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行业热点问题有哪些()

来源:星辰影院人气:56更新:2023-05-16 15:53:39

影视寒冬下对中国电影市场发展的理念方向有何影响
电影行业将迎来寒冬吗?准确说应该是资本的寒冬,对于电影创作者和观众来说,却是一个春天的开始
近期的中国电影行业内外可谓波谲云诡、热点密集,诸多新变化值得关注。
多项新规轮番发布,明星高片酬余震未平,电影票退改签风波又起;中国电影在向全年总票房600亿元目标冲刺的过程中发挥不甚稳定,继春节档和暑期档先后刷新同档期票房纪录之后,国庆档票房同比大幅下跌;票补热退烧,低价优惠的电影票减少,三四线城市的主流观众群体即“小镇青年”对票房的带动作用放缓;多屏时代,年轻影迷的注意力被视频网站、网络游戏等其他多种娱乐方式分流,电影不再是他们业余生活的唯一选择;行业不差钱已成往事,一度疯狂涌入的热钱纷纷逃离,开机项目数量减少,电影公司在资本市场面临严峻考验。有悲观者就此得出了“产业寒冬将至”的结论。
笔者认为,这些新动态带给从业者的森森寒意,实际上是电影业历经野蛮生长后迈向新阶段的蜕变阵痛。无论是观众、制片方还是电影人,将共同参与到这场前所未有却势不可挡的变局之中。待市场洗牌、秩序重建之后,不良资本的泡沫将消散,一门心思赚快钱的投机者撤退,真正热爱电影艺术的匠人和艺术家回归,中国电影业或将迎来稳步发展、健康成长的美好时代。
从观众的角度看,今年的电影市场可谓“口碑”碾压“流量”的转折点。暑期档,同期上映的两部喜剧片就上演了一出票房“逆转”的大戏。市场预估、粉丝累积、预售热度和排片场次各方面优势突出的《爱情公寓》,因打着情怀旗号收割IP余热的宣传方式引起了观众的争议,被凭借诚意制作和社会性思考收获众多好评的《一出好戏》逆势反超。国庆档,著名导演张艺谋集结一众一线明星奉上的武侠片《影》和喜剧知名品牌开心麻花团队出品的新作《李茶的姑妈》市场反应平平,反倒是香港犯罪动作片《无双》获得了观众的青睐。此外,《快把我哥带走》《悲伤逆流成河》《找到你》等口碑不俗的现实题材影片票房表现亮眼。与之相反,《阿修罗》《欧洲攻略》等大明星、大场面、大制作的商业大片虽有流量明星和人气IP保驾护航,却仍因口碑不佳,致使票房后劲不足。
可见,随着阅片数量和种类的激增,观众的审美水平日益提高,对影片质量的识别能力和对口碑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观影行为日趋谨慎理性。他们不再单纯为题材、阵容或话题埋单。相比“土味段子”“无厘头搞笑”“众星云集”“震撼视效”,实实在在的精彩故事、精湛演技和真挚情感更令他们动容。中国观众们正在用行动宣告,因一个IP或某个演员就能取得票房奇迹的“商业爆款效应”业已失效,抱着侥幸心理宰客的烂片终将被淘汰,符合高质量、多元化等特征的影片已成为市场主流。
对制片方而言,这场变革是他们必须经历的成长烦恼。此前,很多电影公司将大量精力投诸“明星效应”“舆论造势”“票补争锋”“排片博弈”,却忽视了思想内涵的提升和艺术质量的打磨。片酬管控、税务严查、票补新规、改退签调整等新规颁布后,这些电影市场的不良趋势受到了冲击。用金融游戏追逐暴利的项目纷纷搁浅,曾经众声喧哗的营销手段不再是哄抬市价的灵丹妙药,一炮而红、一夜暴富、贪大求洋之类不切实际的白日梦逐个破灭。相比风险愈来愈高的“大制作”,以工匠精神打造的“小而美”精品获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此番逆向的施压淘汰,增加了部分公司暂时的经济压力,却同时倒逼更多从业者将精力放到作品质量上来。每一家制片公司的生存能力、创新意识和产业水平都受到了严峻考验,光线、华谊、万达等老牌影视巨头受到了真乐道、坏猴子等行业新秀的强势挑战,市场呈现出群雄割据、波谲云诡、变幻莫测的局势。
不可否认,近年来,中国电影业在技术层面、产业层面所取得的成绩为观众所见证,也为世界所认可。但追求工业水平和商业利益的同时,还需搭配扎实的“中国故事”,兼顾文化责任、艺术使命和精神追求,这就需要制片方在寻找新的角色定位过程中摸索市场利益与社会效益的平衡点,依托品质优化带动市场进步。中国电影市场的潜力仍旧巨大,短暂的票房冷场背后,也许正隐藏着厚积薄发的全新转折点。
近几年,新旧电影人的更迭态势愈发显著。在互联网文化的影响下,中国电影的消费人群结构发生深刻变化。一批对艺术新方法和工业化运作触觉敏锐的新生代和跨界者走到了产业舞台的中心,与功底深厚、经验丰富的传统电影人通过作品交流互动。前辈提携后辈、科班出身者扶持跨界新人,令当下的电影市场逐渐呈现出多样艺术风格交织和鸣的景象。新一代导演们凭借独立的审美品格和敏锐的时代观察,打造类型多元、个性鲜明、更具商业化思维与类型化特质的艺术作品,带动票房增长十分可观。而老一代导演们寻求自我突破的探索也从未止步。他们更多地以监制、出品人、联合编剧等行业身份介入其中,实现文化传承与市场培育的双赢。
在这一过程中,相较于过往大量欠缺专业知识和艺术审美的制片方,众多优秀的电影人建立起了自己的影视公司和稳定的合作班底,令电影新生代有了更为坚实的依靠和发挥的空间。以导演宁浩发起的“坏猴子72变电影计划”为例,该计划启动两年来,孵化了路阳导演的武侠片《绣春刀2:修罗战场》等颇有影响力的类型片。而宁浩本人艺术生涯的转折,也得益于刘德华发起的“亚洲新星导计划”。此外,诸如“FIRST青年电影展”等相关项目,也令一批具备潜力的青年创作者进入观众的视野。电影人在完成作品创作、市场收益的同时,自觉担负起对新一代行业人才的发掘、培养工作,这种有责任担当的行为对电影行业的全面进步、市场的良性发展大有裨益。从这个角度看,即将来临的所谓寒冬,只是资本的寒冬,对于电影创作者来说却未必。挣脱了资本的裹挟,祛除了行业的浮躁之风,电影人反而能静下心来,调整好自己的节奏,踏踏实实地教授传承技艺,心无旁骛地投入艺术创作。
总而言之,当下中国电影的一些数字指标成下行趋势,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行业的发展起伏,揭示了旧的病症,却也昭示着新的契机。相信经过资本严寒的历练,中国电影将收获更加强壮的体魄,使今后的发展之路走得更加稳健。
中国电影行业现状分析,是什么影响了行业
电影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国产电影软实力亟待提升
优秀的电影工业体系不仅要求技术手段过硬,更要做到故事充实、流程完善、制作精良、均衡发展,“硬工业”中的“软实力”决定着电影的核心竞争力。国产电影工业化是一项系统工程,从“五毛特效”到“奇幻大片”只是技术层面脱贫,电影制作各个环节同步提升,兼顾艺术上的精益求精,才能真正弥补短板、实现飞跃。
暑期过半,今年的电影暑期档表现可圈可点,除了社会民生题材影片大热外,某些奇幻工业化大制作题材影片尤其值得探讨,其中显露出有关中国电影工业化进程中的进步与不足也引人思考。
上半年国产电影票房统计分析
截至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电影产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统计数据显示,去年全国电影总票房为559.11亿元,国产电影票房301.04亿元,占票房总额的53.84%。
2018年上半年全国市场共产出综合票房320亿,较去年同期大涨17.8%。6月全国票房最终以35.71亿的成绩收官,表现比去年同期倒退9%,成为继4月后今年第二个票房同比衰退的月份。6月票房相比5月43.17亿元来说,环比增长下降17.28%;单月观影人次为10415万人,环比下降13.79%;6月电影上映场次897.810万场,比5月上映场次增加了14.89万场。
今年仅暑期档票房已突破百亿元大关,全年总票房有望再创新高。但是,相较于电影工业发达的国家,我国电影工业化仍处于成长上升阶段,并一度陷入追求电影“重工业化”的误区,有“大作”无“大奖”、有“大导”无“大师”。
国内外电影质量对比分析
大制作、大场面、大明星”的大片曾一度成为票房保证和电影工业化标杆。然而,纵观近年电影市场的变化,我们不难发现,奇幻、动作大片票房遇冷、难以追回成本等现象屡见不鲜。今年暑期档某些国产大片甚至遭遇换档、撤档危机。比如,某部影片声称邀请了数十个国家上百位顶级电影工作者,重金投入、耗时多年打造,上映3日票房不足5000万元,口碑、商誉双失。
反观国外,日韩电影近年来佳作涌现,离不开电影政策支持和人才培养,更依托于对本国文化气质的细腻呈现;印度“宝莱坞”的电影工业始终立足本土特色,逐渐实现由“量大”到“质优”的提升。国外的经验再次表明,优秀的电影工业体系不仅要求技术手段过硬,更要做到故事充实、流程完善、制作精良、均衡发展,“硬工业”中的“软实力”决定着电影的核心竞争力。
一个国家的电影发展乃至文化进步,不能机械照搬“技术性指标”、迷信“商业化标准”,要结合本国国情和文化特色走出符合自身实际的道路。好的电影工业体系,依赖于导演、编剧、制片、摄影、美术、特效等各个环节同步成长,还需具备从“造产品”向“创文化”的转型姿态。所以说,国产电影工业化是一项系统工程,从“五毛特效”到“奇幻大片”只是技术层面脱贫,电影制作各个环节同步提升,兼顾艺术上的精益求精,才能真正弥补短板、实现飞跃。要打造具有本土化特色的电影工业化道路,让中国电影享誉世界,必须常怀技术与艺术并重的精品意识,铭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兼顾的使命担当。
电影行业的现状以及就业前景是怎样的?
首先,你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个行业是非常残酷、风险非常高的行业,不仅需要极高的专业素养(可能你看到的评分很低的烂片,从拍摄制作到最后呈现在观众面前,都是非常不容易的),还需要圈子里丰富的人脉关系,都不是单单有钱就能玩得转的,稍不留神就能让你万劫不复,坑太多了,水太深了,哪怕绝大多数专门学这个的人最后都没条件做这一行。我见过太多在这一行失败、损失惨重的人,你再多身家也可以败光。所以,你必须先审视自己的自身条件,家里经济条件如何,未来的专业水准能达到什么样的水平,你周围电影圈的资源如何,你的性格是否适合在这个圈子发展,等等。

其次,电影业是个庞大的行业体系,里面有非常多细分的职位和门类,你要明确自己喜欢的方向,因为没人能把所有的工作都能很好完成。大的方向有投资人、制片人、导演、编剧、摄影、美术、服化、道具、演员、音乐、声音工程、剪辑、特效、发行……然后有针对性地去尝试一下去学去做,看自己是否在这个方面真的有天赋,是否真的能到热爱的高度。单纯的兴趣和以此作为职业是完全不同的,你看一部电影很好玩,但是背后的过程一点都不好玩,反而还非常繁琐复杂甚至痛苦,你要看自己是否能经受得了这个过程。

就我自己来说,当我萌发想做电影的想法时,我非常清楚自己没有条件做这一行,我学的专业是国际金融,没有专业技能,人脉关系跟电影圈娱乐圈八杆子打不着,更重要的是家里家境普通,没钱没势,所以只能把这个想法藏在心里,踏踏实实做自己该做的事。等我30岁以后想改变自己的生活,思考自己剩下的人生应该有一份怎样的事业的时候,我又想到了自己的电影梦。我觉得自己有从事这一行的内在条件:我1岁半就开始登台表演,学生时期一直是文艺积极分子;我3岁就开始画画,美术方面有一定功底,曾尝试做自己的漫画连载;我7岁进入市少儿合唱团,年轻的时候在唱片公司干过,差点出道当歌手,音乐不在话下;文字功底也还不错,在学校得过一些奖……现在我也具备了一些外部条件:经过10年左右的职场生涯,学会了在行业生存的技巧,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有了自己的一些高端人脉圈子,虽然和电影圈还是不相关……我经过2年认真仔细的思考,规划好了未来的道路,才开始向这一行转型。
中国电影产业现状与未来
电影院里大屏幕看电影才有气氛,我相信中国电影业市场还很大,不用担心.
2022年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开幕,7场次金鸡奖论坛会关注哪些热点?
这一次的金鸡奖论坛有很多的热点,因为这一次参加电影的种类非常的多,而且这些电影都是非常好看的,特别受关注的,演员都是实力派,所以特别精彩。
2022国庆档电影总票房近15亿元,如何拯救低迷的电影市场?

       2022年的国庆档电影总票房成绩不甚理想,根据国家电影局统计数据来看,今年的电影国庆档总票房近15亿元,相比于这近几年的成绩,都是被压了一头的,虽然今年还是有不少部电影在票房成绩上表现不错,比如说主旋律题材、正能量类型的电影《万里归途》 、《钢铁意志》 以及《平凡英雄》等等多部电影的加入,占据了今年的电影总票房的很大一部分,但是这样的电影票房总成绩也是难以掩盖低迷的电影市场。


       那么,要想拯救如此低迷的电影市场,应该要怎么做呢?这一个问题,要先想到引起这个问题的原因。

       一、由于新冠疫情爆发以来的影响,全社会各个行业都深受影响,乃至是打击,经济不景气,不管是所处在哪行哪业,都在受到打击,新冠疫情带来的影响,已经深远地将烙印打在了很多行业,供应链危机,经济低迷,很多人就已经没有了心思去电影院观影。

       二、由于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受到境外输入的影响,全国的新冠疫情反复,很多地区都受到疫情的影响,电影院这样的大型密封公众场合都是根据防疫规定限制人员数量或者是暂时关停,这样的情况也是在一定情况下减少了大家去电影院观影。所以,要做到拯救低迷的电影市场,要求我们要更加注重防疫,严格落实疫情防控各项工作要求,尽快恢复到正常的生活和工作中去。

       三、要拯救低迷的电影市场,也要求电影从业者制作出更加高质量的影片,用以满足观众日益增高的观影审美需要。只有作品足够精良,才能吸引更多观众来到电影院观影。


中国电影观众满意度调查结果公布,有哪些值得关注的信息?

中国电影观众满意度调查结果公布,有哪些值得关注的信息?

不同类型的优质影片更能满足疫情下电影观众多样化的观影需求,拉动近三个月影院观影人数同比增长20.0%。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在过去的三个月里,电影市场稳步前进,以多元优质的内容矩阵获得了观众满意度的高度评价。从三个月来15部电影的观众满意度反馈结果来看,无论是工业化制作上的进步,还是故事片上的成功探索,所有从业者都有信心迎接即将到来的中国电影国庆。

就制作流程而言,随着中国电影市场的不断壮大,其高投入、高回报、高关注度的特点与互联网资本天然契合,各大互联网巨头纷纷驻足,推动电影行业新一轮的成长与变革。互联网公司通过投资、入股、收购等方式进入传统影视行业,同时通过自己擅长的信息服务重构观众的购票、观影习惯,让互联网思维渗透到整个电影行业的上中下游。同时,随着大数据算法的不断成熟,互联网公司可以更精准地把握用户画像,从而通过IP转换和定制,制作出更适合用户需求的影片。

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前沿阵地,是现代视听技术的制高点。在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和智能科技的驱动下,电影产业正在从传统视听产业向高科技产业转型升级。质量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中国电影发展的核心目标和重中之重。深化电影科技自主创新,实现高水平自力更生,是新时代电影科技工作者的使命和责任。影院放映质量和观影体验的提升,可以为观众提供更加差异化、极致化的观影体验,让观众更加认可银幕观影的独特性。此外,他还表示,未来中影将不断完善高科技格式电影的产业链,探索高科技格式电影拍摄制作中的创新技术,开发相应的前期和后期制作流程。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