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尘小说,隐入尘烟最后一句截图

来源:星辰影院人气:652更新:2023-03-27 10:51:40

来源/怀左同学

文/左岸

前一阵,我通过一个短视频了解了《隐入尘烟》,大概知道了有铁和贵英的故事。

有铁看样子四五十多岁,满脸皱纹、皮肤黝黑,一看就是好脾气的老实人。贵英走路一瘸一拐的,手还微微发抖,她总是低头不语、一脸愁容,小心翼翼地蜷缩在自己的世界里。

就是这样,两个苦命人在家人的安排下结婚了。他们从一开始陌生,到每天劳作后相互陪伴,逐渐成为彼此的依靠,对生活有了期望和憧憬。但世间好物不坚牢,贵英意外溺水,有铁的幸福随之结束。

短短几分钟的讲解让我对这部电影充满好奇,这到底是一部什么样的电影?怎么拍得如此真实?于是我专门找到这部电影,完完整整地看了一遍。

一口气看完后,我心里说不出什么感觉,失落?难受?脑海里不停地闪现出电影中各种画面,似乎每一个细节都值得深究细思。

接下来,我想选四个细节, 和大家分享一下。

01

被动献血

电影中男女主人公刚结婚不久,男主有铁就被村民“逼”着献血。只因为献血的对象是村里收粮的老板,得了怪病的他需要大量输血,而全村与他血型相匹配的人只有马有铁。

于是,平日里无人问津的小屋一下子涌进了一大批村民,没有人在乎马有铁的生死,没有人理会贵英的反对,大家只是觉得马有铁答应献血就能让收粮老板给钱。

一群人聚集在一起,与其说是征求马有铁的意见,倒不如说是仗着人多势众而逼马有铁点头。

这个可以和后面有铁贵英造房子对比起来看,需要他们出血,浩浩荡荡来一群人,他们真正需要人帮忙的时候,连自己的亲哥也不来。

人情冷暖,可见一斑。

这种情况下,为了全体村民,为了救人性命,有铁同意了,他带着妻子坐上老板儿子的宝马第一次去献血。

真正关心有铁的,只有贵英一人。她执意陪在丈夫身边,眼光死死盯着丈夫胳膊上的针头,恳求医生少抽点。

有了第一次就有第二次,第二次同样的地方,同样的环境,同样的冷酷,对别人来说一切都是重复而已,但对贵英来说不一样,她只觉得丈夫一次又一次,失去了那么多血,担心身体受损。

接连几次抽血,受益的是收粮的老板,有铁却毫无获益,甚至老板儿子当初送的衣服有铁也要要执意还钱。后来有铁的离开,可能在大家嘴里不过是一句饭后谈资,就像鲁迅笔下的孔乙己,有他没他,大家都那样过。

可悲,可叹。

马有铁献血的经历让我第一时间想到《活着》当中福贵的儿子有庆,小小年纪的他还不知道献血是怎么一回事,就跑去给县长的老婆献血,结果人们只顾着使劲抽血,却忽视了孩子,有庆就这样没了。

一个大人,一个孩子,都是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人,就因为血型相符,他们被当成延续别人生命的希望,当成随时可供使用的血库。

献血的时候一群人围着转,献完血便无人理会,没有人关心“血库”的意愿,他们只关心“血库”里的血是否纯净,是不是够用。旁观者们扛着道德的大旗上门索取,美名其曰“救人”,实质上却是“以命换命”。

我还想到一点。

如果贵英没出现意外,她和有铁两个人仍然生活在一起。可照着献血的频率,有铁的身体一定会受损,可能还是没办法长久坚守住自己的幸福。

这是最让我难受的一个点,简简单单的、最不起眼的小幸福,他们都守不住啊!

02

有房,有家

一开始有铁和贵英寄居在村里闲置的破房里,可没过多久,村里要拆迁改造,并给予一万五千元的补偿。

于是,房主人回来,有铁他们带着东西搬迁。

就这样有铁夫妇俩开始辗转寄居的生活,只是因为有贵英,马有铁生平第一次萌发想要自己建房的想法。在贵英的帮助下,他开始做土坯,编草席,就像燕子垒窝一样一点点建成了属于他们自己的房子。

两个人在暴风雨中护土坯的时候傻笑,一起见证了第一只小鸡出壳,一起编草席,一起耕地,太多的生活琐事已经把他们紧紧捆绑在一起,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家。

有人想让马有铁夫妇去城里住楼房,马有铁第一反应是人有了住的地方,那鸡和驴住哪?

可能这个问题比较好笑,在旁人眼里马有铁一定很傻,被哥哥使唤了那么多年,一直被嫌弃不说,到头来房子也让给了他们,世上还有这么傻的人?

可在马有铁看来,有贵英在,能容纳鸡和驴的地方才是家。贵英是自己放在心尖上的人,鸡和驴是家庭收入必需的伙伴,谁都不能少。城里的楼房再敞亮,也代替不了自己的土坯房。

这让我想到我们常说的一句话,“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漂泊在外,人们总是难以心安,就像没有根的浮萍一直飘荡在半空,直到回家那一刻,看到熟悉的人和物,感觉心才落地,人也踏实了许多。

从前我在外念书的时候,忙碌热闹的时候不觉得什么。但当自己一个人时,尤其是生病难过时,总会想家,一个人在外的生活无论多么丰富,总会有想家的时候,这是其他地方取代不了的。

就像《百年孤独》中的奥雷里亚诺上校,年轻的时候在外征战,一生参加了不计其数的战争,获得了许多人的支持,走过很多地方,认识了很多人很多事,但最终他还是选择回家。

尽管回家后的他命令所有人必须距离自己三米之外,甚至最后他选择以打小金鱼的方式度过自己的余生。

那么上校为什么选择回家?大概和马有铁不愿意去城里的原因大致相似吧,只是马有铁明白自己的根在农村,上校戎马半生,才明白自己心安的方式就是年少时跟着父亲打小金鱼,让自己心安的地方就是家。

还有前些天我在电梯里,听到两位阿姨聊带孩子的事情。其中一位阿姨说,等我把孙子带出来,我也就老得不能动了,到时候我也不想在这里待,就回农村老家,还是老家清净自在,在这里我待不住。

那个瞬间,我突然明白了许多。

燕子冬去春来,还能找到自己的巢,人更是如此,无论是否离家,家都是牵挂。

03

最朴实的浪漫——小麦印花

整部电影让人影响最深的一个情节就是有铁和贵英在彼此手腕上留下的小麦印花。

麦子成熟后,有铁拉着贵英的手,把一粒粒麦子小心翼翼地放在她的手腕上,然后用力按一下,一个漂亮的小麦印花就出现了。

之后贵英也拉起丈夫的手,按照同样的方式种下小麦印花。一来一回,说明两个人已经从心底接受彼此,心意在此过程中相通。

当马有铁得知妻子溺水身亡后,他从开始的悲痛到逐渐接受现实,最后在妻子下葬前一晚,他再次为妻子种下小麦印花。

看似简单的动作,看似幼稚的做法,却隐藏着一对有情人的深情,电影里没有提过“爱”,可从头到尾都是爱。

当这部电影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时,小麦印花成了很多人模仿的对象,但小麦印花能模仿,其背后的深情却无法复制。

现如今快节奏的时代里,很多人只追求物质,感情成了越来越廉价的东西,情人节、七夕、跨年夜等五花八门的节日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好像每一个节日都值得庆祝,但玫瑰花易购,真情难求,有多少人慢慢在人群中走散。

是因为小麦印花比玫瑰花漂亮吗?

当然不是,哪种花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其背后蕴藏的情感。

《小王子》中小王子丢下自己的玫瑰花,到各个星球去流浪,越走他越发现没意思,直到遇到狐狸,在与狐狸的交谈中,他明白了自己出走的意义,也明白了感情的真谛。

狐狸告诉他,两个人相互驯服后才会在一起。从前的他只守着自己的玫瑰花,和几座火山生活,其实在他每天为玫瑰花浇水捉虫的过程中,在玫瑰花为他解闷陪伴的过程中,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已经驯服彼此,只是小王子没有意识到而已。

同样地,马有铁和贵英也是在命运的安排下相遇,在各种琐事中心贴心地靠在一起,这也是驯服的过程,正因为有了这个过程,小麦印花的存在才有意义,否则,几分钟就消失的小麦印花怎么会引起这么多人的共鸣呢?

小麦印花也好,玫瑰花也好,都是当时爱情的表达,但两个人能否长久地在一起,还需要更多的精力去磨炼。

在磨炼的过程中,相互驯服,成为彼此的唯一,才是小麦印花背后想表达的意思。

04

无边的苦难

关于这部电影,知乎上有这样一个热度比较高的问题,为什么马有铁勤劳能干、有生产资料,却是全村最穷的人?

我看到有个高赞回答是这么说的:马有铁一直被周围人吸血,他哥吸血,他给哥哥干了几十年活儿,到头来不过是1头驴和50块钱;村霸也要吸他血,输了那么多次血,给了两件衣服,最后还要从玉米里扣钱;还有村民也同样吸他血,逼着他去给村霸抽血。

对于这个回答,我也深有同感,我们分析一下马有铁的背景,他四十多岁,无父无母,半辈子只有一头驴为伴,看样子成天忙碌奔波的他,实际上只是哥哥的免费劳动力。

这样的环境下,即使马有铁再勤劳也无济于事。他所有的努力都不是为自己付出,那他为什么心甘情愿为哥哥一家付出呢?

也许是因为两个字:老实。

他和贵英在别人家看电视时,女主人问他,你在你哥家当了大半辈子的长工,他怎么没给你买个电视?对于这样的提问,马有铁不仅没接话,而且看上去毫不在意。

或者,是没有办法。

老实的他似乎习惯了逆来顺受的生活,就好像他骂自己的驴:“放你走都不会走,让人使了大半辈子了,还嫌没使够吗?真是个贱骨头!”

从这句话我们可以看出来,马有铁心里什么都懂,只是他从前对于生活没什么期盼,做什么事,干什么活好像都无所谓,只要有口吃的,有个地方栖身就可以了。对于哥哥家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的使唤,村民们逼上门献血,马有铁没有任何反抗,因为他知道他一旦反抗,他就会被所有人推得更远。

不能改变就得全盘接受吗?

当然不是,马有铁遇到贵英后,积极对待生活,辛苦建房子,每天劳作,养鸡喂驴,这样的态度已经是他作出最大的改变,也是他最幸福的日子。

但生活偏偏喜欢开玩笑,直接夺走了他最心爱的人。马有铁的情绪并没有表露太多,他把自己的悲伤藏起来,冷静地处理家里各种琐事,然后选择了离开。

什么都没有的时候,可以忍受;经历了幸福之后,也就再也不想回去了。

苦难像一柄大铁锤,把人锤得死死的。

「后记」

看电影时,我想到最多的,就是余华的《活着》。有铁和福贵,贵英和家珍,他们确实都在努力活着,认真经营自己的小生活,但各种苦难,还是会落在他们头上。

说实话,我不敢想太多,也不敢再去看一遍,心软,怕我自己受不了。

虽然是个愿望,但我还是希望,生活温柔以待吧。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