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香港老电影耐看度低(为什么九几年甚至是零几年拍的香港电影的清晰度还没有人家国外七几年拍得电影高呢?)

来源:星辰影院人气:86更新:2023-05-16 16:04:49

为什么九几年甚至是零几年拍的香港电影的清晰度还没有人家国外七几年拍得电影高呢?
这应该和你弄到的片源有关,事实上电影原片的清晰程度是很高的,完全可以制作成非常高清的视频。不过你说的国外那种估计都是指的比较经典的片子,这些片子目前下载到的基本上都是后来厂商发行BD光碟转制的,清晰程度(分辨率)当然比较高。而港片限于成本,一般是DVD,甚至有些还是VCD,这样清晰度当然就低了。
现在香港电影,为什么没有以前的那么精彩了呢?
审查合格的剧情缺乏新鲜感。然后是演员的问题,再之后是钱。电影属于文艺娱乐事业,需要资本运营,资本方会把有名的演员和导演吸收,比如很多演员来到大陆,很多导演去了国外。另外就是竞争,现在大家上网比较多,不是看碟看录像带的时代了,所以国外的优秀作品都能看到。这时候比较而言就不是独家了。
不过其实现在的电影有很多家投资方,所以都是联合投资制作。也就是不自己单独制作了。所以现在电影也不分地区了。
为什么80年代和90年代香港电影能有那么多经典的?而现在没那一部能够看出当时的那种韵味!遗憾啊!
当年你肚子饿,吃什么都是香的。
现在嘛,好东西吃多了,就吃不回原来的味道了。
为什么现在香港的影片,无法超越90年代的香港影片?

在刚刚结束的香港金像奖颁奖礼上,最佳颁给了古天乐,虽然古仔确实人品好颜值高,但是实事求是地说在杀破狼这部片子里,完全撑不起这么一个最佳。

纵观近几年的金像奖,确实有些日落西山。

当然,并不是没有佳片。

比如《一念无明》。

《一念无明》由黄进执导,曾志伟、余文乐、方皓玟、金燕玲主演。影片讲述一对怀着沉重愧疚的父子如何面对过去的故事。

《一念无明》是佛家用语,一念如何?无明又会怎样?这个问题就是大小乘佛法最基本的问题。也是影片要讲述的香港社会的现实故事。一心二门,度己度人。一念菩萨,一念真如;一念凡夫,一念无明。

这是一部展示香港底层市民的影片,很大程度上还原了躁郁症被边缘化的社会现实。

两会期间,成龙说只有一种电影叫中国电影,香港电影也是中国电影,引发讨论。而金像奖的本届颁奖礼上黄秋生意有所指,力挺香港电影,但没有人鼓掌,因为大家心知肚明,他的言下之意是什么。其实这点,张艾嘉的圆场更高级,她说不管香港电影还是台湾电影,都是华语电影。

希望华语电影越来越好。


现在的香港电影为何越来越差,都是哪些原因引起的
1985-1996年。香港涌现大批优秀电影香港涌现大批优秀电影,票房冠军成绩上涨到5700万元,达到了阶段历史的顶峰。这个时代可以说是香港电影的黄金时代。 强大的明星魅力,出色的商业片制作能力,相同的文化背景,使得香港电影在台湾、新马泰等海外华人社会同样获得认同。同样,出色的电影为香港电影带来大量的资源。使得香港电影更加繁荣,但为什么从97年开始,香港电影就开始没落,鲜有优秀的电影出现呢。
内因:1.邵氏对香港电影业的垄断,提及香港电影,必定跳不过邵氏。当时的邵氏电影可以说是独大,有演员有片场有影院,全产业联动。而且当时的演员全靠工资生活,任你的电影再火也不会有太多的额外收入。这些大量减少了电影拍摄的投入,所以纵然电影票房不好也不会有太多的回本压力。但这也让邵氏并没有继续加大电影的投资,尽管香港电影那时一片繁荣,但是成本的限制却让其没有足够的进步。虽然邵氏对香港电影做出了贡献,但是以其体量,是否做的足够多呢?
2.资金问题:粗制滥造的电影导致资金回本困难,无法尽快投入新电影的拍摄。本土经济不景气,外商开始撤资寻找新的市场。当时的年代,虽然大陆已经定下对西开放的基本政策,但是中西方在政策,贸易,法律上仍有很多问题出现,这时候,被英国统治一个多世纪的香港就成为大陆同西方及台湾的经贸中转地。但是随着大陆开发政策的逐渐实行和落实,香港的经济也收到冲击。3.演职人员:提起香港电影的衰落,估计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好演员好导演青黄不急,但为什么我放在后边说,因为这其中有这因果关系,正是因为香港市场受到冲击,周润发,成龙等投身好莱坞,但当时的香港环境却没法迅速造一匹新星出来。
香港电影的衰落,很重要的一方面是外因:外因:1.国外电影业的崛起:1997年,《泰坦尼克号》获得21亿美元的票房。而同年的香港票房冠军只有4500万。从97年开始,香港的海外市场败退,本土市场也受到挤压。而在国外电影蓬勃发展的同时,香港电影却仍是踏步不前,票房冠军仍然在三四千万左右徘徊。2.观众喜好的变化:经济发展的同时,人们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加上美国大片的冲击,观众开始追求更高制作,更新颖的电影。而香港电影仍是那几样,并没有出现真正的创新。3.国际经济局势的影响:97后,国际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各国电影的发展,韩国,美国都出现了不少优秀的电影,而原先投资香港电影的台湾金主也开始撤资,香港电影的市场和资金供应都受到影响。
这些原因也形成了恶性循环,让香港电影的崛起变得更难,也很难重现当初的繁荣景象,再涌现出往日的经典电影了。
为什么香港电影没以前好了?
一、刀光剑影、鬼哭神嚎的注定不长久
刀光剑影、鬼哭神嚎的香港电影在纵横了三十年的江湖之后,终于发现观众开始不买账了,电影吸引力不管是在香港本土还是在海外都开始急剧下降了。
这一方面是制片公司追求商业效益的直接手段,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了,作为一个只有600万人口,实体规模只有台湾的四分之一、日本的二十分之一、洛杉矶市的三分之一(更何况好莱坞有三亿人口的广大腹背),充其量也就只能和新加坡一较高下的,近代的一个世纪里才发展起来的海边城市来说,缺乏深厚的文化积淀,进而缺乏电影制造的想象空间与素材空间,从而造成香港电影难出宏伟大作。
这一点才是香港电影走向衰落的根本原因。
二、时代进步了、群雄崛起了
首先在世界范围内,电视的普及、电视剧的崛起将一大批电影市场活脱脱的剥离了。96年后,韩国电视剧横扫亚洲就是一个典型表现。
另一方面,90年代之后,好莱坞突然意识到进攻全球市场,于是就果断的来了,而且一发不可收,现在香港电影的票房记录依然是泰坦尼克号创造的。可以说是耻辱啊!
就这样,以好莱坞为首的西方大片用了大概十年的时间彻底将港片击倒,进入新世纪的这些年,香港电影前十中本土篇一般都不会超过引进片的。
而香港电影人肯定要追赶啊,但是由于一些个原因,迟迟追不上,反而越发差距越大,其中一条就是盲目追赶,不计实际条件,那为什么会盲目呢?这就又回到了内因上——缺乏深厚内功是很难站直的。
然后说土著豪强,主要是以泰国、越南、马来西亚为主的东南亚小国的电影产业的长足发展,在这些国家国内市场,已经形成了本土片和好莱坞大片双雄争霸的局面,港影面对着双重夹击,多已战败退出。
这样随着外部条件的改变,香港电影的黄金年代一去不复返,但是如果此刻香港电影界奋力搏一搏的话,或许局面要比现在要好。
三、内功耗尽,精气西流
随着港的回归,香港电影面临着两个变化,第一是人才流走了,成龙、李连杰、周润发为首的几张大牌全部去了好莱坞,而近十年几乎没有有份量的新人出现,青黄不接已是不争的事实;第二是审核制度强化了,这对追求自由的港影来说打击是直接的。
其实在87年的时候,邵氏电影已经停产。这预示着,随着市场的变化,资金问题开始出现。
而香港则面临着十年发展的几乎停滞:相比周边的韩国、台湾、东南亚、甚至深圳来说是在走下坡路的,这样一来,本来在文化积淀方面就有所欠缺的香港在资金和地区影响力方面都失去了优势,整个港区包括电影行业在内的衰落自然不可避免。
为什么香港90年代初期的电影清晰度都很差?而欧美大片的画质那么好??
设备技术都跟不上啊,加上保存也不行,现在技术还不是比不上人家。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