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影评海报(影评| 《蓝色情人节》)

来源:星辰影院人气:439更新:2023-05-16 16:23:28

影评| 《蓝色情人节》
主演是‘高司令’和米歇尔,出演过《恋恋笔记本》和《爱乐之城》等美片的‘高司令’, 以及最近出演《马戏之王》的米歇尔。

电影的宣传海报画风深得我心!影片稍微有点长,大概2个钟,也算是打发打发时间咯。

在影片的开头男主人公就说了这一段话,令我印象深刻——她们终其一生去邂逅白马王子,结果嫁给有好工作能稳定下来的人。

对于女生‘简直就像买菜一样挑来挑去找最好的’这句,我想可以推荐大家去看下渡边淳一的小说,我忘记了那本小说的名字,书中他以一个医生的角度,用卵子和精子的属性去解释这一现象。本君不敢苟同,但也不无道理。

我昨天又把《灰姑娘》和《美女与野兽》看了,都是我小时候最喜欢的动画片——都是以‘公主’和王子最终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作结。拿这两部电影跟《蓝色情人节》对比,我内心OS——我不可以再沉溺在公主和王子的世界里,我得睁大眼睛看见这个残酷的世界,看见一些残忍的事实——‘王子’和‘公主’的婚后原来是这样子的,生活庞杂的琐事会将一对婚前爱得死去活来的情人捏碎!I just can't allow myself to do that.

故事情节从一只宠物狗Megan走丢死了开始,丈夫怪罪妻子没有锁好栅栏导致祸事。然后很奇怪地转到妻子带女儿去外公家,丈夫却不跟他们一起??

看到后面我才明白原来双方是为了避免一场争吵,所以各自心照不宣地选择了分开几日。

丈夫希望可以改变现状——跟妻子离开这个令人糟心的家,出去浪一波——“我们出去喝得酩酊大醉,做爱。”妻子说还有很多工作要干,不去不去!最后在丈夫的坚持下两人还是去开房了。妻子在浴室里洗澡,丈夫走进去,妻子一脸嫌弃表情,丈夫蹲下来给妻子口交,妻子用手把他的头拨开,麻木地说了句:Stop! 丈夫想跟妻子做爱希望也能借此改善二人关系,他告诉她他还想再要一个孩子,然后妻子开始抗拒他,他问他还要被拒绝多少次?他照顾她,照顾她的小孩,他问妻子这不是他应得的吗。这个画面我看得很是糟心,当妻子开始自暴自弃一样顺从的时候,然后丈夫不愿意了:宝贝,不行,我他妈不能这样,你别这副德行,就好像是我想上你,你就满足我,我不要!我要你!我不要这样跟你做,你要干什么,要我强奸你吗?想要我打你吗?你吃错药了吗?我他妈才不干呢!你想让我打你?我不会的,我爱你, okay? 结果就是妻子把丈夫给锁在浴室里锁了一夜。

转而电影穿插到两人最初在一起的时候,各种浪漫,各种幸福,女孩对他各种smile,但那是在跟前男友分手之后。在这之前女生读大学,喜欢一个特别壮实的男生,结果后来在一次性交的时候男生没忍住内射了,女生又忘记吃短期避孕药,于是女孩就跟他分了。大概俩月后女生发现自己怀孕了,可这之前她又跟男主人公上过床,所以她自己也懵逼了——所以到底这是谁的孩子。她于是满怀心事地去找到了咱们的男主角,男主角说:我一看你就知道你有事要跟我说!女生一直说Nothing, nothing, 可我们聪明的男主角早就识破了:我直觉一直都非常准的。结果他转眼就爬上了围栏准备翻过去跳海,威逼女主角说出怀孕一事。很明显,这就是前男友的崽嘛!于是男主角意识到真相以后就猛地用手肘打围栏(可怜的围栏无辜躺枪~)。于是像咱们所有校园言情狗血剧一样,女主角要去堕!胎!了!医生说要问几个私人问题,Question one: 你几岁开始有性交了?女主角说:十三岁。WHAT!!!!!听到真相的我眼泪都快掉下来了,13岁啊各位朋友们,我十三岁的时候还是个懵懂的少女……我也是后来才慢慢了解关于这一类的内容。好辣!到Question two了!更劲爆好吗!!!医生问:到目前位置你跟多少人发生过性交?女主角想了想,说:大概20,25。Okay,看到这里本君真心觉得我是弱爆了,话说天下如此之多美色为何本君独独钟爱一人呢,咳咳……这个这个……啊哈哈哈~一系列问题回答以后,就可以进入手术啦,医生说打完麻醉我就可以怎么怎么样啦~Blabla一大堆,当然就是为女主角终止手术做准备的嘛!人家医生做的时间长了,都不知道见过多少下定决心又反悔的栗子~咱们男主角心疼啊!小心肝儿都疼得不要不要的,于是乎就把咱们女主角给娶了!

故事到此为之都还是特别幸福美满的,两人都特别相亲相爱的还经常一起在公众场合腻歪,诶哟喂我那颗深爱‘高司令’的心欸!~

结婚以后,丈夫和妻子时常因为一点小事发生争吵,影片到最后呈现的这样一个画面让我触目惊心——丈夫到妻子的医院大闹了一番,妻子说:我不爱你了!我对你一点感情都没有了!她指指她心脏的位置吼他:这个地方已经没有你了!没有!丈夫还在闹,还打伤了一名医生——本来他对女主角就不安好心,还让女主角在医院附近租一间公寓,然后周末开车回家,美其名曰——方便上下班。女主角愣了一下,说:我已经结婚了。争吵的阵地转移到医院外,妻子很生气地说:我他妈真想要离婚!丈夫脑子一热把手上戴着的结婚戒指给扔了,想了一下后悔了又回头去找,扒拉着野生的草丛。就算丈夫醉酒有点不省人事,妻子也让他一个人开车回家。她已经不在乎了。

女主角的奶奶跟她说,要嫁给自己爱的人。

可是爱怎么就他妈地慢慢没了呢?

电影里还提及到丈夫给人刷墙的工作,他说他很喜欢这样的生活,很喜欢照顾Frankie(女儿),很喜欢每天晚上回到家跟妻子在一起,原本这也不是他的梦想,可慢慢地这就成了他的梦想,他很享受这样的生活。

可妻子觉得他应该做他喜欢的事情,用他的本事,他的才华,去干一番什么。(不知道以后他会不会说:我没工作的时候你叫我去工作,我工作以后你又想我常常陪着你。Well, that's so sad. I know.)

在两人最后一次的谈话中,终究还是没能挽救这场婚姻。我们的‘高司令’又哭了,说让他考虑下咱们的女儿,女主角也很受伤的说:当初就是因为考虑她……Blabla...

《蓝色情人节》里的公主最后并没有跟王子幸福地生活在一起,未来也许好也许坏,有人需要继续生存,有人需要继续生活。

又一套电影看完,曲终人散。在我看来,似乎也并不影响多数人继续相信一见钟情,继续渴望邂逅白马王子,继续对幸福怀有期待。

我从小看的童话故事使我对美满的爱情心怀向往——经历过艰难险阻以后,我和王子最终站在城堡上亲吻对方,阳光灿烂,一切都如此明媚美好。然而故事到此就结束了,对我而言,这是一本缺页的书——然后呢?然后他们怎么样了?——那是我现在正在探求的——Under the surface, what happened? And what will happen?

好好生活,热烈拥抱,I’d love to enjoy我和他之间的时光,毕竟我们谁也不知道下一刻会发生什么。这复杂又直白的感受,我愿分享与你们。
豆瓣电影上作品的海报图片要怎么保存到电脑上?
不知道你说的是不是手机端保存到电脑,如果这样的话,可以长按图片,保存到手机,然后通过电脑端微信发送图片,如果只是电脑端保存图片,右键鼠标单击就可以保存了。
看一部英文原版电影,做英文影评海报纸张,图文并茂

这个其实很简单,使用在线设计工具你就可以自己DIY一张影评海报,甚至是你想详细介绍这部电影,你可以制作信息长图,我之前在易图上自己制作了一张《战狼2》的剧情长图,如下。


电影《苦月亮》豆瓣影评转载
周末看了这部电影,非常精彩,四个主要演员反而是休.格兰特表现最普通,个人来说,最喜欢的是女主角几番跳舞场景,非常有戏剧的张力,在这色彩浓烈的影片中有迷幻般感觉。

个人表达极其有限,豆瓣上看到这篇精彩影评,邀大家共赏。

夏娃的第八天 —— Bitter Moon 人物心理分析( 电光幻影  评论  苦月亮       2009-09-20 11:21:45)

还记得咪咪的那句话吗?

"I’m just a fantasy and amusement in boring voyage.”

“我只是枯燥旅途中,那虚空的幻想与消遣。”

新年的狂欢过后,宿醉味道的萧瑟清晨,舞厅地板上烟花狼藉,低沉的萨克斯风不经意地飘出法国香颂《大海》,船员们正在清洗甲板。

人生最美好的、或是最虚幻的一夜已经结束。接着将直面残酷的今天。

罗曼斯基的影片始终如海浪般深邃与迷离。茫茫无边的旅程,不知道将被带往何处。随着一波又一波,逐渐被推往汹涌的浪尖,然后瞥见下面幽蓝无底的峡谷。

打开IMDB,评分人数仅八千,平均6.8的‘低分’。我却心头一阵安慰,好像隐藏的宝藏还没有被发现,心底的秘密还无人揭穿。

这部影片并不难理解。只要结婚几年,一目了然。

关于‘贪婪’

奥斯卡在对准自己的嘴扣下扳机前,哀号的那一句“我们都太贪婪”,无疑是全片悲剧的根源,也是解开人物心灵密码的关键钥匙。

‘贪婪’在这里到底是什么意思?

奥斯卡的贪婪与咪咪的贪婪是完全不同的,男人与女人的贪婪是完全不同的。

奥斯卡的中心台词是“我抛弃咪咪不是为了某一个女人,而是以她来换取所有女性”。

而咪咪的中心台词则是“你可以骂我、打我、和其他女人发生关系,但是请不要抛弃我,我离开你无法活下去。”

男人总是贪婪地想要征服更多的女人,而女人总是贪婪地想要占有他的全部。

两个人的战争,始终围绕这个无法解开的结。

奥斯卡的故事

奥斯卡是影片最关键的一个人物,他的欲念是一个大背景,所有的爱恨都从这里衍生,所有恩怨都依附其上。

奥斯卡年轻的时候继承了一笔可观的遗产,于是搬到巴黎,专注于自己的梦想:写作。

写作对他来说并不是一个谋生的手段,或者,从心底里他并未把这当作一项严肃的职业。‘在巴黎写作’这一行为的浪漫型迷倒了他,他把写作当作一种优雅而自由的生活态度,把写作当作吸引异性的手段。“欲”是他所有行为的出发点,是核心。虽然他疯狂地迷恋上咪咪,但是这种排山倒海的爱仍是以欲念作为基础的。影片一开始就暗示了这一点,在奥斯卡偶遇咪咪的那辆公共汽车的车身上,有一张性感女性图片的广告‘36 15 ULLA ’。接着,这个广告在影片的角落中反复出现,一直到奥斯卡最终去了那个地方,观众才知道这是个妓院的广告。这张广告海报给影片即使是最纯情的段落都洒下了不和谐的阴影,这其实是奥斯卡,或者说是男性欲念的影射,即使是在光天化日的公共场所,这种欲念也在街道的底下暗潮汹涌。

奥斯卡一开始可能自己都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爱是以欲作为基础的。但随着性爱由正常向虐恋倾斜,欲念的狰狞面目就逐渐显露了出来。在两人疯狂的性虐当中,咪咪始终处于施虐方,而奥斯卡则是受虐方。这反映了两者关系的稳定。关于性虐的情感基础,在东方(以日本为代表)导致快感的是羞耻心。而在西方则是控制与占有(Domination)。也就是说,西方文化中,痛觉不是快感的真正来源。施虐方的快感来自对另一方的肉体控制,受虐方则来自对另一方放弃自主的强烈服从。在他们的性虐关系中,咪咪的占有欲得到了满足,而奥斯卡从前在性爱上始终是一个‘控制者’,如今‘被控制者’的新鲜体验也满足了他好奇的欲望,就像一场大胆的远征。两者各取所需的平衡是关系持续的养料。

但男人终究只是贪图新鲜的动物,当体验过所有的高潮之后,那种热烈无以为继,日渐转淡。于是,缠绵变成了责任,厮守变成了束缚。他开始对外面的世界蠢蠢欲动,想要摆脱枷锁。影片通过性虐游戏的无趣告终来反映他们的恋情开始步入低潮。

奥斯卡最可贵的品质是诚实。他的诚实让人无法恨他,即使他对咪咪施以最无情的折磨、伤害与离弃,他的原则始终是最坦诚的。甚至,他觉得是在为她着想,因为‘分手后用不了几天咪咪就会感激他的抛弃,重获新生’。但错误的是他误解了女人对爱情的态度,一直到他到死之前才理解咪咪。

以分手那场戏为分水岭,开始了第二段虐恋,与第一段不同,这里的虐待是心理上的,针对自尊心的。奥斯卡之所以乐于其中,是因为这种羞辱可以满足他的男性至上地位的体验,从而带来心理上的快感。一切仍然为他的欲望服务,只是这种欲望从肉体转化到心理,由‘求欢’的快感转化为‘凌虐’的快感,他又陶醉在这种新鲜的体验当中。于是他默认地把咪咪留在身边。

他临时下飞机的阴谋可以称得上狠毒,事后的欢欣鼓舞也证明了他的无情。但与前一段虐恋的曲线一样,这是心理虐待的一个高潮,高潮过后,他连对这种羞辱带来的快感也失去了兴趣。他自己清楚这一点,所以设计彻底抛弃咪咪。奥斯卡的性格是不拖泥带水的,只要高潮已经过去,他就宣告终结。他只摄取快乐的那一部分,拒绝承担任何责任和后果。他对于生养孩子的态度,坦白得令人心酸,他只是说‘你看我像当父亲的料吗’。

对于自己的瘫痪,他当然恨咪咪,但也正是从这种痛苦当中,他开始理解咪咪当初所承受的痛苦。他的承受起先是作为一种‘赎罪’而存在,他把咪咪的所作所为理解为单纯的报复。然后,从咪咪当着他的面与朋友发生性关系,试图挑起他的嫉妒,他忽然意识到咪咪其实是欲罢不能地爱他的,从这时起,一种新的感情产生了,它包含了同情、自责与感激。这就顺其自然地导致了接着‘婚礼’那场戏。然而他们回不到过去,他们的关系如今只能以‘恨’继续,以奥斯卡的聪敏,他又如何不了解咪咪这个小女人的那些小伎俩?但是他带着这种新的感情,纵容她的一切,假装朝着她设计的路线发展,上了船,找了一对夫妻,满足咪咪伪装的放荡,最后帮助她结束了生命。他最终理解了‘贪婪’的本质矛盾,但是如果一切从头来过,还是会按照这个宿命的轨迹,他无力改变人类的本性。他们的‘恨’也到了最高潮,只有死亡才是最终解脱,他无法想象咪咪连‘恨’都失去会怎么样,无法想象他们还能去往何处,所以他拿起了枪。这何尝不是一种伟大的勇气,何尝不是一种深沉而绝望的爱。

值得一提的是,美国演员Peter Coyote在本片中的表现十分亮眼。他成功表现了风度翩翩与绝望暴戾两种截然不同的气质,简直判若两人。

咪咪的故事

咪咪说到底是个传统的女性。她的一切都都是出于爱。正所谓爱有多深,恨就有多深。她的目的只有一个:占有奥斯卡。如果留不住他的心,也要留住他的人。

她全身心投入到荒诞离奇的性爱游戏中去,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控制欲;她挑衅他,是为了说服自己他还爱她;她可以受尽屈辱地留在他身边,是为了证明自己对他而言还有剩余价值,还可以给他带来快感;她为了他打掉孩子,是为了宠着他继续轻松自如地风流倜傥;她行尸走肉地活下去,是为了有一天可以回到他的身边;她摧毁了他的下半身,是一种厚积薄发的恨与爱,可以把他绑在自己身边,让他再也无法俘获其他女性;她无情地戏弄他蹂躏他的自尊,其实是一种自我摧残,当她的心因为他的痛苦而流血,她感到了自虐的快意,因为她实在不能失去他的爱,一旦失去,就要用同样的仇恨来弥补;她当着他的面与别人做爱,试图挑起他的妒忌,是一种垂死挣扎,证明她需要他的妒忌,渴望他的在乎;她给他一把枪作为生日礼物,是渴求他因为恨而杀了她,这样她的感情就此圆满;是她想出了整个游轮计划,试图挑拨他的嫉妒与仇恨到最高潮,这样可以顺利地死在他手里。而他则带着她留下的烙印——无法动弹的下半身——永远无法将她从他生命中抹去。

女人是简单而可怜的,会因为某一个秋日下午的偶遇,就此无悔付出自己的一生。

饰演咪咪的 Emmanuelle Seigner 亦成功表现出了咪咪清纯与堕落两个层面,只是与 Peter Coyote 比起来,还稍嫌生硬。

奈格尔的故事

他是影片中最‘正常’的人物,一个患得患失的中年男,心底怀着不可告人的偷腥欲望,表面却显得既爱妻又正派。无奈他那一点小心眼,任谁都能一眼看出来。他虚伪与可悲是这个社会上所有中年男子的真实写照。最后,他站在大雨滂沱的甲板上,终于决定向世界坦然面对自己的欲望。但是当他回到船舱这个现实世界,瞬间又失去了勇气,披回了那层虚伪的外套。患得患失的他,最后既无法在妻子面前保持自己正人君子的形象,又错过了肉体上的欢娱。

让 Hugn Grant 来演这么一个角色令人叫绝。因为他只要以本色演出,即能达到导演的要求,甚至演得越糟越好。说到‘虚伪的男性魅力’,又有谁比他那张英俊脸庞更符合这个定义呢?波兰斯基在此选角上的‘险恶用心’,与李安选王力宏拍《色戒》如出一辙。

菲奥娜的故事

菲奥娜在影片最后逆转式的变化大概是最令人吃惊的部分了。之前一直是以英国妇女保守、矜持形象出现的她,在最后的舞会上那宛如夜百合妖艳而迷离的绽放,眩目地火花四射。这也是影片最精彩迷人的部分,将奈格尔夫妇在影片中的重要性大大提升。

菲奥娜的转变并不是无迹可寻,而是在影片中一再伏线。影片开始不久奥斯卡就表示菲奥娜‘非常富有内涵’,而后话锋一转问奈格尔是不是已经对妻子失去了兴趣,奈格尔用社交式的回答偷换了概念,注意这时候菲奥娜眼神的变化。在后面的场景中,又有奥斯卡表示奈格尔还没有充分发掘她妻子的潜力。这些片段表现了女性在婚后的一种牺牲,即她把自己的人格魅力都只留给丈夫一人,对外则深藏不露。如果丈夫不懂欣赏,那么这种隐藏其实是一种浪费。但大多数女性或者出于对婚姻关系的委曲求全,或者出于对丈夫男性尊严的服从,虽然觉得失落,也会放弃一点自己的尊严而忍受这种浪费。然而,如果丈夫一旦越过了她们能忍受的边界,她们就会重新拾起自己的女性魅力与尊严。

影片中的菲奥娜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她与咪咪共舞继而云雨出于以下几个原因:1. 对丈夫的彻底失望,无法再忍气吞声,需要挽回自己的尊严;2. 对丈夫的报复,她之前便有过‘双倍奉还’的言论;3. 对丈夫的鄙视与示威,展现自己的能力,他无法获得的,她却能轻易获得,这好象在说‘你当我真的只会逆来顺受吗’,重新向丈夫展示(或者让丈夫重新回忆起)自己的魅力。4. 选择对象为咪咪当然不是随机的,一来是对咪咪的迎战,二来这种迎战当中又包含了一种理解:女性的同病相怜。两个女性的云雨,暗示了他们对男性的彻底失望与唾弃。

饰演菲奥娜的 Kristin Scott Thomas 虽然戏份不多,但一收一放表现惊艳,充满了韵味。

人物关系与结尾

我们可以把奥斯卡与奈格尔认为是同一个人,一个男性的内心世界与外在举止;同样,咪咪与菲奥娜也是同一个人,一个女性的真实心灵与社会形象。这种对比关系时时存在,比如关于孩子,虽然奈格尔内心也同奥斯卡一样不愿承担责任,但他用了冠冕的理由:这个世界人口太多,不需要我们添乱。而咪咪与菲奥娜对于爱人的宠爱与纵容也是相同的。

他们的关系也反映了同一种婚姻状态的两种可能性,即‘自由放任’的可能性与‘在传统观念束缚下’的可能性。

如果用下图来表示:

奈格尔 ---- 菲奥娜

l    l 

奥斯卡 ---- 咪咪

下面这层关系是感性而诚实的,却是不实际的。上面这层关系是理性而现实的,却是虚伪的,一如现实生活中的绝大多数婚姻关系。讽刺的是,诚实的结果导致了毁灭,而虚伪的却往往苟活下来。但问题在于,这种苟活,是不是比毁灭更有意义?如奈格尔,他永远无法体会到那种疯狂而真挚的爱,但有谁一旦体会到了,便可能拿生命作为代价。

既然现实的我们无法选择轰烈的毁灭,那如何灌溉已经枯萎的婚姻关系?如何令获得新生?当然一次印度之旅于事无补。影片尝试提出的解决办法是‘不如生个孩子’,虽然这个答案可能会让你苦笑,但还有别的办法吗?这不正是大多数夫妻所做的吗?

至于奈格尔与菲奥娜的未来会如何,我们无从知晓,只知道他们会生个小孩,把这次旅行当作人生一课。但是,他们将如何解决存在于人性之中的‘贪婪’命题?婚姻仍然如同那艘起伏不定的夜航船,未来烟波茫茫,四周无处是岸,唯有天空一轮明月,犹如明镜,照亮你我心中苦涩,亘古不变。

关于片名

“Bitter Moon”倒底是什么意思?当然不仅是指月光引起的哀思。

这是一个文字游戏,“Honeymoon”的反义词。游轮是新婚蜜月的热门项目。但当新人们在船上忘情拥吻的时候,是否料想到有一天激情消失殆尽后,相互消耗岁月的痛苦?波兰斯基带领观众走过的这个旅程,目的正是探讨与“蜜月”相反的“苦月”。这对于每一位进入婚姻平淡期的男女观众,都是一场莫大的考验。这是不适合情人或者夫妻一同观看的影片,如果你们是小情人,应该看不懂,就算看懂了,也会挫消你们对未来的期待与激情;如果你们是夫妻,看完之后大概相对无言,夜不能寐,因为它真实得残酷,把你仅存的那点自我安慰都撕了下来。这也许就是本片得分不高的原因:因为人们不敢正视自己肮脏的念头与失败的现实。

结语

我认为这是罗曼波兰斯基最出色的作品,也是以婚姻为主题的最佳电影。主题凝练而深邃,表现手法细腻优雅却不失大气。虽然有原著,但能影像化出独立的思想深度和美学趣味,难能可贵。

最后,套用《安娜卡列尼娜》开卷的第一句话“幸福的家庭无不相似,不幸的家庭各有不幸”。

我们也可以说,美满的婚姻无不相似,而衰败的婚姻则各有败相,有的人决然放弃,有的人不择手段挽留,有的人在虚伪中偷生,有的人在顿悟中自救。但源头只有一个。当那个下午,你在公车上注视着她的白球鞋的时候,便埋下了悲剧的种子。
英语寒假作业--英文电影影评海报
多少字?详细说下
怦然心动电影影评
“爱之于我,不是肌肤之亲,不是一蔬一饭。它是一种不死的欲望,是疲惫生活中的英雄梦想。”
——杜拉斯

《怦然心动》。看到自己喜欢的编剧柏邦妮极力推崇。看罢发现果然所言非虚,欣然怂恿身边的朋友去看。海报是一对小孩和一棵巨大的树,简单干净而又荡气回肠的样子。可喜的是,电影也是如此。“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算是个诉说青梅竹马的情愫的清新小电影吧,却又不舍得就这么轻描淡写的将其定性。因为电影里还谈到了珍贵的尊重,勤劳和梦想。

他说:我这辈子只希望朱莉.贝克离我远点。她说:从我见到布莱斯.洛士奇第一眼,我就砰然心动了。这,就是他们的初见。

朱莉是个古灵精怪的漂亮姑娘,长长的栗色头发,大大的湖绿色眼睛,笑容温暖的让人融化。这小家伙7岁就开始准备恋爱了呢,她毫不掩饰自己对新搬来的邻家男孩布莱斯的喜爱,心愿就是得到他的吻。她缠着他不放,举止大胆热烈,好生可爱。除了布莱斯,小朱莉还很喜欢社区里的一棵大大的梧桐树。树的顶端,有她呼吸过的最甜蜜的空气和见过的最美的风景。为了不让大人们把树砍掉,她固执的哭着在上面坐了一天。可这一切的一切,布莱斯都不理解,他觉得她是个可怕的怪人。他千方百计的躲避她,不理会她一起保护梧桐树的恳求,扔掉她送的鸡蛋,死也不肯和她真诚的交谈。

突然有那么一天,朱莉想通了,她觉得布莱斯不过尔尔,伤害她的尊严,不尊重她的家人,于是决计将他忘记。然命运好幽默,他在外公的启发下慢慢发现了她的各种单纯美好聪明,情不自禁的想要与她亲近。他要亲吻她,她哭着跑回了家。最后,布莱斯扛着铁锹在朱莉家的院子里种下了一棵小梧桐树。朱莉笑了,出去和他一起培土。剧终,Bob Dylan浑厚悠远的嗓音缓缓响起,“I bless the day I found you; I wanna stay around you; Now and forever, let it be me.”

小姑娘究竟迷恋小男孩哪一点呢,是他闪烁如星辰般的眼眸,是他初识时羞红的玫瑰花般的脸颊,还是她坚信他有的能与之相通的美丽心灵呢,真是让人难以捉摸。我却爱极了这个橡皮糖一般想要黏住心上人的小姑娘。像大部分的美国电影里的女主角一样,她浪漫倔强爱冒险,有健康的体魄和灵魂,有实现梦想的脚踏实地的能力。她敢于与众不同也乐于与众不同。她有颗爱人的心,也懂得如何去追求自己的爱。然,更加难能可贵的是她的爱不盲目不愚蠢,她时刻反省自己的爱是否正确是否值得。她的爱有底线,那就是自尊和家人。小姑娘就如同她誓死捍卫的那棵梧桐树一般,自由而坚定的生长。陈丹燕在《起舞》里写,“我相信女人的一生,也要靠某种梦想的鼓励生活下去,这种梦想有时伤害她,有时将她的生活弄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却仍旧是她内心的支柱。成长的过程本身就不是完美的,它包括在表达和体会纯真感情时最初的造作。要慢慢等你所经历的生活,来帮你洗去它的铅华。”我猜想,布莱斯算是小朱莉的一个英雄梦想。

  还特喜欢布莱斯的外公,他理解且喜欢朱莉。除了帮助朱莉打理庭院,他还教布莱斯不带任何偏见的去看待朱莉发现朱莉的优点。他最美好的一句台词莫过于,”some of us get dipped in flat, some in satin, some in gloss. But every once in a while you find someone who's iridescent, and when you do, nothing will ever compare.”(有些人肤浅,有些人金玉其外,有些人败絮其中。但是有一天,你会遇到一个如彩虹般绚丽的人,当你遇到这个人后,就会觉得其他人都有如浮云一般。)这一点,我是深深相信的。

  “我的灵魂里有很多地方玩世不恭,对人傲慢无礼,但是它有一个核心,这个核心害怕黑暗,柔弱得像绵羊一样。只有顶平等的爱才能使他得到安慰。你对我是属于这个核心的。”王小波在《爱你就像爱生命》里如是说。如果你遇见自己的英雄梦想,勇敢的走上前去打招呼吧。或许有一天,他会对你说,谢谢你依恋我,像一只固执的螃蟹。
The Summer is Gone——八月,是七月流火(电影《八月》影评)
说实话,电影开场我是有些失望的。并不好看的演员,枯燥乏味的家常对话,我一直抱着把这部片子当文艺片来看的心态,除了黑白的画质和剧中老旧的楼房,似乎没有感染人的艺术气息。

但“八月”二字出现的时候,电影的英文翻译便给了我一个极大的震撼,The summer is gone,不是简单直接的August,而是婉转的表达——夏天走了。那一刻我意识到它可能是跟我往常所看的文艺片是不一样的,并不只适用于无聊的消遣,于是决定认真观摩解读,好好写一篇影评。

故事背景是在九十年代初的西部小城,国家开始实施国企改革,铁饭碗被打破,国有制片厂家属院里,每一个简单家庭的生活都被改革所影响,而十一岁的小雷就这样在经济变革与家庭改变之间懵懂成长。电影里每一个人物都有鲜明的个性,都是一个时代的体现,比如小雷,比如父母和一群亲戚,比如看似无关紧要的地痞三哥。

虽说这是一部致敬父辈的电影,但几十年来,许多景象还是日复一日从未变过。大爷大妈们在嘈杂的环境下打牌,四周不乏一些围观的人,小孩儿穿着廉价的衣服凉鞋在旁边跳橡皮筋,大人喊小孩儿回家吃晚饭时男孩一脸不情愿的说“我想多玩会儿”。小雷的童年也是我的童年,准确的说,是我小时候生活在乡下时眼里看到的童年,不是经历的童年。我充斥在弹琴画画练字背单词中的童年并不快乐。

也许是喜欢孩子的缘故,一直觉得孔维一——就是剧中的张小雷小朋友,他笑起来真好看,当他看着妈妈用古怪的方式浇花,“噗嗤”一声就笑了,那是小孩子才有的调皮捣蛋古灵精怪的笑,连带着看电影的我都发自内心的笑了。许多人围在河边看三哥在羊肚子里取出菩提子(并不确定三哥是在干什么,凭直觉所想),一群大人里面,只有小雷的眼神带着孩子才有的好奇、探究。大人都是沉闷死气的,只有孩子为生活的枯燥带来了生机。

家属院里运动会拔河,还未分出胜负时,厂子里的车动不了了,大家都去推车,直到车子都发动了许多人还是跟着跑,大喇叭里念着热血沸腾的诗仿佛这是一场闹剧。随着人群渐远,镜头聚焦到小雷身上,小雷的神情一半茫然一半似乎又懂得了些什么,半知半解的眼神,瘦瘦小小的身影,这样孩子气对未知的不解,总让人想越过面前的屏幕去抱一抱他。小雷挥动着手里的双截棍,咚咚响的跑到楼上尽头的房间,偷偷的打开门,又忍不住问“爸爸,这是什么?”“放电影。”“你为什么不去参加运动会?”爸爸当然不会回答,跟小孩子怎么解释得清楚,再说就算回答,又能回答出什么。他剪了一截胶片给小雷,孩子终归是孩子,马上拿到窗边把玩,问父亲“这是谁呀?”“这是你老云叔叔。”这一刻父子俩的场面格外温馨,窗外通过胶片透进来的光,仿佛是父子俩的希望。

父亲张晨一直像一个没有长大的孩子。“不要低下高贵的头颅”——这恐怕是不需要考虑生存的艰难不识愁滋味的少年才有资格说出的话,冲动的意气用事的父亲,喝醉酒的父亲,不愿向现实妥协的父亲,带小雷看电影时流泪的父亲,多像个文艺莽撞的大孩子。不要说是一个父亲的年龄,就连现在的我们,逐渐成长麻木,操劳担心过不去的现在和未来,已然很少在别人的故事里流自己的泪了。

电影中场,小雷开始由小孩转变为少年了。学校主任一回头看到小雷,“这谁家的小孩儿?”“咋呀”——少年身上独有的戾气。还有后来父亲与小雷没有看成的那场电影,有钱人的倨傲和他儿子胖小子眼里的轻蔑,瘦弱的小雷脸上再也藏不住愤怒,他的手和身体已经做出了最直接的反应。而父亲大概是因为内心压抑许久,他没有去阻止自己的孩子动手。可妈妈很是生气,拆了父亲亲手为小雷做的双截棍,甩下一句我再也不管你们了。如果可以活得轻松一些,我也不愿这么挣扎,这大概是妈妈心中所想。她在别人眼中是“郭老师”,可她最怕的一句话一定是“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她怕自己的儿子长大后像她,像她的丈夫一样没有出息。她很疲惫,疲惫于自己在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色,这是每一个母亲,每一个普通家庭中女人的艰难。

“你为什么想去三中?”饭后的餐桌小雷并没有回答这个问题。回家的路上一家三口美滋滋的,小雷坐在父亲的自行车上很是开心,父母一脸轻松,妈妈又问了一遍小雷这个问题。“因为三中的校服最帅,还配一根三哥那样的皮带。”顿时,父亲停下自行车,丢下小雷一个人骑得飞快走了。一开始我没有想到在这里怒气冲冲的居然是一向对儿子好脾气的父亲,后来我想他一定是对自己的儿子很失望。可那只是小孩子单纯的崇拜,他并不知道父母得因此付出多大的代价,他并不懂他的苦是有人替他受着,有人替他负重前行。孩子如此,也是大多数普通阶层父母的悲哀,从一开始他们便用了错误的教育方式。在我看来,不是说孩子需要多成熟懂事承担什么家庭重担,但孩子应有知情的权利,有他自己的选择与判断并为之付出一定的责任与代价。

坐在田间小雷和父亲面对面吃东西。小雷没头没脑的冒出一句:“爸我不去三中了。”小雷不知道他这一句话并不能挽回什么局面。也许是母亲一句“你这一分是我和你爸一个月的工资呢”触动了他,于是小孩子单纯的以为自己该懂些事,作出了自己极大的的牺牲,可现实多无奈啊。父亲拍了拍小雷的头。回家的路上楼上的老头又像电影开场时唱“天下兴亡多少事 茫茫我神州”。是的,歌还是这首歌,可多少事变了。但小雷小小年纪,需要懂天下兴亡吗?他都不懂得父母亲戚为他的付出,他甚至不知道爸爸快要离开家了。

“他妈的你小子想跟我作对啊”这一幕电影开场一家人在看的电视,中场再出现时台词重复了三遍。剧中剧里人与人作对,剧里现实与人作对。父亲拿出磁带,疯了一般的撕扯,是深感生活的无力,如同剧中剧里卡顿的画面,不得向前。小雷听到客厅的响动,偷偷打开房门探出头来,看到父亲正在打拳。旁人看来笨拙还有些可笑不成章法的拳脚,是父亲自以为的能力,无处发泄。我们赤手空拳来到人世间,不顾一切,仍然没有改变什么,包括自己。

为父亲饯行的前一晚大家有些争执。是真的满怀抱负不屑于苟且还是空有理想的一群人的自我安慰呢?妈妈的话,想要的踏实,许多母亲的影子。前阵子网易云大火的《我想和你吃个饭》歌词里没有车没有房,还对未来迷茫还想去流浪。空有理想和热血可不够啊,等我挣大钱的时候,会跟这样的你在一起,牵手转一转,但一无所有的话,怕是两个人都会饿死。但歌舞厅那一幕唤醒了我心中莫名的热情。“明天去航行,亲人的蓝头巾,将在船尾飘扬”歌声中,像是对未来有了热血沸腾的期待,大家都在自顾自的热闹,父母牵手跳舞,这个时候小雷穿着他期待的那套三中校服,趴在桌上,沉沉睡去。

临行前夜,父亲拿着那根“像三哥一样帅气的”皮带走到房间看看儿子,叹一口气离开。我想起自己离家的前一晚,也会失眠。第二天清早,父母提着行李,牵着睡眼惺忪的小雷一路小跑赶大巴车。整个场景文艺又现实,大巴车催人快走,离开得很迅速,小雷没有像一般的电影里演的那样追着车跑,只是蹙眉看着远方,像失去了什么一样,一丝空洞一分茫然一副似懂非懂的样子。似乎年少时我也经历过这一幕,眼神和小雷是一样的。父亲没有挥手示意离别,甚至来不及转头再向窗外看一眼,车没有等人好好说再见。可在车上听到“就在那个下雨的星期天 我送你离开故乡……你在他乡还好吗 是否想过靠我的双肩”这首歌时,他流泪了。

父亲走后的大家庭里,长年卧病在床的小雷太姥去世了。整个家庭的关系也有所缓和,“妈,过去是我不对,您要不哭吧,不哭出来难受”。一双手搭在另一双手上,眼泪流下的那一刻,是与往事和解,与自己和解。大合影里小雷挥起了手臂,唯独少了父亲,小雷也从坐爸爸的自行车变成了自己推着自行车,穿着校服走在路上。家里床头是父子的合影,床上是父亲亲手做的双截棍。另外,三哥的父亲去世,他仿佛一夜长大。钙奶饼干,剧组发的夜宵,也没舍得吃,都留给了三哥。三哥对一旁安慰他的小雷吼了一声滚,与之前和人一起勒索他人的零花钱不同,那时的一声“滚”是不屑和目中无人,这一刻是硬撑,不想让小孩子看到他无助、需要依靠的样子。夜晚小雷家的昙花开了,一切在悄悄改变了。

电影最后一幕是父亲在外边拍片的样子,画面转为了彩色。也许农村的世界是黑白,而外面是彩色。看样子父亲在外头过得还好,算是令人慰藉的结局。昙花开放,大概意味着八月里夏天的燥热不安过去了,而快要到来的秋天,是成熟稳重,生活趋于平静。

整部片子的细节处理得很好,小雷家房间门上贴着崔健《一无所有》的海报(这是第二让我震撼的部分,关于崔健在那个年代的影响力不必多说,也许在电影中也有着一定的寓意),父亲离开家前一夜大家相聚时“我抽万宝路”的台词,临近电影结束墙上的“乐队”二字,都深刻的体现了那就是九十年代所具有的样子。唯一我觉得缺憾的是一个极小的部分,或许导演都未曾注意——有一幕父亲骑自行车载小雷回家时,巷中一群人跳舞。广场舞的音乐是用了卓依婷的《东南西北风》,而这首歌2000年才发行,并不是九十年代初。

片尾曲《青青的野葡萄》歌词是顾城的诗《安慰》,也是一部1985年老电影里的歌。电影院人不多,但大都都没有先走,而是静静看到了最后一秒,我忽然想起去年声名大噪的《路边野餐》。不同的是,《路边野餐》有刻意的文艺,穿插晦涩的诗歌,而《八月》是没有丝毫华丽词藻的老故事,是陈旧的老照片。回去的路上看了电影之前的海报宣传——留住好时光。可我并不觉得好时光需要去留住,我认为,好时光应该在未来,过去的,就妥帖收藏小心安放。

玛格丽特·米歇尔那本著名的《飘》,英文书名是《Gone with wind》,随风而去;《八月》翻译成The summer is gone,夏天走了。某方面,电影与书是一样的,所记录过都是逝去的生活。No matter how,our life is gone.

The Summer is Gone——八月,是七月流火。

2017.03.26

小葱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