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佰电影评述(看完电影《八佰》后,从专业角度如何评价这部影片?)

来源:星辰影院人气:342更新:2023-05-16 16:21:40

《八佰》电影反映了什么事情?

电影《八佰》真实历史是抗日战争时期著名的上海四线仓库保卫战。历史上负责四线仓库战役的其实是日本海军陆战队,因为当时只有海军陆战队在市区作战。影片中的陆军第68步兵联队虽然真的参加了淞沪会战,但确实在苏州执行作战任务,所以这也是最受诟病的地方。《八佰》的真实原型是1937年淞沪会战时“八百壮士”抗击日军的故事。关虎创作这部电影的动力来自于他的父亲,父亲告诉他这场战斗有多惨烈。

1937年淞沪会战是最惨烈的一场战役。为了掩护主力撤退,800人宣布留守,这也是电影片名《八佰》的意思。电影海报中,“八百”二字是用红墨水写的,看起来更像干涸的血液。在这两个字的旁边,有很多弹孔,每一个弹孔似乎都在诉说这场战斗有多惨烈。真相是,谢晋元率领420人在四巷仓库与日军激战4天,死伤38人,击毙日军200余人。四天后,谢晋元奉蒋介石之命,带领382人退回英租界,在英军掩护下撤离上海。

然而,英国人突然改变主意,强行收缴士兵的武器,把他们关在租界北部的一个战俘营里。拘留持续了近三年,期间谢晋元将军被汉奸杀害。珍珠港事件后,日军对英宣战,侵占英租界,剩余士兵被俘,被罚做苦役。到1945年抗战结束,420人中只有不到150人。创造一个立体的人,是《八佰》的志向和抱负。以前战争片的主角要么是正面对敌的战士,要么是深入敌营的卧底特工。

但影片从一群逃兵开始,《八佰》在国产战争片中脱颖而出,正是因为它“敢于拍出人性的真相甚至丑恶”。这部电影拓宽了我们对英雄的理解。在冒着生命危险见义勇为之前,他们也有过平凡甚至琐碎的懦弱和挣扎。《八佰》的人物塑造采用了群像的方式,光是主要人物就有二十个左右,但这样也会造成“一开始想记住每个人的名字,后来就糊涂了”的情况。


看完电影《八佰》后,从专业角度如何评价这部影片?

情节与现实的严重脱离

首先先定个调。八佰讲述了一个魔改于真实事件的战争故事。电影包含了导演认为的真实,以及导演认为的人性,以及导演自己理解的精神。而这些真实、人性、还有精神都过于自我化、狭隘化,符号化,甚至是偏离事实化。致使整部片子在内涵层面空洞有余,高度不够,情节方面严重与真实事件不符。致使故事的说服力大幅度下降。

我们先来聊聊为什么会这样。首先,当然是导演的个人表达问题。管虎导演就我本人而言,曾经是很喜欢的。因为他拍了电视剧黑洞,拍了杀生,拍了斗牛。黑洞为我们留下了一个电视剧史上十分具有魅力的反派。而且,那种黑暗和绝望甚至能提供一种上帝视角洞察一切的暗爽感。杀生他刻画了另一个极端,又有那么点导演独有味道东西。斗牛则有一种十足的讽刺意味在里面。你说这些片子没有问题吗?其实多少是有的。无论是黑洞、还是杀生、还是斗牛。你很难在这些片子身上看到正义的力量。或者说故事里的正义比较是空洞的,会让人觉得当立场这种东西投射到某个时代的个人身上的时候,它不是那么鲜明的。可能欲望的优先级应该更靠前,或者说欲望才是第一位的。所谓正义、理想、信仰更像是后人为其赋予的。

人物形象的塑造

这种人物塑造的角度有问题吗?其实是没问题的。尤其在杀生还有斗牛这种小格局,小人物,或者是非群像剧的时候,如此表现和刻画都会让角色格外的拥有张力。但是,当这种人物的刻画方式与正道的光放在一起时,整个故事将进入格外别扭的怪圈里。一边塑造人物方式违背主题,一方面主题又决定人物必须走向光明的路途。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角色身上为了真实性所赋予的那些负面标签都变得格外的刻意。没有几个角色真的绽放出真正的人性光芒。因为,它们本就不存在。反而反派的表演总是熠熠生辉,可又得被正义的标准结局所打败。

所以,客观评价这种塑造方式的话,我的观点就是在主旋律身上可能是不大适合的。这种塑造方式不是说咱们的电影就不能有,毕竟这种个人对人性的理解也不能说全部都是不存在的。在审视小格局还有小人物以及非主流价值观的主题上时,我们承认这个世界上什么性格的人都存在,那么什么性格的角色也都理应可以创作出来。但这些东西真的一点都不适合主旋律,因为主旋律中除了每一个个体外,更高的意义在于的是在讲述两种或者多种的立场和信仰之间的对抗。塑造人的同时就是在塑造立场。可八佰所塑造出的特质没有给故事带来太多真实感和可信度,反而带来了一些膈应的东西。换个说法,它十分不符合真正看得懂电影的人对于主旋律电影的观影预期。那种真实而坚定的力量也没有在这些艺术加工中被拍出来。这是对八百而言最致命的。

情节设计上存在一定的问题

然后是情节设计问题。我知道很多人看这部片子都掉了眼泪。包括宣发期好多小视频中都有坐在影院中吴京先生的眼含热泪的画面。我也实话实说,看他们跳楼的时候我也哭了。而且怕人看到我偷偷擦了好几次眼泪。但这种哭却无法为影片加分,我哭是因为我知道虽然影片情节拍的不怎么样。但从我多年来接受的教育,了解到的资料。我知道我们是有这样英勇无畏的先辈的。

这种英勇,这种无畏是具有极高可信度,是真实的。我相信,很多人会感动也是因此。但这种感动不该,也不能完全等同于电影本身的感动。它的内核很大程度源自外部而非完全来自电影本身。且不论这个桥段设计所带来的逻辑争议。就在精神内核上出现问题时,这种表达本身就站不住脚了。





 





 


电影《八佰》讲述的是一个怎样的故事?
《八佰》是由华谊兄弟电影有限公司和北京七印象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出品,腾讯影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北京光线影业有限公司和阿里巴巴影业(北京)有限公司联合出品,导演管虎执导,黄志忠、张俊一、欧豪、张承、王千源、姜武、张译、杜淳、陆思宇、张宥浩、魏晨、李晨、白恩、余皑磊、俞灏明、郑恺等主演的战争题材影片。讲述的是一个在1937年淞沪会战末期,国民革命军第88师524团留守上海四行仓库,与租界一河之隔,孤军奋战4昼夜,造就了罕见的被围观的战争的故事。
如何评价电影《八佰》?
基本再现了淞沪会战时期的四行仓库保卫战,当然作为艺术作品肯定有虚构成分在内,但作为战争题材的电影,能够很好表达出爱国情怀,就很不错了。
《八佰》这部剧的影评怎么样?看过的人都是怎么评价的?

口碑很好。

不同于以往同类型的影片,《八佰》没有男女主角,所有人都是主角,所有人又都是配角。从片名开始,导演就将焦点设定在“人”身上“古时行军,五人为伍,十人为什,百人为佰”。

人,才是最重要的。该片从人性出发,既描绘了投身战争中英勇无畏的战士,也刻画了怕死畏战的普通人。

《八佰》能在国产战争片中越众而出,恰恰是因为它“敢拍人性的真,甚至丑”。该片拓宽了我们认识英雄的维度,他们在舍生取义前,也有过平凡的,甚至苟且的懦弱与挣扎。

剧情:

1937年淞沪会战末期,中日双方激战已持续三个月,上海濒临沦陷。第88师262旅524团团副谢晋元(杜淳饰)率420余人,孤军坚守最后的防线,留守上海四行仓库。

与租界一河之隔,造就了罕见的被围观的战争。为壮声势,实际人数四百人而对外号称八百人。

“八百壮士”奉命留守上海闸北,在苏州河畔的四行仓库鏖战四天,直至10月30日才获令撤往英租界。


电影《八佰》影评是什么?

《八佰》影评如下:

该片取材于1937年淞沪会战,讲述了被称作“八百壮士”的中国国民革命军第三战区88师524团的一个加强营,固守苏州河畔的四行仓库、阻击日军的故事。该片于2020年8月21日在中国内地上映。

塑造立体的人,是《八佰》的立意与野心所在。以往战争片的主角,要么是正面迎敌的战士,要么是深入敌营的卧底。

而该片却从一群逃兵的身上展开,《八佰》能在国产战争片中越众而出,恰恰是因为它“敢拍人性的真,甚至丑”。该片拓宽了我们认识英雄的维度,他们在舍生取义前,也有过平凡的,甚至苟且的懦弱与挣扎。

相关简介

《八佰》是由华谊兄弟电影有限公司、北京七印象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出品,管虎执导,黄志忠、欧豪、王千源、姜武、张译、杜淳、魏晨、李晨、俞灏明等主演的战争题材影片。

该片取材于1937年淞沪会战,讲述了被称作“八百壮士”的中国国民革命军第三战区88师524团的一个加强营,固守苏州河畔的四行仓库、阻击日军的故事。该片于2020年8月21日在中国内地上映。


《八佰》激发了人们的爱国情怀,那么你对此片的评价是什么?
我认为这部影片是高度反映了当时的一些真实场面,能够激励我们的爱国情怀,让我们每一个人都珍惜现在的和平。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