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的票房分红有多少钱(电影院线票房分成比例是多少?)

来源:星辰影院人气:558更新:2023-05-16 16:02:45

电影收入的票房是怎么分配的,演员多少,投资方多少,导演制片人分多少。

随着2017年3月正式推出《电影产业促进法》政策出台以及电影票房连年高升(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2017年的票房分别是218亿、296亿、441亿、455亿,559亿)2018年票房突破600亿。源于政策导向和高收益,电影投资已经悄然植入到每一位投资人的决策当中。投资的动力源于收益,电影投资的收益主要来源于电影票房的高低。

那么电影票房是如何分配的呢?

首先,院线总票房需要扣除5%的专项事业发展基金,其次扣除3.3%的税费,这个是国家收取的。

其次,剩下的91.7%中,院线扣除50%—55%,宣发5%—8%,剩下40%左右,往期统计35%左右为片方可分账票房,也就是出品方(投资人)分账票房比例。

个人票房分红=总票房*35%左右*投资比例

最后,电影版权在电视台版权收益,网络版权收益和海外版权收益以及广告收益。

票房分红到账时间:

票房结算时间一般在院线下映后三个月内,由中影集团联合第三方会计事务所进行结算,然后分账到出品方对公账户,再由出品方结算给个人账户。

票房外的版权收益也会有合同内具体列出,结算时间一般是六个月结算一次。

演员、导演、制片人拿固定片酬,算在前期投资里,利润归投资方。也有特殊情况,比如导演、演员、制片人也参与投资,那就按投资比例分成。


100亿票房导演能拿多少钱
15亿左右,
一般来说导演只是负责拍摄制作电影。真心给电影带来成本的则是投资方。如果导演自己投资拍电影,那么赚的将会更多。
电影票房和演员片酬是如何分配的?

首先,院线总票房需要扣除5%的专项事业发展基金,其次扣除3.3%的税费,这个是国家收取的。

其次,剩下的91.7%中,院线扣除50%-55%,宣发5%-8%,剩下40%左右,往期统计35%左右为片方可分账票房,也就是出品方(投资人)分账票房比例。

个人票房分红=总票房×35%左右×投资比例。最后,电影版权在电视台版权收益,网络版权收益和海外版权收益以及广告收益。



扩展资料

票房结算时间在院线下映后三个月内,由中影集团联合第三方会计事务所进行结算,然后分账到出品方对公账户,再由出品方结算给个人账户。

票房外的版权收益也会有合同内具体列出,结算时间是六个月结算一次。演员、导演、制片人拿固定片酬,算在前期投资里,利润归投资方。也有特殊情况,比如导演、演员、制片人也参与投资,那就按投资比例分成。

“演员高片酬也与大量外来资金涌入这一行业有关,很多资金为了让影视项目获得群众关注,不惜高价吸引明星演员加入,同时进行各种恶意炒作。”

曾钫建议,对恶意抬高片酬及恶性炒作高片酬的出品公司和制片公司进行行政警示,同时建立演员片酬指导制度,大幅超过指导片酬的出品公司和制片公司,需要出具说明文件来阐述高片酬的合理性。

为降低明星演员高片酬的不良社会影响,曾钫还建议,弘扬正确的价值观,消除社会不良影响,不宣传、不炒作明星片酬,不鼓励媒体出台收入排行榜。通过窗口指导,限制影视剧宣传中仅以明星作为过度宣传方式的行为。同时鼓励明显多做公益慈善事业,多参与学习,为广大青少年树立人生榜样。


电影票房计算及分成 都是怎么来运作的
随着国内电影市场的发展类似于哪个电影票房超过多少的新闻缕缕的冲上网络平台的热搜,那么这些电影票房都是怎么统计出来的?总的票房出来后要怎么分赚到的钱呢?接下来的文章里就跟大家简单的聊一聊相关的话题!

电影票房原本是指电影院售票处,后来就被引申为影院的放映收益或一部电影的影院放映收益情况。后来逐渐有公司专门统计电影的票房能给出更为明确和直观的数据。而现在的话所有在中国大陆上映的影片,售票与票房情况都必须计入在相关部门制定的“全国电影票务综合信息管理系统”中,任何一家电影院都必须要安装此系统,将每部影片的实时票房数据及时汇总到这个系统内。

所有影片的票房总额也就是大家说的总票房,是要向国家缴纳5%的电影事业专项资金的,其次还需要要缴纳的是3.3%的特别营业税,这部分钱由影院从总票房中直接扣划并缴纳。以上两项合计的话是5% 3.3% = 8.3%,这部分被业内人士称为“不可分账票房”。剩下的1 - 8.3% = 91.7%才是“可分账票房”,又被大家叫做“净票房”。净票房的计算方法就是1减去8.3%得到的结果再乘以总票房。

这还没有结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直属的国有独资企业,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也就是中影数字电影发展有限公司会还会征缴净票房的1% ~ 3%作为发行代理费这部分被称为“中数代理费”。由院线直接就支付给“中影数字”不过这部分分账只存在于大片而小片是没有的。

最后就是剩下的才是院线和出品方能够分账的,一般的情况下是院线能拿到57%而出品方只能拿到百分之四十三,而且出品方还要支付各种成本这样的话意思也就是说,出品方最多只能拿到总票房的百分之三十左右了!

以上就是一些关于票房是怎样统计以及如何把这些钱进行划分的信息,希望这篇文章能给大家带来帮助感兴趣的投资者们可以多多的关注国内的影视行业!
一个电影2000亿票房导演能赚多少钱
导演大概能拿到1000万。
片酬有两种,可以拿固定的数目,也可以分票房,也可以两者都有。例如:
徐峥的泰囧曾说:当初电影公司并不看好这个剧本,徐峥自降身价自导自演,全片总共花费6000万其中是3000万制作 3000万宣传,没想到最后12亿票房,电影公司分到六亿多,徐峥又拿到了6000万的票房分红。
票房分账:
票房分账指的是电影的票房由放映方,发行方,制作方三方分成。
电影的票房是放映方,发行方,制作方三方分成,比例为4:4:2。需要在总票房中扣除5%的电影发展专项基金和3.3%的营业税。
剩下的钱当中,作为放映场所的影院拿走57%,制作方和发行方拿走43%。然后,制片方会根据事先的约定支付发行方一笔费用。剩下的钱扣除成本了之后,制作方和投资方再按约定分成。
具体的分成数额都有合同。成本和宣传费三方各算各的,因为每一方都有自己的成本和宣传费用。再具体的,不同的电影也会不一样。
内容仅供参考并受版权保护
举报/反馈
电影院线票房分成比例是多少?

以100块票房为例:

国家直接先扣掉5%做为电影专项基金,3.3%的税款这部分8.3%,就剩下91块半了。现在你知道每张电影票,你已经自动给国家交了税,看电影顺道当了纳税人。这8.5%,影院、院线、片方都见不着钱,直接被划走了。

相关如下

剩下91块半里,差不多有一半左右,直接分给院线和影院。其中院线大概在5%左右,也就是100块里,有个4块多吧。像万达、金逸这种垂直管理的院线,这两块收入基本就被算做一块收入了。


院线、影院分完之后,发行方还要收一个发行代理费(发行佣金),目前行规是发行票房可分配收入(毛收入)的5~15%比例都是正常。票房可分配收入总票房─3%电影基金─5.5%税款─院线和影院分成款(38%~43%不等)。


电影的票房收入如何分成?

分成方法如下:

首先,所有影片的票房总额(简称总票房),要向国家缴纳5%的电影事业专项资金,其次要缴纳3.3%的特别营业税,由影院从总票房中直接扣划并缴纳。

以上两项,合计5% 3.3% = 8.3%,称为“不可分账票房”。剩下的1 - 8.3% = 91.7%即为“可分账票房”,又名“净票房”。可得:净票房=(1 - 8.3%)x 总票房。

然后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直属的国有独资企业——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中影数字电影发展(北京)有限公司(简称中影数字)会征缴净票房的1% ~ 3%作为发行代理费,简称“中数代理费”。由院线支付给“中影数字”。但该分账阶段只存在于大片,小片没有。

最后在剩下的票房中,即净票房扣除“中数代理费”后的票房(以下由Δ表示),电影院分享50%,院线分享7%,制片方和发行方合计分享43%。

如果电影院与院线是同一家公司,比如“万达”、“金逸”,那么它将独享这57%(即50% 7%)。如果制片方与发行方是同一家公司,那么它将独享这43%。

一般来说,发行方会与制片方约定,收取上述Δ的5%~15%作为其发行代理费用。那么只剩下43% - 15% = 28%归属制片方,即Δ的28%才是制片方的。

如果某些影片在某个档期处于竞争劣势,为了增加影片排映场次,制片方和/或发行方会承诺给影院和/或院线返百分点,一般占Δ的3~5个点。也就是说,制片方和/或发行方承诺把自己应得的43% x Δ 中的3~5个百分点返给影院和/或院线,使其原来占Δ的57%的份额提高到60%~ 63%。

制片方,简称“片方”,有时本身就是投资方,大多数情况下不只一家,因为很多电影的投资较大,制片方一家无力投资,于是会邀请多家公司联合投资。多家投资方如何分享票房,这取决于各投资方在总投资额中的地位、主次、份额,业界称之为“主投方”与“跟投方”。

主投方就是控股方,只能是一家;跟投方就是参股方,常常是多家,主投方就是发行方要面对的制片方。但不论如何,只有真正出资、投了钱才能算投资方,没有以货币形式出资的公司都不是投资方。

一部电影除了票房收入还有哪些渠道能够获得收益呢?

1、电视版权:即电视放映权。比如央视或一些省级卫视会购买某些电影(主要是大片)的电视播映权。

2、网络版权:如爱奇艺、腾讯视频、优酷-土豆、乐视网等为主要买家。

3、海外销售:面向中国港澳台地区、海外国家的院线、电视销售版权。

4、商务合作:主要是植入式广告、营销合作、活动冠名、衍生品的销售收入。

5、政府补贴:主要是各级政府的各类专项补贴。

6、行业补贴:主要是摄制3D或巨幕格式(包括IMAX和中国巨幕两种格式)的影片,票房达到一定数量后,享受专项的行业补贴。

上述这些非票房收入,有时也比较可观,主要都归制片方。因此近年来制片方都在不断加大并积极拓展“非票房收入”,以求利润最大化。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