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美学观都有哪些(从美学角度评论电影,要是哪几个方面??)

来源:星辰影院人气:578更新:2023-05-16 16:04:21

电影中的审美包括哪些方面?
主要是画面和声音两部分
画面:色彩,布景,服装
声音:台词,伴奏,音效
另外导演的镜头语言,故事情节,以及编排手法也可以有独到的表达

这些的结合,会让人对一部电影打上一个独特的标签
哪些电影能给人美学启蒙?
在我看过的电影里,首先给大家推荐几部我认为美学程度很高的电影:

第一部《乡愁》

这是我唯一理解看懂的一部老塔的电影,除内容以外,电影画面审美可以说是顶级。

第二部《雨月物语》

我非常喜欢的一部电影,第一次看的时候会被构图画面惊艳。

第三部《梦》

黑泽明的这部作品是我个人十佳之一,我一直认为黑泽明就是日式美学的代表。

第三部《燃烧女子的肖像》

很典型的欧洲审美,大家应该对这部电影不陌生了

第四部《巴里·林登》

也是我个人十佳之一,因为库布里克也是我个人非常钟爱的导演,所以他的审美我也超认同,对于这部电影来说,基本上每一帧都是一幅古典油画。

第五部《镜子》

这部电影我一直准备二刷,因为第一遍的确看不懂,老塔的诗意哲学实在难理解haha,但是和上面那部《乡愁》一样,审美都是顶级。

第六部《魅影缝匠》

这部电影本身内容就关于古典时尚,再加上故事所描绘的病态爱情,会让这部电影的美学程度高一阶。
从美学角度评论电影,要是哪几个方面??
如果是从美学,以《阿凡达》为例:美学的讨论上色彩,场景。是比较重要的。《阿凡达》上的色彩是冷色系的蓝绿系列为主,蓝色和绿色给人的感觉是宁静安祥,和睦舒畅。正好对映呢潘多拉星球和人的特征。当然,象我们写作文一样它还照映着人类的冷酷无情。还有便是色彩之间的相互照映,不但没有使色彩太过混乱还使人境合一呢。场景的布置上是一个重点。比如抗战时期的电影,极间苦的情况下,一张破烂的桌上有一个奢华的杯子,从人物的对话上,用一点聪明的话吧两者结合对比,便一下更突出战地艰苦。相反的话,场景便会因此“千创百孔”。
有哪些电影展现了独立的中国电影美学?

张艺谋和王家卫的电影配色一直是很喜欢的,然后个人感觉张艺谋更喜欢大场面 ,王家卫细腻一些,主观的讲,王家卫的每一部电影都觉得是中国电影美学本学了,最后表白我Leslie,盛世美颜。

应该是《香水》吧,我记得第一次看的时候就被画面冲击到了,特别是结尾部分被男主调制的香水蛊惑的人们疯狂……(此处省略N个字)的时候,真的太美了,完全没有一点色情的感觉,只有美。原谅我贫乏的语言实在没法描述那种美。

韦森·安德森的电影呀。还有《恶女花魁》、《教父》等等,一时想不出来了。国产的话最喜欢《白鹿原》和《红高粱》,很大气!其实我不懂那么专业的知识,只是在观影的时候,会觉得它们真的好赞!

形式上样板戏电影都能代表独特的中国电影美学,风格上第四代导演具有显著的特征比如黄蜀芹导演的《人·鬼·情》和吴贻弓导演的《城南旧事》《巴山夜雨》,第四代导演有深厚的苏联电影学派理论基础又兼顾夹缝中的人文关怀,相对于比起第五代导演不成熟的矫饰色彩和第六代不扎实的基本功,第四代导演应该是最能代表中国电影美学。

费穆的黑白片《小城之春》独特的黑白影像的质感是它的迷人之处。人物的服饰,镜头语言充分显示了中国独特的美学和辫识度。而向费穆致敬片田壮壮的彩色片巜小城之春》也同样彰显了彩色片的魅力。费、田两位导演各自极尽表现了黑白,彩色电影之长,无疑充分显示了中国电影的传统美学。


同桌的你电影美学包括什么?
同桌的你电影美学包括导演、制片、画面、音效、服饰、表演、台词、灯光和音响等。导演最关键,因为他/她不仅要选择剧本而且要组织各种资源;制片也非常关键,因为他/她是投资人,也是资源配置的关键人物。
电影的审美特征主要有哪4种?
影视艺术是多片种,多形式的艺术,一般分为故事片,纪录片,科教片,美术片四大类,而每一类别又有多种形式.不同的片种和形式各有不同的审美要求,但又都有一些共同的审美特征,这些特征是:
(1)直观视象性.
影视艺术主要提供的是由银幕或屏幕所显示的直观视觉形象,"看"是影视观众的最基本的心理要求.影视艺术所要表现的一切东西,包括思想,情感,梦幻等等,都应该转化为可见的视觉形象,为了不破坏"可见性",人物对话语言(比起戏剧)都应压缩,高度精练.这是因为影视艺术是与摄影分不开的,而摄像机所处理和完成的仅仅是世界的"象"(包括未经改动的客观物象和经过选择,加工,改造过的物象),即影视艺术的主要材料就是物象的真实纪录,因而,法国电影理论家马塞尔·马尔丹才明确地指出"画面是电影语言的基本元素","电影的存在是由于画面的不可替代的必要性,由于电影的视觉特性绝对要比电影作为思想或文学容器的性质更为重要."
影视艺术所展示的直观视象,几乎可以是无所不包,从宏观到微观,从物质世界到精神活动,人们能见到的一切,以及人们难以或不可能见到的,都能用画面的形象来表现.例如,它能将内心活动具象化,可以通过外在物象的变化来反映(如天旋地转,可以用房屋,树木等的旋转来表现),也可以通过人物动作和面部表情来表现(如《魂断蓝桥》中的经典性镜头——女主人公在火车站突遇男主人公时的长达几秒钟的面部大特写).即使是潜意识,它也能用画面形象来表现,如伯格曼②导演的《野草莓》,费里尼导演的《8》等,在这方面都作出了有价值的探索.影视艺术的这一特性,使它更易于被接受和理解,易于超越国界和民族,因而,让·爱泼斯坦才认为"电影是一种世界性语言",即它是一种"象形符号"式的国际语言.
(2)幻觉逼真性.
银幕和屏幕上的形象是一种"影子",一种"幻相",这些形象所组织构造出来的具有统一性的时空,也是一种幻觉,但是它们却都具有高度的真实感.影视艺术是以视觉形象的逼真性为生命的,它无法容忍对自己的本性——视觉可信性的丝毫破坏.正如巴赞所说:"电影中的幻景与戏剧中的假象截然不同,它不是以观众默许的假定性为依据,相反,它是以表现给观众的事物的不可剥夺的真实性为依据的".
比起其他艺术,这种幻觉逼真性,是影视艺术的优势所在.它能最大限度地酷似生活原貌和自然形态,它拥有绘画和雕塑所失去的运动,音乐失去的造型,突破了戏剧的时空局限,把文学形象转化为直接可观的形象.虽然,银幕在瞬间给观众展示的是世界的一个片断,但它却能使人信服这个片断是与世界的其他部分联为一体的.银幕不是画框,而是窗户,是将事件的局部展示给观众的窗户.影视空间不像绘画空间和舞台空间那样是嵌入世界之中的,而是代替世界而产生,存在的.
影视艺术的幻觉逼真性来自摄影的本性——客观物质视象的复现.绘画细致地描绘出事物的原貌,但它们却不具有摄影那样使我们相信原物确实存在的力量.此外,影视的幻觉逼真性还来自于影视艺术家的努力,来自他们自觉地按照这一特性来进行创作.例如,镜头的组接,就要根据人们观察外在世界的习惯,按照视觉逻辑来进行.而演员,为了逼真性,也必须付出巨大的努力,如电影《甘地传》的主角为了逼真性,甚至绝食数日,使形体和精神体验更接近原型,来满足观众对逼真性的审美要求.影视艺术的技术发展史,也可以说是为了追求更高的逼真性的发展过程史,如宽银幕的出现是为了更好地适应人类的视觉性质.而立体电影,以及正处于试验阶段的"有感电影","嗅觉电影"等等,把这种逼真性提升到更高的程度.
(3)时空再造性.
其他艺术也能进行时空重组,戏剧艺术更是必须再造时空,但是由于舞台和剧场的限定,其再造的能量是有限的.而影视艺术在这方面有着其他艺术所无法比拟的自由度.摄影技术和剪辑技巧的发展,使得保持在胶片上的影像可以自由地分切和组合,实质上这就意味着可以从特定的艺术材料中抽取出时间和空间来重新构造.这就是所谓的"蒙太奇"技巧.这样,影视艺术就能打破现实时空和上演时空的束缚,既可以集中,压缩,又可以延伸,扩展;既可以自由地转移,反跳,又可以灵活地跨越,并列,可以说能用心理时空代替物理时空,引导我们自由地穿越时间和空间.
影视艺术再造时空,构建起符合心理的审美空间,可以有多种方式和手段,例如可以在两个因果性镜头之间建立起一种纯虚拟的空间连续关系,这种联接的合理性通过内容的呼应而获得.例如,在英国影片《灯塔看守人》中,一个发高烧者呼唤着他未婚妻的名字,紧接着出现的是远在他方的未婚妻突然惊醒,就像听到了他的叫声一样.还可以按照视线(内在的)与内心活动来进行空间组合.例如美国影片《党同伐异》中,一个妇女双手捧头,然后惊愕地转向正面,下一个镜头则是她关在狱中的丈夫.甚至还可以直接按照主题,理性地组接空间.例如苏联影片《十月》中,一尊大炮正从吊车上下降到工厂的大厅中,下一个镜头便是壕沟中的士兵低下头…….这些组接的空间,在实际生活中,人们是无法感知的,但是在心理上却是合理的.而"任何电影表现手段只要它在心理上是合理的,不论它在物质上是否真实,都是有价值的."
如果说,影视世界作为一种构造的时空连续体,其空间的性质与真实空间相比,并没有发生根本性质的变化.那么,它重构的时间则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自然时间的性质.在影视中,时间可以加速和放慢,几天才能完成的花朵开放,数秒即可,而几分之一秒的时间流程,却可以用较长的时间来显示,如子弹的射出.也可以将时间颠倒,如各种各样的"闪回"手法,阿仑·雷乃导演的《广岛之恋》,在这方面就取得巨大的成功.甚至,可以让时间停止(定格),让时间消失(跨越)等等.其实,影视艺术的空间重构,常常是按时间的重构来进行的,如果说绘画和雕塑是将时间空间化,那么影视则是将空间时间化了.
当然,影视再造时空,也不是可以无限自由的,作为艺术,它再造时空的方式必然受到所表现的内容所制约,也应该符合观众的心理活动规律.
(4)画面运动性.
从本质上看,电影是一门采取空间形式的时间艺术."空间形式"决定了造型性(画面)在影视艺术的重要地位;而"时间艺术"又决定了运动性的重要地位,所以,画面运动性是影视艺术的主要审美特征.正是连绵不断的运动着的画面,给影视带来了巨大的魅力,抓住了观众的感知和注意力.法国电影艺术家雷内·克莱尔说过:"如果确实存在一种电影美学的话,那么,这种美学是在法国,在卢米埃尔兄弟发明摄影机和影片的同时诞生的.这种美学可归结为两个字即'运动'."可以说,没有画面的运动,就没有影视艺术.
这种画面运动性有两重含义,一是指被拍摄对象自身的运动,只有影视才能完整地,真实地展示事物的运动,而影视也对运动着的事物特别感兴趣.其次是指包含着因摄影机的移动以及镜头焦距的变化所造成的运动感.所谓"摄影机的移动",不仅可以追随正在运动着的人物和其他物象,也可以使物象活动的背景不断变化,这就可以造成一种特殊的运动感.这种运动感并非在于事物自身的运动,而是由于镜头的推,拉,摇,移与变焦所造成的运动的幻觉.
画面的运动,是一种有节奏的运动.这种节奏主要是由蒙太奇技巧和长镜头的运用所制造出来的,是将镜头按不同的长度(这既取决于镜头的实际长度,又取决于内容刺激观众所产生的时间延续感)和强度(景愈近,心理冲击愈大)关系将其联接起来而产生的.影视画面运动的节奏,是情节发展的脉搏,能够创造出不同的情绪气氛,或紧张,兴奋,恐怖,喜悦,或沉闷,压抑,伤感等,能修饰和强化情节内容所表现的情感.画面运动的节奏,不仅仅是根据拍摄对象的运动速度和强度来确定,也不只是根据情节进展来确定,而更重要的是要根据画面内容所激发起的观众的兴趣的程度来确定.例如,镜头短,不足以展示内容的内蕴,但镜头冗长,就使人厌烦.如果镜头正好在注意力降低时切断,并由另一个镜头所替代,注意力就会不断被抓住.因此,所谓影视艺术的节奏并不仅仅意味着抓住镜头的时间关系和景深的变化,更是镜头的延续时间和画面的强度与他们所激起并满足了注意力运动的一种结合.应该指出,影视艺术的配音也对节奏的形成有较大的作用.
哪位大牛系统介绍下美国的电影理论?
思想的不同。有时候看一部美国影片,当时还不觉得怎么样,只知道不错不错。但是在回味起来后就发现原来是这样。思想文化差异啊!美国影片的剧情是我们猜不到的,而中国的很多剧情都能猜得到,当然中国也有一些很好的电影!我觉得从也说不上是理论。社会的发展推动思想的进步。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