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臣(丰臣秀吉是日本六百八十余年幕府时代最出色的幕府将军,他在日本家喻户晓,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在世时,权倾天下位极人臣,死后日本却深陷战争漩涡,最终于“关原之战”被德川家康取而代之,丰臣秀吉家族二世而亡。)

来源:星辰影院人气:500更新:2023-05-16 16:27:17

丰臣秀吉对统一日本有哪些贡献?

丰臣秀吉在群雄争霸的战争中,极善审时度势,勇于决断,表现出了非凡的谋略才能。1582年(阴历)6月2日,织田信长突遭对其不满的亲信部将明智光秀的袭击,在本能寺被逼自杀。这时秀吉正进军毛利一族控制的中部。在备中的事松城前线,他恰巧截获了明智光秀向毛利辉元通告本能寺事件的密信,得知信长遇难的消息,他审时度势,当机立断,迅速封锁各交通要道和港口,同时立即派使者和毛利缔结和约,即刻率军东撤,日夜兼程向京都行进。在其他将领因震惊而手足无措时,秀吉率先举起了讨伐光秀的旗帜。6月13日,他又果敢地在京都附近的山崎与明智光秀决战,并彻底打败光秀,取得了继承织田信长地位的主动权。

秀吉一生为人乖巧,极擅察言观色,巧于心计,善用权谋。织田信长生前,秀吉表现极为忠顺。在严冬的早晨,他将草鞋揣到怀里,温暖后再请信长穿。信长无论何时外出,他都能随时听从差遣。他常说,信长对他的恩情“比须弥山还高”。但在信长死后,秀吉却一意剪除信长遗族和重臣,欲取织田而代之。他首先在六月底确定信长继承人的清洲会上,成功地拥立年仅两岁的信长嫡孙三法师为后继者,挟幼主而握实权,排除了信长的次子信雄和三子信孝袭位的可能。十月,他又以消灭信长仇敌的功臣自居,独自主办信长丧礼,对众将发号施令。这样,秀吉与织田信孝和信长旧臣柴田胜家的矛盾便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贱岳一战,柴田兵败自杀,信孝也剖腹自尽,从此,织田信长的大权实际上落到了秀吉手中,信长其他旧部和盟友见大势已去,纷纷归顺秀吉。由此,信长死后仅一年,秀吉便成了日本实际上的第一人。1585年,秀吉被天皇召见,赐以朝臣中最高位——关白(官名,来自中国《汉书》),成为布衣宰相。1586年又被赐以朝臣的姓——丰臣。这样,秀吉的权力日益具有中央统一权力性质。在夺取军事和政治的优势地位后,秀吉感到在信长盟友中对他威胁最大的是德川家康。于是,他煞费苦心,不择手段,执意要使德川家康进京臣服,乃至不惜以生母与胞妹为牺牲。秀吉欲以联姻手段行怀柔,决定将胞妹旭姬嫁给家康。其妹早已出嫁,秀吉以增加领地五万石为条件,迫使其妹夫离婚,然后将旭姬改嫁家康。此后,为解除家康疑虑,促使家康早日进京,秀吉又将生母大政所送往家康所在的三河作人质。最后,终于使德川家康无奈,于1586年10月上京称臣。

1590年,秀吉完成了统一日本的大业。在进行织田信长生前尚未平定的地区的战争中,秀吉曾这样夸耀自己的成绩:“饿杀三木,渴杀鸟取,不用大刀,水攻离松。”秀吉似乎熟谙《孙子兵法》中的“不战而屈人之兵”,常用断粮、断水或水淹等手段,夺取城池。之后他很快走向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两次悍然发动侵略朝鲜的战争。1597年,在第二次侵朝时,63岁的秀吉在京都因病死去。

丰臣秀吉从1558年投身织田门下至1590年完成统一大业,历经三十二年漫长岁月。可以说,他的大半生是在重新统一日本的战场上度过的。无疑,他的谋略才能使他在日本的再度统一的战争中卓有贡献。然而,他的谋略才能得以充分施展,还在于他从事的事业适应了历史潮流,得到了地方领主与武士力量的支持。他们不仅从财力上支持秀吉,而且活跃在战争第一线,为秀吉出谋划策,展开外交活动。秀吉在墨股筑城主要就是依靠以蜂须贺为首的一千二百余名地方武士。日本茶道的集大成者千利休是位商人,曾长期担任秀吉的茶头兼政治顾问,追随左右,他曾出面调停秀吉与家康的关系。在秀吉出征九州时,商人千利休、津田宗及和博多商人岛井宗室、神屋宗湛都曾随军行动。若没有上述那些人的支持,秀吉统一天下的功业、他的谋略才能都是无法实现的。


为什么丰臣秀吉一死,丰臣家族就很快衰亡了呢?

可以说,这是谁都没想到的一个发展!

丰臣秀吉的原配宁宁没有生育能力,这一直被看作丰臣家的一大短板,很多历史学家都说丰臣家子嗣不旺。诚然,这是一个重要性问题,但却不是决定性问题!

丰臣秀吉唯一的儿子也是他唯一的继承人为茶茶所生,叫做丰臣秀赖,丰臣秀吉死的时候,他才六岁。茶茶又叫淀君,是浅井长政和战国第一美女织田信长的妹妹阿沛的大女儿,天生娇贵,傲视群雄,把谁也不放眼里,实际上她在丰臣家日子短,完全没有根基。

基于这个问题,丰臣秀吉在死前做了周密的安排,可以说是设置了两道保险,如果真能执行,万无一失。

先说内部。丰臣家的家臣,在当时分为以石田三成和小西行长为首的文治派和以加藤清正与福岛正则为首的武功派,两派不可调和,但是都服一个人,这个人就是宁宁。宁宁虽然没有孩子,但丰臣家的家臣多是宁宁一手抚养大的,大家都以母亲视宁宁,只要宁宁在,所有人就听宁宁的。所以这第一道保险就是让宁宁来当太后,稳定政局。

再说外部。丰臣秀吉统一的日本是个松散的联合,大名众多,只是摄于丰臣家势大,不得不臣服,所以丰臣秀吉设立五大老制度来制衡各个大名,使得丰臣家立于不败之地。五大老中以德川家康最难制衡,但是好在还有一个前田利家,只要前田利家在,德川家康就永远没有机会,剩下的三个大老不过是陪衬。所以丰臣秀吉死之前托孤给前田利家,这是在外部也做了安排。

但是丰臣秀吉一死,事情就开始走样了,不是吗?茶茶仗着自己是丰臣秀赖的母亲,直接把宁宁赶到寺庙当尼姑去了。你想想,丰臣秀吉一死,你丰臣家和宁宁还有啥关系?人家宁宁有什么必要给你茶茶看着这份基业?你不好好待人家,还把人家赶走,宁宁乐得自然,人家在庙里就跟德川家康说,把这江山让给你个老乌龟了,德川乐得屁颠屁颠的,直给宁宁点头哈腰。

再说前田利家,茶茶的确按照遗嘱请前田利家入驻大阪城,而前田利家的到来,的确稳定了形势,各方面谁都不敢动,但是这个局面也只维持了一年,为啥?因为前田利家太不争气,身体染病,迅速恶化,挂了!

德川家康的春天终于来了!失去宁宁和前田利家的丰臣家,文治派和武功派矛盾迅速激化,终于分成对立的两帮在关原打了一仗,而德川家康很高明的利用了这种分化,在合战中联合武功派击败了文治派,彻底掌握了政治主动权,政权实质上已从丰臣家转移到德川家。

关原合战三年后,1603年,德川家康开设幕府,从现实中取代了丰臣家的领导地位,1615年,年迈将死的德川家康害怕丰臣家在自己死后死灰复燃,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彻底消灭了丰臣家,至此,太阳之子丰臣秀吉只传了两代的丰臣家就在历史中彻底的消失了。


丰臣秀吉为什么不出任征夷大将军?

说到丰臣秀吉我就想到了织田信长,其实还有一位叫德川家康,这三个人被誉为是什么日本战国的三英杰了,但是我们今天不说别的要说的是丰臣秀吉这个人了,这个人有一个蛮有意思的他好像不太喜欢征夷啊,也就是不太愿意出任征夷大将军这个职位了,那么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下面就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揭秘看看吧,感兴趣的网友也一定不要错过了,欢迎大家一起评鉴学习揭秘!

丰臣秀吉早年的出身如同明智光秀一样成谜。在出仕织田信长以前,秀吉的经历只能从一些江户时代写成的军记物语里探得一二,但是其出身低下却是不争的事实。

在统一了日本以后,丰臣秀吉并没有选择就任“征夷大将军”,而是选择出任“关白”,那么这个究竟是什么原因呢?是因为出身?还是不屑?

丰臣秀吉

要是想讨论这个问题,就得结合史料,将现今广为流传的通说一一破解。下文为了方便,统一将秀吉以后来赐丰臣氏后的“丰臣秀吉”相称。

1.秀吉试图认足利义昭为养父,并以此出任征夷大将军?

通说:

丰臣秀吉原本是想出任征夷大将军的,于是找了足利义昭认干爹,想成为足利义昭的养子,出任将军。结果足利义昭嫌弃丰臣秀吉的出身,宁死不屈,最后菊亭晴季(《太阁立志传》里的那个公卿哥们儿)看到陷入僵局,特意出来打圆场,骗秀吉说征夷大将军不如关白威风。丰臣秀吉听了之后,前去找近卫前久,这才成为了藤原氏的养子,出任了关白。

足利义昭

破解:

以上丰臣秀吉认干爹的故事,便是出自林罗山父子写的《丰臣秀吉谱》、《续本朝通鉴》中。

实际上,林罗山父子写的这两本书,很大一部分是抄袭了小濑甫庵的《太阁记》等书。但是参考的几本原书中并没有秀吉认干爹的桥段,因此,这个段子是林罗山父子自己创造的。

那么林罗山父子为何要这么写秀吉呢?主要原因还是作为幕府官五的林罗山奉命写作《丰臣秀吉谱》,抹黑秀吉自然就是一种政治正确。德川秀忠也比较有节操,不会今天叫人家小甜甜,明天就要红烧人家。

再加上菊亭晴季是林罗山的师父,因此林罗山故意在抹黑秀吉时抬高自己的师父,编造出这个菊亭晴季出场挽救僵局,并愚弄秀吉的故事。

菊亭晴季

2.非源氏不将军论的真伪?

通说:

征夷大将军必须由源氏才能出任,因为源赖朝、足利尊氏、德川家康都是源氏出身。丰臣秀吉出身农民,早年曾经因是信长下属自称平秀吉,因此不能出任“征夷大将军”。

足利尊氏

破解:

征夷大将军之职必须要由源氏出任的错觉,主要是因为镰仓幕府、室町幕府、江户幕府三个幕府的创始人源赖朝、足利尊氏、德川家康(自称)都是清和源氏出身的原因。

这其实就是事后诸葛亮编出的大误会了,早期的征夷大将军坂上田村麻吕、还有镰仓幕府的摄关家出身的藤原氏将军(藤原赖经、藤原赖嗣)、镰仓幕府的皇族出身的宫将军(宗尊亲王、惟康亲王、久明亲王、守邦亲王)都不是源氏出身。建武朝时,后醍醐天皇的征夷大将军护良亲王,同样也不是源氏出身。源氏将军论不过是因为三个幕府的开幕将军都是清和源氏或自称清和源氏的结果。

源赖朝

在日本战国时代,朝廷曾经给自称平氏出身的织田信长推任“关白、太政大臣、征夷大将军”三个官职,这也充分说明了在当时的人眼中,并没有只有源氏才能出任征夷大将军的限制。织田信长一直不在朝廷补任官职,其实也是想让朝廷把官封给织田信忠,结果朝廷不知是不会意还是装傻,就是死活不给信忠封官,反而一直给信长塞官职。

织田信忠

到了江户时代,四代幕府将军德川家纲死后无子,老中酒井忠清也希望越过德川御三家直接迎接皇族出身的亲王出任将军。最终这样的做法遭到堀田正俊的反对,德川纲吉得以继位。无论这件事真伪,从某种程度来说,这也是江户时代仍然没有“源氏将军论”的铁证了。

德川家康自称源氏,其实并非从他开始的,在他爷爷松平清康的年代就自称“源清康”了。后来德川家康买了个藤原氏出身,而后在桃山时代又慢慢开始重新只用“源家康”,缘由则是因为丰臣秀吉想扶持德川家取代足利家成为一个听自己话的“源氏长者”家臣,而不是给他就任征夷大将军铺路!

德川家康

由“源氏将军论”引申而诞生的神论更是层出不穷,例如:“源氏当将军、平氏当太政大臣、藤原氏当关白”这种将三个官职想当然地平分给三个氏族的说法。这其实是非常可笑,藤原氏出任太政大臣的人暂且不说,足利义满、德川家康也担任过太政大臣,难道他们也是平氏之后?

所以说,非源氏不将军论只是后人想当然的结论。

足利义满:???

3.只有幕府将军才是武家栋梁,丰臣秀吉出任的是关白,因此武士才会不服从丰臣家,在秀吉死后分裂。

通说:

“丰臣秀吉担任的关白属于文官,不是武职,不是武家栋梁,所以各地武士不服从他。”

丰臣朝臣骷髅岛秀吉(滑鸡

破解:

这种说法其实非常离谱。

平安时代末期,出任太政大臣的平清盛是武家栋梁、出任总官的平宗盛也是武家栋梁,甚至镰仓的源赖朝,在建久三年(1192年)出任征夷大将军以前也仍是武家栋梁。历代幕府将军在更替期间,也有先代退位、去世→朝廷将军宣下中间的空档期,这期间征夷大将军之职空缺,但是能说没有武家栋梁吗?这些事实充分说明了武家栋梁与是否是征夷大将军没有关系。

“畿内总官”平宗盛

那么,为何会出现误以为武家栋梁必须是征夷大将军的错觉呢?

其实是因为在早期,征夷大将军、镇守府将军等武职出征时,朝廷会下发兵符许可大将军在地方征兵。可是,到了平安时代末期,朝廷公权下降,从平家与源氏的战争中就可以看出,此时军队主力的组成早已不是靠公权征召的士兵,而是具有主从关系的私兵。平家过度依赖公权征集的军队看似庞大,但是普遍战意不高,一触即溃,反而依靠土地恩赏或者以同一目的集结起来的国众、一门组成的军队战斗力强悍。

源赖朝当年之所以出任征夷大将军,主要原因是他自己对祖先源赖义、源义家的“镇守府将军”十分执着,想要出任带有“大将军”三个字的官职。而平宗盛的总官、木曾义仲的征东大将军,他都认为这俩人每当多久家门就灭亡了,不吉利,坚决不要这两个官职。不过,出任征夷大将军以前,源赖朝也曾经自称过“海道十五国总官”,只是这个并非朝廷正式册封的官职。

奥州征伐

在灭亡奥州藤原氏的过程中,源赖朝先是模仿祖先源赖义,在曾经源赖义讨伐“虾夷俘囚长”安倍氏的战争(前九年之役)时布阵的营冈、阵冈布阵,又cos先祖源赖义将铁钉钉入安倍贞任首级的故事,将铁钉钉入藤原泰衡的首级里,连围观群众都是当初在场的源赖义手下武将的后人。源赖朝自己将“奥州征伐”定义为讨伐虾夷人,因此出任征夷大将军并不奇怪。

再者,丰臣秀吉建立的关白政权是“武家关白”,武家关白和之前的关白区别相当于源赖朝的征夷大将军和之前的征夷大将军,是有本质上的区别的。因此,是什么官并不重要,出任关白的秀吉,仍然是武家栋梁。

德川家康的江户幕府,延续的其实就是丰臣秀吉的“武家关白”政权,而非前代室町幕府,虽然他俩一个被称为“关白”,一个被称为“将军”,但是政权本质是一样的。如同镰仓幕府一样,镰仓幕府特有的“守护地头制度”中,“地头”是镰仓政权的职役,而“守护”则是从平家六波罗政权的“畿内总官”体制延续下来的,虽然名称不同,但是这些同样职能的职役之所以出现,是社会制度转变的必然趋势。

地头制度

4.既然就任征夷大将军没有身份限制,那么丰臣秀吉为何不出任征夷大将军?

其实丰臣秀吉没有出任征夷大将军,而是出任关白,真正原因是秀吉压根没想当将军。

在《多闻院日记》天正十二年(1584年)十月十六日的条目中,记录了天皇推任秀吉出任从四位近卫大将兼任征夷大将军。然而秀吉却拒绝了,只按秀吉的意思封了他个五位近卫少将。

《多闻院日记》作为一手史料,非常值得参考。这篇日记基本上是确定了秀吉自身并没有出任征夷大将军的打算,并且他也没有因为出身被朝廷歧视,进而拒绝让他出任征夷大将军。

《多闻院日记》

丰臣秀吉为什么不出任征夷大将军,理由众说纷纭,但是很有可能是他本人并不中意征夷大将军,就好像源赖朝不喜欢总官或者征东大将军一样。另一方面来说,当时虽然室町幕府已经灭亡,但是足利义昭的征夷大将军并未解职,秀吉也不想因此无端去操控朝廷废人官职,从而落人口实。

至于丰臣秀吉出任关白之事,确实有些出人意料,先是近卫信辅与二条昭实争夺关白之位,最后让秀吉来裁决,结果秀吉看到了关白之位空缺,产生了让自己当关白的想法。

当时近卫信辅就找父亲近卫前久理论,说关白历来只有五摄家才能出任,其他人包括其他藤原氏出身的人都是不能担任的,没有先例。

近卫前久却是个明白人,直接告诉儿子说:“关白从来都是取得天下的人出任,如今是秀吉的天下,别说关白了,就算他灭了五摄家又有谁敢说话呢?”

近卫前久

最终,秀吉成为近卫前久的犹子,出任关白,在这之后,秀吉仍不满意藤原氏的氏姓,又让天皇下赐了“丰臣”氏,丰臣氏一时间凌驾于所有氏族之上,很多大名在加官进爵的同时都被下赐了“丰臣”氏,连德川家康都改成了“羽柴家康”。

至于那个近卫信辅,因为丢了关白之位,后来多次和秀吉对着干,最终惹怒了秀吉,被流放了。


基本统一日本的丰臣秀吉家族,为何仅传到第二世就亡了?

大名鼎鼎的丰臣秀吉堪称日本战国史上最牛逼的人物,在他手上,日本获得全面的统一。敢蛇吞象发动文禄庆长之役(中国叫万历援朝战争)侵略中国明朝的藩属国朝鲜进而觊觎中原。

丰臣秀吉是日本六百八十余年幕府时代最出色的幕府将军,他在日本家喻户晓,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在世时,权倾天下位极人臣,死后日本却深陷战争漩涡,最终于“关原之战”被德川家康取而代之,丰臣秀吉家族二世而亡。

号称“日本战国三杰”之一的丰臣秀吉是实实在在的日本战国时代大人物,他是继室町幕府之后,首次以“天下人”的称号统一日本的著名政治家,一代枭雄。他的一生,简直是教科书般的励志模范。出生东海道尾州爱知郡贫农家庭,因为家穷,入伍做了个足轻(日本战国时代的下级士兵的称谓)。

冥冥之中自有贵人相助,他遇到了同乡,同是日本“战国三杰”之一的治田信长,并得到他的信任和重用,至此开启了丰臣秀吉开挂的人生。

丰臣秀吉于天文二十三年(1554年)郁郁不得志间回到故乡尾张国(即尾州),在家乡他以足利的身份成为尾张国领主织田信长的家臣。

他从最卑贱最底下的杂役仆人做起,凭借着自己多年在外漂泊流浪累积的聪明才智逐渐得到织田信长的信任和重用,从下级足利升为下级武士,此后在织田信长的提携下,丰臣秀吉在治田家地位越来越高,借着这个良好的发展平台,丰臣秀吉此后发展越来越顺,终成就一世英名,成为日本战国时代中后期的第一号权臣。

他的贵人织田信长也是牛人一个,尾张国在他的苦心经营下成为当时的日本战国时代实力最强盛的大名。他野心勃勃,毕生为统一日本而不懈努力。在这个过程中,年轻的丰臣秀吉逐渐展露头角,在几场大战中都累立战功。

天正元年(1573年),织田信长击败了浅井长政,浅井长政自尽,浅井的旧属归织田家所有。时年三十七岁的丰臣秀吉因军功受封近江国今滨城城主,领浅井故领北近江二十二万石,将城改名为长滨城,开始跻身于战国群雄之列。

同时他取织田家名将柴田胜家与丹羽长秀名字中各一字创造出一个新苗字——羽柴,称羽柴筑前守秀吉(筑前守是官位)。这是他开始走向人生巅峰最重要的一段时期,军功累积了巨大的政治威望,为他以后继承织田信长遗志统一日本提供了雄厚的资本。

天正十年(1582年)发生了震惊日本的本能寺之变,织田信长遭到心腹家臣明智光秀的背叛,最终自杀而亡。他在世期间推翻了统治日本两百余年的室町幕府,日本差一步就可以统一了,但他不幸遭变而亡,真是英雄长恨空留遗憾。

由于织田信长还没有选定继承人就死了(尸体一直没找到),围绕着织田家继承人的问题,素来懂得收买人心的丰臣秀吉在了丹羽长秀、池田恒兴支持的下掌握了治田家的大权,此后又通过一系列战争,将织田家内部反丰臣秀吉的势力逐一消灭。

天正十三年(1585年),丰臣秀吉进行四国征伐,降服长宗我部氏,同年降服越中国佐佐成政,就任关白。就这样,丰臣秀吉用了三十多年时间成功的登上了日本的权利之巅。此后又通过九州征伐、小田原之战等几场大恶战于天正十八年(1590年)基本统一了日本,达到了前人所未企及的成功。

功成名就后的丰臣秀吉于天正十九年(1591年)将关白之位让给外甥丰臣秀次,自称太阁(前关白的尊称),但依然手握大权。在他人生的晚年,也许是年龄原因,许多政策都大失人心,比如,不能认清他国的实力,过分自信,发动了一场决定丰臣家族命运的战争--文禄长庆战争(中国叫万历援朝战争,朝鲜叫壬辰倭乱)。

丰臣秀吉是一个有大野心的权谋家,在统一日本后,他萌发了征服朝鲜统治中原进而南进印度建立一个幅员辽阔的天下霸国的野心。

文禄元年(1592年),丰臣秀吉出兵14万浩浩荡荡渡海侵入朝鲜。于同年4月渡过朝鲜海峡,在釜山、庆州一线侵入朝鲜。战争初期,日军以压倒性优势迅速席卷朝鲜王朝,朝鲜八道几乎尽数沦陷。藩邦有难,作为宗主国的明朝怎能不仗义相助。

同年,明神宗以辽东总兵李如松为援朝提督兵部右侍郎宋应昌为经略率领4万多明军入朝作战,于次年在平壤之战中大败日军。朝鲜名将李舜臣也通过水军配合明军再败日军,丰臣秀吉遂决定与和谈。庆长元年(1596年)又再次起兵14万来犯,明朝增兵至7万,于1598年彻底将日军赶出朝鲜半岛。文禄长庆战争以日本的完败而结束。

(德川家康像)

对外扩张的失利,对自尊心极强的丰臣秀吉是个不小的精神打击。劳民伤财却无功而返更是遭致朝野上下的巨大非议。文禄四年(1595年),丰臣秀吉赐死原定的接班人外甥丰臣秀次,并打算将年幼的次子丰臣秀赖作为丰臣家族的接班人。

此时的他,身体健康已经出现问题,接班人之事早已刻不容缓。

庆长三年(1598年)8月18日,丰臣秀吉病死于伏见城。他死前,为了防止实力仅次于丰臣家的德川家康试图谋反,乃命五大老(包括德川家康)辅佐年幼的次子丰臣秀赖。但这种安排并没有起到太大的作用,早有挑战丰臣家族之志的德川家康怎会轻易罢手。

庆长五年(1600年),以拥护丰臣秀赖的五奉行之一的石田三成与德川家康在关原地区爆发了日本战国时代规模最大的对决,双方共投入兵力15万。最终以德川家康的东军战胜西军而结束,西军统帅石田三成最后被处死。

庆长八年(1603年),德川家康即征夷大将军之位,丰臣家从此日渐没落。德川家康于江户开府建制,建立江户幕府(德川幕府),一代雄主丰臣秀吉二世而亡。


丰臣秀吉当时真的以为自己可以灭掉大明吗?
丰臣秀吉确实是认为可以灭掉大明。因为历史上日本和中国打过两次仗,有输有赢,所以丰臣秀吉有觉得打败大明是迟早的事。
丰臣秀吉做错了什么?
作者丨秋枫

公元1600年1月,决定日本 历史 走向及丰臣家前途命运的关原之战打响。

交战双方一方是由德川家康组织的东军(以江户为大本营,位置在东,是为东军),另一方是以石田三成为首的西军(以大阪为大本营,在西。为西军)。德川方企图取代丰臣政权,掌握天下。石田一方则针锋相对,要击败德川,维持现状。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丰臣政权本部的主要将领,如福岛正则,加藤嘉明,藤堂高虎,黑田长政,浅野幸长等人竟率部出现在东军阵列。西军方面,除了石田三成,小西行长少数人等是丰臣本部将领,主要依靠的是依附于丰臣家一部分大名(日本实施封建领地制,拥有年收入一万石以上封地的武士称为大名)的兵力。而这部分大名如小早川秀秋,毛利秀元等基本首鼠两端,摇摆不定。结果,不到半天,西军遭到惨败。

此战,德川家康基本打垮了幕府内部的主要反对派,实质上取代丰臣氏掌控了政权。而丰臣家从此则日益衰弱,直至灭亡。

在这场命运之战中,为何丰臣家主要将领会支持敌方?为何部分大名会倒戈?为何丰臣家会众叛亲离,不堪一击?这要从丰臣秀吉晚年的一系列失误说起。

丰臣秀吉于结束战国乱世,基本统一日本之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管理国家。自1585年起,即陆续发布了刀狩令(收缴民间武器),检地令(统一丈量国家土地,便于中央管理),天下总无事令(禁止大名间私斗),南蛮贸易令(鼓励商业,增加财税)等政令法令。从而有力地加强了中央集权,使日本出现了安定繁荣的局面。

在管理建设国家,推行政策法令的过程中就不可避免的要开始依赖重用行政文职人员。他非常信任出任奉行(丰臣幕府政务官)之职的石田三成,长束正家等人。本来,信用 文职 治理天下是非常正确的举措。可是,他做的太过,对三成等人信任几乎是无以复加。到了偏听偏信,言听计从的地步。一时,三成等人权倾朝野。有很大的很强的话语权。而三成等人恃宠而骄,横行无忌。除了秀吉本尊谁都不放在眼里,谁都敢欺压。这就造成了一原先在统一战争中受到重用的以福岛正则为首的亲随武将们的失落和不满。以三成为首的文臣派和以福岛正则,加藤清正等人为首的武将派矛盾即由此而生。

出于管理及筑固政权的需要,秀吉对全国各大名尤其是自己的亲随将领管理很严。石田三成等人领会和秉承其意图。 对以加藤清正为首的将领们进行了严厉的管束和压制。比如在封地的增减方面石田三成等人就屡屡的打压福岛正则,加藤清正等人。又比如,限制加藤清正,福岛正则等人修路筑桥,稍有违犯则训斥,治罪。

文臣派与武将派的矛盾在侵朝战争开始后愈演愈烈。三成等人屡屡压制加藤清正,福岛正则等人的战功。又在后勤方面常常扯他们的后腿。又动辄要治他们的罪。造成三成为首的文官与加藤等人矛盾激化。武将派非常痛恨三成等人,恨不得食其肉寝其皮。可是, 属下 文治派和武将派的严重对立。并没有引起丰臣秀吉重视。其基本采取了听之任之的态度。

心生不满及怨恨的福岛正则等人对丰臣家产生了离心倾向。这就给后来野心家德川家康以可乘之机。丰臣秀吉去世不久,德川家康企图夺权。而这些武将派毫不犹豫背叛丰臣家,投靠倒向了家康。

征伐有功。国可兴盛。劳而无功,怨生于内。

与织田信长一样,丰臣秀吉有着强烈的大陆情结。认为日本国土狭小,资源紧张,难成大国。只有以朝鲜为跳板,进军东亚大陆。方能使日本真正成为大国,布国威于四方。于是,1592年,丰臣秀吉刚刚统一日本不久,即自恃战争经验丰富,武力强大,悍然发动了对朝鲜的侵略战争。想要先灭亡朝鲜,然后再侵占中国。

可是他没有想到,当时的中国明朝虽然处于衰败中,仍然拥有很强的实力。侵朝战争开始不久,即出兵朝鲜与日军交战,阻止了其攻势。1592年-1597年,经过长达数年的战争。由于中朝联军的顽强抵抗。日本遭到失败。这次战争,日本损兵折将,阵亡十七万,伤数十万。损失不小。而且,为了支持战争,丰臣政府与下属各大名财政也损失巨大。

不仅如此,战争也恶化了丰臣政权与下属各大名的矛盾。本来,各大名只是慑于丰臣氏强大,暂时归服而己。此次战争,他们积极参与。只不过想捞点好处。但没有想到,结果日本战败了。大名们不仅啥好处没捞着,反而因领地内过度征粮征兵而差点倾家荡产。他们内心怨恨可想而知。还有,这次战争中,因封赏,供应问题,丰臣家武将派屡屡受到压制,与文官派矛盾剧烈,己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战争本身及战争失利所致种种后果,严重动摇了丰臣家的根基。

早年秀吉很英明,知人善任,宽宏大度。可是到了晚年,他好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变得荒淫无度,阴险残忍。且心胸狭隘,极度自私。究其原因:主要是他事业成功以后自大自满,再无顾忌,可以任性而为。而且与他身体状况有关。据记载,他身患多种疾病:一是脚气病,这种病跟足癣不一样。是只吃精米导致的维生素缺乏症。主要症状反应在足部水肿,伴有易怒,抑郁。非常可怕。这病时好时坏,让他时不时大小便失禁,卧床不起。一是性病,他这个人生活极度混乱。据记载,他长期与二百多个女性保持关系。私生活不检点导致了他得了梅毒。病毒侵害他的神经,骨骼,心血管。令他常常烦燥易怒,苦不堪言。

基于上述原因所导致的性情大变让他处理事情变得越来越 急噪 ,毫无章法。最终将他的事业引向灾难。

公允 1588年,仅仅因为心腹茶人千利休在大德寺山门树自己木像(秀吉上山拜佛要从木像下走过,因而怀疑对己不敬)之事,便一怒之下竟下令其切腹自尽。这件事发生后,朝野大震。人们惊呼,那个平易近人,雅量非常的人不见了。现在的关白太吓人。

不久之后,又发生件更可怕的事。他下令残害了外甥丰臣秀次一家。事件的由来是这样的。丰臣秀吉婚后长期不育。为了后继有人,收养了姐姐家的孩子秀次,打算确定为继承人。但是,丰臣到了晚年意外地生了两个儿子。一个叫鹤松(秀吉的第一个孩子,三岁左右便不幸 天折 。之后,秀次于1591年被正式确立为继承人),一个叫秀赖。当秀赖逐渐长大后,秀吉改变了心意。秀吉认为他辛苦得来的江山决不能传给自己的外甥,而应该传给自己的儿子。于是,在极度自私心理驱使下,饱受病痛折磨的他痛下决心,以谋反为名将秀次杀掉。

此事诛连甚广,与秀次关糸密切的有数十个大名或或杀,或除封,或流放。一时,朝野上下对秀吉大为不满,谓人望大失。逃过一劫的秀次亲弟小早秀秋,秀次岳父最上义光,好友伊达政宗等人在后来的关原之战中要么选择临阵叛变,要么直接投靠东军。

秀吉在统一日本的战争中为减少阻力。采取了拉拢和打击并用的手段。对归附者或封官或保留封地。而对反对者要么削减封地,要么实施武力灭亡。从而快速建立了自己的统治。对于归附自己的2百多个大名。他从中选择了五个实力最强的大名,任命为自己手下的大佬,协助自己统治日本。是为大老政治。

这五位大佬分别是,封地250万石的德川家康。封地100万石的前田利家,封地57万石的宇喜多秀家,封地36万石的小早川隆景(去世后大名职位由封地120万的上杉景胜接替),封地120万石的毛利辉元。秀吉让他们组成大老团,辅政参政。以互相牵制,维持政治上的平衡。

有人说,秀吉早应该看出德川的野心将之除掉,丰臣家即可平安无事。事实上,丰臣秀吉在世时,德川家康是其得力助手,为其出了大力。参与了秀吉的小田原征伐及侵朝战争等等。而当时九州的萨摩藩,关东的后北条氏,四国的长宗我部氏这几个强藩,才是真正给丰城市造成重大麻烦的角色。维持大老政治最主要的就是执政者不能出问题。一旦丰臣政权出现分裂,衰败迹象,大老政冶即难以继续。秀吉不知加强本身,对大老政冶期望过高,是其政权后来毁灭的重要原因。1600年,秀吉死后不到两年,五大老即分裂为德川家康,前田利长一派,另三人在石田三成领导下为另一派,走向了关原战场。

丰臣秀吉在统一日本过程过程中奋发有为,建立了丰功伟绩。但成功之后忘乎所以,任性胡为。不知持盈保泰之道。他晚年的一系列失误。严重的损害了丰臣家的根基。结果其死后不久,其政权陷入分裂内战。最终在众叛亲离之下走向灭亡。

本文参考书目:

《日本史》

《日本简史》

《丰臣家的人们》

《日本 社会 的 历史 》
丰臣这个姓是自创的吗,根据是什么
丰臣这个姓是天皇赐姓,本来没有。因为羽柴秀吉要当
关白
,但是当时日本只有姓北条、橘等三个姓的人才能当关白。秀吉又不肯
冒姓
北条,最终天皇让步,赐姓丰臣,这个姓之前没有,是为空前,秀吉独子自尽后,自此绝后。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