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典功夫电影为什么越来越少,为什么引进国外电影越来越少

来源:星辰影院人气:852更新:2023-03-25 02:05:18

一、

现今是一个流量致胜 的时代。什么题材火就会有导演扎堆拍什么。

零零年科技刚兴,各种题材的现代剧商业片扎堆出现,带着更前沿更新颖的时代特点成功进入大众视野。

而相较这些作品来说,存在于影视市场多年的传统功夫片在制作手法和叙事手段上对于看客来讲,就显得有些过于老旧和保守(观众的审美变化导致市场缩小)。

再加上功夫片 投入成本高,拍摄难度大 ,一不小心还有扑街的风险。这也是造成功夫片创造不了太多的商业价值 的原因。慢慢的功夫片也就逐渐被市场舍弃。

功夫片没人拍就不火,越不火就更没人拍,属实是恶性循环了。

二、

一部功夫电影只有功夫是不够的。一部片子个把小时,从头到尾下来全是打斗画面,那它的内容是很苍白的,那不叫电影,那叫 “宣扬暴力”,也很难不给观众造成视觉和审美上的疲劳。

功夫剧和武侠片一样,都是需要一个内核来支撑 的。看金庸、古龙的小说就知道,武侠剧的内核一个是侠,一个是义。而功夫片想展现的则更多的是武者对 “真我”的追求,试图诠释的是对 忠、义、信 的理解和思考。

现在少有导演能把这种内核拍出来。而考虑到现代人的观念(时代变了),功夫片所展现出来的内核的度 也很难把握。影片要是拍的过于义薄云天,估计会有一大群无法理解的人追着主角骂【傻】。

观众观念发生变化,这也是现代功夫片受挫的原因之一。

三、

现代功夫片难见好本。一代人讲一代人的事。

上世纪后期,影视行业在我国蓬勃发展,其中出现了一大批优秀的武打作品,例如《精武门》、《洪拳小子》、《我是谁》等。这些作品开启了我国功夫片的辉煌时代。

但它们的成功是不可复刻的,因为这些作品大多带有时代特色。现代的作品如果还沿用过去的电影风格,就很容易因理解不了那个时代的内核而产生画虎不成反类犬的感觉。

珠玉在前难免会生出比较,只是一味地模仿难能出现超越,甚至会败坏口碑

所以现阶段就要求各位编导们创作出具有当下时代特点的功夫片。

但创新哪有那么容易。脱离了特殊的时代背景,功夫片在二十一世纪竟产生了一种无法融入的尴尬感。

但这也是无法避免的。现在是法治社会,一言不合就开打的情节放在现在显然是不现实。而主角手刃仇敌的复仇套路明显又不符合大观念(思想不能左哈)。因此情节的流畅性和合理性就是现代功夫片首先需要考虑的。

受到诸多来自各方面的种种限制,好剧本,难找。

四、

在流量的选择下,好的武打演员踪迹难寻。

中国功夫大多都是童子功,一招一式,有板有眼。想要小有成就,基本上都需要经年累月的学习和训练。但在金钱至上、快节奏的今天,学习武术前期投入成本太高,后期收益又无法保证。所以现在不仅是功夫片在走向没落,中国传统功夫的传承也在走向没落。

继成家班、洪家班解散,老牌打星成龙、李连杰、洪金宝等人淡出荧屏,后续的“武打小生”张晋、吴京、赵文卓等人也逐渐迈入了中年演员行列。新生代打星能让人记住的也只剩下一个谢苗一个释小龙,但他们其实也已经很少出现在观众眼前。

没落的武打片需要流量需要热度,而现在的尴尬是“有实力的演员没热度,有热度的演员没实力,有实力和热度的演员又缺少了演技”。这种无奈所带来的结果就是:

这几年拍出来的武侠片、功夫片频频成了观众眼中内地影视业的“摆烂”。

说了那么多,其实无非还是那个原因——时代变了。

朝升暮落,留下的是珍贵的回忆,在这回忆里有心人将放眼未来。功夫是中国人的标签,尽管功夫的时代确实已经过去,但它曾经辉煌,我们都是见证者,这就已经足够了。

#头条创作挑战赛#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