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宁市盐湖「常宁之声盐湖一个消失在常宁地图的地名」

来源:星辰影院人气:598更新:2023-03-28 03:53:11

​文 | 常宁研究院

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城市乃至一国,好像都不能跳出周期率的支配力。但这周期的支配力规律,不是不能跳出,而应当被理解为是一种现象一种效应。一座城市也一样,有的城市在扩张,就有城市在收缩;有城市在新生,就有城市在衰落。比如,收缩型城镇,资源枯竭的常宁市盐湖镇就没有幸免,适合养老都成了问题,人口减少,经济衰退,衰败显现。最终被三角塘镇“收购”,让人唏嘘。

(这个广场曾经见证的高光时刻有建矿周年庆到七十周年庆典,承办过数届衡阳市煤炭系统运动会,矿运会等。)

盐湖距离常宁市中心12公里,镇东昔有浅湖,水咸,得名盐湖,镇因湖名。盐湖并不产盐,掘地三尺就有煤,过去盐比煤贵,因此这个历史性误会的命名便一直沿用至今。

盐湖因煤而兴(鼎盛时期共有200多个煤矿),随着境内国有中一型企业,全国100家最大煤炭釆选企业之一,衡阳市裕民煤矿的改制,矿内数千工人及家属陆陆续续的搬离,在此后的几年里,盐湖走进入了收缩期。其他的私营煤矿,也随着国家煤矿业政策的收缩陆续关停。

那时的裕民煤矿就是一个小世界。如果你是矿工子弟,那你一定记得厂子里的公共澡堂。24小时提供热水,烧煤大锅炉,产生的热气用来给烤衣房晒下井工人换洗的矿服,每次矿工亲戚带着自己的孩子来厂子里玩,都不忘带孩子去澡堂子里洗个澡。

红砖建筑更是一个时期的产物,人们离开后的建筑就像是电影里面的场景,裸露的红砖,锈迹斑斓铁栏杆,疯狂生长的植被,一种让人令人窒息的寂静。仿佛在向闯入这里的人们诉说着,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

这座小镇的标志性建筑物不得不提到,裕民煤矿工人俱乐部也叫电影院,坐落在一座山丘上,当时100多万建造的,是当时煤矿职工的文娱场所,也是盐湖镇中学小学的文艺演出场地。还有厂办的食堂、宿舍、医院、幼儿园、小学、中学……一代工人从工作到终老,人生大部分的时间都在这“工厂小世界”中度过。

(电影院)

余秋雨先生说,时间的力量,理应在大地上留下痕迹。在岁月的洪流中,这个曾经红火的小世界失去了昔日的光环。

在常宁,这样的工矿型集镇还有很多,比如松柏,柏坊,大堡,田尾同样也是一个一应俱全的小社会。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厂矿子弟,上世纪八十年代国家施行“农转非”,矿上的干部职工纷纷把家乡的妻儿老小接出来,在矿上的住宅区里安家落户。来这里的人大部分都是比较高级的技工,或者是被祖国派送过来的人,曾记何时这是全湖南省最出名的企业之一。不同方言的人们聚集到这里,在这种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小孩从小就会了两种以上的方言,也尝遍了各地的美食,贵州花江狗肉,耒阳的巴里(油饼),祁阳的曲米鱼,衡阳的鱼粉。在这个小环境里长大的人,从小就知根知知底,那种小世界里的情怀和纯真,是外面世界的孩子很难体会到的。回过头来看,我们丢失的,不只是那份人情味,那邻里和蔼的关系,还有初心…

数字是最能说明一个地方变化的,常宁至盐湖的客运班车从最开始的一块五毛钱车费涨两块五,三块,四块。同样变化的还有盐兴街百日圩市的交易,从每日屠宰四五头猪到现在一日半头都卖不出去。

煤矿产业衰落代表着一个时代的结束,但盐湖并没有按下暂停键,生活还在继续,附近的村民搬进了矿工的房子,在因企业改制移交政府管理的学校继续陪读着。人口开始外流,经济在衰退,但是盐湖境内旅游资源还是比较丰富,大义山脉古刹圣圣寺在镇东南,修建于清初顺治年间,是闻名湘南的佛教圣地,当地人亲切地称之为“义岳”,周末是常宁人放松打卡的地方。

盐湖,曾经的辉煌败红了岁月,也沉淀盐湖的历史。新时代下,盐湖仍然有条件有条件走致富的道路,比如分片区实行一村一品模式,打造以花亭村为起点,开门就见大义山的秀丽风景线,万亩茶油产业带基地,玄塘村有百年古樟树古村落,小湖的小树林森林亲子游,直至到大义山民俗禅文化体验游。

盐湖,一个消失在常宁地图的地名,但盐湖人民的前进的脚步不会停止。

——裕民煤矿照片由刘瑶友情提供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