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非线性叙事方式有哪些(叙事迷宫 ——克里斯托弗诺兰电影的非线性叙事)

来源:星辰影院人气:717更新:2023-05-16 15:49:55

电影叙事结构的基本原则:线性、非线性与反线性
文/@江寒园

叙事一直是文学作品关注的主题,自电影出现发展以来,叙事这一概念逐渐被引申到电影作品当中。《电影大辞典》将叙事结构定义为“对人物、动作和情节线索的全面性组合和安排”。也就是说,在叙事这一系统里(无论是文学作品还是电影)可以对情节、人物以及时间等进行人为安排。一般最为传统的叙事结构是由“开端—发展—高潮—结尾”这四部分组成,其严格按照现实的时间向度来组织安排,这类传统的叙事被看作是线性叙事。电影是时空的艺术,虽然线性叙事一直是好莱坞电影所奉行的金科玉律,然而自上世纪结构主义叙事学的发展以来,电影理论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层次,电影人在电影的实践方面也有所突破,打破了经典叙事学所固有的“闭合结构”“团圆结局”“全知叙事”“时空统一”等特征,推出了不少先锋作品。

从叙事结构的角度可以将电影结构分为最基本的线性、非线性以及反线性叙事。这是电影叙事中最为基本的三个结构性原则,接下来的几篇文章所要介绍的《电影的叙事时空》以及《电影叙事结构的基本分类》都是依托于此的。本文旨在对这三种结构原则一一作以简单介绍。

一、 线性叙事

线性叙事最早的概念界定大概可以一直追溯到亚里士多德的《诗学》,第七章里他提到了叙事的完整性问题“所谓完整,指事有头,有身,有尾。所谓‘头’,指事之不必然上承他事,但自然引起他事的发生者;所有‘尾’,恰与此相反,指事之按照必然律或可然律上承某事发生,但是他不引起后事的发生;‘身’即上承某事,也下启某事发生”。

这基本可以看做是最早的对线性叙事的概念界定。这里亚里士多德强调了经典叙事学的两大核心理念。即内在结构的因果逻辑和外在结构的线性形式。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目前关于线性、非线性等词语早已被广泛使用,然而并未形成一个权威的概念界定。我们在这里试图对线性叙事定义之前首先要明确几个问题,从而一步步逼近线性叙事的核心。

可以看出线性只是一个比喻,即指叙事的前后紧密相接,顺时不间断。

第一个问题:如果叙事不是一条线,而是两条线呢?即双线索或多线叙事,这属不属于线性叙事?

第二个问题:如果叙事当中包含有倒叙,这算不算线性叙事?再进一步,如果包含插叙和闪回呢?

先回答第一个问题:

一般认为,如果叙事当中包含有两条甚至多条线索,那么可以基本判断这则叙事属于非线性。因为单一的线条已经被打破。单一的时间向度已经不存在,观众跟着导演越到另一空间或者另一时间的人物叙事上了。

再回答第二个问题:

倒叙有明显暗示和相对完整的特点,有画外音、从面部特写转入倒叙等手法提示,线索分明,易为观众所接受。倒叙实质上还是属于经典的线性叙事。运用倒叙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服务于顺时性的线性叙事。诚如戈达尔所言:“我承认电影会有开端、发展、高潮这几个阶段,但其顺序不一定总是这样的。”插叙与倒叙的作用相差不多,接下来会在《电影的叙事时空》中详细介绍(这句话属于预叙)。

而闪回就不一样了。闪回显得突兀,简短和内心化。它是一种更为灵巧的,完全电影化的叙述手法。闪回本质上是非理性的,非逻辑的叙述手段。其突兀和心理化是非线性叙事的重要特征。因此如果电影中运用闪回这一叙述手段,基本可以断定其属于非线性叙事。

回答第一个问题的时候为什么要加上“一般”呢?上述只是从理论上来看的,然而一部作品最关键的是受众的反映。正是基于此,麦基提出了他的理解并区分了线性时间与非线性时间:

同样地,多线叙事也可以这么看。如果其叙事系统除了多线索以外都严格遵从线性叙事的重要几个特征比如“现实性的事理逻辑”、“因果性”、“闭合结局”“单一主人公”线索分明观众易于接受那么我们依然可以把它划入线性叙事。比如《教父2》,科波拉双线索推进,让父子两代人的责任与亲情,暴力与野心在银幕上交相辉映,除了双线索以外其他部分则严格遵循线性叙事的基本原则,因此我们依然把它看做线性叙事,只不过是线性复线结构。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线性事理结构的极端表现,其回归了戏剧艺术的“三一律”,即时间、地点与事件的高度统一。《12怒汉》(1957)可以看做是三一律在电影当中的完美应用,全片在限定的时间里,一共12名陪审员在会议室里集中讨论少年是否有罪,完全遵循了经典叙事学的线性法则。

至此我们可以对线性叙事做一个概念上的界定了:

线性叙事是一种经典叙事手段,它注重故事的完整性,时空的统一性,情节的因果性和,叙事的连贯性,观众易于接受。倒叙的存在是为了更好的服务于线性叙事。如果为了情节的张力而仅仅采取多线推进也可视为线性叙事。

如果从线索来看,线性叙事可以分为线性单线和线性复线。

线性单线 :即单一顺时不间断的叙事。如《12怒汉》、《教父1》、《肖申克的救赎》

线性复线 :中国传统章回体小说当中早已有之——“花开两朵各表一枝”,电影方面则有双线索的《教父2》

二、 非线性叙事

亚里士多德对悲剧的定义,对叙事完整性的思考影响了西方艺术史两千多年。线性叙事长期霸占文学、戏剧等的叙事样式。自上世纪初,现代主义代替现实主义,无论是美术史、文学史都掀起了反传统的浪潮,荒诞派、意识流成为一时潮流。

1895年卢米埃尔放映《火车进站》以后正式标志着电影的产生(这个大家高中历史都学过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正是现代主义发轫之时,因此早在电影诞生之初就埋下了非线性叙事的因子。

电影史上的非线性叙事最早可追溯到格里菲斯的《党同伐异》。人们谈起这部电影常会感叹它给格里菲斯带来的无限凄凉,负债累累。当时的人们完全不能理解这部电影的叙事方式——四个完全无关的故事交叉剪辑,仅仅通过同一主题相连。这在现代随着观众可理解力的提高,这种主题—并置式的叙事方式(米兰昆德拉称其为复调)渐渐为我们所理解,评论界更是大加赞赏,因为它在叙事结构上又前进了一步。比如2013年的《云图》,仅由一个共同的主题连接起六则毫不相关的故事。可以说它的结构基本和《党同伐异》类似,而这种“桔瓣式”的主题—并置叙事方式早在1919年就被格里菲斯创造出来了。比时代先进一步是天才,比时代先进三步则成了悲壮。由此我们不得不感叹格里菲斯的天才与勇敢。

既然前文已经对线性叙事做了比较清楚的概念界定及分析,那么非线性叙事的主要特征就可以反向推出来了。即:

“非现实的心理结构”代替“现实性的事理结构”

“偶然性”代替“因果性”

“开放结局”代替“闭合结局”

“时空混乱”代替“时空统一”

“情节破碎”代替“情节连贯

非线性是时间的省略、重复、倒退,闪回是其主要手段。非线性的叙事主要出发点在于人物的心理,而非现实的事理,随着人物的回忆随意跳跃时空,情节不完整,结局由单一确定变成暧昧不清,偶然性得到增强。

相对于线性叙事单线和复线的简单分类,非线性叙事结构的建构显得犹为复杂。

非线性单线 :含断裂、省略、闪回、闪前的单一线索不完整叙事。如《美国美人》《日落大道》。另值得一提的是具有后现代超验特征的电影,采取渐次回溯的故事方式,即把完整的故事拆成一段一段然后倒叙。如《不可撤销》、诺兰《记忆碎片》等,虽然故事更为扑朔迷离,但是他还是符合单一叙事,即只是围绕了一个事件进行叙述。

非线性复线 比较复杂,下面仅概括出常见的几类结构模式:

1.戏中戏

也被形象地称为“中国套盒”或“俄罗斯套娃”。即拍了一个关于拍电影的故事。如洪尚秀《玉熙的电影》、卡洛尔·赖兹《法国中尉的女人》

2.双时空

即通过回忆或运用某种非现实性手段使以前之事和当下之事互相交织,前后对比。如《广岛之恋》(1959),科波拉《教父2》,周杰伦的《不能说的秘密》

3.平行时空

让故事的主人公通过梦境、幻想、平行时空等非现实因素同时存在于另一时空,与当前的现实世界进行对比,主要打破了空间的单一性,展示了世界另一种可能。如《滑动门》《罗拉快跑》《盲打误撞》《吸烟/不吸烟》。

4.主题—并置

前三者故事之间都有明显的联系,观众易于接受。而运用主题—并置的叙事,几个故事互不相关,仅仅通过暗含的主题相连接。观众需集中注意力看完才能通过比较分析得出共同的主题思想。比如《党同伐异》、《云图》

5.对话式复调

关于同一事件的不同说法,从多侧面进行论述,多重内聚焦型视角。作者不再是全知全能型的上帝,而是与主人公有同样地位。人物之间充满对话,一点点拼凑出真相,需要观众自己判断。如《公民凯恩》《罗生门》

6.对位式复调

是第四点和第五点的产下的究极进化体,采取多视角立体式叙事,故事之间互有关联,但是关系很隐秘,一般观众会为复杂的人物关系所迷惑。如《低俗小说》《撞车》《疯狂的赛车》《暴雨将至》。这类影片已经在叙事上走得太远,它们自身具备了一种更为深刻的意蕴。一般单个的分类和理论已经不能简单概括它们了。如《低俗小说》也可用非线性网状式结构来概括其某个特征。

这里只是简单归纳了下,以后会在《电影叙事结构的基本分类》中结合电影实例一一分析。

三、 反线性叙事

多为散文化电影、诗化电影、实验电影等艺术电影所采用。这些电影都共同呈现出一个特征,即他们并不推崇叙事,有意淡化叙事,淡化情节,淡化人物关系。更多的是表达一种情绪。如王家卫的《东邪西毒》、金基德《弓》、蔡明亮的《郊游》等。

反线性叙事的基本特征或可借用蔡明亮所言:“《郊游》的拍摄计划,其实只是一个手段,从剧本到拍摄到剪接,历经三年,我最大的功课,就是去故事,去情节,去叙事,去结构,甚至去角色。”

再比如金基德的《弓》、《春夏秋冬又一春》、《漂流欲室》往往设置一种与世隔绝的情景,比如孤悬于海上的船,水上几间相望不相邻的小屋,与世隔绝的山中寺庙,从而尽量减少其他事物对要表达的东西的干扰。

王家卫的《东邪西毒》,金庸的本子,古龙的意象,散散淡淡,完全依靠人物心理前后跳跃,叙事寡淡。这类叙事一般台词都很少,有也不推倒情节发展。经常有人开玩笑说墨镜王拍电影从来不靠剧本,只是临近开场递给演员一张纸,纸上写着一会要说的一两句台词。

反线性叙事就是去故事,去情节,去叙事,去结构,甚至去角色。他并不强调叙事,表达更多的也许只是某种难言的不可言明的心绪或哲思。而非线性叙事尽管叙事的手法改变了,但叙事的本性并没有变,相反因为其悬念的堆积,偶然性的碰撞,叙述视角的增多,其叙事元素反而得到强化。
如何区分电影叙事结构的线性与非线性
区分电影叙事结构的线性与非线性,主要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1、看电影叙事结构的顺序。用线性叙事结构的电影往往按照时间先后顺序,讲述一个故事的发生、发展和结局,相当于讲故事的“顺叙”。比如《地雷战》《地道战》,就是这种叙事结构。而非线性电影叙事的结构有很多种,有时以回忆的“插叙”形式展现,有时候以“倒叙”的形式展现。比如新版的《智取威虎山》,就是综合运用了倒叙和插叙的非线性叙事结构。
2、看电影叙事结构的繁简。用线性叙事结构的电影往往情节比较单一,围绕一个中心故事展开。而非线性叙事结构的电影情节比较复杂,影片往往是多线性叙事,有很多个小故事组成,在一个时间段由其中的一个故事串联起其他故事。比如1997年张杨执导,王学兵、高圆圆等主演《爱情麻辣烫》就是如此。
什么叫非线性叙事?请具体讲解一下。
不难吧
电影中的叙事结构有哪些
五种常见电影结构模式类型:
①因果式(戏剧式)线性结构。以故事因果关系为叙述动力,以线性时间戏剧化展开故事(少用闪回、插叙),叙事链单一(无并置、对照、复调,但故事可多线索发展),追求情节结构环环相扣、逻辑严密的完整结局,强调外部冲突和动作强度,如生死抉择、最后一分钟营救等高潮。多数传统电影属此类,其经典情节结构强化了“幻象真实”和“移情”,迷惑观众入戏,如《关山飞渡》、《真实的谎言》。
②回环式套层结构。以多层叙事链为叙述动力,以时间方向上的回环往复为主导(非线性发展),情节过程淡化,讲述方式突显,意义不在故事中而在叙述中产生,它调动观众参与意义建构,以理性思考取代前者的移情入戏,不给出确定的结局和意蕴,如《罗生门》、《法国中尉的女人》、《罗拉快跑》。
③缀合式团块结构。没有明晰的时间线性故事发展和因果关系,也没有连贯统一的情节主线和戏剧冲突焦点,以打乱时空的叙事片断缀合而成,各个片断或团块之间有向心力,形成“形散神聚”的散文式结构或意象并置组合的诗化结构。它不以情节和哲理取胜,而以意象意境耐人寻味,如《城南旧事》、《小城之春》、《狂人彼埃罗》。
④交织式对照结构。以两条以上叙事链(不只是两条故事线索)组合形成对照性张力运动,建构复调主题,其因果关系、戏剧线性叙述仍然存在,只不过更复杂化,它将移情幻象与哲理思考合而为一,如《老井》、《安娜·卡列尼娜》。
⑤梦幻式复调结构。以梦境和幻觉为主要叙述链接和内容,以两个以上叙述声调形成对话和冲突,物理时空转化为心理时空,多重对话(人与人、人与自身、人物与叙述者、人物与观众)形成对话狂欢,如《野草莓》、《八部半》、《梦》
非线性的叙事是什么意思

非线性单线叙事(单线、无序)

“非线性单线叙事”指的是含断裂、省略、闪回、闪前的单一线索不完整叙事,这类故事虽然扑朔迷离,但基本上是围绕着一条主线进行叙述的。

比如克里斯托弗·诺兰的成名作《记忆碎片》,虽然在叙事顺序上错综复杂,呈现出一种“打乱”的状态,但基本上围绕着一条主线,即“患有短期失忆症的主人公,通过纹身、纸条收集线索,为妻子报仇。”

“非线性复线叙事”在影视作品中比较常见,简单来说就是双线或多线并行的叙事手法。然而,该结构却存在很多复杂的表现形式。

“线性叙事”被认为是严格按照现实的时间向度来组织安排的,由“开端-发展-高潮-结尾”四部分组成。

只要是一条线且前后有序,都是“线性叙事”。因此,文学中的倒叙、插叙都应该算作“线性叙事”,因为它们大体上都遵循“一条线”原则,只不过是以“曲线”的形式表现的。

扩展资料:

电影的叙事手法,依据文学叙事学或符号学原理研究影片表述元素和结构的理论。沿袭传统小说叙事学的电影叙事学主要研究故事的情节安排、行动动机、人物性格和审美特性,关注电影剧作的技巧层次。

作为电影的基本叙事手法以及美学流派,与蒙太奇并存的还有长镜头技术、快速切换的剪辑方式及其理论,这些叙事手法如今已经越来越紧密的相互融合,成为当今电影叙事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影片《天生杀人狂》的镜头组接形式就是快速切换的剪辑方式。

这种剪辑方式已经成为现代电影创作中的思维观念,导演将无数个场景处理成为一股急速流动的视觉,切换作为一种风格存在,镜头间、场景间的切换成为更换镜头、更替场景的主要形式。平行、交叉、联想、错觉、象征、对照多种蒙太奇技法综合运用,为叙事的快速推进达到了一种和谐。

想用怎样的风格来传达故事,剪辑师的剪辑是在导演风格上建立起来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科——叙事手法


叙事迷宫 ——克里斯托弗诺兰电影的非线性叙事
斯皮尔伯格曾说:“诺兰是20世纪最后一位电影作者。”他的影片涉及惊悚,科幻,人性等各个方面,但这些影片却有着诺兰自己的烙印。这些烙印表现为碎片式的叙事,而内部是对人性的心理独特理解。目前克里斯托夫诺兰的叙事风格越来越成熟,颠覆性的故事,充满个人风格的叙事成为了他的标志。最为电影学着称赞的是他精密的电影结构与人物剧情的完美融合。本文着重从诺兰叙事风格上分析影片。从主题到人物设置,从叙事原则到剪辑规律,每个环节都有闪光之处。从而使诺兰影片成为好莱坞的经典象征

克里斯托弗诺兰出生于1970年,作品不多,截至2017年,共有11部商业大片。但却走上封神之路,在现今的好莱坞已是如日中天的重量级导演,不仅在国际影坛享有很好声誉,且在观众群也受到追捧。而诺兰最典型的特征和风格则是他运用到极致的非线性叙事技巧,这一经典的独特讲故事方式,也成就了诺兰今天的成绩

 现如今非线性叙事技巧和方法在各类电影中都有运用,本文就以诺兰电影作品为核心,分析诺兰电影中非线性叙事的表达,从处女作开始,探讨这位被称作新千年库布里克的导演,是如何成就了非线性叙事技巧的神话

克里斯托弗诺兰从小便开始拍摄电影,少年时期用阿莱超8毫米相机,拍摄人偶定格电影和动画。成年之后他也一直专注于电影的制作,以独立电影和宣传片为主。Vice中国采访诺兰时,他说道“我热爱这项事业,一生也从未停止过,从超级8到超级16胶片,我认为《追随》这部电影是我个人以及朋友,在有限条件下所完成的巅峰之作”。

《追随》作为诺兰的处女作,一问世便技惊四座,善用黑白风格的色调,以及作为犯罪片的题材,更典型的是整片非线性叙事的惊艳。都成为日后诺兰作品的标签和关键元素。下面就主要谈谈诺兰的出道作品《追随》

刚开始拍摄《追随》时,诺兰采用了黑白片模式,这样就可以营造出一种表现主义风格,作为处女作诺兰采取这种拍摄模式好处显而易见,成本低并且快,也使影片充满了格调。整部戏的拍摄过程,团队主要采取手持拍摄,而不试图模仿大制作的拍摄技巧,手持拍摄的不稳定性也营造了犯罪片的动荡感。故事的讲述技巧采用非线性叙事,手持拍摄长镜头调度也为这种剪辑技巧制造了机会。交叉剪辑,闪回镜头的运用都让影片的非线性叙事方式增光添彩

诺兰的电影拍摄,也非常善用灯光。在处女作《追随》拍摄时,诺兰的工作是制作纪录片。纪录片拍摄的用光技巧,最大的好处就是营造现实感,以记录形式的风格展现。回过头再去看《追随》,观众就会发现所有演员的对话场景基本都是站在窗边。试图去创造一种被增强的自然主义,这也是导演选择拍摄《追随》为黑白电影的主要原因,可以在这种模式下用灯光去玩出更多的意境。同时黑白风格的电影好处就是可以除去了很多变量和避免廉价感,在现有的条件下增强真实性。在拍摄《追随》时,诺兰启用了两种摄影机,阿莱16mm和bolex发条相机。在拍摄中,通过镜头的展现,去学习画面的设计和调度,是一种3D的过程,大多数的导演采用观察监视器来调度演员的拍摄,而这将改变整个的叙事方式和风格。诺兰否定这种传统的模式,在拍摄处女作品时他就坚持在摄影机取景器下直接观察调度拍摄,因为演员和摄影机之间维系的物理关系是十分重要的,这种关系会影响整个故事的叙事节奏。通常在最后的电影呈现中,摄影机视角就代表了观众的眼睛视角。所以如何更好地平衡这种关系,成为了叙事成败的关键。而作为处理线索更复杂的非线性叙事亦是如此。诺兰作为方法派,在后来的大量拍摄中,也总结出了如何用镜头,制景,色彩,时间线等等为电影讲述一个好故事。《追随》成为了独立电影的翘楚,也让非线性叙事这种电影叙事模式再次受到观众的热爱和追捧

(一)、非线性叙事的界定和概述: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非线性叙事结构流行于商业电影。所谓的非线性叙事,即是推崇解构手法,拒绝宏大而单一的叙事模式,属于解构形式主义的一种。而在后现代表现中多为突出,导演故意打乱故事时间或空间顺序,重组事件,以非线性的叙事方式向观众予以表达,突出明确主题

简而言之,非线性叙事摒弃了时空的连贯性。将线性,发生的人和事。通过蒙太奇手法进行重新编排。这样既重新组建了电影的时空概念。增强观影趣味性的同时,也加大了观众理解剧情的难度

(二)、非线性叙事的分类

不同于传统电影或戏剧的三幕式结构。据研究,目前非线性叙事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非单一线索结构:通常的电影往往是一条线索线贯穿始终。而多线索打破这种模式。又分为平行多线索和交叉多线索

2、非线性时间结构:传统戏剧观念认为。电影和戏剧应该有起承转合,高潮低落。既拥有完整的时间线链条。而现代商业片顺序性和不可逆性已被颠覆。大众熟知的环形结构(首尾闭合)碎片结构。(破碎后重组)

3、非线性空间结构:线性电影往往会按因果逻辑来转移镜头所处空间。而非线性则通过模糊现实与虚拟,忽略掉时空转换的内在逻辑。从而多样架构空间。主要分为平行空间交错,空间两种

克里斯托弗诺兰自出道起,就善于编排情节,独特的叙事风格是他作为电影作者最鲜明的特色,无论是其处女作《追随》,还是后来的《记忆碎片》,《盗梦空间》等,都体现了他对于非线性叙事方式熟练的使用和技巧,让观众感觉身陷故事迷宫之中

 诺兰的作品序列基本包含在犯罪片,科幻两大类型。早起的影片《追随》(1998)《记忆碎片》(2000)《白夜追凶》(2002)都是围绕犯罪和人性展开。后到好莱坞发展,推出了一系列叫好又叫座的商业大片《蝙蝠侠侠影之谜》(2005)《致命魔术》(2006)《蝙蝠侠黑暗骑士》(2008)《盗梦空间》(2010)《黑骑士崛起》(2012)《星际穿越》(2014)《敦刻尔克》(2017),从05年开始,诺兰大部分影片为科幻片,虽类型上有转变,但影片的核心还是保留诺兰的创作之初倾向——犯罪行为起因和社会人性的思考。诺兰善于构架一个故事环境,将千变万化的角色置入其中。但所有影片始终都在探索一个命题,,往往在犯罪片中尤为明显——即人与人之间的博弈。这种主题贯穿了诺兰创作生涯的始终。博弈是集智慧,手段,挑战于一体的思维活动,社会生活中有许多面临博弈的情况,商业行为和政治立场中都存在,而更适合在银幕上展现的博弈手法表现为犯罪行为。犯罪片能开启博弈的广阔空间,而科幻片则是对故事环境和故事元素的重新创造,这就为诺兰偏爱这两种类型片提供了合理的解释

为了营造非线性叙事带来的精妙效果,诺兰尤其注重两大元素的设计和构架,影片故事环境和情节

 (一)、故事环境的精心设计 

有很多的电影故事环境总是一个外壳,与内部事件联系不大。但诺兰电影不同,故事环境是站在推动情节发展的基础上。如《白夜追凶》,导演将故事地点搬到了极昼的高纬度地区,北极圈。小镇上长时间的极昼,让主人公暴露在无尽的阳光中,内心的挣扎让观众切身体会到主人公的煎熬。而在10年,诺兰又通过引用佛洛依德的精神理论,建立新世界——梦境世界,即影片《盗梦空间》

 (二)、情节的精确设计  

好的情节是故事有力表达的基础。悬念片大师希区柯克非常注重情节的设计,将剧本的细微情节放大再加工,最后才能成为一个精妙经得起推敲的故事。在“盗梦”里,诺兰也用的非常到位。当观众面对影片的陌生环境,该怎样充满兴趣且被带入故事呢? 

在影片的一开始导演便策划了一场盗梦活动,首先让观众对梦的主体结构有了一个具体的概念,先入为主的观念会对后面复杂的梦境叙事做好铺垫,也让观众做好了准备引起强烈好奇心。在影片发展过程中,有几处重要情节点成为了理解故事的钥匙。男主手中的图腾陀螺到设计学的循环空间再到时间梦境的分层,每个元素都有相应情节的推动和反应。段落性有意义的情节被导演精心编码构成明确的符号,从而构建起观众理解电影的桥梁。这在强化概念性的电影中尤其重要。对于关键情节的处理强调暗示,铺垫,时机的重复。让观众在遗忘与重拾交替过程中加深关键情节理解,也为剧情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一)、打乱时间构成复杂的叙事  

诺兰在故事片的叙事中,擅长将故事巧妙地打散,使讲述过程本身就是精彩表演。对电影时间的处理,在每部影片中都有独到的创意。学生期间的作品《蚁岭》,就显露出诺兰对于影片时间处理的天赋。而到商业片制作后,《记忆碎片》更加淋漓尽致的体现了诺兰在倒叙,插叙上的手法魅力,让观众领教到重新组建电影故事的时间和空间

(二)、故事时间的多变

  短片《蚁岭》中,男主角精神紧张的拿鞋追打地上虫子的画面,而虫子正是缩小版的自己。当拍中虫子时,现在的自己也被压制。这里边既蕴含了时间的交错与重合,这种时间的递延强化了影片的戏剧性

而在“盗梦”中时间被梦境扭曲,梦境中的时间比现实中要慢,这样的规律构成了最富创意的电影时间,故事大部分场景都发生在梦中,层层故事的手法,复杂交织的关系使观众经历了思维的过山车

(三)造型暗示与乱序编码 

在处女座长篇《追随》中,诺兰开始尝试非线性叙事方式,改变正常时序与时长,从而达到新奇的效果。《追随》设计了三个不同阶段的男主角造型:1,不修边幅的写作者2.衣着光鲜的小偷3.鼻青脸肿的犯人。整个故事被巧妙地分解为三层,最外层讲述比尔尾随科布发现科布身份并与其同流合污入室行窃,最终爱上一名金发女子。第二层讲述科布和金发女人一伙,让比尔做了代罪羔羊。诺兰通过男主角造型的变换,向观众暗示故事被切割为三个部分,需根据人物造型提供线索重构故事发展顺序。而在三个人物造型的处理中,每次切换都将观众更进一步拉向真相,形成戏剧冲突,又造成新的悬念

(四)色调运用与倒插叙结合 

《记忆碎片》中,故事被一分为二讲述,黑白色调和彩色画面的呈现将时空的转换区分开来,这里很像舞台戏剧的效果,类似于灯光的运用。黑白画面为顺序讲故事,而彩色画面则为倒叙插叙。这种处理方式非常聪明,既强调了不同性又切开了时空,同时在故事发展中又无缝衔接,形成了半闭合的结构,也可创造出开放式结尾。这种巧妙的方式让观众体会到片中人物的精神状态,同时又为观影提供乐趣

(五)时空对错与视点切换

《致命魔术》是诺兰首次打破单一视点的非线性叙事尝试,通过运用关键道具——两本日记,将主人公回忆和现实交织一体。《致命魔术》将故事划分为三层。通过安吉尔和波顿的回忆牵引出两本日记,再将二人的主客观试点交叉。这种全知视点的处理,纷繁而复杂

且新颖。需要观众理清视点与空间之间的关系,才能把不同时空的关系串联起来

(六)新旧互换与时空破碎 

《星际穿越》算是一部严格意义上的科幻片,戏剧结构也更为传统。影片开头直接是老人独白,而在影片快要结束时,才向观众揭示老人的身份,即之前故事画面均为回忆。而在《蝙蝠侠,侠影之谜》诺兰也运用此种手法。在科幻片的本质上,诺兰通过物理学知识的运用,创造出平行时空。影片中男主角因穿越虫洞,所经历时间与地球有了差别,由此将线索分成两个时空,进而自然的与时空统一,让观众在时空穿梭中体验到星际穿越的快感

诺兰身处好莱坞这种充斥着类型化的电影制片厂环境中,却保持着自己的风格,将每一部电影创作烙印着自己的痕迹。诺兰的成功在于其深邃的视角和源源不断的创意。他那天才般的叙事技巧使脑中的想法完美呈现在银幕上,被大众分享和接受。诺兰在不断挑战自我的时候,也让我们见证这位电影作家的成长,激励鼓励着国内的电影导演勇于发挥自己的创意与才能。新千年的库布里克一直续写着自己的传奇,2016年5月,诺兰又指导了新片。 《敦刻尔克》,影片聚焦二战时期法国敦刻尔克大撤退事件,让我们在imax65毫米摄影机展示下,感受敦刻尔克的震撼
非线性叙事的电影有哪些?
采取多视角立体式叙事,故事之间互有关联,但是关系很隐秘,一般观众会为复杂的人物关系所迷惑。如《低俗小说》《撞车》《疯狂的赛车》《暴雨将至》。这类影片已经在叙事上走得太远,它们自身具备了一种更为深刻的意蕴。一般单个的分类和理论已经不能简单概括它们了。《低俗小说》也可用非线性网状式结构来概括其某个特征。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