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读三体,三体第二舰队覆灭记

来源:星辰影院人气:692更新:2023-03-02 15:42:32

《三体》这部剧主要讲述的是三体世界的三体人想移居到地球的故事,电视剧里所表述的有倒叙、插叙和顺叙的手法,有的感觉看过后看不太懂,这里小编就用非专业的术语梳理梳理这个剧情,希望能帮助到大家的理解,有不对的地方多多包涵。

红岸基地

红岸基地是在东北地区由国家建立的一个观测站,主要是监测宇宙中的一些波形变化。而在这个监测站工作的叶文洁,偷偷的向太阳发射了一组高频信号源,里面包含的有一些文字信息,通过太阳这个恒星对信号源数亿倍的放大,以光速发向了宇宙各处。

在宇宙的半人马座方向,有个三体星球接收到了来自地球的这组信息,而接受这组信息的三体人,是为数不多的有情感三体人,他及时回复了信息,信息内容为:“不要回复。”只要地球收到这组信息不回复,三体星球就无法确定其位置,从而能保护地球不受三体人的攻击。

叶文洁在红岸基地经过夜以继日的监测,终于收到了来自三体的回复,经破译内容为:不要回复。但是叶文洁并没有坚持到最后,而是向三体回复了地球的生态文明正在受到严重破坏等等一堆地球已无法拯救,需要他们来地球帮忙的请求。

并在那段时间认识了伊文斯,因受到伊文斯对环境的关注的影响,叶文洁把有外星文明告诉了他,并一起建立了第二红岸基地“审判日号”。同时组织成了三体组织ETO,在全国开展阻碍科技发展的活动。

三体星球

根据三体游戏中所展现的,三体星球是一个环境非常恶劣的星球,周边有三个太阳无规律的运行,一直处于乱纪元和恒纪元无规律交替的环境中,乱纪元是无法生存的环境,恒纪元是温暖适合发展的环境。

三体文明能持续的发展得益于三体人一个特殊的“脱水”技能。在乱纪元来临时,可以让自己脱水成纤维状,储存生命。在恒纪元来临时,可以通过“浸泡”来恢复生命,投入到新的文明建设中。

三体人在这个环境中周而复始的毁灭和发展,经过几千次文明的发展,可以已远超地球几个维度。因为一直无法预测到太阳的运行规律,所以才有了星际远航、移居星球的想法。

但是因所发展的远航舰队的速度最高为光速的十分之一速度,到达地球需要几百年的时间,担心在这期间地球的科技发展可以实现太空电梯从而建造地球防护罩,所以向地球发射了两颗智子,在11维度的形态下,两个智子微乎其微,但是展开成二维形态下,可以在地球表面形成巨大的面积,这也是能定时制造宇宙闪烁的原因。还能变换其它形态,直接作用于人体的视网膜上,从而形成数字和文字,这就是汪淼所看到的倒计时和最后大家都看到的火花和你们都是虫子的显示。

三体分为三步锁死地球科技的发展,分别为:第一个是“染色计划”,即夸大科学和技术的副作用,使公众对科技产生厌恶和恐惧;

第二个是“神迹计划”,是向地球做超自然力量的展示,从而使非科学的思维压倒科学性的思维,进而使整个科学思想体系崩溃;

第三个最关键,就是“智子工程”,阻止我们对物质深层结构的探索,抑制我们的基础科学,让人类的科学在整体上不可能取得任何重大的突破。

ETO组织

ETO组织随着发展分裂成了三个派别,分别为:降临派、拯救派和幸存派。

降临派:这个派别比较极端,他们所有人的目的就是帮助三体人来到地球,杀死包括自己在内的所有地球人,这个以伊文斯和潘寒为代表。

拯救派:他们的目标是解决三体问题,通过努力掌握到太阳的运行规律,让三体人能继续在三体星球上居住并且避开所有的乱纪元,这个以叶文洁统帅为代表。

也是在三体游戏中不断的通过周文王的占卜、孔子的礼仪系统、墨子的双壳模型、诺伊曼的人列计算机等来测算太阳运行规律,还有现实中申玉菲让她老公魏成用数学模型测算三体的太阳运行规律,都是为了拯救三体星球。

幸存派:他们的目标是帮助三体人来到地球,使自己的子孙与三体人共存,只是借助三体人的科技改变地球,让地球变的更美好。

终结

科学家的终结:正如三体所走的步骤,通过两颗智子,让很多科学家怀疑了科学思想的体系,导致信仰崩塌,从而自杀身亡。杨冬也因此受到了很大的打击,打算放弃自己挚爱的物理学而投身进入生活,却又因看到了自己母亲未彻底删除的与外星文明联系的痕迹,而彻底压垮了她,所以选择了自杀。

ETO组织的终结:在ETO组织的会议中,被史强一窝端掉了。史强也因打爆核弹外壳,导致辐射感染,虽最后没有交代,不过从最后流鼻血的镜头可以看出,他也很大概率的会挂掉。

伊文斯的“审判日号”在汪淼的“纳米飞刃”下全军覆没,也是在整个剧里面最震撼一段了。

总结

在整部剧里,起到关键作用的属叶文洁了,从发现、回复、执行、收尾等环节都是她在参与和操控。

虽然三体人的两颗智子留在地球,但地球的科技也在发展,在时间的长河中,三体和地球未来的走向都还未知,就像史强最后说的,把地球人比作虫子,但是虫子是无论如何都消灭不净的。

如果三体人真的来袭,您觉得谁更有胜算?欢迎评论!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