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排行榜,长津湖实时票房数据

来源:星辰影院人气:181更新:2023-03-25 06:27:01

在文字中证道。——唐泪

票房预测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因为它牵涉到电影品质、主创阵容、宣发力度、排片争夺、题材类型乃及档期竞争情况等等,是各种复杂因素的综合作用,并不是简单加减的结论。

但同时它又非常有趣。

基于逻辑和历史、谨慎推理甚至再加上一点大胆猜想,如果侥幸命中,会很有成就感。

而在电影上映之前的票房预测,就更将加大难度并放大乐趣。

比如港影史诗《风再起时》。

票房落点何处?

这个问题必然众说纷纭。

在各种场合,见过各种言论,有人说电影过不了两亿,也有人认为五亿封顶,乐观派则认为电影八亿到十亿不会有什么问题。

言论底下,涌动的是立场和思考。

理性一点看,开口就两亿的那种“嘴仗式”结论可以忽略,五亿和八亿到十亿的预判有一定程度的合理性,也皆是建立在常规经验基础之上的思考结论。

什么是常规经验?

在传统的认知里,香港电影剧情的简洁明快、场面的紧张激烈和强大的主创阵容,这三点是赢得票房的不二法宝,过去几年破十亿的高票房作品,包括《澳门风云3》、《无双》、《扫毒2》、《拆弹专家2》、《叶问4》及《怒火·重案》,口碑并不见得都很好,但几乎全都基本符合前述定义。

这当然是应该借鉴的经验。

所以当有着“史诗文艺”标签的商业电影《风再起时》出炉,就有一种悲观情绪自然蔓延。

他们认为,这部谈区域历史、权谋机变兼儿女情长,乃及弹弹琴、跳跳舞的歌舞场面,甚至是“王家卫式”文艺深度的“四大探长”电影,离开了传统的快节奏商业元素,观众怎么会喜欢?

但这个逻辑,是典型的直线思维。

回头看看香港影史上的“四大探长”题材电影。

该类型题材电影,始于1991年4月上映的《跛豪》,风格酷烈写实,引起业界跟风,数月后,《五亿探长雷洛传》来袭,这两部电影分别位列当年香港十大票房排行榜的第三和第七位。

撇开其后的另外一些影响力不大的跟风之作,这个题材近年来被王晶导演数度翻拍,他一个人就拍出了《金钱帝国》、《追龙》和《追虎擒龙》这三部同题材电影,而如果反过头再看,刘德华那部《五亿探长雷洛传》和续集,其实也是王晶监制的作品。

电影元素大同小异,黑帮、犯罪、火拼,王晶也是极其善于驾驭商业娱乐电影的导演。

那么这几部电影的票房表现怎样?

2009年的《金钱帝国》不入香港十大票房排行榜、2017年的《追龙》票房不到两千万,在香港十大票房排行榜上排名第四,内地票房5.7亿,2021年的《追虎擒龙》内地票房2.43亿。

以票房成绩而论,无论是香港还是内地,其实都不算大爆。

那么不落窠臼的史诗文艺大片《风再起时》,未尝就不能带来别样惊喜。

而在票房预测的角度,要关注的点有三个,即包括点映和首日排片占比、预售情况,以及这部电影本身的品质。

先谈排片的可能性结果。

众所周知,排片占比将直接影响电影的票房表现,所以电影的发行方在这个问题上要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而《风再起时》的发行方,可称历史案例炫赫。

所以从排片角度来讲,应可乐观。

而现下正在热映的《满江红》和《流浪地球2》当然不可忽视,二者也将是《风再起时》上映期间的强大对手,毕竟电影口碑较强而春节档余威仍炽,但后者有新发优势,所以起码在点映和首日,前者会让路,故大胆预估,《风再起时》的点映和首日排片占比或在25%至30%区间。

这个比例非一家独大,也应算合理范畴。

当然如果争取不到,只说明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超乎想像。

这个问题又与预售相关。

预售与主创阵容关系很大。

坦白讲,没有流量演员的电影,一般而言预售情况都不会很突出。

而这又几乎是所有香港电影的惯例,原因很简单,香港影坛几乎都是从业超过三十年的老一辈演员,也并不追求流量,他们的拥趸也不再年轻。

但香港电影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培育起来的观众仍在。

这部分人是观影的主力群体,《风再起时》在立项当年即被无数港片影迷追捧并翘首以待,虽则延迟数年才得以面世,但仍可视作“基本盘”稳定。

所以这个问题要辩证看待。

换句话说,即便临近上映时这部电影的预售情况仍然普通,也大可平常心对待,真正决定最终票房表现的,是电影口碑。

包括观影愉悦性与常规意义上的品质水准两个方面。

这是决定电影走势和长线表现的关键。

在香港电影的角度来看。

最近十年来,表现最突出的演员是郭富城,前景最好的导演是庄文强和翁子光,而历史上声誉最隆的演员是梁朝伟,这部《风再起时》则集结了其中三个人。

为何说郭富城是最近十年表现最突出的演员?

因为他不但有《最爱》、《B 侦探》、《浮城大亨》、《踏血寻梅》和《麦路人》这样的小众文艺口碑电影,也有《寒战》、《寒战2》和《无双》这样口碑与票房双优的商业电影,而能同时在商业和文艺两个领域都掀起风浪的演员,坦白说,即便在整个香港影史上,也并不多见。

更遑论其在口碑、表演和商业等各个层面,都尽皆表现出色。

综合来讲,他以多年打磨淬炼的演技能力和不断求新的态度,反哺电影,这就是一个强力的品质保证,同时也开始介入电影制作领域,令他对电影的掌控力进一步提升,精品率就将更趋良好。

这是《风再起时》的品质基础之一。

翁子光则表现为深度挖掘和思考重建。

在“商业挂帅”的香港影坛,他也是一位极其少见的人物。

回到电影本身来讲,观察、思考与重建其实就是创作者的根本能力,电影的品质也就随着这个能力的大小在浮动。

当然还有一个是叙事能力。

也就是如何去驾驭商业和文艺的均衡性、如何将故事讲得流畅得当,也是对导演能力的一种考较。

在《踏血寻梅》之后,这部《风再起时》更像是翁子光导演的一场“大考”。

他将电影喻做“给香港电影的一封情书”,也是对培养自己成长的香港影坛的一种感恩回馈,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是想给香港电影做点事情,那么拍这部电影,就是他做事的方式,起码就态度而言,是诚恳和真挚的。

那么这就是《风再起时》品质的第二重保障。

双雄的另一位演员为何是梁朝伟?

在银幕新鲜度而言,郭富城与梁朝伟是首次交锋,这就已经有足够的话题性与期待值。

正值巅峰的郭富城,与积威极重的梁朝伟比拼演技。

这当然是尤其吸引影迷关注的一件事情。

郭富城在过去十年里,分别与梁家辉和周润发以双雄方式正面交手。

这一次遇到梁朝伟,在表演上无论是胜是败,还是平分秋色,都是难得经历。

而除了阵容的新鲜度,鉴于八座三金影帝和一座戛纳影帝奖杯的荣誉加身,梁朝伟在整个影坛也似乎有压倒性的意味,所以无论对于郭富城还是翁子光而言,这都是一个挑战。

所以“磊乐”的对手“南江”,非梁朝伟莫属。

当他重回巅峰,以“周慕云”的姿态面对气势正盛的郭富城,过去那些影像就开始叠加,包括《春光乍泄》、《暗花》、《无间道》和《2046》等电影中的角色纷至沓来。

一场强者相遇的魅力就开始弥散。

这当然就是电影的第三重底蕴。

归根到底。

当一部电影有了品质,票房只是锦上添花。

而对于《风再起时》。

任何超前票房预测皆有其理。

但本文保持乐观态度。

即以八亿至十五亿区间为电影基本盘。

也或会有长线的更大惊喜。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