烂番茄电影投资多少钱(2016十大亏损电影出炉,什么是压垮国产电影的最后一根稻草)

来源:星辰影院人气:649更新:2023-05-16 16:19:56

电影打分网站到底靠不靠谱?
我们越来越惯看电影之前先去各大网站看一眼分数再决定看什么了。

在电影口碑(尤其是在国内市场)缺乏量化标准的情况下,网站的打分似乎已经成为衡量一部电影的质量是否受到观众认可的唯一标尺,甚至电影分数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影片的命运。可是,打分网站的分数真的靠谱吗?

在电影营销无孔不入的今天,这是一个“水很深”的话题,不过在本篇文章中,我们暂且先不要管虚假分数这个“深水区”,而是退一步来说:即使假设一部电影没有水军来提供虚假数据,那么这些分数就真的能够反映观众的真情实感了么?

即使数据真实,也有两个因素在影响着分数:打分机制,和观众的心理。

首先,不同的打分机制很可能会带来大相径庭的结果;

其次,打分并不是纯粹的抽样调查——这是个观众借助评价电影的行为来构建自己的社交形象的BIG ME时代。

电影评分机制可以说是对“权威影评”的一场革命。

早在20世纪30年代,影评就是电影产业的重要部分,从那个时候一直到20世纪末,观众们接触影评基本上都是通过报纸这样的载体。这个时期的评论评分都是由真正意义上的著名、专业影评人给出,相对而言更为专业,但同时,也只能反映出一小部分精英的偏好。

而互联网的普及则彻底使影评“民主化”。观众不再是沉默的羔羊,他们可以在网上自由地对电影进行评价,这一发展完全突破了以往的框架格局。各类电影评分网站应运而生,正是借助互联网这一平台,观众的声音越来越大,乃至与专家们“分庭抗礼”。

现今流行的影评网站的评分方式分为两种,最常见的是根据喜爱度从1到10(或100)打分,最后给出影片平均得分的形式,如IMDB、Metacritic、豆瓣等,也有只需要给出好/坏两极评价,再根据评价数量得出“推荐”或“不推荐”,如最著名的烂番茄。

大多数影评网站接受来自全网络的评价,其中一些网站会将普通观众评分与专家评分分开,如Metacritic和烂番茄,给出更详细更专业的参考。

那么,不管是专业还是非专业选手,观众的声音是如何转化成评分的呢?

好?坏?最简单直白的烂番茄的评分机制

烂番茄(Rotten Tomato)是目前最广为人知的电影评分网站之一,“新鲜度”是其最为重要的关键词,指的是每一部电影所受到的评论中好评所占的百分率。而电影的评分会通过三种方式呈现:“新鲜”、“鉴定新鲜”和“腐烂”。

“新鲜”意味着这部电影的新鲜度超过60%;“腐烂”则表示这部电影的新鲜度低于60%;而“鉴定新鲜”则是指该电影有超过80以上的专业影评人打分且新鲜度再75%以上。

首先,“新鲜度”只能表明人们对于电影的喜爱推荐程度,进而延伸到对电影质量的“揣测”。但是,人们对电影的喜爱推荐程度是不能与电影质量高低划等号的。

其次,该机制也无视了评分者对电影的“态度”。同样的电影,有人爱得不行极力推荐,有人觉得还行,他们最终给出的反馈都是“推荐”,进而被计入新鲜度的一部分;同样,对电影的厌恶程度也无法通过烂番茄表达。

再次,这样简单的二元选择在标准非常绝对的情况下是非常适用的,但是众所周知,电影评论本来就是见仁见智的事情,不同人的标准都不一样。而中间值的缺乏更让这个问题愈发严重。相似的评论和态度在烂番茄最终的评分结果上可能就是截然不同的。

尽管如此,烂番茄的“简单性”作为最鲜明的特点,还是为其带来了大量的用户,也让烂番茄成为了最著名的电影评分网站。
烂番茄的发展历程

1998年8月,烂番茄创建 ,创始人Senh Duong为首席运营官。
2000年1月,烂番茄吸纳 Stephen Wang为首席技术官、合伙创始人、发行者, Patrick Lee 为首席执行官、合伙创始人。
2000年4月,烂番茄得到110万美元天使投资。
2002年,烂番茄增加 Stephen Christopher Liu 为顾问委员会。
2004年8月,烂番茄得到IGN Entertainment的1000万美元投资。
2005年9月,烂番茄被新闻集团收购,以6.5亿美元成为其母公司 IGN Entertainment的一部分。
2010年1月4日,烂番茄被新闻集团的Flixster收购 。
2010年9月2日,烂番茄的打分和评论置入苹果TV。
2010年9月17日, Facebook扩展即时个性化服务,将烂番茄作为合作伙伴。


《雀斑公主》在烂番茄网站上已取得95%好评率,你认为这部影片好在哪?
“《雀斑公主》品质过硬,经得起全制式的考验,只有大银幕 影院立体音效才能真正还原这部影片的最大魅力。宣布定档以来,电影热度一路飙升,票务平台想看数据持续走高。《雀斑公主》在烂番茄网站上已取得95%好评率,收获了来自《好莱坞报道者》《每日电讯报》等权威媒体的影评人对电影和主创的高度评价。
电影相关的“烂番茄”“MTC”都是什么电影专业用语么?跟IMDB差不多的东西么?
“烂番茄”是一个电影网站,这个网站收集全球影评人对一部电影的评论,好评就是“新鲜番茄”,差评就是“烂番茄”了。
巨石强森担当主演的《黑亚当》口碑扑街,为何该片烂番茄新鲜度如此低?

巨石强森担当主演的《黑亚当》口碑扑街,该片烂番茄新鲜度如此低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影片不够吸引观众的目光,剧情不够精彩,给观众一种东拼西凑的感觉。其实巨石强森他的演技一直是得到大家认可的,但是《黑亚当》这部影片剧情以及人物设定都不够新颖,剧情非常的老套,前后也无法衔接,无法得到观众的认可。

强森是美国演员、制片人、职业摔角手,他也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位美国演员,他的演技真的非常的精湛,出道至今已经很长时间了,给我们带来了很多优秀的作品,塑造了很多经典的人物形象。他饰演的角色深入人心,给观众留下了非常深的印象,可以说我是看着他的戏长大的,他真的是一位非常优秀的演员。他给我们带来了很多优秀的作品,他的代表作有:《蝎子王》、《一酷到底》、《速度与激情系列》、《特种部队:全面反击》、《勇敢者游戏:决战丛林》、《为家而战》、《宙斯之子:赫拉克勒斯》、 《末日崩塌》等等。

强森的演技一直是得到大家认可的,他的作品不管是口碑还是收视率都是非常高的,他是一位非常优秀的演员,他塑造的人物形象也深入人心,给观众留下了非常深的印象,他的演技真的非常的精彩,他将自己完全的带入到角色当中,以最好的状态将这个角色的喜怒哀乐演绎出来,他将角色演活了,演的惟妙惟肖。

强森的优秀很难用三言两语来形容,他的作品,我基本都有看过,是一位非常优秀的演员,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强森在内地也有很高的知名度,他是一位非常优秀非常努力的演员。虽然《黑亚当》没有得到一个好的成绩,但是我们还是非常希望他的,期待他的下一部作品。


好评度飙到98%,投资4亿的R级猛片,一上映就击败了《复联4》
内地市场本周新片都没有什么亮点,寄予厚望的《一条狗的使命2》反映不冷不热,首日票房才1870万。很明显是不可能复制其前作内地6亿票房的奇迹了。而刘昊然主演的爱情悬疑新片《双生》也没能取得观众的欢心,首日票房仅拿下了999万。口碑也比较差

不过在北美有一部生猛的R级新片上映,一上来就终结了《复仇者联盟4》在北美市场大半月的霸主地位。这部电影就是由基努·里维斯主演的《疾速备战》

在5月17号的北美票房争夺战中,《疾速备战》以2267万美元票房(约合人民币1.56亿)夺得冠军!在强大口碑支撑下这部动作新片极有可能拿下5500万美元以上的首周末开画成绩!将直接超越其前作《疾速追杀》的北美4300万美元的总票房!

《复联4》在北美经过22天上映,疲态已经相当明显

5月17号《复联4》只拿到了737万美元日票房,上映22天累计票房为7.48亿美元。虽然内地市场延期无望,票房极有可能止步42亿人民币左右,但北美市场《复联4》还是有可能更进一步,超越《阿凡达》的7.6亿美元拿下北美影史第二问题不大

当然《疾速备战》对《复联4》的票房影响还是很大的

《疾速备战》投资4亿人民币左右,作为一部R级动作片,这个成本不算小了。电影剧情基本上没啥好讲的,无非就是杀手惹到了更牛逼的杀手,然后打打打。不过这次在前作无敌的约翰·威克树敌太多太强,因此片中还找来了奥斯卡影后哈莉·贝瑞加入本片,饰演了约翰·威克的老战友。

整个系列三部曲其实剧情是在不断的进步,但观众最过瘾的还是电影惊艳动作戏

热爱中国功夫的基努里维斯在成名作《黑客帝国》就展现了对武术的痴迷。这次在《疾速备战》中基努里维斯亲自上阵,动作生猛,枪战火爆!真正做到了拳拳到肉枪枪爆头。在别的动作片反派还在讲废话的时候,约翰·威克已经宰了好几个敌人了。整部电影废话极少,就是一个字打

有功夫底子的基努里维斯怎么可能不秀呢

片中尤其是最后的大战,除了枪战场面之外,约翰·威克和杀手组织展开了肉搏,大量的动作很明显融入了中国功夫的痕迹。约翰打完一层楼敌人,又挑战上一层敌人,一层比一层强。整场打戏犹如打怪 游戏 。观众的爽快感也是层层递进

电影在打斗的用心和创意上也是值得称赞

在大街上约翰骑着高头大马一枪打爆了杀手的头,骑摩托车的追逐戏也是颇为有趣。为了拍摄玻璃房打戏部分,特意制作了一间玻璃房间,加上出色的动作剪辑和设计,让这场打戏视觉效果极佳。这也是这个系列一直被期待的原因,哪怕除了第三部,在动作戏上永远都是有新意!

电影在北美上映后取得了极佳的口碑

烂番茄好评度高达98%!相比于第一部《疾速追杀》的87%,第二部《疾速特攻》的89%。这部《疾速备战》绝对是系列最佳



IMDb平台拿下了8.3分,而国内豆瓣也同样给出了8.3分。同样都是系列最佳成绩!

这些年基努里维斯在内地市场的作品不仅少而且成绩惨淡,主演的《克隆人》《太极侠》均是口碑票房扑街,可惜作为近年来最出色的《疾速》前两部因为R级的原因没能引进内地市场。这次《疾速备战》引进的概率也是极小。内地观众想要目睹其风采恐怕还要等一段时间
2016十大亏损电影出炉,什么是压垮国产电影的最后一根稻草
016年虽然已经过去,但影视行业的多项年度盘点才刚刚开始,比如,近日新鲜出炉的2016年度电影票房。从各项数字来看,2016年电影市场遇冷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不仅去年初许下的600亿票房目标远未达成,甚至连年度票房增长率都未能突破5%。  日前,有媒体根据去年电影行业的多项数字,总结出了年度亏损最多的几部电影。  从这份表格当中我们可以看到,去年电影市场的亏损数字从数千万到数亿元不等,而其中亦不乏大制作、大导演、重磅明星加盟的影片。何以这些曾经的“票房灵药”惨变“票房毒药”?而除了票房之外,发行、营销渠道是否也应背负亏损的锅?去年票房亏损的原因究竟在哪里?  高成本动画?观众不买账  从这些电影中,首当其冲的一类就是以《摇滚藏獒》《小门神》和《精灵王座》为代表的高成本动画电影。这类电影都打着画面精良的旗号,将大把制作费用投入了前期的制作公司。无论是由美国好莱坞团队斥资6000万美金打造的《摇滚藏獒》,还是由7000万人民币支撑了三年漫长制作期的《小门神》,在这些漂亮的投资数字背后都是后期上映时巨大的回本压力。  然而,国内观众却似乎并不愿意为这类电影买账。几部高成本动画电影在上映后,无一不是票房低迷,最终惨淡收场。如此低回报率的影片,也就注定了前期高昂的制作费用付诸东流。重金并没有砸出水花,亏损也是在所难免。  合拍科幻动作片:披着“洋”皮的国产片  而另一类在中国电影市场遇冷的就是中外合拍的科幻动作片了,前文榜单中出现的《勇士之门》和《蒸发太平洋》都属于这一类型。这类电影在投资、演员、上映地区等方面通常是由中外联合,电影类型无一不是故事格局大、后期特效要求高。然而这类中西合璧的产物却在中国电影市场上显得水土不服,东方元素与西方科幻的结合差强人意、缺乏诚意,观众自然不买账。  《勇士之门》预算4800万美元(折合约3.3亿人民币),然而国内上映后票房仅有2283万,净亏损预估超过3.2亿。《蒸发太平洋》票房收益3500万,但和900万美元(折合6000万人民币)的投资相比,也损失了至少3700万。  对赌or保底?投资与票房的较量  近年来的国产电影市场,出现了“对赌”和“保底”两项新发行策略。“对赌”往往是资本市场的概念,在电影行业里又被称为“保底发行”。所谓“保底发行”,即制片方与发行方在影片上映前签订的一个对赌协议。根据协议,双方确认一个数额,无论影片票房最终是多少,制片方都能提前锁定一笔高额收益,而发行方则在实际票房超出这个数额的部分,优先获得额外收入。不过,保底发行虽然赢面大,但也是具有极高风险的,一旦失败,也需要承担巨额亏损。  《梦想合伙人》就是因保底亏损的一部典型代表。该片由一众明星出演,然而上映后却因口碑不佳,最终仅获得票房8100万(投资方分账约3000万)。这样一来,为这部电影花了3亿保底的福建恒业影业就损失了一大笔钱。据悉该片电影投资9000万,预估净亏损6000万。  同样因保底而惨遭亏本的还有《叶问3》。该片制作成本和发行等费用共计约3亿,保底票房为10亿,然而最终却仅收获了8亿票房,因此保底失败的快鹿投资集团将承担巨额亏损。此外,《叶问3》上映期间还爆出了虚假排场(锁定座位、幽灵场等)的黑幕,涉及虚假票房3200万。因此《叶问3》到底亏损了多少钱,除了投资方心中有数外,外人恐怕无法算清这笔糊涂账。  古装武侠IP:市场尽失,春天不再  曾经风靡一时的古装武侠电影,近年来逐渐失去了其在电影市场的地位,《三少爷的剑》票房滑铁卢就是最好的证明。这部由博纳和尔冬升打造,原著为古龙的大IP电影,上映之后却因口碑不佳,最终票房收益不足1亿,净亏损达6300万。  而另一部同样命运的是《封神传奇》。这部由中国星主控,博纳、阿里巴巴、爱奇艺等联合投资的影片,虽然众星云集,但无奈观众对这类噱头大却不会讲故事的电影早已失去兴趣,上映后口碑欠佳也是可想而知了。最终电影票房仅以2.84亿草草收场,投资方能获得分成约1.1亿。如果成本按4亿算,净亏损达2.9亿。  意外亏损:李安效应失灵、主旋律没市场  李安的年度新作《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意外反响不佳,最终以3093万美元的票房成绩收场。虽然李安这面金字招牌在国内的影响力非同凡响,上映后在豆瓣和时光网的评分分别达到了8.6和8.0,但该片在美国本土的口碑欠佳,IMDb评分只有7.2分,烂番茄新鲜度45%。因此在最终的总票房上,美国市场仅收益174万美元,占总票房的5.6%。海外已经在中国两岸三地、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墨西哥、丹麦、挪威等地上映,票房2919万美元,其中中国内地1.63亿元。  另一部反响不佳的影片是去年代表中国参加奥斯卡外语片竞选的历史大片《大唐玄奘》。这部影片在题材上贯彻了中央“一带一路”的主旋律,主演黄晓明也凭这部片连续获了意大利中国电影节和长春电影节两个影帝。然而观众却对这类题材兴趣不大,豆瓣评分仅有5.2,票房也只有3300万,这让投资过亿的中影集团亏损预计达到8800万。  贺岁档:口碑票房双扑街  眼看2016票房目标无法达成,不少人将目标盯紧了年底的贺岁档,期望能最终发力,让惨淡了一年的票房迎来最后一次爆发。然而即便是祭出了国师张艺谋的大旗,《长城》依然没能让去年的电影大盘起死回生。不仅如此,贺岁档上映的四部大片还尴尬“领衔”了年度票房亏损榜。  贺岁档集体亏损的首要原因,就是票房低迷造成的低回报率。以《长城》为例,预算为1.5亿美元(约10亿人民币),如果仅算国内票房,要达到近26亿才能回本。然而目前上映三周,票房才刚刚突破10亿,远未达到预期。《铁道飞虎》也面临同样的窘境。这部主打精美特效制作的动作喜剧,前期投资成本高达2.5亿,加上后期营销、发行等费用,总投资约3亿。虽然微影时代总裁林宁曾信誓旦旦给《铁道飞虎》保底8亿票房,不过目前已上映2周,而且经过了圣诞和元旦两个假期后票房尚不足6亿,日后若要完成这8亿目标恐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亏损的另一方面原因则是来自电影口碑的集体扑街,无法激发观众贡献票房的意愿。无论是万众期待的《长城》,还是明星云集的《摆渡人》,又或者是成龙领衔一众鲜肉的《铁道飞虎》,上映后豆瓣评分均在5分以下。而唯一一部有口碑的《罗曼蒂克消亡史》却又因为其题材太过文艺、宣传缺少热度、排片率低等原因,大有阳春白雪、曲高和寡之嫌。因此,《罗曼蒂克消亡史》总投资在1.5亿,最终票房落在1.19亿,亏损高达1亿。  综上而言,去年电影市场的大范围亏损与影片类型、天价投资额、保底分账形式有着错综复杂的关系。影视行业表面看似风光无限,不断有资本涌入,然而从这些亏损数字背后却也看到了市场的残酷。若单从票房的角度看,观众逐渐回归理性、明星效应不断减弱、恶意炒作难以吸引眼球,因此,相较于五花八门的炒作和营销途径,拍一部真正好看的电影或许才是提升票房的正途。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