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为什么要留黑边(电影上下黑边)

来源:星辰影院人气:403更新:2023-05-16 16:13:48

为什么电影播放时上下有两条黑边?

现在一般的大片都是2.35:1 或者 2.4:1的,小成本制作的片子1.85:1比较多,16:9的几乎没有,顺便科普下这几种视频的画面比例:

4:3的画面比例  

       从电影诞生的那一天开始,电影的画面比例就一直在发展变化,最原始最传的画面是4:3(1.33:1)的比例。这种比例在上世纪50年以前就确立了主流地位,但是现在看起来会很不舒服,因为人眼是横而扁长的,看宽扁的东西会更舒服一些,接受的信息量也大些,而4:3的比例过“方”了。至今4:3比例仍然还在使用,有两个原因,第一是因为传统电视的画面比例是4:3的,第二是因为传统电影胶片的比例也是4:3的。所以,现在DVD影碟中也会提供4:3画面比例,以适应影片在传统电视上播放。   
1.85:1的画面比例  
       上个世纪50年代以后,诞生了一种画面比例是1.85:1的宽银幕。这种宽银幕被称为学院宽银幕。传统胶片为了配合这种画面比例,会在拍摄电影时用遮挡物在胶片上下屏蔽一部分,使画面比例符合1.85:1。而后,放映电影时调整画面投射大小,呈现宽银幕效果。但这个实现这个画面比例,有一个很明显的缺点,就是它没有充分利用胶片的高度,浪费很多胶片的有效空间。目前,很多DVD影碟包装上印有“1.85:1”的字样,这就是指该影片的画面比例。  
2.35:1的画面比例 
  在上个世纪70年代以后,有诞生了一种画面比例为2.35:1宽银幕,它的学名叫做“变形宽银幕”。没过多久,这种变形宽银幕电影便成为了主流。因为这个画面比例是最符合人眼观看习惯的,而且还能充分的展现壮观的场景。虽然它也是利用传统胶片拍摄,但是由于利用特殊光学镜头,而不用遮蔽胶片,使之成为宽银幕,所以2.35:1宽银幕就避免了浪费胶片的有效空间的缺点。目前,很多DVD影碟包装上印有“2.35:1”的字样,这就是指该影片的画面比例。       
16:9的画面比例  
       目前流行的16:9(1.78:1)这种画面比例,主要是因为是电视业想模仿电影宽银幕而诞生的一种画面比例。由于16:9画面比例在现在的电视业中占了一席之地,所以,现今也诞生一些16:9的宽银幕电影。但目前在很多人将DVD影碟中16:9与1.85:1画面比例混为一谈。其实,DVD影碟包装“16:9”的字样是指该影片适合在16:9的宽频电视上播放,但是实际影片画面比例是1.85:1的。   现在大家应该明白DVD包装上印有四种画面比例数字分别代表的意思了吧。4:3是指DVD影碟中提供的影片适合在传统电视上播放;16:9是指DVD影碟中提供的影片适合在宽频电视上播放;1.85:1是指DVD影碟中提供的影片的画面比例是1.85:1;2.35:1是指DVD影碟中提供的影片的画面比例是2.35:1。 


电影院的电影为什么一直都是上下黑边的?
上下压黑边称为信箱模式,这跟电影的画幅和影院银幕的长宽比有关系。在电影领域,是没有统一的画面尺寸规定的。早期电影都是1.33:1(4:3)比例,银幕相应也都是这样的比例。20世纪50年代早期,宽银幕(2.35:1)出现,。它的宽幅画面能让一些导演更自如地调度场面,比如莱昂内,试想《黄金三镖客》的结尾,如果不是宽银幕,三人之间那种空间张力就不可能这么强烈。如今大部分电影都是两种比例:1.85:1和2.35:1。相应的,新建的影院银幕尺寸也做了调整,具体数据不清,肯定是调宽以适应1.85:1的标准画比。但是在播放宽银幕画幅的影片时,为了容纳整个画面,只能缩小画幅,让左右画面压边,上下就黑边处理。所以电影院不是为了压黑边而压黑边。在比例合适时,通常影院都会选择全屏播放。同时,也有专为宽画幅设计的银幕,通常略带弧形,缩小视野宽度,防止颈椎病。。。
为什么电影上下有黑边呢
遮幅电影

遮幅电影又称“假宽电影”。是一种非变形宽银幕系统,使用标准35毫米电影摄影机和光学镜头拍摄,拍摄时在摄影机片窗前加一遮挡框格,遮去原来标准画幅的上下两边,使画面宽高比由标准画格的1?33∶1,遮挡成1?66∶1至1?85∶1的画幅比例,由于画幅上下两边被遮挡住,画面宽高比例也就明显增加,放映时用短焦距镜头直接放映,得到的银幕效果与宽银幕效果相同。用此方法制作宽银幕电影,简单、经济,在世界上被广泛应用。
电影上下黑边
这是因为,电影本来是应该在电影院看的,而电影院的屏幕比例一般是16比9甚至更宽,电脑的屏幕却是4比3或者16比10,因此如果让电影不扭曲或者拉伸,当你全屏的时候,屏幕左右已经满,上下还有剩余没有内容可以显示,一般的播放器便会填充入黑色。不过现在很多的笔记本甚至台式机的屏幕已经是16比9,目的便是看电影的时候没有黑边~
即使不是全屏,播放器也会为了保证电影的不扭曲变形而加入黑边,主要还是比例问题!你试试把播放器窗口拉扁,就会发现上下没有黑边了,左右有黑边了~
为什么电影都有黑边呢
你说的是胶片吗?
为什么老电影上下有很宽的黑边?
那是用的胶片长宽比例和电视机不一样 在电影院就不会占那么多 有些导演为了影片看起来更开阔会选择宽屏的胶片 所以边框就更大
为什么很多人把视频上下加黑条当做“电影感”?
对于这个问题,我觉得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电影感?可以在知乎搜索“电影感”,可以得到很多回答,但大多数回答绝对都是跟你讲,镜头语言、构图,光影构成等知识,绝逼不会单独地说加一个黑条,就能增加所谓的“电影感”。那么为什么大家都觉得视频加个黑条就感觉B格就起来了呢?试验一下:
我在网上找到一张飞机图,很简单的画面,先来看原图,
>原图尺寸:4928×3280 比例大致4:3
>修改后加黑边宽高值:1920×1080 画心比例≈16:9(PR手动裁剪,没有按照参数精确设置比例~)
瞬间感觉“电影感”出来了有没有~
其实这就是一个二次构图的问题了,因为人的视觉范围实际上对16:9的画面更加适应,当宽屏画面映入眼球时,会让人更加舒适,这是构图给人的直观感觉而已。
如果说“电影感”就止步于加个黑边的话,那电影先辈们的棺材板我怕是压不住的了···
如果加个黑边“电影感”还少点什么的话,那再加点料吧。
>加个字幕,不管说得啥,只要一串字儿挂起来,一下子B格就有了。
以上就是部分“文艺”群体经常爱使用的“电影感”。(我只能呵呵一笑。。。)
————————分割线割起————————
言归正传,上下黑条的出现并不是因为拍电影的为了装个X加上去的,而是早期的电影制作过程中,为了容纳更大的场景,不得不采用更大的宽高比,这样的做法会导致一个问题,很多的播放设备无法实现满屏播放,黑条就是在相互无法完美兼容的情况下产生的,举例不太恰当的例子,假设拍摄了一段视频,宽高比是720×576,然后用后期软件参数是1920×1080的任意格式进行封装导出,得到的视频肯定是左右黑条的,如果不是,那这个视频肯定会变形。现在电影技术不断发展,播放设备的不断升级,实际上黑条的情况完全可以避免了,但为什么我们看很多电影仍然会有黑条呢?原因就是我在前面提到的,宽屏可以把人的视觉进行拉伸,从观影角度讲,会更加舒服,所以黑不黑条真的代表“电影感”?我觉得这不过是个可笑的说法。
不得不说,Vlog的兴起,确实让很多人喜欢上了视频拍摄,很多人也在追求着电影的美感,但电影的美学不是单纯地认为加上黑条,加个字幕,又或是画面加点滤镜(很多人喜欢加点胶片的颗粒效果在画面上,我也这么干过~)就轻松实现“电影感”了,这增加的只是视觉感,不是“电影感”,这两者的概念一定要分清。现在玩Vlog的大部分就是晒晒朋友圈,赚点点赞数,加个滤镜黑条和字幕,无所谓。但别把“电影感”扯上,真有心要追求电影美学的,光靠这些雕虫小技学不了什么知识的。建议去看看冯小刚2016年的电影《我不是潘金莲》,以及2014年电影《布达佩斯大饭店》,一部不只是黑条,一部黑不黑条无所谓,反正画面对齐是“王道”,看完之后再问问自己什么是“电影感”?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