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哪里能看阿凡达2水之道「从泰坦尼克号到阿凡达水之道水特效复杂度连上五台阶」

来源:星辰影院人气:10更新:2023-03-24 00:01:57

由詹姆斯·卡梅隆执导的电影《阿凡达:水之道》将于12月16日在国内上映。该片是卡梅隆继2009年执导《阿凡达》后再一次拓宽了影院叙事和视听震撼的边界,他纯熟地运用前沿3D技术,将观众带入剧情之中,让大家身临其境地体验细节丰富的潘多拉星球场景,和勇敢的主人公杰克、奈蒂莉一同饱览潘多拉壮丽的自然风貌。从剧本起源、特效制作和拍摄花絮,新京报独家揭秘《阿凡达:水之道》幕后制作。如同卡梅隆自豪所言:“当你走进电影院,会被传送到一个虚构的奇幻世界。你越是相信,就能感受到越多的乐趣。影片和观众之间仿佛有一个约定:我们携手一跃,一起跳进潘多拉的世界里,乐趣无限。”

《阿凡达:水之道》剧照。

【创作】

用1500页笔记讲述亲情重要性

卡梅隆其实很久以前就开始构想阿凡达世界,早在1994年他就写出了《阿凡达》的早期提纲,但当年还不存在实现这一构想的技术手段。十多年后,卡梅隆开创性地启动了这部电影的拍摄,他把在片场积累的丰富经验运用到了《阿凡达》的摄制中,改动作捕捉为表演捕捉,拍摄出精彩的动作片,更是把视觉特效技术升级到了震撼人心的全新水准。虽然有了专为该片开发的革命性技术,但卡梅隆依然全程确保角色的演绎和故事的情感才是影片最核心的亮点。

《阿凡达》实现了诸多突破。卡梅隆和他的长期制片搭档乔恩·兰多也因此萌生拍摄续集的想法。他们做了一个重大决定,在2010年2月,他们召集了制作《阿凡达》的关键幕后成员举办了一次技术峰会,与原班人马共同研讨当年制片环节中效果最好以及尚可提升的部分,这次会议为卡梅隆对潘多拉星球后续故事的构思提供了灵感,他表示:“如果没有这次讨论,我想《阿凡达:水之道》就无法成形。”

《阿凡达:水之道》的故事发生在海洋环境里。

在下决心继续挖掘潘多拉星球的故事之后,卡梅隆开始继续他的潘多拉星球梦想,他的笔记里为剧情点写了1500多页。但他和兰多意识到大家想讲的不止一个故事,于是请来了好莱坞几位优秀的编剧,和他们一起把笔记写成了四部电影剧本,让杰克、奈蒂莉和孩子们的冒险故事延续下去。这以后,团队也坚信《阿凡达》将不止一部续集,而是一系列续作,每一部都是充满野心的大制作,但始终围绕一个核心主题:亲情的重要性。兰多说:“我一直和人说,卡梅隆的电影都有不受影片类型局限的宏大主题,所以总是能引发强烈的共鸣——而放眼全球,最重要的主题莫过于亲情。”

【制作】

用更先进技术令故事更走心

卡梅隆希望在开始制作前完成后续所有影片的剧本创作。他说:“在第一部续集开机之前,我们得先写好四部剧本。我想掌握整个剧情的走向,一次性对多部影片的演员进行表演捕捉以实现规模效益,再进行真人实景的拍摄。这样,我们就能整合各制片阶段:表演捕捉、真人拍摄和后期制作。”

《阿凡达》以精彩、独特的电影高科技著称,剧情打磨完毕后,卡梅隆和兰多要求剧组各大部门的负责人找到方法论与新技术的最佳结合。这个团队不仅要帮助卡梅隆在银幕上刻画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的角色,还要让基于幻想设定的世界显得真实可信。事实上,在制作开始的时候,卡梅隆的手里已经有了一套全新的技术工具:“与上一部相比,我们现在使用的技术有了巨大的进步,这是否能保证观众会看到一部更优秀的影片?当然不一定。广大观众只在意剧情、角色和影片带给他们的感受,每天我都把这一点铭记于心。”兰多称,每一部续集的剧情都有独立走向和情感落点,从整体来看,四部《阿凡达》续集又能彼此串联,构成一部更宏大的史诗传奇。虽是为一部票房大片拍摄续集,但两位电影人并未感受到太多外部压力。更多的压力源于自我要求——拍出最精彩的电影。兰多说:“制片工作的每一天都充满压力,但这是我们自己给自己的压力。我们想要拓宽电影叙事的边界,让观众更加陶醉其中,但有了这些压力,只会让我们更努力。”

在卡梅隆看来,《阿凡达》系列不但要充满视觉奇观,故事更要走心且感人。

自2009年《阿凡达》上映至今,该系列影片成为卡梅隆创作生涯中耗时最久的作品。他说,自己决意要让《阿凡达》几部续作充满娱乐性和视觉奇观,但更重要的是,故事要更走心且感人。此外,他还在该系列影片中探讨了自己最关心的若干议题,其中最重要的两项是环保与亲情,卡梅隆说:“基于《阿凡达》和我选择的剧情、场景与人物设定以及影片探讨的问题,我想通过电影表达的一切,都将在《阿凡达》四部续集里得到淋漓尽致的表达。”

【花絮】

1.潘多拉是地球的隐喻

续集中,卡梅隆没有选择开拓一批新的行星与卫星,而是决定继续探索潘多拉星球的故事。他指出,作为半人马α恒星系的气态巨星波吕斐莫斯的类地行星,潘多拉应该和地球一样拥有丰富的地貌。兰多表示,在影片中,潘多拉是地球的隐喻。“在我们的世界里,无论你有多丰富的旅行史,也不见得见过地球上所有的奇迹。于是,卡梅隆决定继续讲述潘多拉星球上的故事,探索新的生物群落与文化。出于对海洋共同的热爱,我们决定第一部续集的故事要发生在海洋环境里。”卡梅隆请到制作设计师迪伦·寇尔,负责设计关于潘多拉的自然环境和纳威人的一切。制作设计师本·普罗克特则负责与人类角色相关的环境、载具和武器的制作。卡梅隆说:“大部分影片只有一个制作设计师,负责镜头前出现的一切。但我们的故事描绘了两个世界的冲突:一边是高度科技化、我们非常熟悉的人类世界,一边是潘多拉独特的纳威人、动植物等一切。迪伦和本不仅负责第二部影片,他们的设计将贯穿整个故事线。”

2. 卡梅隆比谁都了解海洋

卡梅隆比谁都了解海洋。他不仅在2012年独自潜入地球最深处,创下了世界纪录,拍摄了2014年的国家地理纪录片《深海挑战》,而且一直是一名海洋爱好者。此外,主创们还要在《阿凡达:水之道》里创造一个生态系统,片中梅卡伊纳部落的生活方式都以此为基础。梅卡伊纳人和奥马蒂卡亚人都是蓝皮肤,但色调上有细微的不同,他们还有独特的生理特征,手更大,胸腔更宽阔,下臂和小腿的侧面有大块凸起的皮下软骨,可以像鳍一样帮助他们在水下游动。卡梅隆说:“梅卡伊纳部落是岛礁族,他们早已适应了海洋生活,因此模样也明显不同。”梅卡伊纳村庄的设计营造出一种岛礁的田园风光。正如奥马蒂卡亚人在雨林中纪念先人,梅卡伊纳人也有自己供奉灵魂树的先祖湾。设计师迪伦·寇尔表示,“我们希望营造出水下的异域风情,同时又与之前的灵魂树有所呼应。我们沿用了树的概念,树上长着洋红色的发光卷须,像是一种独特的海草。”

3.建巨大水箱拍摄海洋戏

拍摄《阿凡达:水之道》时,卡梅隆和他的团队不得不回到画板前,讨论如何完成一项前所未有的任务:捕捉水下的表演。“解决办法是什么?是真的要在水下和水面同时进行拍摄,这样演员能自然地游泳、自然地出水、自然地入水。真实的效果来自真实的动作,情绪也是真实的。”卡梅隆说,他们需要搭建一个巨大的水箱,于是团队在曼哈顿海滩摄影棚进行了置景,巨大的水箱容纳了足以让剧组复刻真实世界海洋环境的水量。水箱长约36.7米,宽约18.2米,深度约9.1米,可容纳大量的水,在表演捕捉阶段,这个巨大的水箱提供了片中的水下环境。卡梅隆说:“它提供了一套完整又可靠的系统。我们可以拍出浪花打在岸上,人想从水里爬出来却被浪拍中的画面。我们可以让浪和水面上的动物与人互动,被浪拍中的人一边设法呼吸一边说出自己的台词。”

《阿凡达:水之道》很多水下镜头是在巨大的人造水箱中拍摄的。

4.温斯莱特能在水下憋气7分20秒

要让表演捕捉技术能在水下运作,水质必须清澈透明。卡梅隆本想让摄影团队穿着水肺潜水服在水下拍摄演员的表演,却发现呼吸装置会对水体造成扰动。他说:“水里不能有太多气泡。每个气泡都像一面晃动的小镜子,而捕捉系统要读取演员身上的光学标识点,以此实现动作捕捉,但系统无法区分标识点和气泡。”这样就只剩一个选择:“所有在水箱里作业的人都必须憋气。”卡梅隆说,“在水下打光的人得憋气。在水下拍摄的人得憋气。演员当然也要憋气。”为了让水下的表演更有信服力,请来知名的潜水专家指导演员们学习自由潜水。卡梅隆表示,演员们都乐在其中。他特别提到,演员们全都展现了精湛的自由潜水水平,在水下最自如的当数凯特·温斯莱特。卡梅隆说:“温斯莱特在水下能自如地展现演技,她非常投入。她的静态憋气时长高达7分20秒。我自由潜水50年了,最长应该只能憋5分30秒。”

5. 解决一切水的特效难题

《阿凡达:水之道》的表演捕捉工作从2017年9月开始,持续了近18个月。其间,卡梅隆和全体演员完成了四部续集的所有表演捕捉拍摄。卡梅隆说:“对演员来说,这个过程非常纯粹。他们不受任何事物的干扰,就这么拍。有时我们可以连续拍摄10到12分钟。作为导演,我发现自己更关注演员的情绪状态。”他和特效团队合作期间,不仅要创作出栩栩如生、引人共鸣的角色,还要以前所未有的水准制作出数字版的潘多拉世界。一草一木一石都在特效团队的电脑上生成并渲染;由于场景中水无处不在,镜头复杂度空前,需要灯光、上色和渲染技术的重大突破。为了发明拍摄续集需要的软件和方法,光是研发就用了超过五年。卡梅隆说:“虽然影片剧情不是完全发生在水下,但水的占比还是相当高的。无论是成吨重的水被大型生物的鳍搅动,还是小小的雨滴落在某人的额头上,流过眉毛,顺着脸颊淌下来,我们都得去研究水的运动轨迹,这是一道很难解的题,但我们也不是零基础。在拍《泰坦尼克号》时,我们就在做水的模拟了。这部影片的复杂度不是再上一个台阶,而是连上五个台阶。值得欣慰的是,一旦在这部电影中解决了水的难题,以后就再也不会被任何水的形态给难住了。我们开发的工具对整个特效行业都有重大的意义。”

编辑 黄嘉龄

校对 翟永军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