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初三体”「不止刘慈欣有三体揭开宋初三体的面纱」

来源:星辰影院人气:579更新:2023-03-24 06:41:29

宋代开国背景

公元960年,后周世宗柴荣病死,恭帝年幼,殿前都点检(相当于现在的卫戍司令)赵匡胤(宋太祖)利用手中的兵权乘机发动兵变,在他醉酒尚未起床之时,黄袍已经披在他的身上了,并从孤儿寡母手里夺取了江山,太阳还没落山,事情已经办好了,所以最初他对诸将说:

“你们贪图富贵,立我为天子,我有号令,你们能服从我吗?”

凭借将士的力量拥立一人为天子,是宋朝的首创。

从一开始就不曾有过赫赫之功,可能都没想过要做皇帝。

这番话说明他是不放心的。由此看来,此前得到天下的人,他们得到天下靠的是自己的力量,只有宋代的君主得到天下是靠了别人的力量。而能以别人的力量夺取天下给我,也将有能力凭借他人的力量夺走我的天下给别人。宋太祖终其一生为了这件事惴惴不安。

宋王朝先后平定了南方的后蜀,南唐和北方北汉等割据政权,结束了唐末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基本实现统一,为了避免中唐以来藩镇强大的历史教训,宋太祖第二年就以“杯酒释兵权”解除了禁兵统帅石守信等人的兵权。自己如何开国的,当然也怕他人以其人之道。

所以宋朝采用崇文抑武的基本国策,重用文臣,宰相必须用读书人,士大夫的社会责任感和参政热情高涨,意气风发的发表政见“开口揽时事,议论争煌煌”。

宋初三体,和灵魂有香气的王禹偁

如果一个时代重文化,那么这个时代文坛必定百家争鸣。

三体不不仅只存在科幻小说中,宋初的诗人也分三个群体,白体,西昆体,晚唐体。

“白体”诗人,是宋初效仿白居易的一批诗人,代表作家有徐铉、李昉,他们提倡诗赋酬唱,馆阁之臣酬唱成风,李昉和李至有《二李唱和集》,风平易浅俗;“西昆体”则以杨亿、刘筠、钱惟演为代表,以李商隐为师,辞藻华丽,讲究用典,是白体之后的诗坛主流,因诗集《西昆酬唱集》得名,但题材范围狭窄,缺乏时代气息,也仅在模仿,没有自立精神,没有李商隐真挚的情感和深沉的感慨;“晚唐体”是指模仿唐代贾岛、姚合为师,以官至宰相的寇准为盟主,多用白描手法写隐逸生活,诗风清苦,最恪守贾、姚门径的是9个僧人,喜欢苦吟的的一群诗人,时称“九僧”,惠崇成就较高“照水千寻迥,栖烟一点明”,还有大家都不会陌生的林逋《山园小梅》: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简直是把诗的玲珑意境跃然纸上,既有暗香扑鼻,也有动静结合。

而林立在三体之外,又有点近于文坛独树一帜的白体的是王禹偁(chēng),

虽然在唐五代战乱中度过童年,出生贫寒,生在乡野,却心怀天下,轻天命,而重人事,时代及原生家庭未影响他的人格建设,29岁中进士,文人士大夫敏感明哲保身的态度也未影响到他,保持清醒的头脑思绪,从白居易探寻到集六朝之大成的杜甫(本与乐天为后进,敢期子美是前身),直面现实,宋初有名的直臣, 贬谪中思想和灵魂的迭代进化,当时对文学复古的主张我现在看来都觉得佩服的五体投地,这里的古泛指古通俗的散文,影响无数的名家,如欧阳修,,他的初心完全写于文中,哪怕在8年三黜 都写下

“夫如是,屈于身兮不屈其道,任百谪而何亏?吾当守正直兮佩仁义,期终身以行之”。

他的初心是正向的且不参杂质的,此初心可守。

宋代不止有词,宋诗也有炉火纯青的美学境界

宋诗虽然没有盛唐之音那样的浪漫精神和奇情壮彩,而且唐诗已经在社会生活上巨细无遗,宋诗只能向深处挖掘,日常生活的类的诗出现频率增加,以平淡为美。他们的“平淡”超越了掉润绚烂的老成风格,重塑陶渊明的自然境界,和杜甫晚年炼字而潇散自然的境界。

从美学风格来看,宋诗情感内蕴经过理性的节制,温和而内敛,不如唐诗那样热烈外扬,虽然部分平淡瘦劲,不如唐诗那样色泽丰美,不在情韵而在思理,是宋人对生活生成思考的表现。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