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院怎么才能盈利(影院如何提高盈利?)

来源:星辰影院人气:979更新:2023-05-16 16:20:12

电影院一般都是靠什么赚钱的?

电影院一般都是靠卖票赚钱,除此之外还会售卖一些饮料,爆米花等,靠卖零食和饮品赚的钱会比卖票挣的钱更多一些。如果经常去电影院,就会发现电影院的只要与爆米花一般会比外面贵很多,就是因为电影院要靠这些产品来赚钱。比如说外面市面上买的三块钱一瓶的水在电影院基本上就要卖八到十块钱。在外面买一杯爆米花的价格大概是五块钱到十块钱,但是在电影院买一杯爆米花的价格是十五到二十五不等。很多人都会觉得电影院是靠卖票赚钱的,但是电影院卖票赚的钱并不全归电影院所有,还会有其他人分成,而且电影院买电影的版权也会花费很多钱。所以电影院如果单靠卖票赚钱的话,是没有办法生存的,所以他还是靠饮品和小食之类的东西赚钱。有些电影院也会和其他的品牌合作,因为电影院需要的场地特别大,但是有些场地是空着的。这个时候电影院就会租出去,或者是和其他的品牌合作,赚取租金这部分的收益。我觉得在电影院看电影和在家看电影真的不一样,在家看电影会省钱,但是效果和画面都不太好。在电影院看电影的时候就会觉得声音很大,而且画质很清晰,最重要的是非常有感觉。我特别喜欢去电影院看电影,因为我觉得只有在电影院看的才叫电影在家里看的只能叫做视频。现在很多电影院都陆陆续续开业了,而且最近也上映了很多部非常好的作品,所以时间允许的话,一定要去电影院看电影,这样感觉才好。2020年,我还没有去电影院看过电影呢,因为最近工作很忙,需要自己处理的事情很多,所以希望接下来能抽出时间和爱人一起去看场电影。


影院如何提高盈利?

您好

一、电影院票房收入

票房收入是指电影院卖票获得的收入,是电影行业最传统的收入项目。

电影院的票房收入由两块构成,播放同期影片,获得票房收入需要与发行方,版权方进行分账,影院大致能获得总收入的50%。此外,有一些影院还会选择买断大量往期影片的播放权,放映这些影片,则无需再与发行方和版权方分成,完税后的收入全部归影院所有。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二、电影周边产品

好莱坞有一项产业经久不衰,那就是由电影衍生出来的周边产品的售卖,其收入远远高于电影本身。像钢铁侠,美国队长,复仇者联盟等影片而衍生出的公仔、图书、游戏、唱片等的销售额却超过好几十亿美元。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电影周边产品一直是消费者追捧的热点,而我国这一市场目前仍然极其混乱。各类未经版权方授权的产品充斥市场,这些产品质量低劣,几乎都是三无产品。不仅做工粗糙,有些产品的制作材料甚至含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设计亦不符合国家安全标准。随着生活品质的提高,这类产品被淘汰出局是大势所趋,和影院最终击败盗版,实现复兴一样,由正规厂商生产、保证质量的正版周边,必然会夺回这一块庞大的市场。

现在我国的这类周边专卖店仍非常稀少,有着极大的市场缺口。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三、电影院附属娱乐盈利

实践证明,电影院的顾客群体与咖啡馆,奶茶店,电玩厅高度重合,其消费行为也有着极强的相关性。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一直是影院收益增值的一大重点,观众到达电影院直到电影正式放映之间,有一个时间差。这段时间内,人群滞留在影院却又无事可干。传统影院仅仅提供简单的汽水和爆米花,实际上将这个巨大的商机浪费掉了。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电影院完全可以有针对性的设计小型休闲吧,电玩吧,影乐城,让观众在等待时不再无聊,同时也为影院增加更多收入。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四、电影院广告招商

由于影院的主要消费人群是多是年轻人和中年家庭,是消费能力与消费意愿最强的群体,故也是各商家各品牌极力争取的对象。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五、电影院广告平台

影院可通过云广告播放平台,在片头插播广告,赚取广告费用。还可自行将椅背,墙面等位置作为广告位放置广告,或承包给广告公司。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如何让影院能够利润达到最大,在当今时期如果只是单单只是靠着票房的微薄利润那远远是不够的,影院的收入应该是多元化,多角度迎合不同的人群,以达到消费的最终目的。而目前许多影院收益上不去,也管理不好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就是没达到消费的多元化,导致影城关闭,而在新干线服务的影城都是很有前景的,在票房收益日渐萎靡的时候,我们整顿影城业务,分析定向人群,调整消费结构,增加卖品收益等以达到影城多个项目收益增加!所以怎样使得影城利润最大,靠的还是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投资电影怎么赚大钱

一、票房收益

比如一部电影票房是1亿,它需要先扣除5%的电影发展基金和3.3%的相关税费,剩下的91.7%才是电影的可分账票房,其中影院和院线拿50%-55%,宣发占5%-8%,剩下的37%-39%%左右才是片方可分账票房,(1亿*33%=3300万)3300万左右才是投资人的可分账票房,等电影下映后三个月由中影集团联合第三方会计事物所进行票房结算,把钱汇入电影出品方公司的对公账户中,再由出品方公司按照投资者所投资占比打入投资人预留的银行账户中。

例如:如电影《战狼2》累计票房是56.83亿,分账票房53.20亿。而我们片方分账是20.84亿(片方所占比列是39.25%)

假如你投资100万战狼2.而战狼2的成本是2亿

个人所占成本的比列是100万除以2亿=0.005

个人所获得的利润是0.005x20.84=0.1042亿=10420000元

10420000除以1000000万=10.24倍

所以个人投资100万《战狼2》盈利9420000元

二、网络版权收益

影片在影院下线后,会在各大平台进行放映,比如爱奇艺,优酷,腾讯视频等,这些都是按照流量进行收费的,也就是有效点击量(观看六分钟以上算一次有效点击量)!一般一个有效点击量是2-3元。这些平台的点击量收益最后都是分给投资者的。(比如《新喜剧之王》下线后,在腾讯视频播放次数1.4亿,会员6元,非会员12元。这就是一个网络平台可分红的金额)

三、电视台版权收益

电影在影院下映后也会在电视上播出,这就需要电视台购买电影的播放权,才能在电视上播放,电视台版权一般都是一次买断的,价格一般在500万-1000万,这些也都是投资者可参与分红的收益。

四、海外版权收益

海外版权需要同海外的电影公司进行商谈,同网络版权收益大致相同,可参考网络版权收益。



电影院怎么赚钱

首先要说下中国目前的票房分账体系:国家对于票房是有一定的抽成的国家电影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委员会专项基金分5.5%,营业税3.3%,剩余91.2%的票房收入才由影院(院线)、制片(发行)瓜分。

影院(院线)根据影片强弱势按57%至62%分成,如果导演的号召力很强,那么影院就分的少一些。其中院线明面上分成为7%,实际上院线为了拉拢更多影院,实际的分成会更少一些。制片(发行)根据影片强弱势按38%至43%分成,其中发行一般分5%。类似华谊自己制片和发行则全拿这部分。因此目前来看,票房收入仍旧是影院的最大资金来源。

上面提到影院和院线,其实两者属于合作的关系,也有一定的上下级关系的性质。院线是指由一个发行主体(如电影公司或制片公司)和若干电影院组合形成,实行统一品牌、统一排片、统一经营、统一管理的发行机制。

影院则是通过商业选址、投资、设计、建设和运营电影院的专业影院公司,它是同一品牌影院的连锁化,相当于“KFC、麦当劳”这样的直营连锁店的公司。影院加入院线,院线供片并且收一定的管理费。

扩展资料:

1.爆米花暴利、卖品的收入

卖品的收入也是电影院收入的重要部分。上面提到爆米花的事情,就是这个道理。如今随着电影票价的不断下调,其实电影票房的收入金额虽然大,但是毛利率并不是很高,特别各种团体票,包场,团购以及学生票等等,占据票房收入的大部分,直接到电影院买票的人越来越少。因此各大电影院对于卖品生意都非常的重视。

票房是卖品收入的保证,只有来看电影的人多了,才有将东西卖出去的可能。虽然中国电影市场的持续增长,对于卖品的开发也是逐渐成为影院关心的问题。目前来看爆米花和可乐仍旧是卖品中销量最高的产品,大约占总体卖品收入的80%。其实看电影吃爆米花喝可乐的习惯都来自美国,中国的市场并没有开发出独特的卖品。

影院销售食物和饮料的利润非常的高。我们拿爆米花和矿泉水来举例。一包售价20多元的爆米花,其成本价不超过5元,而在超市销售0.8元的矿泉水,在电影的售价高达10元。因此对于影院值班经理来说,卖了多少爆米花,关系到他的奖金。

除了食物和饮料的销售,如今电影周边产品的开发,也是在逐渐的成熟。在日本流行的动画片往往都有剧场版,在电影院在圈钱一次,不仅收获了票房。对于卖品的销售也是有很大的帮助的。各种手办以及玩具的销售,都是电影院收入的一部分。在中国市场,各种动画片的播出也刺激周边产品的售卖,比如现在火爆的小黄人,胡巴以及大白等等,都收到了消费者的欢迎。

2.广告收入 (并不是大部分)

广告的收入占比比较的少。这是因为虽然影院的人流较为的多,但是大家接受广告的时间比较的短,因此对于客流的影响有一定的局限。目前影院的广告收入主要分为三个方面。第一就是大家熟悉的放映前的广告收入。在电影开演前我们会看到不少的广告。

对于一些小城市来说,广告的时间反而更长,他们的翻场的速度远没有大城市这样快,因此广告排布也比较的密集。这种广告主要分为制片方的广告,和影院自己合作的广告。

其次就是场地的广告。在等待入场的时候,用户会看到在电影院的一些广告。不过由于电影的大厅空间不可能太大,因此广告的数量也并不是很多。更多的时候大厅里是电影的宣传海报,很多消费者的注意力都被吸引到这里,所以投放这种广告的厂商也并不是很多。

还有一种就是票面广告。我们购买电影票之后,会看到一些票面的广告,但是由于目前直接去电影院买票的用户不多了,而团购的用户一般都直接使用自助终端打票,这种票面上的广告不太好预置,所以票面广告也并不是很常见。其只是影院收入的很小一部分。

3.合作的艺术 置换收入

还有一部分就是置换的收入了。比如和超市以及零售店合作,消费满多少钱就送电影券等等,也是电影院收入的一种形式。不过目前这种方式并不多见,因为这样的电影券价格不会太高,并且不能和会员以及团购等形式混合使用,所有购物者使用这个影院之后,得到的优惠并不是很多。所以消费者的兴趣并不是很大。

4.电影券是一种置换资源

目前制片方都会规定最低的票房价格,也就是不管是包场还是团购,最低的票价都不能低于这个价格。因此影院方面也不能一味的降低价格来吸引客流。一般来说这种定价,会根据城市级别的不同,来制定各个城市的最低价。

前一段上映的《碟中谍5》在北京各个电影院的最低票价也在30元以上,而在河北的一些地级市,价格只要9.9元。由于有这种政策的存在,影券的作用就不是很大了。


电影盈利模式
电影的账是怎么算的?
张艺谋的武侠巨作《英雄》,制作费足足花了3000万美元,如此大手笔大制作,在中国电影史上是绝无仅有的,但却仅以2500万美元的价格卖给了美国的米拉麦克斯公司。一时间,国人惊呼“国宝贱卖”了。很明显,大家把两个数字摆在一起,就算出500万的“缺口”。这多少让近来被赞助商封为“中国电影之神”的张艺谋觉着“委屈”,因为电影的账不是这么算的。

就拿这则消息来说,它根本没有提这笔买卖所指的范围:它卖的是北美市场(美国和加拿大)的电影院播映权,还是世界上的其他地区(全球三个最大的电影市场分别是北美、日本和欧盟)?它卖的仅是电影院的放映权(行话称做theatrical exhibition rights),还是包括各种电视播映权及影碟权?它是卖断了永久的版权,还是只卖最近这几年?类似问题有一大堆,不然怎么会需要高价律师和MBA签署那些比《红楼梦》还要厚的合同和文件。
◆前呼后拥的明星队伍
一部电影,观众往往在意的是演员,而喜欢电影艺术的人也许能感受到导演等主创人员的存在,但其实在这所有艺术人员的背后,还有队伍庞大的经纪人、个人助理、律师、会计师和税务专家等。我们千万别以为一名演员能靠他的如簧巧舌对付一大帮制片方或发行方的专业人员。当然,演员有三六九等之分,一名电影演员有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主要看他在圈内的“影响”,好莱坞的行话叫做“clout”。你如果刚出道,即便你长得再漂亮、演技超过斯特里普,你都不会有clout,能得到角色有戏演就该欢天喜地了;但如果你是一线明星(A-list),那么,整部影片是围着你来转的。

明星们一般不直接出面跟电影厂谈项目,他们各有自己的经纪人(agent),一切都由经纪人打点。事实上,在好莱坞不管大腕小腕都有经纪人,你若是编剧也得有人代理你的业务,你想写完剧本自己直接寄给制片人或电影公司,你的成功率几乎是零。首先,他们对没通过经纪人推荐而来的本子不屑一顾,其次,他们即使有兴趣也不能看,因为一旦看了,下回哪部电影里跟你的作品有雷同之处,你便可能告他剽窃,所以从法律角度考虑他们也不会贸然拜读你的大作。

好莱坞有三家很大的经纪人公司,他们会分派经纪人负责某个客户的业务,但既然都是旗下客户,就很容易被排列组合,围绕着某个项目进行“拉郎配”,比如某位大明星热中演古罗马英雄,碰巧该经纪人公司客户中有编剧写了类似题材的剧本,而客户中又有导演也愿意加盟。

有了这些“元素”(elements),一个项目的雏形便产生了。在行业内,人们把如此“打包”而成的组合称做“package”,而经纪人一旦从事这类“包裹”工作,他其实已经踏进了制片人的领地,所以在演职员名单中,经纪人往往以制片人之一的身份出现。当他们拿着这个“包裹”向电影公司兜售并讨价还价时,外界便把他们贬称为“人肉贩子”(flesh peddlers)。

在中国,经纪人和经理人两个词似乎可以替换着用;但在好莱坞,agent和manager的工作虽然有重叠,但仍保持着本质的区别。经纪人(agent)是工作上的代理人,主要任务是帮助客户接活并谈妥条件;经理人(manager)更像是私人秘书,因此,只有那些大牌的明星才会有经理人,帮他们里里外外处理琐事。按照行规,经纪人只拿佣金,不可以拿项目的股份,而经理人则可以,因为很多时候,经理人往往由明星的亲属担任,一家人好商量。由于经理人更靠近客户这一权力中心,明星的意图他们领会得最深,因而明星对外的联络也往往由他们代理。但别以为他们什么工作都担当得了,比如很多超级明星的经理人就不做媒体联络工作,而是另外聘请了“媒体经纪人”(press agent),专门负责媒体联络、安排采访、收集剪报等事宜。你可能纳闷,这些事情一个人都完全可以胜任。不错,但你若能拿到几千万美元的收入,总得想方设法多花钱,一个人做不了的事自然需要几个人来做;一个人做得了的,也可以分散,以便摆谱,造成前呼后拥的壮观场面。

由大牌经纪人负责或参与包装的项目,在电影公司比较容易被接受,或者拿到较好的条件。电影公司是否许可一个项目,行话称做“开绿灯”(green-light)。这对于一部电影的融资至关重要,可说是整部影片进展中的一大里程碑。但这只是电影融资方法的一种,不过倒是高预算影片最常用的方式。

经纪人及经纪人公司的收入来源于客户的佣金,行业标准是10%。换言之,你若能把旗下的大腕分别以编剧200万美元、导演500万美元、明星2000万美元的价码兜售出去,你就可以得到20+50+200=270万的酬劳。重赏之下必有勇夫,重赏之下也必能把死人说活。经纪人为了自己的利益,拼命抬高客户的身价,最大收益者当然是大腕们,他们的片酬之高都快赶上某些小国的GDP。

在任何国家、任何文化中,“拉帮结派”谈成生意总是比较容易,但这些生意能否赚钱就很难讲了。电影有商业属性,也有艺术属性,而这艺术属性就使它不可捉摸。一流的编导演职员可能会拍出一部烂片,无名小卒搭建的草台班子却有可能制作出精品,谁也不敢打保票。如果说经纪人“打包”是以自己的收益为主要动力,那么电影公司“开绿灯”不外乎凭一种直觉。

一个项目一两年后展现在银幕上会不会广受欢迎,没有科学的预测法,有些人预感准确些,但没人能百发百中。这方面的例子数不胜数:《星球大战》、《夺宝奇兵》遭到好几家电影公司拒绝,最后才由20世纪福克斯和派拉蒙接下来,《大白鲨》因为超支,差点中途夭折,《回到未来》的剧本曾被某一家电影厂枪毙,《小鬼当家》也是拍拍停停。当然,这些都是人们津津乐道的例子,反过来,一帆风顺开绿灯最终却一败涂地的例子更多,但没人愿意家丑外扬。

◆大片算术简述
一部影片的诞生主要有制作(production)、融资(financing)和发行(distribution)三个方面,制片人需要考虑这三方面的商业形式,即所谓的“PFD agreement”。通常情况下有以下四种可能性,但需注意,这种分类不是绝对的,很多影片会综合不同门类的特征,因此每部影片的合同都可能是一种“创新”。

第一种:分步骤投入(step deals)。资金分几步到位,合同中规定,当某些条件满足时,如剧本完成、卡司选定等,下一步的资金便自动到位。

第二种:包装买卖、货成交易(packages/negative pickups)。制片人或经纪人先将影片的要素组合好,如确定剧本、主要演职员、拍摄计划等,然后找一家电影公司,以求得到它们的投资。一旦对方答应,签下合同,然后拿着合同再去找别的资金,包括银行贷款。等影片拍竣,电影公司便来提货(拿底片)。

第三种:预售或称卖片花(presales),如《纽约黑帮》。在一部影片尚未拍摄完成前,先将影片的发行和放映权分门别类卖出去,但是,卖片花得到的一般不会是现金,而是期票,因此制片人需要到银行去按一定折扣兑换成现金。卖片花的成功率一要看制作班子的阵容,二要看行情。在日本市场热火的那几年,很多好莱坞影片可以在日本预售出相当的数额。如今,在一般情况下,一部影片靠预售大约能得到60%的制作费用。

第四种:私人集资(private funding)。一般只适用于低成本影片,由制片人通过私人渠道融资,需要成立有限合伙公司。

资金的多寡、融资的难易,是跟制作方对影片的控制权成反比的。预算越高,资金由好莱坞大厂包办,往往意味着制作方必须放弃诸如剧本的定稿、卡司的选择、最终剪辑权等艺术权限。上述几种融资方式中,第一种最接近“包办”,因此必须按照投资方的要求亦步亦趋;第四种外行小投资人一般对影片没有什么发言权,钱给出去,能回收多少,只有听天由命了。

如果是电影公司负责开发项目并发行,那么,制片人只是一个雇员而已。所谓的“独立制片人”,真正的独立程度因人因项目而异。制片人策划工作做得越多,筹集到的资金越多,他的独立程度也就越高。随着制片人工作“能耐”及职能的增加,电影公司的重要性就相对削弱。

独立自主是一种很可贵的精神,可惜电影行业不同于文学创作,任何独立都是相对的。上述情况中,一般惯例是,越独立于电影公司的项目,越难以在市场上取得成功。在电影公司承担的各种角色中,关键的不是制作,也不是融资,而是发行。

发行听起来很简单。西方的电影院大多掌握在几条院线手里,发行商不就是跟固定的几个客户打打电话,介绍产品,然后在报纸和电视上打广告?的确,发行工作无非就是那么几件事,但你若不进那个圈子、不是七八大电影公司之一,你就根本做不到这些工作。发行商和放映商历来有矛盾,但它们之间的你争我夺仿佛是老夫老妻吵架,别人休想乘机插一脚。

在北美市场,放映商的提成有两种方法:一是收取一笔固定租金,然后再提一个较小的比例;另一种是不收租金,但提一个较大的比例,另外,提取的比例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高。

《双塔》在全球的票房已经达到8亿6190万,排名影史第六位
按照业内规矩,发行商在北美市场提成30%,海外市场(指北美之外)提成40%。注意:这里说的发行提成没有包括广告费,那些都是另算的。而且,按现在的行规,一部商业大片,宣传费按制作费的大约50%来预定。

至此,我们来算一下一部典型的好莱坞大片,制作费花了5000万美元,北美市场卖了1亿美元的票房。它是不是一举赚了5000万美元呢?非也。

首先,媒体报道的1亿美元票房没有减掉放映商的所得。让我们采用前面介绍的公式,即发行商从中拿回7000万美元的收入。接着,发行商需要提取它的30%,剩下的就成了4900万美元。而那5000万美元制作费还需要加上2500万美元(即5000万美元的50%)的广告宣传费,这一算下来,就成了7500万美元支出减4900万美元收入,变成了亏损2600万美元。怎么样?傻眼了吧?

一部本以为赚了一倍的影片尚且如此,其他连“打平”都做不到的更不知如何凄惨。不过,真正看一部影片的经济效益,不能光看影院票房这个方面,而是要把各种收益和各种成本(如出售电视播映权和影碟影带以及由此产生的费用)全部考虑进去。这样才能弄清楚一部影片究竟有没有赚钱,谁因此发了财,又有谁的钱打了水漂。
电影院是怎么赚钱的?
靠卖票和卖爆米花
开电影院怎么盈利?
宣传,零售,服务,环境质量(也就是气氛),新出的大片及时更新,租借(昨天刚被问到的),等等,其实我也没开过电影院,不知道怎么经营,要是是我想找盈利模式的话,我会多去比较优秀的电影院逛逛,取长补短,对了,那电影院的地理位置也很重要,关系到交通、人流量。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