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文邪不压正的意思,姜文谈人生观

来源:星辰影院人气:44更新:2023-03-18 19:51:56

姜文《邪不压正》口碑呈现两极分化,仿佛大家看的不是同一部电影。在90后群体中普遍评价较低,同时又成为大批文艺中年的“年度最爱”。为此我们特地采访了27位90后观众和两位中年文青。

PART A 90后:对不起我们只记住了彭于晏的裸体

在被采访的27位90后中,有24位一致认为《邪不压正》“除了彭于晏的裸体,实在乏善可陈”;仅有3位认为《邪不压正》秉持了姜文一贯的风格,是一部好片。

经过总结,前者为《邪不压正》列了“三宗罪”:

不知所云 ||

“对于姜文的电影,能拍的让人差不多明白讲的 是‘邪不压正’这四个字也是感恩。”

用力过猛 ||

“感觉姜文野心太大但能力不足,想说的太多,又什么都没说清楚。”

后者则直接对话前者:

看不懂又如何?看不懂就很姜文啊。刨除姜文用彭于晏当主演的商业用心,姜文难道当不起一颗学者之心吗?

看的时候确实不觉得好,但是看完之后去某乎了影评,才感受到姜文的用心。

3对24,1 VS 8的对峙,同为90后的你站1还是站8呢?

PART B 文艺中年们这么说

与90后对《邪不压正》的负面评价恰恰相反,《邪不压正》深受中年文艺青年的喜欢,甚至被贴上了“文艺中年最爱” 的标签。

带着对电影评价两极分化这一现象的疑惑,我们采访了两位。

他们是——

戴军农 资深文化记者 新媒体资讯平台编辑

刘维扬 媒体评论人、电影爱好者 几乎每一部都去影院看

▼ 戴军农: “电影都是娱乐的,没那么深沉。”

我觉得《邪不压正》不错。一代人都有一代人独特的习惯符号和理解方法,姜文在做到把故事讲好的同时,秉持了自己一贯的风格。

姜文有诚意,演员有诚意,因此这是一部有诚意的作品,有诚意就能打动人,能打动人的就一定是好作品。电影都是娱乐的,没那么深沉。

不过我很好奇,为什么姜文每部电影都要找一两个港台演员,发哥、舒淇、彭于晏,气场都有些不搭。

不提这个,民国三部曲4年一部,都是诚意之作,当下的娱乐市场里如他的不多啦。

▼ 刘维扬:“90后缺的不是年龄,是素养。”

我喜欢《邪不压正》,换句话来说,这也是我的恶趣味,我喜欢黑到底的荒诞。

姜文的电影是关于一种个人情绪和独特美学目标表达为第一要务的作品。他历来只考虑他想怎么讲故事,至于别人怎么想,不在他的考虑范围。所以很多人说他自大。

《邪不压正》就是姜文玩的一场电影的高端游戏,他把人物的多重二元性玩到了极致,比如关巧红(周韵饰)在屋顶见到李天然(彭于晏饰)时的一段对话。

关巧红说:你不像个医生。 李天然说:你也不像个裁缝。

每个角色在各种立面展示自己不同的言行,这在西方戏剧中是很高级的玩法。

但与之相伴的,人物构造复杂了,游戏困难度增加了,看多了《创造101》,看多了《流星花园》,就看不懂游戏规则。

我其实认为,90后与大龄文青们差的不是年龄,而是戏剧素养。90后的大多数孩子缺乏戏剧素养的积累,就无法和姜文产生共同的审美带来的认同感。

PART C 对于“年轻观众”,姜文自己说他在邪不压正里“有个私心”

小啊在访谈中发现阅历和素养因积累时间长短而产生的差异,使观众对《邪不压正》有了两极分化的评价。

豆瓣对《邪不压正》的评分也一路从8点多降到7.1.

电影《罗曼蒂克消亡史》中,袁泉饰演的电影皇后吴小姐和闫妮饰演的管家王大妈之间有这么一段对话。

王大妈:“我昨天刚看了您的新电影,您真是漂亮,但是电影我没有看懂。”

吴小姐:“我也没看懂,导演没打算让大家看懂,这是艺术片,是拍给下一个世纪的人看的。”

最能讲明白导演打算的,是导演本人吧:

姜文在《圆桌派》谈“年轻观众”

姜文的这个礼物仿佛是一枚时间胶囊,在2018年夏天埋下,不知那24位90后几时能够起获?

不妨拭目以待。

实习编辑 | 贺东婷

来源:扬子晚报微信公众号“啊是的啊”

姜文邪不压正的意思,姜文谈人生观

如何评价姜文电影《邪不压正》

今天看了姜文的新电影《邪不压正》,我对自己的审美能力和理解能力产生了深刻的怀疑,尤其是在我回来看了媒体上的溢美之词,特别是那句“一部电影直至找到它的观者,找到那个能领悟其象征意义的人,于是便产生了那种被称之为“审美”的神秘激情。”我只能承认我缺乏对这部电影的审美能力。
姜文讲了个很简单的故事,几乎没有什么情节可言:一个永远不衰的主题,斩草未除根,十多年后回来报仇。用姜文的话来说,就是哈姆雷特在北平。电影再次告诉我们,坏人总是要对好人斩草除根,不能有一念之仁粗基消,绝对是有道理的!不然就会身死国灭,最差也是此生所求付诸流水,就像扶摇里的国师大人。
在我看来,能谈得上特色的有三点吧。
一,提到了一个病,“创伤应激性障碍”,具体表现就是面对灭门凶手和仇人的时候,由于童年时候受到巨大的创伤,产生巨大恐惧,像石头一样动弹不得,仿佛被恐惧冻住。
二,男主彭于晏是在女性的引导和鼓励下完成了创伤的治愈,从找借口不去直面仇人复仇,到勇敢战胜恐惧,给仇人一个难看的死法。包括能用枪一枪了结却不用枪,偏要赤手空拳用师父教的功夫,打得无比狼狈,险象环生。这个套路在所有的武打片中已经成了定则,是我从小就不解并痛恨的二缺思维定式。还包括矫情地非把两个仇人凑成在一起,一次杀掉两个,因为当年灭门时是两个人一起干的,所以两个不能分头杀等等。
三,画面很美,还原北平的古城风貌,青砖灰瓦,鳞次节比,打斗的场面,彭于晏的轻功,许晴的曲线性感,劈开腿坐在床上打不老针的样子甚是诱惑,连我一个女人看了都觉得惊艳。当锋敏然,还有彭于晏时不时裸露的肌肉线条,横卧在钟捶上撞钟时的一线美好。
除了以上的部分,就是男主和女主没完没了地在屋顶上像猴子一样奔腾跳跃,两个多小时的电影,从头贯穿到尾。好像威尼斯只能在水上坐贡多拉,姜文的这部电影,屋顶似乎就是北平的道路,看多了真眼晕!人物对话时常有惊人之语,惹得一阵哄笑,我也忍不住笑,但实在想不明白为什么坏人会说这么二的一句话,为什么彭于晏这样的英雄这一瞬会产生如此傻的表情?媒体说这是姜文一贯电影对白中的特色,童趣。我扭头看了一眼旁边没笑的人,发现不知何时此人已经睡去了。
《邪不压正》的素材加起来大概400多个小时,三个机位,成片两个来小时——媒体说,这意味着电影的层次。人性复杂,时间或地域叠影,戏剧内在的多重共时,都需层层展平拉伸。有时,还需要寻得一扇门,或得到一串开门的密码符,才得以真正进入那个电影世界。但是我私下觉得,好的电影岩知不应该是我用眼睛看到的,用心体会到的,才是最直接的吗?如果我没有从故事中看到,从人物的行为中察觉,从细节的铺陈中感知,那么作为一个观众,还需要从媒体的评论中去找到开启的钥匙,才能获准进入吗?会不会太曲折了?
看了一个电影,开始怀疑自己的审美能力和看懂一部具有‘多重象征意义语言’和‘作用于潜意识的画面剪辑’的理解能力,也是狼狈!

姜文邪不压正的意思,姜文谈人生观

姜文的《邪不压正》向一位老先生致敬,他为何总被大量解读?

这就是姜文,无论他拍什么电影,故事和人物总是“飞着的”。在与高晓松的对话中,他说讲故事并不难。困难在于如何不讲故事。他不拘泥于事件的过渡,而是将时代、氛围、人物、情感等因素加以渲染,给观众留下想象和拼凑的空间。他看到的似乎是观众自己的事情。姜文的《邪不压正》向一位老先生致敬,小编觉得他总被大量解读的原因如下:


1、在评价姜的电影时,似乎有一套永远不会出错的词。你几乎在每一部电影评论中都能看到这样的字眼:一连串的台词,黑色荒诞的情节,尖锐而快速的剪辑,屏幕上充斥着荷尔蒙,毕竟,姜文不是商业电影的导演。如果他坚持分类,他的电影应该被称为“姜式电影”。

2、作为一名编导,他高度个人化、程式化和形式化,有时甚至是一把“双刃咐链剑”。诗歌与谵妄、鲁莽与自恋、大胆与混乱之间的标准是如此微妙,以至于一个不在意的标准就是云和泥的区别,有时是灵感的闪现,有时是尴尬和无聊。

3、影评人周黎明说:“姜文的电影是一座解读力很强的矿场,但有时没有人理解,就可以感受到它那不知天地的顽皮精神。”电影评论家毛尖的评论文章是无情的,她说姜文不想正视自己的中年感,只剩下周韵了。“他过去的电影至少有一个位置和地位。现在他更像是一个电影诗人,就像他奉承空虚一个影评人去责骂一群影评人一样。他的态度似乎是在开玩笑,但实际上他很斗简燃软弱。”向姜文推荐张的原作《侠影》,并在《邪不压正》中担任宦官影评人的施行说,《邪不压正》只能说是电影人的想象。事实上,没有那么多的罪恶。世界上流动的只有接受的善意和拒绝的善意,曲解的诗歌和信任的诗歌。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