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里孟城是哪里(高邮哪里有那个)

来源:星辰影院人气:880更新:2023-05-16 16:15:00

孟城的来历

据《武进阳湖县志》记载:早在汉代,孟河还只是长江边上的一个小渔村,六朝时的巴斗山﹙今丹阳市的界牌镇境内﹚还是长江中的孤岛,水涨山没,潮落山出,塔山周围原来是四面环水的洲田。东汉光武帝初年(公元25年),朝廷命开浚河渎,从长江口﹙抄瓢港﹚挖掘到小黄山脚下西边汤巷里﹙今城北村的汤巷里﹚,它由孟渎一路贯穿到万绥和浦河至养济河、午塘河及小横河等十多条河流而成,全长48里左右,新开好的河道已成为京口(镇江)至江阴间连接南运河与长江之间的水上大动脉,是南接奔牛京杭大运河北达长江的重要通江河道之一,也遂成了一个通江口岸。新开通的河道使漕粮船只亦可由此进入长江,分流了漕运,因水路通航,人口逐渐增多,货物交易繁荣,“廛集成市”,同时也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文化亦随着经济的发展而逐渐繁荣起来了,来往的人们将通江口岸叫名为“河庄口”,故人就称之为“河庄”了。
又据《常州赋》记载:常州刺史孟简在此受朝廷之命扩展老渎河庄的河道,唐朝元和五年至元和八年(810年—813年),“引江水南济京杭运河通漕工程,历时四年多,有十五万多人参加开浚,民工从外省外地招来之,河成48里灌溉良田四千多公倾。他的水利作用,不独有利武进一县,而有便于常、镇两郡,还影响到苏州和松江”。由于是常州刺史孟简在此督工扩展老渎,故取名为孟渎,镇因河而名,“河庄”也就称为“孟河了。自唐朝元和八年(813年)开通孟河的近一千二百年以来,地方志有记载疏浚过孟河的就有二十二次之多。至清雍正末年﹙1727年﹚又新开通了小河港﹙也叫新孟河﹚;光绪中叶时又开通了小河段的穿心港和拦门沙港后。荫沙港才可以和陆地直接连接,内陆河道才可以直接通到长江,船只也可直接通到长江而无阻了,所以老孟河的水利和航运作用的显示就已不十分重要了。
再据《全国地名大辞典》记载:“孟河的山在武进西北八十里,俯瞰之大江”。据《羊士谔记》 ,说是东晋桓温的谋土孟嘉隐居于此。嘉山距孟河城十里,原名龙山, 《幼学句解》中有“风高九曰,孟生落帽于龙山”之句,嗣后,龙山易名嘉山。由于孟河小镇位于嘉山(即西山、栖凤山)与龙山(东山、小黄山)之间,又形成似双龙戏珠的格局,因而其雅号称为“珠城”。清代重新建造的关帝庙石碑中记有“珠城斗大,孟渎环之,一勺之水,随潮盈涸”之句。宋朝嘉熙初年开始建孟渎寨,驻兵设防。明朝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巡抚尚维向朝廷委派御史京官孙翊主持。孟河城于明朝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筑成。全城共设五个城门:东门名通江门(意达长江),西门名达润门(意达镇江),北门称翊京门(因孟河城墙系孙监造,而孙是京官,故名之)、大南门称安常门(意定安通常州)、小南门称通信门(因门外有驿道之故)。孟河城的城墙有高二丈多高,周长有六百七十余丈,大约有四华里之多。整个城墙是南北长,东西窄,城墙是砖石结构。城墙用材料,石是客地运来,砖是就地烧制。南北城墙跨越内城河处各设水关一个,南水关名金锁关,北水关名玉盘关,水关设有关桥,拾级而上可通便车。城墙周围都有护城河,出东门和大南门的老孟河上架筑有石质门的丹凤桥和迎鸿桥及便于收放的木吊桥。西门和北门各有木吊桥,小南门口护城河上的桥叫永丰桥,小南门外有一条几十米长的小街,内城河上船只可直接通航至城外的老孟河再到长江口岸。南北水关均有元木桥为水上“城门”可定时启闭,放行过往护城河上的船舟。至此人们称孟河城为孟城了,久而久之大家都叫她“孟城”了。
嘉靖三十七年间孟河城筑好后朝廷就设官建署、专司吏管,并派了大量的重兵驻扎城内和城外防守,孟河城一直是历代朝廷的江防要塞,是常州府抵御金兵南侵及倭寇进犯北部的重要通道和屏障,从宋朝开始至民国年间当朝曾一直派重兵驻防。又说明朝代年间的戚继光在此筑城防倭寇,才将孟河称为孟城。(故孟河史称河庄、称珠城、别称孟城、还称通江市等)。宋朝嘉熙初年期间﹙1237年﹚郡守何处信请命朝廷,派精兵二百零五驻守在孟渎寨;明朝初年期间﹙1370年﹚朝廷派兵一千六百多名,沙浆船五十只驻守孟河堡;清朝期间又派兵海军一千五百多名驻孟河营;太平天国期间曾派重兵太平军驻守孟河城内长达三年又七个月的时间;民国时期国民党八十八师辖一部在孟河城内关帝庙一带驻防;至1938年前孟河城内西林寺和城外的娘娘庙各驻有一个营的民国保安部队;1938年日军侵略到孟河城后曾派一个中队的日军驻扎在孟河城的城皇庙内;1945年抗战胜利后有国民党的张少华保安第四纵队的一个中队驻防北门外的财神庙内;解放后政府还派将近一个营的兵驻扎在孟河镇的东山。“访孟河城迹,滨江古屯兵,东山对西山,两山夹一城。这是当年人们为纪念这座抵御侵略的古孟河城而留下的一首赞美诗。”
孟河镇在历史上一直隶属于武进县管辖,﹙经2002年4月常州市区域调整后才属于现在的新北区管辖﹚晋时的武进故城就在孟河这一带。历史上孟河与万绥分分合合多少次,曾有过阜通、南兰陵、万岁、万绥、等地名,还有孟渎寨,孟河堡、黄山门、孟河营等军事设施究设在何处?今孟河东山东南角的龙亭村的前城头,后城头两个自然村名,一直传说是古兰陵时期的古代城头,是否是当时的武进故城里的旧址,还是孟渎寨,孟河堡、孟河营的老城址?还有待考证。
孟河在宋、元朝时期隶属于武进县的千秋乡,明代隶属于通江市﹙乡﹚的行政中心,﹙通江市期间设乡董,通江市驻孟河城内办公﹚。清末民初,孟河镇的管辖范围是:东至荫沙口,﹙原小河镇的南荫村﹚,东南至马庄湾﹙原孝都乡的马庄湾村﹚,南至鸦鹊沟﹙今罗溪镇境内的鸦鹊村﹚和琪庄﹙原浦河乡现西夏墅镇境内的琪庄村﹚,西至访仙镇的独山头村,西北至川门桥﹙今丹阳市的新桥镇境内川门桥村﹚,北至木桥﹙今丹阳市的新桥镇境内的黑木桥村,东北至界牌镇境内的龙皇庙和安乐州村﹙今丹阳市界牌镇境内的界东村﹚。总面积为三百三十二点五九平方公里,﹙民国二十三年的1934年10月10日废市设立了八个乡镇,部份地方也划归了丹阳县市管辖﹚。
据老百姓反映和《孟城乡志》记载,孟河城城墙的城砖从1952年开始逐步拆毁到1958年城墙已全部拆毁完了。据说大部份城墙砖头是拆到常州连江桥大炼钢铁时用于造炼钢铁的高炉,小部份是当地生产队和老百造小房子用掉了,老城墙基石是在1974年11月疏浚新孟河和新开向阳河时全部拆毁掉了,现遗存大南门口的一段城墙有十多米在费伯雄故居南的旁边。


历史上说的孟洲城是现在的那个城市?
就是现在的孟州市。位于河南西北部。
孟城的地理位置

孟城,原为孟河注入长江处的一个小村庄——河庄,后为古代军事城堡。
孟城处于常州最西北的内河入长江之河口,地势险要,南宋嘉熙初(1237年)郡守何处信奏请朝廷,始于此地建孟渎寨,派兵丁205人驻守。明初(1368年)置孟河堡。明代嘉靖年间因倭寇经常从长江口入侵,至此骚扰,“自京口而下,唯河庄贼可深入,从大江入孟河,抵奔牛,赴府城至便且易”,所以河庄“益为滨江津要”,故明王朝派兵1600名,沙浆船50只驻此戍守,孟河营即由此始,并在河庄“造城设官建署”,“巡按尚维持疏请于孟河堡筑城,周600余丈,高2丈,门者四、为水关者二,孟渎贯城中”,河庄从此名“孟城”。
由此可见,孟城得名于孟河。孟河名称的来历说法甚多,大体可归纳为三说:一、史志载“汉光武帝刘秀初曾宿井旁,梦民为之指途达江浒,即位后命开孟渎”;二说东晋名士孟嘉曾隐居于河旁,故其河名叫孟河;三说唐元和中,孟简浚导孟渎,溉田4000余顷,姑称之为孟河等等。
孟城在历史上是长江下游江南常州段的重要军事城堡,有历史研究价值。还有一事值得记录,那便是明代刘六、刘七农民起义,转战山东、江苏等地,一度声势浩大。其南下时曾在孟渎大造战船,遗迹至今尚存。惜旧孟渎(旧孟河)早已淤塞不通,变为农田,近代在耕作和兴修水利时,还经常发现许多船桩和巨大的沉船,略可见早年孟河地方交通繁忙、船只众多的景象,亦为古代军事城堡的佐证。


电视剧灭罪师在常州哪里拍的 灭罪师常州拍摄地盘点

正在看灭罪师的常州小伙伴是不是感觉片中的场景非常的熟悉?据悉灭罪师在两国三地拍摄,除了中国香港和中国常州之外灭罪师还来到了韩国首尔进行拍摄,下面我就来为大家介绍一下灭罪师中的常州拍摄地

  常州,是江苏省地级市,地处长江之南、太湖之滨,处于长江三角洲中心地带,与苏州、无锡联袂成片,构成苏锡常都市圈。

  常州是一座有3200多年左右历史的历史文化名城,曾有过延陵、毗陵、毗坛、晋陵、南兰陵、长春、尝州、武进等名称,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年)始有常州之称。于1949年设市。

  截至,常州辖天宁区、钟楼区、新北区、武进区、金坛区五个行政区和一个县级市溧阳市,21个街道办事处、37个镇、807个行政村、323个居委会,总面积4385平方公里。

  常州是长江文明和吴文化的发源地之一,也是南朝齐梁故里,被称为“中吴要辅”。常州境内风景名胜、历史古迹较多,有中华恐龙园、嬉戏谷、春秋淹城等主题公园和天目湖、南山、太湖湾、滆湖等自然风景区。

  常州人属江浙民系,使用吴语。常州有季札、展昭、陈济、吴稚晖、瞿秋白、张太雷、恽代英、赵元任等历史名人,主要特产有萝卜干、大麻糕、芝麻糖、溧阳风鹅、野山笋等。

  生物资源

  常州常见的裸子、被子植物门所属植物有1000余种,分属100多科。中药资源丰富,已发现1000多个品种可入药,其中紫苏、荆芥、半夏、苍术等植物类药912种,动物类药92种,矿物类药11种。有239种被国家和省定为大宗重点品种药,其中茅山苍术、兰陵(万绥)半夏、孟城荆芥为全国著名药材。常见的环节、软体、节肢、脊索动物门所属动物达200余种,分属13纲。可供食用的有蚌、虾、蟹、鱼、野鸡、兔等,可作裘皮的有黄鼬、豹猫、草兔、獾等,可保护农林业的有石龙子、杜鹃、啄木鸟、灰喜鹊、家蝠等。

  林业资源

  常州丘陵山区拥有丰富的自然植被,森林覆盖率达70%,溧阳有木本树260多种,活立木蓄积量60.96万立方米,被列为江苏省林特产重点基地之一。盛产毛竹、江竹、淡竹、石竹的南部山区,素以“竹海”著称,竹产量居江苏省第二。

  矿产资源

  常州山区丘陵资源丰富,物产繁茂。山地构成的岩石,主要是石英砂岩、页岩、砾岩,其次为大理岩、花岗岩、玄武岩等,都是良好的建筑材料。孟城的斧劈石,棱角分明,有白色、黄色纹路,以其制作盆景,具有雄、秀、险之天然美,被誉为“孟河独秀”。

  常州境内有小煤矿分布,如武进的卜弋、厚余煤矿,金坛的儒林、茅山煤矿,溧阳的上黄、竹箦煤矿。溧阳境内有少量的铁、铜、锰等矿产。金坛已探明的盐矿储量162.42亿吨(氯化钠储量125.38亿吨),分布于60.5平方公里范围内。1994年1月,茅溪盐矿建槽投产,形成年产300万标卤(即30万吨固体盐)的生产能力,达到国家级大矿标准。

截至,常州拥有2个5A级景区、10个4A级景点、7个3A级景点、8个2A级景点。截至,常州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5处、常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70处、常州市文物保护控制单位20处、金坛市级文物保护单位42处、溧阳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54处、金坛市文物保护控制单位468处。


驿站的作用是什么? “八百里加急”是最快的速度吗?

我们在电视剧和电影里往往可以看到这样的精彩场面,只见远方黄尘滚滚,瞬间骏马飞驰而至,但见人影一晃,穿着黄马挂,身背公文袋的驿卒翻身下马,急忙将公文袋传给另一个驿卒手中,大喝一声“八百里加急”,随即又见烟尘滚滚,骑者已然远去。唐代诗人岑参在《初过陇山途中呈宇文判官》中前一段写道,“一驿过一驿,驿骑如星流;平明发威阳,暮及陇山头。”在这里他把驿骑比作流星。

据《大唐六典》记载,唐代最盛时全国有1639个驿站,专门从事驿务的人员有二万多人,宋代人的《五经总要》中曾提到过唐代的营州道上所设的驿站:“因受(今朝阳市)东百八十里,九递至燕郡城(今义县),自燕郡城东行,经汝罗守捉(今北镇),渡辽河十七驿至安东都护府(今辽阳市)约五百里”。这里所说的九递十七驿虽无具体站名,但可以知道唐代驿站的设置已经达到了辽东。


高邮哪里有那个
题主是否想询问“高邮去哪里旅游”?孟城驿。高邮,位于苏北的一个县级市,由地级扬州市代管。孟城驿开设于明洪武八年,位于高邮南门外,是明代遗留下来的一处驿传建筑孟城驿是目前全国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代驿站,是高邮旅游的圣地。高邮是世界遗产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同时,高邮也是中国唯一一个以“邮”为名的城市。
古代驿站就相当于今天的服务区

是滴。。。。。。

中国古代公文传递靠的是驿站, 驿站是古代供传递官府文书和军事情报的人或来往官员途中食宿,换马的场所。驿站分驿、站、铺三部分。驿站是官府接待宾客和安排官府物资的运输组织。站是传递重要文书和军事情报的组织,为军事零碎所公用。铺由地方厅、州、县政府领导,担任公文、信函的传递。递铺用以传递公文。凡州县往来公文,都由递铺传送。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组织传递信息的国家之一,邮驿历史虽长达3000多年,但留存的遗址、文物并不多。我国1995年8月17日发行两枚《古代驿站》特种邮票,上的两处驿站遗址,均属明代。孟城驿是一处水马驿站,在江苏高邮古城南门外。鸡鸣山驿在河北怀来,是我国仅存的一座较残缺的驿城,另内在浙江安吉县的县城叫递铺镇,有古驿站的园林,但已是新建的驿站古迹了。

普通每隔二十里就有一个驿站,一旦而要传递的公文注明“马上飞递”的字样,按规定每天三百里,如遇紧急情况,可每天四百里,六百里甚至八百里。

传递紧急公文时每个驿站都用快马,“千里马”是描述一匹马能日行千里,实践是不可能的,按唐朝的规定快马能日行一百八十里左右,再快的马可能跑得更多一些,因此实践是驿卒们快马加鞭,以最快速度奔跑,单靠一匹马是跑不到目的的,要到下一个驿站换人换马,连续传递下去。天宝十四年安禄山在范阳起兵叛乱,唐玄宗在临潼华清池,两地相隔三千里,六日内玄宗就得到这一音讯,可见传递速度每天达五百里。唐代的一尺合0.303公尺,一里合454.2公尺。五百里约合古代的227公里,在当时曾经是非常快的速度了,至于八百里加急,可能差不多要走两天赋能到。

我们在电视剧和电影里往往可以看到这样的精彩场面,只见远方黄尘滚滚,瞬间骏马飞驰而至,但见人影一晃,穿着黄马挂,身背公文袋的驿卒翻身下马,急忙将公文袋传给另一个驿卒手中,大喝一声“八百里加急”,随即又见烟尘滚滚,骑者已然远去。唐代诗人岑参在《初过陇山途中呈宇文判官》中前一段写道,“一驿过一驿,驿骑如星流;平明发威阳,暮及陇山头。”在这里他把驿骑比作流星。

据《大唐六典》记载,唐代最盛时全国有1639个驿站,专门从事驿务的人员有二万多人,宋代人的《五经总要》中曾提到过唐代的营州道上所设的驿站:“因受(今朝阳市)东百八十里,九递至燕郡城(今义县),自燕郡城东行,经汝罗守捉(今北镇),渡辽河十七驿至安东都护府(今辽阳市)约五百里”。这里所说的九递十七驿虽无具体站名,但可以知道唐代驿站的设置曾经达到了辽东。

到金代时,为了顺应军事需求,加强通讯联络,仿宋王朝在辽宁地区建有的递铺。递铺普通建在有驻军的次要交通线附近,好像一个方形的小堡,四角插着黑旗。铺与铺之间的距离普通在十里左右,管理非常紧密,具有军事性质。这时的递铺和驿站归朝廷统属兵部领导。

到了元王朝,由于疆域辽阔,发展交通,强化了驿站制度,这也成为它巩固政权的重要手腕,这时驿站也叫“站赤”,实践“站赤”是蒙古语驿站的译音。 

到了明代在各干线道路上均设置了驿站。还设立了递运所,这些独立与驿站,专门从事货物运输的组织,其次要任务是预付国家的军需、贡赋和恩赐之物。由各地卫所管理。递运所开始设于洪武元年(公元1376年),它的设置,是明代运输的一大进步,使货物运输有了专门的组织。

邮驿分陆驿,水驿和水陆兼并的共三种,各驿站都设有驿舍,驿丁,驿马,驿驴,驿船及驿田等。驿站运用的凭证是勘合和火牌。凡需求向驿站要车、马、人夫运送公文和物品都要看“邮符”,官府运用时凭勘合;兵部运用时凭火牌。运用“邮符”有极为严厉的规定。对过境有特定任务的,派兵保护。马递公文,都加兵部火票,令沿途各驿站的接递如果要从外到达京城或者内部之间互相传递的,都要填写连排单。

驿站驿长和驿卒都负有责任,各朝在法律中都有明文规定,稍有差错,便要遭到严峻的处置。唐朝规定,驿长负有的职责中必须每年呈报驿马的死损肥瘠,以及经费支出等帐目明细表。对驿卒他们的身份低下,但是最重要的邮递人员,不论烈日,寒风,大雨,冰雪都身背公文袋,日日夜夜奔跑在驿道上。规定抵驿必须换马更行,若不换马则“杖八十”。唐朝还规定,凡文书在途中耽搁行期,晚到一天杖八十,两天加倍,最重可处徒刑两年。若耽搁是重要军事文书,则罪加三等,如因文书耽搁而导致军事上严重后果者,判处绞刑。

普通来说盗贼是不敢抢劫盗窃驿卒他的重要文件,以免蒙受官方剿杀。但交战的敌方往往会派间谍途中拦截情报,所以常采取派兵保护或变化传递途径等各种措施。http://www.doc88.com/p-3436994394453.html
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当时邮驿的速度与数量与今天无法相比,但就其组织的紧密程度,运输信息零碎的覆盖程度来说并不亚于古代通讯运输。可以说那时的成就也是我们古代文明的基础的一部分。驿站与当今的邮政零碎、高速公路的服务区、货物中转站、物流中心等等,却有异曲同工之美。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