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吉贞(康熙王朝里吴三桂是被谁杀死的)

来源:星辰影院人气:595更新:2023-05-16 16:41:37

康熙王朝分集剧情

康熙王朝分集剧情:

第1集  

玄烨在廷试中顶撞顺治,被罚站立应试。顺治爱妃鄂贵妃病危,提出想要一个孩子,顺治准备将玄烨过继给她,引起玄烨生母佟妃不满,向孝庄太后哭诉,孝庄太后决定将玄烨带在自己身边。 

第2集  

宫内太监准备将苏麻喇姑活埋,幸亏孝庄太后赶到,加以阻止,并令苏麻喇姑出宫。顺治为鄂贵妃和玄烨病情所困,向佛之心日重,久疏朝政,令大臣万分着急。  

第3集  

顺治终于给索尼开了门,并说日出之前决定归宿。众大臣遂相告孝庄太后。孝庄太后令索尼寻找行森师爷玉林秀,请他收治行森,并对宫廷防备作了安排。  

第4集  

玉林秀厉责行森,说劝诱皇帝出家,必将引起宫廷震怒,殃及佛门,但行森力辩,死不改意。顺治有意禅位玄烨,问玄烨敢不敢做皇帝,玄烨态度坚决。  

第5集  

康熙即位仪式,本由帝师魏承谟司仪。但鳌拜等权臣以魏承谟是汉人为由,提议应由满人吴良辅即鳌拜的干儿子执掌,孝庄皇太后为了稳定政权局势,只好妥协,改由吴良辅主持皇位登基,并封鳌拜、索尼、遏必隆、苏克萨哈等四人为侯爵,主持朝政。  

第6集  

鳌拜得寸进尺,向孝庄皇太后提议改换帝师,称魏承谟告他圈地乃是诬陷,孝庄皇太后为大局计,准鳌拜所请,同意鳌拜提议的帝师人选,但同时又要鳌拜提议魏承谟出任外省巡抚。  

第7集  

康熙询问济世自己才学如何,济世说只及秀才,望在两年之内达到进士水平。康熙决定匿名参加科举考试,遂勤奋攻读。考子伍次友困饿于旅店门口,被明珠相救。  

第8集  

科举应试之日,伍次友以自拟试题“论圈地乱国”最早交卷,康熙也在另室隐名应考。进土放榜以后,康熙榜上无名,万分懊丧。  

第9集  

朝政之上,鳌拜威逼有加,康熙无力控制局势,只好逮捕苏克萨哈。孝庄皇太后回京以后,严斥康熙。鳌拜、遏必隆、班布尔善面见孝庄皇太后,故作自责。  

第10集  

朝政之上,索尼主张康熙亲政,鳌拜虽反对但也不敢肆意嚣张。康熙故意三辞,最后在众臣的一片拥戴声中,开始亲政理国。赫舍里回索府,索尼告戒孙女要谨慎从事。

第11集  

六人举行手迹表决,除鳌拜写的是“隐”之外,其他五人写的均是“废”,鳌拜决定废君。康熙又向伍次友求学,苏麻喇姑对伍次友日益爱慕起来,为他缝了一双新鞋。  

第12集  

鳌拜密探报告康熙经常与伍次友来往,班布尔善提议将康熙杀死在伍次友寓处,然后嫁祸于伍次友,此刻,康熙来访,鳌拜佯病迎出。  

第13集  

危急之际,吴六一率军赶到,与班布尔善展开血刃。康熙思索再三,方才走出大殿,上朝。康熙令遏必隆审理鳌拜案件,并令在魏东亭身边的卧底现身,称赞魏东亭是位忠臣。  

第14集  

苏麻喇姑终于开门之后,已将头发剪了许多,孝庄皇太后也无奈,下旨给她新建一座尼姑庵,让她永久居住,带发修行。  

第15集  

康熙来到狱中,欲杀朱国治,但说杀他并非因他诬陷吴三桂,而是为给国家争取两年稳定,以后定当给他昭雪,子孙受封,朱国治慨然赴死,康熙却下令释枷,说杀忠臣自己岂非昏君,并下旨命朱国治为云南巡抚,以牵制和监视吴三桂。  

第16集  

三藩正商议撤藩之事时,假称朱三太子的杨起隆来访,鼓励“反清复明”,被吴三桂拿下,后又被吴三桂故意放走,以便利用杨起隆对付朝廷。  

第17集  

康熙将错就错,令魏东亭查实情况,处死周云龙,然后再给他哀荣。王辅臣晋见康熙,康熙对他晓之以礼,并封他为山峡大将军,统领军队,他的儿子留京陪侍。

第18集  

吴应熊修书吴三桂,说明康熙已定撤藩,但内部仍有歧议。新任云南巡抚朱国治拜见吴三桂,宣读康熙同意吴三桂请辞的圣旨,吴三桂表面表示尊旨,并处斩拒不同意撤藩之下属,还向朱国治家中送礼。  

第19集  

朱国治向吴三桂传达朝廷同意撤藩所用钱粮额度奏折,吴三桂交出平西大印,并称履约撤藩日期。吴三桂去信吴应熊,叫他离京回滇。吴应熊决定暂不离京,以麻痹康熙,并与杨起隆相见,捐钱资助杨起隆起事。  

第20集  

康熙怀疑宫内有杨起隆乱党卧底,因此故意鞭责太监小毛子,让他混入乱党卧底。吴三桂兵力对准朱国治,封锁关隘,准备起事。朱国治请钦差大臣速赴京城向康熙报告吴三桂起兵一事,自己拒绝逃逸离滇。  

第21集  

魏东亭紧急来到眠月楼,紫云已在康熙怀里死了。小毛子报吴三桂已经反叛,康熙不信,并令其拿着他的信物去告诉杨起隆,说康熙已被毒死。赴滇钦差大臣来报,吴三桂已反,康熙大惊失色。  

第22集  

小毛子从牢狱逃脱。孝庄皇太后厉责康熙,要他振作起来,杨起隆乱党闯入宫内,宫内太监造反,与朝廷将士激战,威胁康熙与孝庄皇太后的安全。  

第23集  

周培公与副将图海率军势如破竹,很快灭了察哈尔王叛军。解除朝廷危机后,又挥师西南直逼吴三桂叛军。羁留京中的王辅臣儿子王吉贞,带着康熙亲笔御信,火速面见王辅臣。  

第24集  

康熙接到福建军情危急汇报,心中十分忧虑。康熙与病危的周培公相见。康熙向周培公坦言把他贬到盛京缘由,并说这次出巡的目的之一是为了安抚蒙古各族首领,同时,想重用周培公攻打台湾。  

第25集  

康熙为了打击姚启圣的傲气,将他投进大牢,令大阿哥胤禔前往福建前线,担任副将。姚启圣在牢内,康熙不准任何人跟他说话,把姚启圣憋得要命。康熙召集蒙古各族首领,进行安抚,群首领进言康熙剿灭葛尔丹。  

第26集  

康熙叫姚启圣坐到自己车上。姚启圣嗜书如命,偷了康熙一本书勤读。康熙斥责姚启圣张狂,轻视满清,并表示愿意与他讨论汉族文化。

第27集  

孝庄希望能够满汉通婚,让阿哥、格格与汉族联姻,化敌为友。康熙误掀慧妃的牌子,发现后改去容妃处,慧妃满心不快,怨责太监李德全,但无奈只好半途回去。  

第28集  

康熙接到郑经要求谈判来函,令明珠赴台谈判,并定下剃发、称臣、登岸三个原则。从姻亲和军事历史背景上看,福建总督姚启圣的妹夫为清东阁大学士(宰相)署兵部事的潘湖叟黄锡衮。  

第29集  

施琅到京晋见康熙,康熙封他将军提督一职。施琅提出不愿与姚启圣为伍,康熙赏他一道密折。宝日龙梅来到京城,直闯王府,胤禔怒打了前来追捕宝日龙梅的葛尔丹官兵。  

第30集  

为了节约开支,容妃提议后宫撙节用度,请慧妃主持此事,康熙恩准。在分管兵部的东阁大学士(宰相)潘湖叟黄锡衮的支持下,施琅的真知灼见打动了康熙和朝中大臣,姚启圣在众将士面前给施琅树立威信。  

第31集  

康熙称不让宝日龙梅留在身边是不想为任何人利用,但他一定会剿灭葛尔丹,并恩施宝日龙梅留在苏麻喇姑身边。胤禔万分沮丧。蓝齐儿送李光地赴闽就任,又与葛尔丹相遇。  

第32集  

洞庭水师全军挫败,但施琅得胜归来。康熙下旨索额图回京。姚启圣上奏请罚,康熙准其回家丁忧。姚启圣离职之前,给康熙上了一折,称攻台之前曾给康熙上过三道急疏。  

第33集  

明珠与郑经使者冯锡范讨价还价,初步达成招抚条件,但最后冯锡范提出郑经要三年以后才能登岸,得寸进尺,康熙下旨向郑经开战。姚启圣重被启用。  

第34集  

蓝齐儿向孝庄太皇太后哭诉,孝庄讲诉自己经历,称女人为了大清国必须做出牺牲。蓝齐儿说父皇一定会在今后消灭葛尔丹,她该如何对待。孝庄称女儿身唯独不能为自己着想。

第35集  

康熙出巡南京,途中接到福建来报,请求攻台时间推迟一日,康熙下旨必须按原定日期收台。姚启圣称这是康熙为了重阳节那一天在明孝陵宣布平台,以便收服大明遗民之心。  

第36集  

葛礼亲自率兵到栖霞寺找寻银两,三门大炮也找到,魏东亭称也将栖霞寺银两作军饷,但杨起隆逃掉了。康熙因魏东亭渎职进行处罚,给他两条出路,魏东亭选择了去台澎当知县。  

第37集  

索额图揭穿家中蔡总管卧底身份,蔡总管自尽。在官吏任用上,明珠也向李光地拉拢施压。李光地往访苏麻喇姑,倾诉心中苦恼,称本想做一个博学鸿儒,不料陷入了官场,而且左右夹缝,险象迭生,并称他的老师是伍次友,勾起苏麻喇姑无限感慨。  

第38集  

葛尔丹将康熙的圣旨和所赐礼物付之一炬。康熙亲自率军征讨,宝日龙梅也要参战,康熙阻止,下旨宝日龙梅不准离开京城。  

第39集  

葛尔丹兵分两路朝康熙大营逼近。康熙自觉可能无法回到京城,留下遗诏,欲立胤接位,明珠极力劝阻,称胤在京散布谣言,急欲登基。康熙急火攻心,病情更重。  

第40集  

胤在康熙面前称自己过河激战之后,被大水冲走。康熙称这次亲征大挫葛尔丹,将来仍要御驾亲征。索额图告诉胤,称康熙班师回京,可能要使你我陷入险境,全是明珠、胤告的御状。  

第41集  

康熙整顿吏治,令大臣上奏弹劾违君之臣。康熙把弹劾明珠等朋党的奏章推到他们面前,恩威并施。康熙令李光地也上奏章,并令其对两封匿名弹劾索额图勾结朱三太子密谋炮轰康熙与胤曾被葛尔丹捕获的奏章进行清查。  

第42集  

康熙决定御驾亲征剿灭葛尔丹,容妃提出随营侍驾,孝庄皇太后认为宝日龙梅也应同去出征,并希望康熙能将蓝齐儿带回京城。张廷玉称明珠在牢里仍忙于公务,明珠称自己有错但无罪。  

第43集  

陈廷敬病逝。张廷玉运粮到漠北,向孝庄皇太后辞行。孝庄令他到苏麻喇姑处。苏麻喇姑给康熙写了一封信,称自己一生只真正爱过一个人,那就是弟弟玄烨。苏麻喇姑当着张廷玉的面,又将信烧掉。  

第44集  

葛礼劝说朱三太子密杀康熙。康熙在草原上举行庆贺胜利欢宴,并与宝日龙梅在草原上畅游,发生情爱,宝日龙梅回到蒙古旧部。  

第45集  

康熙问胤礽索额图弑君一事,胤礽承认曾与他密商过,康熙称以后不会提起此事。康熙废除太子胤礽,胤礽当庭晕倒,容妃以孝庄皇太后之遗旨反对废太子,慧妃称孝庄皇太后不曾有此遗旨,康熙下旨将容妃押下,剥夺贵妃身份。  

第46集  

魏东亭对康熙称,想不到皇上会封这位皇子为接位之人,说完病逝。朝政之上,康熙即将宣布“立储”遗旨,却猝死在龙座上,走完自己辉煌的一生。  


王吉贞的介绍

王吉贞,山西大同人,祖籍河南,原姓李,康熙年间曾官至兵部侍郎。


王吉贞为什么杀尚之信
火车动车是可以乘坐的,需要您提供核酸检测报告和健康码行程码的查验。
具体要看出发地是省内还是省外,以及所在区域。疫情实时变化,建议近期计划来返武汉的人员,出行前致电咨询武汉市长热线,以免措施调整带来不便。1)湖北省内来返:省内无本土疫情时,持健康码、行程卡自由流动。发热病人、健康码“红、黄码”人员在排除感染风险前限制出行。(2)湖北省外来返:对有国内中高风险地区旅居史的来鄂返鄂人员,实施集中隔离医学观察至离开当地满14天。中高风险地区解除后,隔离措施自动解除。对有湖北疾控公布的国内重点地区旅居史的来(返)鄂人员,集中隔离医学观察至离开当地满14天。管控区域调整后,相关健康管理措施和时间随之调整。
武汉,简称“汉”,别称江城,是湖北省省会,中部六省唯一的副省级市,特大城市,中国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科教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联勤保障部队机关驻地。截至2020年末,全市下辖13个区,总面积8569.15平方千米,常住人口1232.65万人。2021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7万亿元。
反复无常,击败李自成,哪个人的绰号叫“活吕布”?

提到吕布吕奉先,这是位活跃于东汉末年的军阀,更是位勇冠三军的骁将,很多人认为他品行不好,而且受小说《三国演义》影响,大家戏称吕布为“三姓家奴”。而明清交际,也有一位猛将能杀惯战,他的绰号被称为“活吕布”,此人不仅长得酷似吕布,而且品行跟吕布相仿,这个人便是王辅臣。

王辅臣,本姓李,山西大同人,他的父亲在官宦人家做佣工,地位不高。时逢天下大乱,王辅臣为了糊口,跟自己的姐夫参加了农民军。但是王辅臣喜欢冒险,嗜赌如命,一夜间竟然输掉六百两纹银。姐夫怕王辅臣连累自己,打算除掉他,结果姐夫本领不济,被王辅臣反杀。

王辅臣畏罪潜逃,辗转投奔到镇朔将军、大同总兵官姜瓖帐下效命。王辅臣虽然嗜赌,但临阵杀敌,破阵摧锋,在姜瓖军中颇有威名,人称“马鹞子”。 姜瓖有位部将,名叫王进朝,他没有子嗣,因为爱惜王辅臣是个将才,于是收养王辅臣为义子干儿,王辅臣因此改姓为王。

早在明朝中晚期,《三国演义》便在在民间非常流行,王辅臣面皮白皙,高大威猛,眉似卧蚕,跟当时流传的吕布画像非常相像,所以又被人称为“活吕布”。

当时,闯王李自成率兵北伐,大军摧枯拉朽,兵锋直指大同,总兵官姜瓖顺应形势,为求自保,归降李闯。李自成本想杀掉姜瓖,但是部下张天琳求情,李自成放过姜瓖,依旧任命他担任大同总兵,但已无实权,并留下张天琳等人镇守大同。而王辅臣转隶姜瓖麾下,跟随他一起效忠李闯。

没想到,一片石之战,李闯被吴三桂勾结的清军击败,李自成败出北京,清军入关,奔袭北方各个要地。姜瓖看到局势明朗,便杀掉救命恩人张天琳,向清兵献城投降,王辅臣跟随姜瓖降清。

不久,姜瓖因为被清廷冷落,而心生怨恨,而且姜瓖虽然担任大同总兵,但已经被清廷架空,手中并无实权。而且姜瓖目睹清兵在大同的暴行,自己经常被上官训斥,很多跟姜瓖同样经历的降将,因为对自己的待遇不满,纷纷举兵反正。姜瓖也起兵效仿,自称兴汉大将军,打出反清复明的旗号,在大同举事起义。

王辅臣身为姜瓖爱将,跟随姜瓖抵御清军围攻,在混战中,王辅臣经常骑黄马着白袍,往来冲突,斩将夺旗。英亲王阿济格所部,是清廷的一支劲旅,在关外鏖战时,多次击败明军。入关后,击溃李自成,俘杀刘宗敏,擒拿宋献策,屡立战功。结果他的部下,面对王辅臣竟然束手无策,多次被王辅臣击败,看到王辅臣冲阵,清兵吓得直呼:“马鹞子至矣。”

虽然王辅臣能杀惯战,但是他并不是头脑发热的一勇之夫,嗜赌如命的他,更擅长在赌桌上权衡利弊,顺应时局。虽然当时北方,高举义旗效忠明室的各类武装,数不胜数,但在训练有素的八旗劲旅面前,这些义军难免土崩瓦解。为了保全自己,王辅臣选择向阿济格投降,阿济格赦免王辅臣的罪行,因其骁勇,命他担任自己的侍卫,并跟随阿济格前往京城。

王辅臣武艺精湛,在京城声名远播,很多满人都以结识马鹞子为荣。顺治皇帝亲政后,爱惜王辅臣是个人才,便任命他为御前一等侍卫。等到洪承畴出征西南,顺治将王辅臣调拨给洪承畴,精分的王辅臣服侍洪承畴尽心尽力,洪承畴也不亏待王辅臣,在平叛结束后,便保举王辅臣当上总兵。

当时,平西王吴三桂,为壮大自己的实力,招兵买马,听闻王辅臣能杀惯战,治军有方,便有心拉拢。在请示顺治皇帝后,吴三桂将王辅臣调拨到自己的帐下听用,王辅臣也不辜负吴三桂的期望,不仅率部攻破南明在西南的大本营,还攻入缅甸,生擒永历帝朱由榔。

虽然吴三桂极力拉拢王辅臣,但是王辅臣对吴三桂还是有所提防。结果,王辅臣因小事,跟吴三桂之子吴应麒发生口角,吴三桂命人传话给王辅臣。王辅臣听闻平西王对他不满,于是托人进京,向康熙身边的辅政大臣送钱,被调往甘肃担任平凉提督。

王辅臣前往京城,朝觐康熙时,康熙勉励王辅臣,并将顺治帝留下的一支火枪,赐给王辅臣,表示恩宠,从此王辅臣成为领兵镇守一方的封疆大吏。1673年,三藩之乱,吴三桂派使者拉拢王辅臣,王辅臣没向同事张勇打招呼,便给吴三桂的信和使者都交给康熙处置。

张勇的资历比王辅臣高,但精于政治投机的王辅臣,却因此得罪张勇。而康熙此时派重臣莫洛,前往陕西,总督山西陕西兵马。但王辅臣跟莫洛有过节,而张勇跟莫洛的关系非常好,莫洛担任后,给王辅臣穿小鞋。王辅臣听闻军饷分配不公,部下有哗变的可能,于是王辅臣为求自保,竟然带兵冲击八旗军营,混乱中莫洛中箭身亡。

惹下大祸的王辅臣,兼并莫洛的部曲,派遣使者归降吴三桂,吴三桂封王辅臣为平远大将军,王辅臣为吴三桂转战西北,袭破兰州,陕甘危急。康熙先派在朝为官的王辅臣之子王吉贞,回去劝降王辅臣归降,之后又派遣图海替代董额,前往陕西平叛。

图海往日对王辅臣有功,而且图海兵困平凉,平凉城缺衣少食,危如累卵。王辅臣看到吴三桂援军不至,焦虑万分。而抢占制高点的图海,又下令用红衣大炮,居高临下轰击平凉城。王辅臣自思难以坚守,为了活命,主动投降。

康熙为了拉拢王辅臣,依旧任命他担任平凉提督,并加太子少保头衔。虽然康熙多次表示,既往不咎,但王辅臣自思自己罪孽深重,而且反复无常,怕康熙平定吴三桂后,会追究他叛乱的责任。心灰意冷的王辅臣,怕祸及家人,于是饮鸩毙命。康熙听闻此事,沉默许久,没有追究王辅臣谋反的责任,王辅臣的家人部属都得以幸免,只是革去王辅臣的儿子王吉贞官职,权当责罚。


康熙见王吉贞多少集
《康熙王朝》第23集
周培公与副将图海率军势如破竹,很快灭了察哈尔王叛军。解除朝廷危机后,又挥师西南直逼吴三桂叛军。羁留京中的王辅臣儿子王吉贞,带着康熙亲笔御信,火速面见王辅臣。康熙在信中恩威并施,并表明必胜吴三桂的信心,但王辅臣仍持观望态度。原先以为王吉贞被朝廷大炮轰死的王辅臣,见儿子平安归来,终于投向朝廷阵营。康熙见王辅臣归顺大喜,但明珠提出应节制周培公。周培公率军南下,吴三桂屡遭重创。吴三桂登基称皇,企图鼓舞士气。京城来旨,调周培公回京,把最后取胜吴三桂的机遇让给图海。经过五年奋战,康熙终于平定“三藩”。
《康熙王朝》中,康熙为何要将归顺的陕甘提督王辅臣凌迟处死呢?
因为康熙是一个呲牙必报之人,王辅臣参与了三藩叛乱,因此康熙会秋后算账将其处死。
康熙王朝里吴三桂是被谁杀死的

没人杀死吴三桂,《康熙王朝》第23集中吴三桂病死了。

《康熙王朝》第23集剧情介绍:

周培公与副将图海率军势如破竹,很快灭了察哈尔王叛军。解除朝廷危机后,又挥师西南直逼吴三桂叛军。羁留京中的王辅臣儿子王吉贞,带着康熙亲笔御信,火速面见王辅臣。

康熙在信中恩威并施,并表明必胜吴三桂的信心,但王辅臣仍持观望态度。原先以为王吉贞被朝廷大炮轰死的王辅臣,见儿子平安归来,终于投向朝廷阵营。康熙见王辅臣归顺大喜,但明珠提出应节制周培公。

周培公率军南下,吴三桂屡遭重创。吴三桂登基称帝,割据云贵川,企图鼓舞士气。京城来旨,调周培公回京,把最后取胜吴三桂的机遇让给图海。经过五年奋战,至1681年,康熙终于平定“三藩”。

扩展资料:

吴三桂原为明崇祯时为辽东总兵,封平西伯,镇守山海关。崇祯皇帝登基,开武科取士,吴三桂夺得武科举人。不久,吴三桂又以父荫为都督指挥   。崇祯十七年(1644年)降清,在山海关大战中大败李自成,封平西王。

顺治十六年(1659年),吴三桂镇守云南,引兵入缅甸,迫缅甸王交出南明永历帝。康熙元年(1662年),吴三桂杀南明永历帝于昆明。同年,晋封为平西亲王,与福建靖南王耿精忠、广东平南王尚可喜并称三藩。 

康熙十二年(1673年),下令撤藩。吴三桂自称周王、总统天下水陆大元帅、兴明讨虏大将军,发布檄文,史称“三藩之乱”。康熙十七年(1678年),吴三桂在衡州(今衡阳市)登基为皇帝,国号大周,建都衡阳,建元昭武。

康熙十七年(1678年)秋在衡阳病逝。追谥为开天达道同仁极运通文神武高皇帝。其孙吴世璠支撑了三年之后被清军攻破昆明,三藩之乱遂告结束。

参考资料来源:百科-吴三桂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4