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韶(韶因按边,引数骑直抵其帐,谕其成败翻译是按照边缘进攻的节奏,带领几个骑兵直抵其主帐,最后成功与失败还是一个未知数。)

来源:星辰影院人气:639更新:2023-05-16 16:27:41

王韶的少年时期

王韶(1912—1944),女,汉族,安徽省怀远县龙亢镇人。
王韶,原名王毓贞,1912年12月16日出生于怀远县龙亢镇后菜园村的一个富裕农民家庭。自幼读书,1929年到安徽省芜湖省立第二女子中学读书,1931年考入凤阳女子师范,1932年高中毕业。1933年初,王韶经朋友介绍,到南京莲花桥小学教书。为了继续深造,1936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在校期间,她进一步受到进步思想熏陶,阅读了《共产党宣言》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革命书籍,为她后来参加革命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王韶的生平经历

1937年“七七”事变后,王韶流亡南下。10月,加入江都抗日救国流动宣传团,在安徽各县做抗日救亡宣传工作。1938年春夏之交,遵照党的指示,王韶随江上青(后与王韶结成革命终身伴侣) 率领的流动工作团,前往大别山地区工作。在六安工作期间与孟超领导的徐州青年工作团会合,先后在寿县、田家庵、颍上、固始、商城、麻城、浠水一带进行抗日宣传活动。同年,王韶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七八月间,王韶受中共地下党组织派遣,担任六安地区皖西妇女战地服务团的支部副书记。
1938年秋,安徽省工委派江上青、吴云村、王韶等秘密党员,以及省动委会直属第八工作团赴皖东北成立皖东北特支,开展敌后抗日工作,并为创建皖东北抗日革命根据地打开了局面。
1939年三四月间,党在邳睢铜地区建立苏皖特委(属山东分局领导),开始由李浩然任组织部长、代理书记,不久由杨纯同志任特委书记,王韶任特委秘书。5月,中共苏皖区党委成立(金明为书记),10月王韶被调回区党委,任警卫连政治指导员、文化教员。1940年9月,王韶被调到皖东北地委宣传部任科长,公开身份为淮北苏皖边区行政公署保安处警卫营文化教员。
1942年夏,王韶被调到淮北区党委和行署直接领导下的培养干部的“抗大”式的淮北中学任语文教师。1943年淮北中学发生所谓“淮中案件”,王韶受到牵连。在彭雪枫师长直接过问下,邓子恢政委和刘瑞龙(淮北苏皖行政公署主任)亲自处理,经过一段时间的审查,彻底查清“淮中案件”是一次严重的政治事件,受牵连的师生王韶、陈秉惠、黄汉屏等得到平反。
1944年3月20日下午,日军飞机轰炸扫射苏皖边区党委驻地半城,王韶被炸成重伤,经抢救无效,不幸牺牲,年仅32岁,葬于半城。


北宋的哪位书生带兵打仗拓地两千里,立下千古奇功?

北宋王朝一直奉行“重文轻武”“守内虚外”的政策,虽然拥有上百万禁军,但却在对外战争中屡吃败仗。北宋先后败给辽国、西夏,被迫达成和议,每年要送出大量的银、绢作为“岁币”,来换取和平局面。鲜为人知的是,北宋王朝其实也对外打过一场非常漂亮的胜仗!

话说宋神宗即位后,为扭转“积贫积弱”的局面,任用王安石进行变法,以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几年后变法初见成效,宋神宗决定先对西夏动手。此时一位书生向宋神宗献上了三篇文章,详细论述了攻取西夏的方针策略问题。宋神宗“异其言,召问方略”,当场任命他为秦凤路经略司机宜文字。

这位书生名叫王韶,是江州德安人,在宋仁宗年间考取了进士,先后担任新安主簿、建昌军司理参军等低级职务。后来王韶在制科考试中落榜,他于是到陕西等地游历。王韶是个有心人,他虽然是书生,但却酷爱兵法,他到陕西不是来游玩的,而是“访采边事”。

经过几年的实地考察,王韶写出了著名的《平戎策》三篇,并进献给了宋神宗。王韶在文中指出“西夏可取,欲取西夏,当先复河、湟,则夏人有腹背受敌之忧。”王韶确立了攻打西夏的策略,即先收复河、湟地区,然后从两面夹击西夏,他还详细阐述了河、湟地区地区的形势。


河、湟地区原本是中原王朝的,自从唐朝安史之乱后,先被吐蕃占领,后来又被诸羌瓜分。但这里不仅是战略要地,而且是军马的重要产地。王韶的建议得到了宋神宗的认可,也得到了王安石的支持,在熙宁四年,宋神宗设置秦风路延边安抚司,命王韶主持一切事务,就此揭开了“熙河之役”的序幕!

王韶很有谋略,他采取政治招抚、军事征服并举的手段。王韶首先招抚洮河以东的沿边蕃部,他甚至亲自前去招抚,蕃部首领“龙珂率属十二万口内附”。接下来王韶又采取军事行动,亲率军队出征,“军行五十有四日,涉千八百里,得州五,斩首数千级,获牛、羊、马以万计”。


经过王韶四年的经营,“熙河之役”取得了辉煌战果,宋朝收复了熙、河、洮、岷、宕、亹五州,开拓疆土达二千余里,招降部众达三十多万。这场战争是北宋自建立以来八十年间,对外战争所取得的一次最大的军事胜利。特别是主持这场战争的王韶,“谋必胜,攻必克,宋世文臣筹边,功未有过焉者也”。

但令人遗憾的是,北宋却没有能够充分利用这场胜利!王韶虽然得到了重用,被封为枢密副使,但他后来与王安石、宋神宗发生了分歧,被贬出朝廷,几年后患病而死。丧失良将后的宋神宗,冒然挑起与西夏的战争,结果也遭到了惨败,之后郁郁而终。


王安石变法的铁血支柱王韶为何会被称为“穿越人”?
可能在现在的人看来,王韶推举的王安石变法不是古代人能想出来的,而且非常的先进。
王韶的介绍

王韶(1912—1944),女,汉族,安徽省怀远县龙亢镇人。1王韶,原名王毓贞,1912年12月16日出生于怀远县龙亢镇后菜园村的一个富裕农民家庭。自幼读书,1929年到安徽省芜湖省立第二女子中学读书,1931年考入凤阳女子师范,1932年高中毕业。1933年初,王韶经朋友介绍,到南京莲花桥小学教书。为了继续深造,1936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在校期间,她进一步受到进步思想熏陶,阅读了《共产党宣言》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革命书籍,为她后来参加革命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1944年3月20日下午,日军飞机轰炸扫射苏皖边区党委驻地半城,王韶被炸成重伤,经抢救无效,不幸牺牲,年仅32岁,葬于半城。


韶因按边,引数骑直抵其帐,谕其成败翻译是什么?

韶因按边,引数骑直抵其帐,谕其成败翻译是按照边缘进攻的节奏,带领几个骑兵直抵其主帐,最后成功与失败还是一个未知数。

选自《宋史·王韶传》。《宋史》是二十四史之一,收录于《四库全书》史部正史类。于元末至正三年由丞相脱脱和阿鲁图先后主持修撰。

原文节选

王韶,字子纯,江州德安人。第进士,调新安主簿。试制科不中,客游陕西,访采边事。熙宁元年,诣阙上《平戎策》三篇,其略以为西夏可取。神宗异其言,召问方略,以韶管秦凤经略司机宜文字。蕃部俞龙珂在青唐最大,渭源羌与夏人皆欲羁属之,诸将议先致讨。

韶因按边,引数骑直抵其帐,谕其成败,遂留宿。明旦,两种皆遣其豪随以东。韶起孤生,用兵有机略。临出师,召诸将授以指,不复更问,每战必捷。尝夜卧帐中,前部遇敌,失已交,呼声震山谷,侍者往往股柔,而韶鼻息自如。

王韶,字子纯,是江州德安人。考中进士,调任新安主簿。参加制科考试没能考中,在陕西游历,查访搜集边境事务。熙宁元年,他到朝廷献上三篇《平戎策》,它的大致内容是认为西夏可以攻取,神宗对他的话感到惊异,召见他询问方法策略,让王韶管理秦凤经略司机宜文字。


北宋时期最著名的十大名将
北宋(960—1127年)是上继五代十国之后的朝代,与南宋合称宋朝,又称“两宋”,享国167年。公元960年,陈桥兵变后,后周末帝柴宗训被逼禅位于赵匡胤。靖康元年(1126年)发生靖康之难,金军兵临汴梁,次年北宋灭亡。北宋从结束纷乱的五代十国时期之后,就是一百多年的抗击外族的战争史,在长期与西夏、辽、吐蕃、金军的作战过程中,造就了不少名将。

一、李继隆

李继隆(950年—1005年3月17日),字霸图,上党(今山西长治)人,北宋著名将领。是北宋开国名将李处耘的长子,宋太宗明德皇后的长兄。曾经参与平定后蜀、南唐、北汉的战役,立下战功无数。参与第一次幽州战役时率军大破辽军,打败耶律休哥。雍熙二年,率军大破李继迁。后来又参与第二次幽州战役。端拱元年,率军再次打败辽国大将耶律休哥的大举入侵。淳化四年,率军再次大破李继迁,生擒党项族首领李继捧。景德二年去世,宋真宗为他辍朝五日,亲自前往李继隆家中痛哭吊祭,身穿丧服发哀。追赠中书令,谥号为忠武。

主要成就:参与灭后蜀、南唐、北汉,打败耶律休哥,大破李继迁,生擒李继捧。

二、曹玮

曹玮(973年7月22日—1030年2月21日),字宝臣。真定灵寿(今属河北)人。北宋著名将领,出身将门,为北宋开国名将曹彬第四子。少年时便在曹彬军中任牙内都虞候,知镇戎军时,招降外族、伏破李继迁。景德元年,曹玮上奏趁机攻灭李氏政权,但未获准许。他亲自率军带回归降的河西大族,使得李德明不敢轻举妄动。接着和秦翰在武延川打败章埋族,大中祥符九年,率军在三都谷大破吐蕃李立遵。天禧四年,遭宰相丁谓诬陷,接连降职。天圣元年,复职华州观察使、知青州,此后历知天雄军、永兴军、河阳军,官终彰武军节度使,封为武威郡开国公。天圣八年去世,宋仁宗闻讯后,为他辍朝二日,追赠侍中,谥号为武穆。

主要成就:三都谷之战大破吐蕃李立遵。

三、狄青

狄青(1008年—1057年),字汉臣,汾州西河(今山西)人,面有刺字,善骑射,人称“面涅将军”。出身贫寒,早期是御马直的一名骑兵,后来被任命为三班差使、殿侍兼延州指挥使。在对西夏的战争中,他每次作战都披头散发,戴铜面具,冲锋陷阵,屡立战功。后来范仲淹教他读《左氏春秋》,狄青因此精通兵法。因为战功无数,被升为枢密副使。皇祐年间,率军夜袭昆仑关,平定侬智高之乱,被任命为枢密使。后来受朝廷猜忌,导致最后抑郁而终。死后追赠中书令,谥号为武襄。

主要成就:大破西夏,平定侬智高之乱。

四、曹彬

曹彬(931年—999年),字国华,真定灵寿(今属河北)人,北宋开国名将,在北宋的统一战争中立下汗马功劳。他是郭威妃子郭氏的外甥,后周显德五年出使吴越。乾德二年,参与灭后蜀,以不滥杀著称,升为宣徽南院使。乾德六年,参与征讨北汉。开宝七年,参与讨伐南唐。雍熙三年,宋军分兵三路攻契丹,他为东路军主将,因为孤军冒进、兵疲粮乏撤军,至岐沟关被契丹军击败,导致宋军全线溃退,被降为右骁卫上将军。后来复职为侍中、武宁军节度使。宋真宗即位后复任枢密使。咸平二年去世,死后谥号为武惠。

主要成就:参与灭后蜀、平南唐,征北汉。

五、潘美

潘美(925年—991年),字仲询,汉族,大名(今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人,一说封丘(今河南封丘)人,北宋开国名将。后周时,柴荣任开封府尹,潘美是柴荣的侍从。柴荣即帝位后,参与高平之战,后来统率永兴的屯兵,管理西部战事。陈桥兵变后,参加平定李重进叛乱,累计升迁为潭州防御使。开宝三年,为行营兵马都部署,率军攻灭南汉。后来又参与平南唐、灭北汉、雁门之战,立下战功无数,被封为韩国公。雍熙三年,因为攻打辽国失败,导致杨业全军覆没,被削三级,降为检校太保。淳化二年,加官为同平章事,数月后病逝。追赠中书令,谥号为武惠。

主要成就:灭南汉,参与灭南唐、北汉。

六、种师道

种师道(1051年—1126年),字彝叔,汉族,洛阳(今属河南)人,北宋著名将领。被尊称为“老种经略相公”。他是北宋名将、种家军第一代种世衡第七子种记的长子。幼年拜思想家张载为师,原来是文官,因为被蔡京一伙诬告,屏废十年后,改任武官,抗击西夏有功,升为侍卫亲军马军副都指挥使、应道军承宣使。靖康元年,金兵南下,他被任命为京畿河北制置使,力主抗击金兵,深得百姓拥戴,京师解围后被解除兵权,不久种师道病逝。追赠少保,谥号为忠宪。

主要成就:抵御西夏,抗击金兵。

七、宗泽

宗泽(1060年1月20日—1128年7月29日),字汝霖,汉族,浙东乌伤(今浙江义乌)人,宋朝抗金名将。进士出身,原先历任各县、州文官,政绩卓著。靖康元年,任磁州知府,击败金军,同年十一月,金军包围宋都汴梁,被任命为兵马副元帅,赴京勤王。多次率军击败金兵。因为壮志难酬,忧愤成疾,临终前三呼“过河”而卒。死后追赠观文殿学士、通议大夫,谥号为忠简。

主要成就:抗击金兵。

八、郭守文

郭守文(935年—989年),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北宋著名将领。十四岁时随父从军,父亲阵亡后,被郭威收留其帐下。郭威取代后汉建立后周,任护卫军、左雄殿直、东第二雄副都知等。陈桥兵变后,为西头供奉官,讨伐后蜀之战时,跟随大将王全斌参与平蜀之役,后来跟随潘美征讨南汉,开宝七年再跟随大将曹彬征讨南唐,太平兴国元年,跟随大将党进北伐北汉。后来率军大破辽军,雍熙二年率军大破党项人。雍熙三年参与收复燕云十六州,兵败被降职。端拱元年,官复原职,又率军重创辽军。端拱二年去世,追赠侍中,追封谯王,谥号为忠武。

主要成就:参与灭后蜀、南汉、南唐、北汉,大破辽军、党项人。

九、王韶

王韶(1030年—1081年8月1日),字子纯,江州德安人,北宋著名将领。进士出身,初任新安主簿,后为建昌军司理参军。熙宁元年,上《平戎策》,提出收复河湟等地,招抚沿边羌族,孤立西夏的方略,被宋神宗采纳,任命为秦凤路经略司机宜文字。后率军击溃羌人和西夏的军队,置熙州,收复河、洮、岷、宕、亹五州,对西夏形成包围的之势。熙宁六年,率军又打败了瞎征,收复了河州。接着又攻下了宕、岷二州,叠、洮二州的羌人首领开城投降。熙宁七年,为解河州之围,率军直扑定羌城,大败羌人,不久升为枢密副使,后来被贬职,元丰二年复职,晋封太原郡开国侯。元丰四年去世,谥号为襄敏。

主要成就:熙河开边。

十、杨业

杨业(?—986年),原名重贵,绰号“杨无敌”,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北宋著名将领。父亲杨信,曾任麟州刺史。杨业原来是北汉将领,多次立了战功,升迁到建雄军节度使,后来北汉投降宋朝,得到宋太宗赏识,任命为代州知州兼任三交驻泊兵马部署,太平兴国五年三月,在雁门关大破辽军,威震契丹。雍熙三年,跟随军队北伐契丹,知道此行必败,但是因为监军王侁威逼,毅然带兵出征。临行前约潘美在陈家谷口接应。结果在狼牙村中伏大败,最后被包围于陈家谷,始终无人支援,杨业再率士兵回身力战,全身受到数十处创伤,士兵死伤殆尽。杨业面无惧色,手刃数十百人。马匹重伤不能前进,力竭为契丹军所擒。绝食三天而死。后来被追赠为太尉、大同军节度使。

主要成就:在雁门关大破辽军。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