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胡适的生平事迹有哪些?)

来源:星辰影院人气:667更新:2023-05-16 16:28:37

怎样评价胡适这个人?

历朝历代,多少英雄豪杰在乱世之中登场,带着满腔的家国情怀与热血冲锋陷阵,留下名垂千古的英雄故事,除此之外,还有层出不穷的文人才子,在诗词文学创作中抒发壮志凌云,并用他们的文学作品给无数人们辅以慰藉。而近现代的文学家中的胡适,更是以在新文化运动中发挥领导作用而闻名于世。

一、特殊的人生经历造就更为宽阔的思想境界

胡适自幼便就读于家乡的私塾,不断汲取知识,并在十九岁那年考取庚子赔款官费生,前往美国留学,并拜在哲学家约翰·杜威的门下,接受着西方的思想。胡适在1917年时回国,并在北京大学任职大学教授一职,次年加入《新青年》编辑部。胡适也因为有前往美国留学的经历而得以接触到外国文学,并在回国之后翻译众多西方名著,不局限于原有思想,而宣扬个性、自由。

二、胡适在新文化运动中大展拳脚

胡适回国的时候正值新旧文化碰撞时期,他特殊的人生经历也塑造了他对自由平等的先进思想的推崇。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批新诗之中就有胡适在1917年时发表的白话诗,这不仅仅是他的文学创作作品,更代表了他对白话文的倡导。而与陈独秀一起领导的新文化运动更是那一时期的一股先进的清风,他们宣扬个性的解放,思想的自由,对当时的思想解放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胡适一生经历不凡,思想成就卓越。我们对他的认识不应仅限于在新文化运动时大展宏图的他,他在教育事业上,国内外的战争中,国内政治局势里都发挥着他的作用与影响力。而他这一生中所贯彻到底的自由思想、民主思想以及理性主义,不仅仅影响着他自身的发展方向,也对许多人产生了深远影响。


著名诗人胡适生平简介
胡适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学者、诗人,也是领导新 文化 运动的领袖人物,下面是我为你搜集胡适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胡适生平简介
  胡适,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 历史 家、哲学家、诗人、学者。他是安徽绩溪人,原名叫做嗣穈,字希疆,后来改名胡适,字适之。他 毕业 于哥伦比亚大学,是自由主义者,实用主义者。他是我国文学成就的代表人,代表作品有《胡适文选》、《文学改良刍议》等,在1939年胡适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这是一个对于文学者的肯定。后来他领导了新文化运动,倡导文学改革。

  胡适的父亲叫胡传,是台东直隶州知州,崇尚文学,著有《台湾纪事两种》,胡适有现在的成就也是受到他父亲的影响,胡适跟随父亲从小学习。所以在胡适5岁时便在安徽绩溪的私塾上学,后在其他学堂求学。在胡适接受早期的西方 教育 时,就有了很大的 兴趣 ,后来又受到梁启超、严复等人的影响,开始接受新思想。1915年,胡适到哥伦比亚大学进修,并且接受了实用主义哲学思想,这是杜威的哲学。回国后,先后任职了北京大学的教授兼校长,加入《新青年》编辑部,胡适是白话文和文学改良的倡导者,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人物。

  胡适的一生功成名就,受到了很多人的赞赏和爱戴。胡适逝世后,他的墓志铭由著名学者毛子水提笔,金石家王壮也为胡适书写。2010年,我国文化部部长蔡武抵达台湾后,第一件事就是去胡适的故居参观,还去胡适墓园哀悼和前去观看胡适铜像。从这些可以看出胡适在我国当今社会的影响力还是十分显著的,大家对于胡适是非常尊重的。
  胡适与新文化运动关系
  新文化运动指的是在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前后由当时一批接受了西方民主自由思想的进步青年所发起的一次“反传统、反孔教、反文言”的一次思想革新和文学革命运动。这次运动的开端是在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了《青年杂志》(之后改名为《新青年》),在杂志上刊载文章,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封建和专制。这场运动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它在客观上推动了现代科学在中国的发展,解放了大众的思想。

  胡适作为一个学识渊博,满腹经纶的学术大师,较早地接受了西方先进思想的熏陶,使他对于西方自由民主的思想产生了极大的认同,他也是当时新文化中的主将和领袖之一。他对于新文化运动主要的贡献有三点,先来看第一点:大力提倡白话文,反对迂腐落后的文言文。他在《新青年》发表了多篇文章,比较有名的有《文学改良刍议》、《建设的文学革命》、《谈新诗》等,这些文章的共同点都是大力宣扬白话文的好处和优势,号召人们摒弃繁复难懂的文言文,多用白话文交流和写作,他的这种主张在当时起到了十分大的作用。

  胡适的第二个贡献则是出版了中国近现代史上第一本完全用白话文写作的诗集《尝试集》,在这本诗集中,胡适抛弃了古体诗原本的种种束缚和规矩,写出了完全不同于古体诗的白话诗,这一点为现代诗歌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三个贡献则是提出了“充分世界化”的主张,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旧思想和旧文化,具有积极的意义。
  胡适的作品
  胡适,这个名字是从达尔文文学中提到的 典故 得来的,字适之。他是五四运动时期,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之一。胡适也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他一生有众多文学作品。胡适的作品有《胡适文存》、《 中国哲学 史大纲》、《白话文学史》,《胡适论学近著》、《淮南王书》、《四十自述》、《藏晖室札记》等。

  《白话文学史》是胡适著名的代表作之一。这本书颠覆了文言文的正统,规范。胡适讲述了白话文将在中国文学史上开始一段新的里程碑。胡适以全面全新的思路和框架结构,揭露了中国文学发展的规律和特征,《白话文学》打破了前辈文学史中狭隘的框架,把视线延伸到更广的文学领域,提高了中国文学史的内涵,它以全新的审美观和价值观审视了中国 古代文学 。

  胡适的作品,另一本代表作《胡适文存》。这本书一共有四本四册,《胡适文存》在1927年被推选为新文学十部杰作之一,并且排在第一位,这本书当时有很高的销售量,被选为畅销书。《胡适文存》表达了胡适思想的所有精髓,一代代青年人都被它所影响,如梁实秋、张爱玲等,他们都把《胡适文存》作为对自己影响最大的书之一。

  直到胡适逝世以后,他的很多作品被后人发现后一直出版并且销量很高。由此可见,胡适的作品都值得我们每个人去欣赏、阅读,那会提高我们的文化内涵。

猜你喜欢:

1. 胡适的生平简介

2. 精选胡适散文阅读

3. 胡适生平简介

4. 胡适散文读后感3篇

5. 杜甫的生平事迹介绍

6. 黄宾虹的生平简介

7. 胡适母亲生平简介

胡适简介。
胡适简介
--------------------------------------------------------------------------------

胡适(1891-1962)

胡适原名胡洪(马辛)、嗣糜、字希疆,参加留美考试后改名适,字适之,安徽绩溪人。现代学者,历史学、文学家,哲学家。1891年2月17日胡适生于上海大东门外,世为安徽绩溪人。其父胡传(字铁花,号钝夫),清岁贡生,官至淞沪厘卡总巡、台东直隶州知州,有著作《台湾纪事两种》传世。母冯顺弟。
1893年4月12日胡适随母到台湾住铁花先生任所。1895年2月7日偕母离开台湾返绩溪。胡适5岁开蒙,在绩溪老家私塾受过9年旧式教育,读铁花先生所撰的「学为人诗」,打下一定的旧学基础。1904年到上海进新式学校梅溪学堂、澄衷学堂求学,初步接触了西方的思想文化,接受《天演论》等新思潮,受到梁启超、严复思想的较大影响。并开始在《竞业旬报》上发表白话文章。1906年考入中国公学,1910年考中“庚子赔款”留学生,赴美后先入康乃尔大学农学院,1912年春,改入文学院。1914年2月,得学士学位。1915年9月,进哥伦比亚大学哲学系研究院,系主任为杜威。胡适师从哲学家杜威,接受了杜威的实用主义哲学,并一生服膺。1917年完成博士学位论文《古代中国逻辑方法之进化》。
在此期间,胡适热心探讨文学改良方案,并试作白话诗。而与《新青年》主编陈独秀的通信,以及1917年1月发表的《文学改良刍议》,更引发了一场声势浩大影响深远的文学革命。1917年5月,胡适在哥大通过博士学位的最后考试。1917年7月胡适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加入《新青年》编辑部,撰文反对封建主义,宣传个性自由、民主和科学,积极提倡“文学改良”和白话文学,成为当时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人物。胡适13岁时,由母亲做主,与旌德县江村江世贤之女江冬秀订婚。而后,冬去春来14载,两人未曾见过面。1917年12月,胡适回故里完婚,无情人终成眷属。

胡适一家。左为胡适长子胡祖望,右为次子胡思杜,中坐者为胡夫人江冬秀

1919年5月1日,应中国教育团体之邀,杜威携同夫人、女儿来我国讲学,停留两年零二个月,由胡适陪同并任杜威的翻译,作了一百多场的讲座,仅以教育问题为题的讲演就达20多次。来华讲学时间之长,内容范围之广泛,在西方学者中实属罕见。他的讲演传播实用主义哲学,宣传美国的文化、社会政治观、道德观和教育观,在我国知识界中产生很大影响。在这期间,我国学者撰写发表的介绍、评述实用主义的文章甚多。当时颇有影响的《新教育》杂志,1919年第3期还特地出版了“杜威号”专刊。传播与宣传实用主义的代表人物首推胡适,他不仅系统地介绍实用主义哲学——实用主义实在论、经验论、真理观、方法论,而且把杜威的方法论概括为“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并具体运用到“朴学”与“红学”的研究中去。
“五四”时期,胡适连续撰写《历史的文学观念论》、《建设的文学革命论》等文,提倡“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并相继完成《国语文法概论》、《白话文学史》等著作,对白话文取代文言文而成为现代中国人重要的思想和交流工具起了决定性作用。
在理论倡导的同时,胡适还进行了一些文学创作的“尝试”。其小说、剧本均未见成功,独有出版于1902年的《尝试集》,乃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新诗集,颇有开拓之功。胡适第一个用白话写作独幕剧《终身大事》,确立了现代话剧的新形式。剧情里女主角留下「孩儿的终身大事,孩儿该自己决断」的字条,与恋人离家出走。这是受易卜生《玩偶之家》的影响。他的小说《一个问题》开启了中国现代小说的第一个流派「问题小说」。
文学创作非其所长,在新文化运动中,胡适另一主要贡献是输入新思想。其《易卜生主义》、《贞操问题》,当年都是振聋发聩之作。从与李大钊等展开“问题与主义”辩难,到《人权论集》,再到主办《独立评论》,胡适始终坚持独立姿态和批判精神。

1920年3月,胡适(右二)同蔡元培(左二)、蒋梦麟(左一)、李大钊(右一)合影。

胡适称新文化运动为“中国的文艺复兴”,并断言其有四重目的:研究问题;输入学理;整理国故;再造文明。照他的理解,所谓整理国故,就是用科学方法对三千年来破碎的古学进行一番有系统的研究。故胡适治学特重方法,屡次撰文介绍清儒与西哲的“科学方法”,以至于再三声称他的学术研究都是为了证明并推广其“科学方法”。
胡适是个学识渊博的学者,在文学、哲学、史学、考据学、教育学、伦理学等诸多领域均有不小的建树。他治学有两个主要领域,一是中国哲学史,一是中国文学史。都是开一代新风,功不可没。在1919年出版《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卷)中,胡适首先采用了西方近代哲学的体系和方法研究中国先秦哲学,把孔子和儒学放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用“平等的眼光”与诸子进行比较研究,破除了儒学“独尊”的地位和神秘色彩,具有开创性的影响。尽管《中国哲学史大纲》只出版了上卷,《白话文学史》也没有下编,可这两部书都是建立规范并奠定学科基础的经典性著作。后人可以赞赏,也可以批评,却无法漠视其存在。前者的平视诸子以及历史的眼光,后者的双线文学观念,都是对本世纪学术发展影响甚深的“大胆假设”。
1920年,胡适与高一涵、马君武、蔡元培丁毂音合影
从1920年至1933年,胡适主要用历史演进法来从事中国古典章回小说的研究考证,胡适在古典小说《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三侠五义》、《海上花列传》、《儿女英雄传》、《官场现形记》、《老残游记》等十二部小说的研究皆卓然有成,著述六十万言,结集为《中国章回小说考证》出版。
自1923年2月到1924年年底,中国思想文化领域发生了一场影响深远的“科学与玄学的论战”,又称“人生观论战”。整个论战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论战的缘起与爆发:从1923年2月张君劢发表“人生观”讲演,到同年张发表长文反击丁文江的驳斥。(2)论战的展开与深入:从1923年5月梁启超作《关于玄学科学论战之“战时国际公法”》,到同年吴稚晖发表《一个新信仰的宇宙观及人生观》,其间科学派、玄学派双方人物纷纷登场,论战愈演愈烈。(3)论战的转折与结局:从1923年11月陈独秀为论战文集《科学与人生观》作序、邓中夏发表《中国现在的思想界》,直到1924年岁末,其间“科-玄”论战发展为科学派、玄学派和唯物史观派三大派的思想论争。胡适是当时“科学派”丁文江的后台。
胡适是新红学派—考据派的创始人,可以说是将小说纳入了学术研究正轨的第一人,取代蔡元培为代表的「索隐派」旧红学。胡适在《红楼梦考证》中说:「我现在要忠告诸位爱读《红楼梦》的人:我们若想真正了解《红楼梦》,必须先打破这种牵强附会的《红楼梦》谜学!」胡适是红楼梦海内孤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的发现者和拥有者。并且接下来发现了一系列珍贵的版本比如《庚辰本》,为近代红学研究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胡适在写《中国禅宗史》的过程中接触到神会与北宗辩论的记载,感到如果不写神会,就难以写好禅宗史。1926年,胡适因在巴黎、伦敦相继发现三卷及一份残卷,约两万字有关神会和尚的资料,也就是《神会和尚语录》和《菩提达摩南宗定是非论》,又在伦敦发现了神会的《显宗记》,他不仅「要把禅宗史全部从头改写」,而且强调「这位大和尚神会实在是禅宗的真正开山之祖,是《坛经》的原作者」。印顺认为此为他的结论是不足取的,但在禅宗史的研究上,仍旧是有贡献的。胡适说:「一千多年中,几乎没有人知道神会在禅宗史上的地位,历史上最不公平的事,莫有过於此事的了」。

http://baike.baidu.com/view/2010.htm
胡适的生平简介
胡适(1891.12.17—1962.2.24),汉族,安徽绩溪上庄村人。现代著名学者、诗人、历史家、文学家、哲学家。因提倡文学革命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原名嗣穈,学名洪骍,字希疆,后改名胡适,字适之,笔名天风、藏晖等,其中,适与适之之名与字,乃取自当时盛行的达尔文学说“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典故。   胡适著作有《中国哲学史大纲》《尝试集》《胡适文存》《胡适文存二集》《胡适文存三集》《胡适自传》《戴东赢的哲学》《白话文学史》《胡适文选》《胡适论学近著》《四十自述》《藏晖室札记》《胡适日记》《齐白石年谱》,以及《先秦名学史》等英文论著。此外,从1919年起,还陆续翻译了都德、莫伯桑、契柯夫等人的短篇小说(先后编辑为两集《短篇小说》出版),以及拜仑的长诗《哀希腊》易卜生的剧本《娜拉》(与罗家伦合译)等。胡适去世后,台湾编辑出版了《胡适选集》《胡适手稿》等,大陆出版了《胡适往来书信选》《胡适书评序跋集》《胡适文集》等。 1920年3月他所写的白话诗集出版,即《尝试集》,这是现代文学史上最早出版的一部个人诗集,也是第一部白话诗集。
胡适的生平事迹有哪些?

胡适(1891-1962),原名嗣糜,学名洪骍,后在参加“庚款”留学考试时改名胡适,字适之。1891年12月17日生于上海,祖籍安徽绩溪,出身于官僚地主家庭。父亲胡传曾在东北、广东、江苏和台湾等地任职。1895年在绩溪老家私塾读书,接受九年旧式教育,打下坚实的国学基础。除背诵经史之外,曾广泛阅读中国古典文学。这时思想受范缜的《神灭论》影响,信仰无神论。1904年赴上海读书,曾认真阅读严复的《天演论》,受到进化论影响。读书期间写作近二百首诗,有“少年诗人”美誉。1910年夏到美国留学,入康乃尔大学学习。1915年9月转入哥伦比亚大学,从学于实用主义哲学家杜威。1917年初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提出“八不主义”和以白话文学为正宗的主张,吹响了文学革命的号角,从此声名鹊起。1917年提交哲学博士学位论文后回国,到北京大学担任教授。1918年发表《建设的文学革命论》,提倡“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并参与《每周评论》的编辑工作。1919年7月连续发表几篇文章宣扬“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的改良主义观点,引起一场“问题与主义”的论争。1920年3月出版《尝试集》,这是新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新诗集,开一代风气之先。1923年与徐志摩等人发起组织“新月社”。1926年7月辞去北大教授职务,到欧美各国游历考察。1927年5月经日本回国,同年6月担任“中华教育文化基金董事会”董事并兼任秘书。1932年5月同丁文江等人创办综合性政治文化周刊《独立评论》,倾向亲蒋反共、对日妥协。1938年至1942年出任国民党政府驻美国大使。1943年应聘为美国国会图书馆东方部名誉顾问。1944年至1945年应聘到哈佛大学讲授“中国思想史”。抗战胜利后,受国民党政府任命担当国立北京大学校长,并先后主编上海《大公报•文史周刊》和《申报•文史周刊》。1949年4月到美国定居。6月被国民党政府“代总统”公布为“外交部长”,但未就任。11月在台湾创办《自由中国》杂志,担任发行人。1950年5月被聘为美国普林斯登大学葛思德东方图书馆馆长兼教授。1958年4月回台湾任“中央研究院”院长。翌年2月兼任台北“国家长期发展科学委员会”主席。1962年2月24日因病在台北逝世。


历史上胡适是谁胡适简介和历史影响
?胡适是中国有名的诗人和学者,有着深厚的 文化 功底。他倡导文学改革,对中国白话文的发展有着杰出的贡献。下面是我搜集整理的 历史 上胡适的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历史上胡适的简介
  胡适(1891年12月17日—1962年2月24日),汉族,安徽绩溪人。中国现代著名学者、诗人、历史家、文学家、哲学家。因提倡文学革命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原名嗣穈,学名洪骍,字希疆,后改名胡适,字适之,笔名天风、藏晖等,其中,适与适之之名与字,乃取自当时盛行的达尔文学说“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典故 。1939年还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
  胡适的历史影响
  1、新文化运动方面的影响

  胡适是第一位提倡白话文、新诗的学者,致力于推翻二千多年的文言文。与陈独秀同为五四运动的轴心人物。

  顾颉刚先生说,他学会这套“治学方法”,是看胡适的《水浒传考证》一文,看出来的。

  20世纪三十年代,胡适独具慧眼,提拔、任命梁实秋并帮助他完成了日后号称是梁实秋对文坛的“三大功绩”之一的“翻译莎士比亚全集”。

  毛泽东建立的第一个中国共产党党校“湖南自修大学”就是因为胡适的提议和倡导。他写给胡适的信中曾提到:“你的学生毛泽东……”。

  季羡林不是胡适的学生(他的老师是陈寅恪),精通梵文、巴利文、吐火罗文,在他归国初期期间,受到胡适提拔。

  林语堂在其 留学 中,清政府取消对留学生资助,林语堂是靠着胡适的资助继续在国外读书的,等他回国从飞机场下来的时候,口袋里只有1毛钱。

  鲁迅、陈西滢都指责胡适提倡的“整理国故”是开现代科学倒车的作法。连胡适专家周质平也认为:“胡适所提倡的‘整理国故’,对中国 自然 科学的发展,可以说并没有发生任何积极推动的作用,甚至于还把一批青年人引上了乾嘉考证的老路。

  胡适既掀起了新文化运动,又是中国古典文化的研究大家。他还接受了西方文明的洗礼,蒋中正的挽联对此进行了高度概括“新文化中旧道德的楷模,旧伦理中新思想的师表”。

  胡适在20世纪五十年代至七十年的“极左”时期的中国大陆是个受到官方批判的人物,尤其是“极左”的斯大林主义学者的攻击对象,其时的中国大陆的教材曾一度否定他的 政治 思想;50年代初,曾对胡适展开大规模的批判运动。“__”结束后,近几十年来的研究都倾向于肯定他应有的历史地位;并且,胡适的《我的母亲》一文也被选入大陆全日制 语文 教育 初中课本;在大陆的报刊杂志中,亦屡见有追念胡适先生精神的文章。

  鲁迅曾发表过《“好政府主义”》等文,实则抨击胡适的盟友梁实秋,却也含蓄地批评胡适“软弱”革命立场。

  2、不畏权贵的人生

  胡适不仅是新文化运动的开创者,更是人们眼中的“自由主义斗士”。即使是对被软禁的封建帝王,也能报以人文关怀。胡适对已经退位十年有余的溥仪不卑不亢,与皇帝之间分庭抗礼,“他称我为先生,我叫他皇上”。即使卷入舆论的漩涡,他也能风骨犹存,为了自己的民主自由,甚至不惜以身试险去劝说袁世凯、吴佩孚、段祺瑞等多名军阀。在人们狂热的打倒一切的革命旋风中,依然能保持自己的 理性思维 ,并提出“多研究问题,少谈些主义。”胡适的一生是不卑不亢,不向权贵低头的一生,正如他的老师,哲学家杜威一样,是一个比较倾向于自由派的教育家,不希望向权威低头的斗士。尤其是在1960年,蒋介石准备再次当选总统之时,胡适挺身谏言,劝说蒋介石放弃权利,不要参加选举;并提议用不记名的投票方式选举出新的总统。当然这些话语,却不为蒋介石所接受。然而胡适就是胡适,永远笑呵呵地向人们阐述他的民主、自由,和他心中的理想社会。
  胡适的名人评价
  世界著名 历史学 家、汉学家余英时曾经评价胡适说:“对于这样一个启蒙式的人物,既不能用中国传统经师的标准去衡量他,也不能用西方近代专业哲学家的水平去测度他。他在 西方哲学 和哲学史两方面都具有基本训练则是不可否认的。这一点训练终于使他在 中国哲学 史领域中成为开一代风气的人。”

  余英时评价胡适是一个启蒙式的人物,在哲学等方面有着杰出的成就。胡适自己相比“哲学史”,他更喜欢用“思想史”,有人说他是一个行动家,因为他总是在思想的基础上行动。胡适成为五四运动的领袖就是其最好的证明。而胡适在思想上的来源则显得十分复杂,因为他在继承中国传统思想的同时,有吸收了西方的思想。

  中国近代文学家梁实秋曾评价过胡适的为人。他说:“胡先生,和其他的伟大人物一样,平易近人。“温而厉”是最好的形容。我从未见过他大发雷霆或盛气凌人。他对待年轻、属下、仆人,永远是一副笑容可掬的样子。就是在遭到挫折侮辱的时候,他也不失其常。“其心休休然,其如有容。”

  著名学者、哲学家张中行也曾有过类似的评价,都是称赞胡适性格温和,平易近人。这大概与胡适良好的教育有着很大的关系。胡适远赴美国留学,接受新式的教育,有着深厚的文化功底,才情品貌俱佳,显得非常儒雅。大概也是因为他温和的性格和出色的才情,使得他交友广泛,富有着他独特的美丽,使他身边的人,不自觉地被他所吸引。胡适也总是笑容满面,从不见曾见他有失风度,哪怕是在遭受困难的时候,胡适也总是从容而淡定的样子,这往往会令他身边的人更加感到佩服。

  胡适是中国知名的学者,他在各方面都有着杰出的成就,名人对胡适的评价也有很多,余英时、梁实秋等人都对胡适赞赏有加。

历史上胡适是谁相关文章:

1. 近代史人物论文胡适

2. 鲁迅与胡适的历史

3. 中国自由主义领军人物胡适的苏俄认知论文

4. 近代史人物胡适论文

5. 历史上成就北大的“三只兔子”

6. 近代史人物胡适论文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