样的潜意识。

再加之在大型国企三十多年的宝贵工作经验……你懂得:

在国企,出点小错还可以被容忍,但它不能容忍一个人的狂妄,幼稚,和不成熟。

所以你翻多几个刘慈欣的采访,会发现他一直在躲闪:

我个人就不谈了吧,我的个性就是非常普通。

他会本能地拒绝成为视线焦点:

自称北京房价太贵搬不起,“躲”在媒体更不发达的阳泉;

电厂关闭前,借口“电力系统工作必须朝九晚五地上班,下班则要接女儿、回家做饭”,而推掉社会活动。

包括成名后,航天界邀请他去唠嗑,开阔下思维,不是啥正式的会议,他也拒绝,拿自己当反面教材、拒绝得滴水不漏。

不敢去。我也是搞技术出身,知道自己不可能在一帮航天专家面前夸夸其谈宇宙航行,没这个勇气。我就想到过来一个搞科幻的,来我这儿夸夸其谈发电控制,我会怎么看你?

甚至《流浪地球》大火之后,他被拉着跟吴京、郭帆一块上台,还是低调到不行,记者问啥,他都社会又圆滑地把问题踢给吴京和郭帆:

我自己对电影知道的并不多,所以说我觉得最好的选择是让电影的创作者有更大的自主权

对了,有个事不得不提。

大刘经常跟媒体说:我只对科学感兴趣,对文学漠不关心。

《科幻世界》的副主编姚海军(也是大刘的伯乐之一)奉劝各位想尝试写科幻的朋友们不要听他谦虚的推(hu)辞(che):

刘慈欣博览群书,包括文学,从陀思妥耶夫斯基、卡夫卡到博尔赫斯、品钦他都深度涉猎过,这方面是有一点复杂性的……后来者千万不能上他的当。

躲闪、低调。

某种意义上,让大刘的“月光”变得更加明亮——

你看看人家!这么大个作家,这么谦逊!

然而。

月之暗面还是来了。

他被“镁光灯”从“躲避球”里揪了出来。

3小号和删号

5月1日。

劳动节假期的第一天,在景区们被挤爆头的同时,科幻圈也被一条消息挤爆了——

有豆瓣网友发豆瓣广播,声称发现了刘慈欣的贴吧小号ID:shipship。

豆瓣这哥们儿厉害了,借百度账号系统的申诉系统,反向查找到了shipship注册贴吧的手机号码,再用支付宝验证手机号,结果还真是大刘(如果他扔的支付宝账号截图是真的的话)。

疑似关联手机号的支付宝账号

然后就是中文互联网最常见的,扒皮挖坟咯——

“shipship”整天在阳泉吧吹刘慈欣,你们认识刘慈欣不?刘慈欣是你们那的!他的书非常好看!

或者在母校贴吧吹水:你们学校出了个刘慈欣,了不起!

捧刘慈欣就算了,还踩人家王晋康(科幻作家)的新书是垃圾:

还经常暗搓搓地发娘子关电厂的牢骚:

甚至碰到有人怼刘慈欣,“shipship”还会生气地嘲讽人家:他现在一年挣的钱你连零头都比不上!

(注意看评论里的时间戳,这还是10年后的回马枪哈哈哈)

好嘞,于是因为以上“石锤”,被挂在恶俗维基上被口诛笔伐。

话很难听,肉叔就不打出来了,大家可以自己看下:

肉叔不知道你们怎么看大刘那些“屌丝”发言的。

我个人能理解——

刘慈欣有权利,享受与所有人相同的喜怒哀愁。

无非是悄咪咪的自吹自擂、暗搓搓的发发牢骚,这有啥。再不堪也没恶俗维基上这帮人的话不堪。

况且。这一丁点暗面,跟月辉相比,算什么哦。

故事接着讲回文章刚开始,平克·弗洛伊德推出《月之暗面》的1973年。

那年12月,NASA发射的先驱者10号探索器,飞抵木星附近,发回了木星近距离照片。

值得一提的是,先驱者10号上,携带有一张表明地球方位和大致特征的“名片”,上面画着地球人的形象、太阳系相对于14颗脉冲星的位置、地球的方位等信息——

没错,主动暴露给外星人地球信息。

——也是刘慈欣推导出“宇宙黑暗森林法则”的由来之一。

不信你看。

听肉叔说完这么多大刘的“黑历史”,现在再看这条《三体》中最重要的法则,是不是清晰很多:

宇宙就是一座黑暗森林,每个文明都是带枪的猎人,像幽灵般潜行于林间,轻轻拨开挡路的树枝,竭力不让脚步发出一点儿声音,连呼吸都必须小心翼翼:他必须小心,因为林中到处都有与他一样潜行的猎人,如果他发现了别的生命,能做的只有一件事:开枪消灭之。在这片森林中,他人就是地狱,就是永恒的威胁,任何暴露自己存在的生命都将很快被消灭。

《三体》电影,一部我最不希望拍出来的电影

现在。

贴吧小号shipship的暴露,就像是黑暗森林法则在现实中的复刻。

——因为被暴露,所以成了被围猎的“黑历史”。

想想看,互联网大佬们为什么觉得这条法则也是互联网的终极奥义?

不就因为如此嘛~

果然,今天肉叔再去看这个贴吧账号“shipship”时,发现账号已经被注销了。

大刘……不对,没石锤过的话,还是说“shipship”吧,shipship最终选择了躲避,而不是暴露在黑暗森林的亮处。

那shipship的事,我们先放一放。

今天的最后,咱们聊回恶俗维基上的“黑子”。

你知道为什么我一直觉得他们特别傻么。

就是因为,他们自以为是唯一清醒的人,用优越感装扮着自己的幼稚。

世界上最大的幼稚就是这种了——

以为别人在仰望星空时。

不知道月亮有暗面。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