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叫欧维的男人决定要死,一个叫欧维的男人决定生死句子

来源:星辰影院人气:161更新:2023-03-21 14:34:53

我曾经跟一个独居的老人生活过,那时我每月回家一次,这样一个月的等待持续了近四个春秋。但是很奇怪,他盼望你回家,但是真正见到你时可能会流泪,但他总也说不出话。他与你保持距离,可是总想要接近你。

欧维则是另一种性格,他刻板到近乎呆板,他也一个人居住,但是在外人看来他就是要离群索居。他很固执,因此他的生活很冷清,他的周围很冷漠。他与所有人保持距离,不给任何人接近他的机会。

但是他们其实都是一种人。

有那么两部电影总在我心头挥之不去,一部是2011年法国年度票房冠军《无法触碰》,另一部就是这个令我深有所感的、2015年上映的一部瑞典影片《一个叫欧维的男人决定去死》。

《一个叫欧维的男人决定去死》是一部生活“喜剧”,它用一些生活的片段和断断续续的回忆解释了现代人缺失的一些东西,它在讲一些小故事,可是这些故事却总在与我们共鸣,没有人刻意记着它,但是总无法释怀。这就是生活,它是那么的熟悉。

爱使人生充满颜色,但也使人深陷其中

每天早晨,一顶鸭舌帽,一脸的古板,整理好衣服,他开始“四处巡逻”,检查分类的垃圾,看看谁家的草坪没有修剪,指责“没有教养”的宠物狗,这是他每天的必修课。他有着坚不可摧的原则,他被邻居们称为“地狱来的恶邻”,这就是欧维,一个古怪的老人。

他不是一个人,我更想把他称为一类人。他是那种因离群索居而孤独的人,又因孤独而古怪的代表。纵观整部影片,欧维的孤僻来自三场死亡。

一场是童年时母亲的病逝,一场是成年时父亲的意外,一场则是他的爱人索尼娅的离世。

他的母亲没有在他的记忆中留下温暖,所以当小时候父亲第一次拥抱他时,他的手久不松开,而影片似乎也在强调这一点,因为欧维所有的回忆包括他的童年,都没有出现过母亲的影子。所以对于欧维来说,影片在刻意强调他是一个从小缺爱的人。

所以长大之后的欧维很“扭捏”,他看起来很机械,因为从小缺爱的人不善于表达,也不容易相处。在他把成绩单交给父亲看时,高兴中的父亲死于一场火车事故。而即使是父亲的离世也没有改变他的性格,反而是在这次灾难之后他变得更固执,他在心中为自己铸就了更高的墙,没有人看得到他,他也被囚禁其中。

而仿佛是为了刻意强调意外,欧维又在一次意外中意外地结识了索尼娅。对于一个从小缺爱、双亲相继离世的人,爱情似乎成了他今后生命的源泉。缺爱然后得到爱,他单调的生活一下子多姿多彩,即使在影片中他依旧看起来有些不自然,但是他的内心却已经开始渴望相处同时期望未来。

但是当这一切再次失掉之后,没有源头的活水一下子又成了死水。他不再缺爱,但是爱人的离世又让他陷入曾经的美好再也走不出来。他曾经打破了自己铸就的高墙,却又一次把他自己封闭了起来。

于是他的古怪就成了一种对现实的逃避。在封闭自己之后,一直想回到过去的他只能选择自杀。但是这注定是徒劳。

孤僻的人活在回忆之中,他们为自己铸就高墙

影片直接讲述了索尼娅离世之后欧维的生活,他对于索尼娅的回忆与爱则全部留在过去。这个古怪的老人不仅被周围的邻居厌恶,在一次工作之后他也被供职了几十年的公司辞退。好像整个社会都已经容不下他。

但是让我们细数欧维的所作所为,他的遭遇虽然说不上咎由自取,但确实有一部分他自己的原因。

身为曾经的社区管理者,他对社区的巡查无疑是好事,但是他所做的好事却被邻里厌恶。事实上也不是没人接近他,他的一些老友都曾试图靠近他,索尼娅曾经的学生也想了解他并得到他的理解。他的周围并不全是恶意,但是他却“刻意”选择自杀,他其实不是解脱而是逃避。

影片并没有将欧维塑造成特立独行的人物,因为每个人都有瑕疵,每个人都会犯错。当索尼娅的学生向他寻求帮助时,刻板的他最终还是选择了伸出援手。影片似乎要用这个细节告诉我们,当他打开自己的那一刻,矛盾就会转化为和谐。而所有现实中的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于是影片的意图就浮现了,欧维的做法没有错,但是他错在逃避,逃避与他人相处、理解他人,他坚守自己的原则,但是这些原则不代表他人的感受。换句话说生活不是按原则做事,生活是要有理解与包容。

但是他的邻里也有错,因为欧维的古怪也不是他们冷漠的理由。在影片的末尾,所有人“和解”之后,他们能够从固执己见中走出来,让一个社区开始变得温暖。

性格孤僻的人往往不是环境使他孤僻,而是他生活在以个人为中心的想法中。如果我们把这个影片所讲述的故事拉到我们的现实,对于一个社区来说理解与接受、倾听与宽容才是和谐的基石。

爱也是当头棒喝

欧维决定自杀,但是正如他想回到过去是徒劳一样,他自杀的企图也是徒劳,因为他多了几个新邻居。有时候人生就像故事这么突然,这么戏剧化,遇到对的人,然后豁然开朗。

邻居的到来是对欧维人生线索的补充,他们引出了欧维的过去,但是他们却又在欧维的生活中开始扮演那部分缺失的角色。他们让欧维从自己的过去中走了出来,回到现实拥抱未来。

这部分情节是一个非常生活化、现实意义很大的片段,因为它可能告诉我们如何对待像欧维这样的古怪老人或者说空巢老人,这也是这部分情节背后的一个深意,我把这总结为——让“欧维”找到自己的价值。

我曾经听过一位非常著名的社区工作者的讲座,他提到过一个观点——助人自助。这不是说帮助别人也是帮助自己,它的意思是帮助别人要让他们自己帮助自己。因为助人不是一味施舍,那是自私的同情,真正的助人应该是”授人以渔“。

而帕维那(欧维的邻居)与欧维就是这样一个例子,她们让欧维有了一种很久不曾拥有的满足感。

她们“尴尬”的相识就是欧维转变的开始,这是电影中一个非常“喜剧”又非常温暖的小细节,新邻居因为不善驾驶而用撞坏了欧维的信箱,愤怒的欧维粗鲁地把邻居的车开到了目的地。事后这几个邻居(一家人)却并没有对这个古怪、咄咄逼人的老人感到不解,他们反而采取了信任的态度,同时他们给欧维送去了一盒鸡肉饭。

因为这盒“小礼物”,欧维开始转变,之后他帮这家麻烦的邻居看孩子、教帕维那驾驶,他慢慢的接受了新邻居,并在这一次次的相处中,弥补了因索尼娅离世而带来的伤痛。这个变化很细微,它藏在电影中的很多细节与欧维的吐露心扉之中。

这个转变是欧维从内而外的转变,因为上文已经说过不乏善意接触他的人,但是只有帕维那和她的家人成功了。这给我们一个启示,帮助别人其实在让别人有获得感。我们有很多这样现实中的反例,因为只把重点放在了同情上而弄巧成拙。

这种帮助才是“欧维”真正需要的爱,这种爱让欧维惊醒。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

我们先把目光放在了欧维的身上,又说明了邻居带给欧维的转变,但是这部电影的成功之处是在于它的背后一直在暗喻着一个社会。

让我们把重点放在故事的环境,整个电影的大部分场景,包括电影的结尾的温暖画面都在一个社区之中,包括欧维、包括帕维那和欧维的老朋友们等等。欧维的转变带来的是整个社区的转变,因为之前的片段是“欧维的视角”,但是悄无声息的,在欧维转变之后,这部影片开始以一个社区的关系来呈现。

欧维的理解与宽容好像让大家也开始如此,但是这真的是因为欧维而带来的转变吗?

影片似乎要告诉我们,每一个人身上都有欧维的影子,但是等到我们开始愿意融入这个环境的时候,其实每个人都会改变,因为没有人是一座孤岛,我们是联系起来的一个整体,人的社会属性本来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但是改变的不是他人,而是我们的态度,他人因我们的态度而改变,而当我们改变时一切也将不同,我们不再用第一印象来看人,那时我们会发现我们自己也会犯错,但是我们的选项中多了宽容。这就是结尾欧维与老友关系的改善这个情节想要说明的。

人与人之间的冷漠是人们自己铸就的高墙,没有人是一座孤岛,我们并不能够自给自足。

同时爱能使人困顿,但爱也是拯救的钥匙,毕竟解铃还需系铃人,但这不仅仅指我们自己,我们要注意到我们不能活在一个人的世界之中。

影片结尾——欧维的葬礼

一个叫欧维的男人决定要死,一个叫欧维的男人决定生死句子

一个叫欧维的男人

昨天看了一个公众号推荐的暖心电影,叫做《一个叫欧维的男人决定去死》,是真的很感人,并且影片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外语影片的提名,故事发生在瑞典,讲述的是关于邻里的故事。老头欧维的妻子在几个月之前去世了,这让深爱妻子的老头难过不已,由于他对妻子的想念,他每天都买一束花,坐在妻子的墓前,和她唠叨一些琐事。
老头是一个墨守成规、固执已见的人,他每天都忙着驱赶那些把车随便开进小区里的人,他每天像是都很忙,可大家从不在意他,在大家眼里,他瞎管闲事、自以为是,简直是一个怪咖,因此大家对他也比较冷漠。在他还以为自己是小区里的“一把手”的时候,却被小区居委暗示着开除了工作。手头工作也没了,也没有需要操心的大隐事了,他便认为可以安心地去见妻子了,直到女邻居的出现,总搅乱他的自杀计划,请他帮忙、让他带孩子、教她学车,倾听他的内心,他渐渐不再孤单了,而放弃自杀,在一个安静的冬季的夜晚,欧维安详的离去了。

老头的一举一动让人哈哈大笑,也让人倍感心酸,当你年老、孤身一人时,身边没有人愿意理你这是怎样的孤独,当生活中人们发现一个奇怪、孤身的老者,谁又肯愿意上前接近你更不要说和你闲话家常了,老来难啊,希望我们都能善待身边的每一位老者。

好滚盯厅在老欧维有这样的一个好邻居,这部电影获得了奥斯卡的提名简直是实至名归,影片进程缓慢,清新唯美,北欧风明显,像是在像人们娓娓道来一个故事,最后以欧维安详地离开而结束。

看完不禁让我想起小时候的一件事:那个时候我年纪小,夜则谨间发了高烧,抽搐到口吐白沫,情况已经是非常严重,但当时正值北方的寒冬腊月,而且又是深夜,大夫们都不愿意来,这可急坏了爷爷奶奶,他们只好去把东边两院的邻居找来,老包奶奶、海峰大爷他们穿着秋裤就来了,给我掐人中,我这才慢慢有了反应,好起来了。现在回头想想,如果当时没有这两位好邻居,很难想象自己会变成什么样子,烧傻烧疯甚至是有生命危险。

虽然两位可爱的邻居都已经不在了,但那个寒冬腊月我却依旧记得,依旧觉得温暖,也永远记得他们。爷爷奶奶每天都出去和外边的人一起闲唠,记得有一次,上午他们吃完饭后没有出去,这些大人们就急了,心里想着这两个老人是怎么了,会不会出什么意外,便跑到屋里去看,发现他们在睡觉。奶奶每每念起,我心里便有一股暖意升起。

与邻为友,乃中华之传统美德也。

一个叫欧维的男人决定要死,一个叫欧维的男人决定生死句子

一个叫欧维的男人决定去死



这是一部瑞典的小众电影,我想了好几个影评标题,“我们选择死亡还是努力活着”,“像是我们每一个,都要学会去爱”,“没人是一座孤岛,被需要何尝不是一种幸福”。。。

但最终,我还是决定用电影原名,一个叫欧维的男人决定去死。



欧维,59岁,在恪守了几十年的工作岗位上突然被炒了鱿鱼,相爱的妻子多年前因病去世,未出世的孩子在一次车祸中失去,敬重的爸爸在少年时被火车撞死,印象模糊的妈妈在幼年时过世。

自此,欧维失去了所有可以失去的东西,亲情,爱情,工作,还有,活着的理由。

于是,他决定去死。



神奇的是,这个刻板古怪老头赴死的每一刻,没有一点万念俱灰的哀痛与悲凉,相反,他打扮整齐,喷上香水,仿佛只是年轻时候,与心爱姑娘的一场赴约。



第一次自杀颂租,刚刚站上凳子,天花板的绳子尚未套好,隔壁新来的邻居撞坏了他门前的邮筒,愤怒的欧维只能暂停自杀,冲出去斥责这两个笨蛋,教他们如何停车。

第二次自杀,站上了凳子,绳子也套进了脖子,门被重重敲响。欧维再次被打断,气吼吼打开门,隔壁的孕妇邻居和两个小女儿,给他送来了食物,表示感谢,并借走了他的梯子。



第三次自杀,成功将脖子套进了绳子,踩脚的凳子也踹掉,无法呼吸的欧维逐渐迷离,看到了少年时的自己,拿着优秀的成绩单递给爸爸,爸爸举着成绩单高兴得跟工友四处炫耀,然后,被突然冲出的火车撞飞。少年欧维一声撕心裂肺的“爸爸”,老头欧维摔倒了地上,绳子断了。



第四次自杀,他把水管一头接在汽车排气管上,另一头放进车内,紧闭车窗。他穿着蓝色的西服套装,坐上驾驶座,打开音乐,吹着口哨,闭着眼睛,回忆起与妻子索尼娅相识相恋的情景。孕妇邻居猛烈地砸着车库,再次将欧维吵醒。



第五次自杀,站台上,铁轨边,边跃跃欲试的欧维还没迈出一只脚,旁边一个男人突然跌下了铁轨。周围有人惊叫,有人拍照,却迟迟没人跳下去。欧维跳了下去,拽起晕倒的男人,推上站台。火车呼啸而来,他站在原地,静静望着,一动不动。站台上有人伸出手,大声骂着,你是白痴吗,快上来啊。终于,欧维拉住了那只手,爬上站台,向家走去。



第六次自杀,他坐在用塑料包好的房间里,将上膛的枪对准自己的喉咙,万恶的敲门声再次响起。这次打断他的是离家出走的同性恋少年,同行的是他妻子曾经的学生,他们恳求他一晚的收野亏兆留。骂骂咧咧的欧维终是打开了门。



每一次的自杀未遂,每一次欧维喘着粗气的愤慨,都让我忍俊不禁。这个刻板固执的老头,这个讨厌鬼强迫症的老头,这个冷漠古怪的老头,怎么玩个自杀都这么费劲。

那样热爱他的房子,热爱他的车,家里必须整整洁洁,外人上车一定要垫报纸。他那样一本正经尽着社区管理的指责,每天早早起床巡视社区,看到破坏规矩的张嘴臭骂,活脱脱一个更年期居委会大妈。

在这个他觉得讨厌的要命的世界里,他恰恰活得热气腾腾,为什么他还决定要去死。



是孤独吧,深入骨髓的孤独。

他有多孤独?

每天,欧维带着鲜花来到索尼娅的墓碑前,铺个报纸躺着,望着蓝天,或是坐个小板凳,和墓碑并排坐着聊天,谈论他的自杀计划,吐槽邻里之间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对索尼娅说,我想你,我很快就来见你。



他有多孤独?

某个昏黄的傍晚,老头欧维坐在沙发上,看着空荡荡的屋子,眼前出现了青年索尼娅穿着漂亮的裙子,搂着笨拙的青年欧维,轻轻柔柔跳着舞,摇啊,摆啊,索空锋尼娅笑到凑近青年欧维的耳边,

亲爱的,你要做爸爸了。

青年欧维傻呆呆得停住了,木讷的脸上看不出欣喜,身体却不由自主地转进里间,

我们要换房车了。不对,我要去给他做个漂亮的小床。

老年欧维咧开了一点嘴角,那是笑吧,深凹的眼眶里含着水汽,那是泪吧。



孤独的欧维觉得自己了无牵挂,不再需要任何人,也不被任何人需要的时候,他决定去死,像决定一场旅行那样简单。

他觉得放弃生命不算什么,生与死之间,只隔着一道门,索尼娅在门里面,他在外面,现在,到了他推开门,进去找索尼娅的时候。



可是,那些讨厌的邻居啊,一次次打扰他,破坏他的自杀。今天撞坏他的邮箱,明天借他的车去医院。这个需要他帮忙修暖气,那个需要他照看小女孩。

性情乖戾,尖酸刻薄的欧维,嘴上骂着回绝着,却一次又一次伸出了援手。这个刀子嘴豆腐心的老头,原是这般单纯,可爱。



索尼娅遭遇车祸,失去肚子里的宝宝,失去了双腿,坐上轮椅,问欧维,我们选择死亡还是努力活着呢?
话唠孕妇邻居,一次次麻烦着欧维,却给了他活下去的理由。她说,你知道吗,欧维,没有人能独自承担一切,没有人,包括你。
找到活下去理由的欧维放弃了自杀计划,他恢复认真的生活,教孕妇邻居练车,给小朋友讲故事,收养了讨厌的流浪猫,帮冷战多年的老友维护了权益。

他抱着邻居新出生的婴儿,涕泪纵横。他将亲手做给自己孩子的婴儿床送给了这个宝宝。他开始喜欢上了这些聒噪讨厌的白痴邻居们。
最后,他还是死了,死于心脏肥大。

他的遗嘱简单明了,

葬礼在教堂举行,不需要撒骨灰那一套,就安安静静的,只有最亲近的,认同他所作所为的人。

还有那只流浪猫,请给它每天两顿金枪鱼,不要给它吃别人给的垃圾。请尊重我的意愿,还有,别让那些讨厌的人把车开进社区。。。
欧维在生命的最后时光里,孤独迷失过,找不到生存的意义和价值。万幸,他最终找回了丢失的那一块,那是一种被别人需要的幸福,我们身上最珍贵的一样东西。
那么当我们老去,在暮年之时失去曾经的依靠与信念时,我们会如何选择,活着?还是去死?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