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告状(杨三姐告状是哪个朝代的事)

来源:星辰影院人气:649更新:2023-05-16 16:29:53

杨三姐告状
【无戒学堂】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发生在河北省滦县。后来被拍成电影。由评剧艺术家新凤霞主演杨三姐,一时间,在全国就成了家喻户晓的故事:“贫农家庭岀身的杨三姐,因其二姐被丈夫高占英杀害,她偕兄鸣冤,历经了千辛万苦,终于让杀人元凶高占英认罪伏法,使杨二姐沉冤得雪……”

话说河北省滦县有一个杨姓人家,是雇农。父亲是杨玉清,家有一子三女。儿子是杨国恩,三个女儿分别被称为大姐二姐三姐。

农村有定娃娃亲的习俗。杨二姐定的是本县高家狗庄高贵章的六儿子高占英。

当时定亲的时候,杨家和高家是门当户对的;后来孩子们成长的过程中,高家突然发迹,高占英被父亲高贵章送去滦县传习所(即滦县师范学院的前身)读书。期满毕业后,高占英又回到村里教书。虽然高家已经成为村里的大户人家,但仍按照当初的约定,在高占英长大后,杨玉清作主将杨二姐许配给他。

结婚当天,婚礼盛大;人们纷纷都给杨二姐道喜:在外人看来,杨二姐这是进了福地。

婚后的杨二姐却因为家境贫穷受尽了高占英的侮辱和轻视;甚至被打骂;而在父母那里,杨二姐却从来不愿意让父母担心。每次回娘家,她都报喜不报忧;只有细心的杨三姐发现二姐的不开心,尽管她多次提醒父母去看望二姐,但总是因为父母都相信夫妻之间有点小矛盾也很正常就没有放在心上。终究因为杨家父母的老实厚道而忽略了杨二姐的委屈。

1918年,高占英与五嫂金玉私通,被杨二姐发现。她认真规劝高占英要好好过日子,但是鬼迷心窍的高占英却将杨二姐和襁褓中的女儿杀害。那天是农历三月十三日(1918年4月23日)。

这里又是一例虎毒不食子的相反的例证。

杨二姐被害后,高占英对杨家说是病死的。杨三姐陪母亲来吊丧,发现高家异样,并且看到杨二姐嘴角上有血迹,手上还有伤,当场表示疑惑,不让下葬;但是高家不顾杨三姐的阻拦,就草草葬了杨二姐。

没过几天,在甸子村庙会上,杨三姐又听到高家狗庄的邻居说,杨二姐死的那天晚上,有人上厕所,听到高家院子里传来了吵闹声,声音很大、闹腾的时间也很长。

一定要为二姐申冤!三月二十三日,杨三姐一人去衙门递了状纸;四月十四日,杨国恩从大姐家借来一头毛驴,让小脚的杨三姐坐着,兄妹一起去滦县告状。

主审牛成真名叫牛楚贤,河北枣强人。早年东渡日本留学,1918年因为张作霖举荐,在滦县出任帮审。他第一次审案的时候,听到杨三姐的庭审,觉得其中冤情,开始传讯高占英;而几天后,态度却有了转变,因为高家狗庄的村医高作庆则证明自己给杨二姐看到病,称死于血崩。

这明显是作伪证。而牛县长又明显偏袒了高家。

杨三姐知道县官肯定是受到高家贿赂了,她表示不服,就上诉到了天津。

高家以为杨家败诉了就认了,就表示愿意用二十亩地加一头牛作为赔偿,劝杨家人不要再上告了。而杨三姐坚决不信天下乌鸦一般黑,她和哥哥杨国恩坚持把诉状递到天津高检。

农历七月初二(1918年8月8日),在新任检察厅厅长杨以德的主持下,开棺验尸。当时杨家和高家人都在场。闻讯赶来的村民把高家坟地围了个水泄不通,杨厅长也亲临现场查看逝者的情况。

因为法医事先收了高家的贿赂,只是验了上身,就宣布查无外伤。在场的杨三姐坚决要求验完全身。并和法医发生了争执。冲动之下,她拿起剪刀豁开了杨二姐的裤子。

“死者左腹有一条二寸刀口,下腹中部有两处刀伤,两腿汇合处也有一处刀伤,裤内塞满了止血用的石灰……最后竟从腹部取岀钢刀一把!铁证如山,杨二姐死于谋杀无疑。”

凶手高占英被带到天津伏法。

这个时候,高家倾家荡产也要打点救高占英的命,而杨三姐和哥哥在天津举目无亲,但他们兄妹不放弃,仍然紧盯着官司的最后宣判。1919年10月5在“开棺验尸”一年后,直隶高等审判厅终于开庭审判了。在人证,物证面前,高占英仍百般狡辩,企图蒙混过关。但事实胜于雄辩,杀人抵命,天经地义!

与此同时,高家为解救高占英出狱,忍痛将唐山商铺外兑了,说“宁可破产,也要保住老六,因为老六有文化、有出息。”他们拟将其嫂金玉定为真凶。不光行贿杨以德等官员,还买通记者,在报上大讲“金玉出身青楼,心狠手辣,与二姐夺夫,乃置其一死。”又说高占英晕倒在开棺现场并不是“见证心虚”,而是因为“未料金玉阴毒如此,悔不该被其勾引,苦恨不置云。”

但是,开棺验尸的事实胜于雄辩,可是凶手仍然没有伏法。1919年8月15日,重新任职直隶全省警务处长兼天津警察厅长。加之成兆才编写的《枪毙高占英》在各地上演后,高占英被枪毙的结局令观众大快人心,杨厅长迫于外界的压力,便来了个顺水推舟,把高占英处以绞刑。

10月6日,天津《益世报》的“本埠新闻”栏目中发布了一则短讯:“滦县高占英谋杀其妻一案,经高等审判厅判决,判处死刑!”!

如果不是杨三姐的坚持和当时新任直隶杨厅长的主持公道,杨二姐的死无疑又是一桩千古奇冤。

现实生活中的杨三姐1982年担任唐山市政协委员,滦南县政协委员,参与国事。杨三姐虽然年逾古稀,却仍然敢说敢言,开朗乐观;1984年1月7日,83岁高龄的杨三姐去世。

1919年秋天,成兆才先生根据这件真人真事改编成评剧,使《杨三姐告状》这个故事成为人们茶余饭后谈论的邪不压正、天不藏奸的谈资。80多年盛演不衰;而值得一提的是,当年牛楚贤因为此案而被革职之后,这部剧却在牛楚贤的家乡枣强、昌图、沙河以及滦县曾一度被禁演。看来坏人也知道自己做的坏事是不对的,但是想要脸,光靠捂是捂不住的。

话外音:纸里终究包不住火。一个人做了坏事,一定要受到惩罚,才能以正视听;才能让平民愤,慰冤魂。
杨三姐告状的结局是什么?
历史上确有杨三姐其人,这部电视剧我没看过。历史上的杨三姐告状最后因为天津警察厅长杨以德(绰号杨梆子)主持办理而使沉冤得雪。民国年间曾有平剧演出这段故事,所以非常有名。
关汉卿的作品风格

关汉卿的杂剧内容具有极高的现实性和强烈的反抗精神。
在关汉卿生活的时代,政治黑暗腐败,社会动荡不安,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突出,人民群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的剧作深刻地再现了社会现实,充满着浓郁的时代气息。既有皇亲国戚、豪权势要葛彪、鲁斋郎的凶横残暴,“动不动挑人眼,剔人骨,剥人皮”的血淋淋现实,又有童养媳窦娥、婢女燕燕的悲剧遭遇,反映生活面十分广阔;既有对官场黑暗的无情揭露,又热情讴歌了人民的反抗斗争。慷慨悲歌,乐观奋争,构成关汉卿剧作的基调。在关汉卿的笔下,写得最为出色的是一些普通妇女形象,窦娥、妓女赵盼儿、杜蕊娘、少女王瑞兰、寡妇谭记儿、婢女燕燕等,各具性格特色。她们大多出身微贱,蒙受封建统治阶级的种种凌辱和迫害。关汉卿描写了她们的悲惨遭遇,刻画了她们正直、善良、聪明、机智的性格,同时又赞美了她们强烈的反抗意志,歌颂了她们敢于向黑暗势力展开搏斗、至死不屈的英勇行为,在那个特定的历史时代,奏出了鼓舞人民斗争的主旋律。关汉卿是位伟大的戏曲家,后世称关汉卿为“曲圣”。1958年,被世界和平大会理事会定为世界文化名人,在中外展开了关汉卿创作700周年纪念活动。同年6月28日晚,国内至少100种不同的戏剧形式,1500个职业剧团,同时上演关汉卿的剧本。他的剧作被译为英文、法文、德文、日文等,在世界各地广泛传播,外国人称他为“东方的莎士比亚”!经过七百多年历史的考验,关汉卿在中国戏剧史和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已被大家所公认。他的创作遗产已成为民族艺术的精英,人类文化的瑰宝,全世界人民的共同财富。 关汉卿杂剧题材和形式都广泛而多样化,有悲剧,有喜剧,有壮烈的英雄,有恋爱故事,有家庭妇女问题,有官场公案。杂剧题材大多反映现实,生活面非常广阔,真实具体,揭示了社会各方面的矛盾,对不幸者寄多深厚同情,高度结合思想性与艺术性。
关汉卿杂剧剧本能根据主题而剪裁取舍,情节安排紧凑,布局引人入胜,主线清晰,节奏紧凑,不全采用大团圆结局的惯例。
关汉卿杂剧塑造的人物个性鲜明,有血有肉,如窦娥等人物形象均栩栩如生,成功地塑造各种典型人物。
关汉卿善于驾驭语言,语言风格与题材互相配合,吸收民间文学的土语方言,以及古典诗词的鲜活字词,并加以提炼,能恰如其分地反映剧中人物的身份性格,又善于烘托渲染,充分表现元剧“本色”。
关汉卿的杂剧内容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和弥漫着昂扬的战斗精神,关汉卿生活的时代,政治黑暗腐败,社会动荡不安,他的剧作深刻地再现了社会现实,充满着浓郁的时代气息。既有对官场黑暗的无情揭露,又热情讴歌了人民的反抗斗争。慨慷悲歌,乐观奋争,构成关汉卿剧作的基调。 《录鬼簿》著录关汉卿杂剧名目共62种(今人傅惜华《元代杂剧全目》著录关剧存目共67种),今存18种,其中几种是否关作,人们尚有不同意见。现将诸本简介如下:
1、《感天动地窦娥冤》:四折一楔子。此剧第四折写窦天章任两淮提刑肃政廉访使之职。据《元史·百官志》与《南村辍耕录》记载,至元二十八年(1291)改按察司为肃政廉访司。知此剧当作于至元二十八年之后,是关汉卿晚年的作品。此剧现存版本,主要有明代陈与郊编、万历十六年(1588)龙峰徐氏刊刻《古名家杂剧》本,明代孟称舜编《古今名剧合选·酹江集》本和明代臧懋循编《元曲选》本。臧懋循曾参照多种藏本进行加工校订,故关剧诸版本中以臧本为最佳(下同,不一一注明)。
2、《望江亭中秋切鲙》:共四折。现存明息机子编万历二十六年(1598)《杂剧选》本、明王骥德编万历顾曲斋刊《古杂剧》本和《元曲选》本。前两本剧名作《望江亭中秋切鲙旦》。
3、《赵盼儿风月救风尘》:共四折。现存版本,有《古名家杂剧》本与《元曲选》本。
4、《包待制智斩鲁斋郎》:四折一楔子。《录鬼簿》于关汉卿名下未著录此剧,故本剧是否关作,有人持怀疑态度。但明代《古名家杂剧》本和《元曲选》本都题“关汉卿撰”;《今乐考证》、《曲海总目提要》诸书也题“关汉卿撰”。从剧作艺术风格看来,也与关剧肖似。且第三折张圭唱词中曾引用与关氏“莫逆交”的杨显之《酷寒亭》剧中的故事,故在未有新的否定材料发现之前,可暂定为关作。现存主要有《古名家杂剧》本与《元曲选》本。
5、《包待制三勘蝴蝶梦》:四折一楔子。孟称舜、曹栋亭刊本《录鬼簿》未著录此居,故有人疑非关作。但天一阁本《录鬼簿》、《太和正音谱》、《古名家杂剧》及《元曲选》均题关汉卿撰,故可以肯定为关作。现存有《古名家杂剧》及《元曲选》本。
6、《杜蕊娘智赏金线池》:四折一楔子。现存有《古名家杂剧》本、顾曲斋《古杂剧》本、《古今名剧合选·柳枝集》本及《元曲选》本。
7、《钱大尹智宠谢天香》:四折一楔子。现存《古名家杂剧》本及《元曲选》本。
8、《温太真玉镜台》:四折。现存《古名家杂剧》本、《古杂剧》本、《古今名剧合选·柳枝集》本与《元曲选》本。
9、《尉迟恭单鞭夺槊》:四折一楔子。现存明赵琦美《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本和《古名家杂剧》本、《元曲选》本。后二本题尚仲贤撰。尚仲贤所作为《尉迟恭三夺槊》,现存《元刊杂剧三十种》本,故从赵琦美钞校本,定为关作。
10、《关大王独赴单刀会》:四折。现存《元刊杂剧三十种》本、《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本及近人王季列编《孤本元明杂剧》本。《录鬼簿》与《元刊杂剧三十种》著录本剧名目为《关大王单刀会》,脉望馆本作《关大王独赴单刀会》。
11、《王闰香夜月四春园》:四折。《录鬼簿》有《钱大尹鬼报绯衣梦》,即本剧。天一阁本《录鬼簿》简名《非衣梦》,题目正名为“王闺香夜昂四春园,钱大尹智勘非衣梦”。说集本、孟称舜本《录鬼簿》简名《绯衣梦》,《也是园书目》作《钱大尹智勘绯衣梦》。现存《古名家杂剧》本、《古杂剧》本与《脉望馆钞校古今杂剧》本。
12、《刘夫人庆赏五侯宴》:五折一楔子。本剧是否关撰,尚不能肯定。剧中较多描写了关剧其他本子中未出现过的农村生活场景,还采用了五折一楔子的形式。这在关剧中属破例。
13、《邓夫人苦痛哭存孝》:四折。现存有《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本与《孤本元明杂剧》本。
14、《山神庙裴度还带》:四折一楔子(楔子在第四折前)。按元末明初贾仲明也有《裴度还带》剧,天一阁本《录鬼簿续编》题目正名为“长安市璚涯报恩,山神庙裴度还带”。因此有人认本剧为贾作。现存《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本与《孤本元明杂剧》本。
15、《状元堂陈母教子》:四折一楔子。本剧名目孟称舜本、曹栋亭本《录鬼簿》俱不载,思想倾向、艺术风格和关汉卿其他喜剧不类,疑非关作。现存《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本与《孤本元明杂剧》本。
16、《闺怨佳人拜月亭》:原本未分折目,实应为四折一楔子。有《元刊杂剧三十种》本,仅存曲词及部分科白。
17、《诈妮子调风月》:原本未分折目,实应为四折,有《元刊杂剧三十种》本,仅存曲词及部分科白。
18、《关张双赴西蜀梦》:有《元刊杂剧三十种》本,无“题目正名”及科白,仅有四套曲词。 此外有剧目流传的尚有下列45种:
1、董解元醉走柳丝亭(《录鬼簿》著录剧名,已佚,下同)
2、丙吉教子立宣帝
3、薄太后走马救周勃
4、太常公主认先皇
5、曹太后死哭刘夫人
6、荒坟梅竹鬼团圆
7、风月状元三负心
8、没兴风雪瘸马记
9、金银交钞三告状
10、苏氏进织锦回文
11、升仙桥相如题柱
12、金谷园绿珠坠楼
13、汉匡衡凿壁偷光
14、刘夫人书写万花堂
15、吕蒙正风雪破窑记
16、晏叔原风月鹧鸪天
17、姑苏台范蠡进西施
18、开封府萧王勘龙衣
19、柳花亭李婉复落娼
20、甲马营降生赵太祖
21、贤孝妇风雪双驾车
22、双提尸鬼报汴河冤
23、老女婿金马玉堂春
24、宋上皇御断姻缘簿
25、崔玉箫担水浇花旦
26、隋炀帝牵龙舟
27、风雪狄梁公
28、屈勘宣华妃
29、月落江梅怨
30、管宁割席
31、白衣相高凤漂麦
32、孙康映雪
33、唐明皇哭香囊
34、唐太宗哭魏徵
35、武则天肉醉王皇后
36、翠华妃对玉钗
37、汉元帝哭昭君
38、刘夫人救哑子
39、刘盼盼闹衡州
40、吕无双铜瓦记
41、风流孔目春衫记
42、萱草堂玉簪记
43、楚云公主酹江月
44、鲁元公主三噉赦
45、醉娘子三撇嵌


电视剧《杨三姐告状》最后结局是怎么发展的?

一年以后,黄全跟着革命军回到了玉丰,黄全把母亲也接回了玉丰,母子俩来到杨家把府衙的封条撕毁,收拾干净,等着三娥能够回家来。

当年三娥逃跑后,一直在街头隐姓埋名靠卖风筝为生。一天,三娥扛着风筝经过家门口时,发现家的大门躺开着,三娥慢慢地走了进去。三娥在黄全的极力劝说下,时代变迁,现在已经不是现在的衙门了,是法制的社会,二娥的死案一定会平返昭雪,三娥经黄全的再三劝说,报着试试看的想法走进民国社会的检察厅。

扩展资料:

杨三姐告状剧情简介:

山东藩台杨康源一人承担了挪用军饷的罪责。临刑前,他把妻女托付给山东巡抚高敬堂。被罢官的高敬堂赎出了被卖进妓院的杨妻及女儿杨二娥和杨三娥,并命次子高成栋娶二娥为妻。

高敬堂的填房夫人林媚春和高成栋有私情。见高成栋成婚,林媚春妒火中烧。在林媚春的舅舅吴献铭的安排下,二娥在林媚春房里撞见了衣衫不整的高成栋。当三娥找高成栋算账时,二娥把事情按了下去。

高成栋担心二娥说出实情。吴献铭给了他一包砒霜。二娥喝下放有砒霜的汤药后,对高成栋说出了肺腑之言。

酒醉后的林媚春撞见了二娥七窍流血的尸体。

被买通的阴阳先生说二娥死于血崩之灾。杨母和三娥赶到高家时,二娥已经入殓。三娥想不明白:二娥怎么会突然死了呢。三娥要求开棺遭到拒绝。杨康源的文书黄全,辞职回乡照顾杨家母女。他帮三娥写状纸状告高家。高敬堂要杨母管住三娥。

知县陶钰接下了三娥的状子。药铺掌柜供出吴献铭买砒霜之事,吴献铭被押入死牢。高成栋送来银票,陶钰以杨二娥砒霜中毒证据不足为由,而草草结案。三娥第一次告状失败。吴献铭将高成栋杀害二娥之事告诉了林媚春,并以各种手段向高成栋要钱。

三娥怀疑是林媚春害了二娥,再次状告高家。陶钰抓捕了林媚春和吴献铭。高成栋又将银票送到县衙,陶钰又以杀人证据不足而结案。三娥无奈,向高成栋要了三万两银票。她把银票给了陶钰。师爷水耗子答应三娥,一定将杀害二娥的凶手送上法场。

林媚春和吴献铭被再次抓进了大牢。高成栋将林媚春的贴身丫头红姐作了替死鬼。林媚春和吴献铭出狱。正准备和黄全成婚的三娥脱下嫁衣,将高家告到府衙,并告知县陶钰收取贿赂、包庇罪犯。

高敬堂闻知杨三娥将高家告到府衙,为保全高家,他带着家产上京捐官。知府徐谦看到三娥的状纸,立刻将陶钰,水耗子,林媚春,吴献铭,高成栋都缉拿归案。

林媚春招认了自己与高成栋的奸情和高成栋杀妻的事实。高成栋被押下死牢;陶钰、水耗子被免去官职;吴献铭越狱逃跑。高敬堂给淳亲王送礼捐官不成,便派人到总督处状告淳亲王开黑店。尔后,高敬堂又以官复原职为交换条件,在总督面前替淳亲王遮掩了事实真相。

就在徐谦准备亲斩高成栋时,淳亲王调离了徐谦,高敬堂如愿当上了知府。随即,高敬堂将陶钰、水耗子官复原职;判决吴献铭是害死二娥的凶手;释放高成栋,休了林媚春。

杨母正高兴地准备着三娥与黄全的婚事,传来高成栋被释放的消息,三娥如五雷轰顶。她直奔总督衙门再告高成栋。高敬堂闻之带人冲进杨家。

总督衙门人去楼空。三娥回到家,看见娘倒在血泊里。

大清灭亡。在北洋军政府任职的黄全鼓励三娥,再一次将高成栋告到检察厅。

一声枪响,杨二娥多年的冤案,几经周折,终于平复。


杨三姐告状是哪个朝代的事

历史上真实的杨三姐告状故事,发生在民国,在那个时代,几乎一切行政、司法大权都把持在那些有钱有势的人手中,杀人放火、草菅人命而逍遥法外者可以说是屡见不鲜。众多既无钱也无势的平头老百姓,往往冤无处伸,苦无处诉 ,最后只能“打掉门牙和血往肚里吞”。

            


杨三姐告状是哪个朝代的事?
杨三姐告状是我国明朝时期的故事,起源于民间已经有600多年的历史
杨三姐告状是?
是河北乐亭县的实事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